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doc_第1页
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doc_第2页
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doc_第3页
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doc_第4页
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常考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一、判断句 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通常由以下几种方式构成: 1.以虚词配合一定的句式表示的判断句,如借用“者”、“也”等词构成。 (l)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 (2)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3)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 (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2.借助于“乃”、“是”、“为”、“则”、“悉”、“本”等词构成。 (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2)斯是陋室陋室铭 (3)项燕为楚将陈涉世家 (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5)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出师表 (6)臣本布衣出师表 (7)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3.“者”、“也”都省略,单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来表示判断,也是文言文中判断句的一种形式。 (1)七略四库,天子之书黄生借书说 (2)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黄生借书说 二、省略句 有些句子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省略了句子的某些成分,这种句子叫省略句。古汉语中省略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 1.主语省略 (1)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2)桃花源中人“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 2.谓语省略 (1)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2)陈涉自立为将军,立吴广为都尉陈涉世家 3.宾语省略 (l)上使扶苏外将兵陈涉世家 (2)便要渔人还家桃花源记 4.介词省略 (l)置于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 (2)武陵人以捕鱼为业桃花源记 三、被动句 古汉语中,主语和谓语属于被动式关系的叙述句叫被动句。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 l.用“为所”、“为所”表示被动。 (1)其印为予群从所得活板 (2)为乡里所患周处 (3)二虫尽为所吞幼时记趣 2.用“为+动词”表示被动。 (1)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 (2)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守株待兔 3.用“于”表示被动。 (1)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马说 (2)得幸于武宗乐工罗程 四、倒装句 现代汉语中的倒装句是为了适应修辞表达的需要,但在古代,倒装句是正常的句法,所以在文言文翻译时有时要作适当的调整。古汉语中的倒装句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 1.主谓倒装 (1)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2)悲哉世也公之侨献琴 2.宾语前置 a.用助词“之”使宾语提前 何陋之有陋室铭 b.疑问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 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3.定语后置 常用“者”作标志,翻译时放在名词前面。 (1)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 (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 4.介宾短语后置 它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状语,翻译时应放在谓语前。 (1)投以骨狼 (2)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3)祭以尉首陈涉世家 介词结构后置。在现代汉语里,介词结构常常放在动词前作状语,古代汉语里有则往往置后作补语。例如: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司马迁陈涉世家) 主谓倒置 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这仅仅是因为语言表达的需要。如,“甚矣,汝之不惠(慧)!”(愚公移山)另外,还有定语置于中心词之后,修饰名词的量词放在名词之后等特殊现象,因不常用,因此按下不表。 宾语前置 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这类宾语前置,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必须是否定句,由“不”、“未”、“毋”、“莫”等否定词表示。在这种情况下,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和否定词之后。 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用疑问代词“谁”、“何”、“奚”、“安”等做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的前面。 介词宾语前置 在现代汉语中,介词后面跟着宾语,组成介宾结构,用来修饰动词谓语。在文言文中,介词宾语往往置与介词之前,形成一种倒置的现象。 例如:岳阳楼记:“臆!微斯人吾谁与归?”“谁与归”应理解为“与谁归”。 普通宾语前置 在一般性的宾语前置中,大家要注意语感。 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其条件是:第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如:“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记)这种类型的句子关键是作宾语的疑问代词(像:谁、何、奚、曷、胡、恶、安、焉等)。值得注意的是,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如:“余是以记之,以俟观人风者得焉。”(柳宗元捕蛇者说)其中的“是”是一般代词,但也前置了。