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学高一历史下学期4月份(小班化)学习成果阶段验收试题.doc_第1页
辽宁省沈阳市学高一历史下学期4月份(小班化)学习成果阶段验收试题.doc_第2页
辽宁省沈阳市学高一历史下学期4月份(小班化)学习成果阶段验收试题.doc_第3页
辽宁省沈阳市学高一历史下学期4月份(小班化)学习成果阶段验收试题.doc_第4页
辽宁省沈阳市学高一历史下学期4月份(小班化)学习成果