第二、文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有两点要注意,一是否定句(一般句中必须有“不”、“未”“毋”、“无”、“莫”等否定词);二是代词作宾语。如:“时人莫之许也。”(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正常语序应该是“时人莫许之也。”第三、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取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韩愈师说)有时,还可以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上一个范围副词“唯”,构成“唯.是.”的格式。如:“唯利是图”、“唯命是从”等。第四、介词宾语前置的情况除了第一种情况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例如:“业文南向坐。”(史记项羽本记)意思是“业文面向南坐。”1、有亭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2、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3、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4、臣本布衣。 5、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6、江东领袖孙伯符乃英雄也。 7、济北彀城下黄石即我也。 文言文判断句式常见有3种 1、者也 者 也 2、句中不用“者”,句末不用“也”。 3、用“乃”“为”“则”“即”等词表判断 三、请翻译 1、(卖油翁)乃取一葫芦置于地,(卖油翁)以钱覆其口。 2、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3、小惠未遍,民弗从(之)也。 4、以(之)告富者。 5、山水之乐,得之(于)心而寓之(于)酒也。 归纳: 1、补充省略成分,应结合上下文语境。 2、省略句常见的几种类型 主语省略 谓语省略 宾语(包括介词“以”的宾语)省略 介词省略 3、译成现代汉语时,为做到语句通顺,该补充的应补充。 四、请翻译。 1、孔子曰:“苛政猛于虎。” 2、吾尝疑乎是 3、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4、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 5、咨臣以当世之事 6、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7、尝射于家圃 归纳: 介宾短语后置句:在古汉语中,介宾短语往往放在动词后面作补语。译成现代汉语时,一般要把它提到动词前面作状语。 五、宾语前置句(提宾句) 现代汉语一般都将宾语放在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古汉语中,有时宾语可以放在动词或介词之前,构成提宾式。 A、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或介词之前。如:“何苦而不平?”(“何”是“苦”的宾语)1、子将安之 ? 2、微斯人,吾谁与归? 3、何以战? B、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之前。如: “彼不我恩也”(“我”是“恩”的宾语)4、吾子未之思也 C、凭借“是”、“之”将宾语提前,如:“唯利是图” ( “利”是“图”的宾语)5、孔子云:“何陋之有?”6、唯命是从 归纳: 特殊文言句式 1、判断句 2、省略句 3、介宾短语后置句 4、宾语前置句(提宾句 小结: 特殊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文时,注意: 1、增加词语(如省略句和判断句) 2、调整语序(如倒装句) 综合练习:属何种句式,如何翻译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3、王曰:“何坐?” 4、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5、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6、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判断句 省略句 宾语前置句 省略句 介宾短语后置句 判断句 课外延伸: 疏通文意 ,请找出下列段中的特殊文言句式,并翻译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二、请翻译下列判断句,并指出它的形式。5灭六国者,六国也。答案灭亡六国的是六国自己。形式:者,也。6、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答案现在别人是刀和砧板,我们是鱼和肉。形式:用“为”表示判断。7、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答案这就是岳阳楼雄伟的景象。形式:用“则”表示肯定判断。8、 环滁皆山也。答案环绕滁州的都是山。形式:用“皆”表示判断。9、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答案这不是曹孟德被周郎围困的地方吗?形式:用“非”表示否定判断。三 在后面的括号内标出句式类型(写序号)。A、判断句 B、被动句 C、宾语前置 D、定语后置 E、省略句F、介宾短语后置 G、主谓倒装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B )2、大王来何操?( C )3、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C )4、是以后世无传矣。( C )5、而君幸于赵王。( B )6、惟你是问。( C )7、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B )8、沛公安在?( C )9、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A )10、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 A E )11、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B )12、微斯人,吾谁与归?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效法哪一个古代)( C )13、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B )14、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B )15、宋何罪之有?(宋国有什么罪过?) ( C )16、率师以来,唯敌是求。( C )17、项王则受璧,置之(于)座上。亚父受玉斗,置之(于)地,拔剑撞而破之。( E )18、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D )19、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D )20、五谷者,种之美者也。(五谷是庄稼中的好种) ( A )21、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功( A )22、郑穆公使(人)视客馆。( E )23、试与他虫斗,(他)虫尽靡。又试之(以)鸡,果如臣言。( E )24、善哉,祁黄羊之论也。( G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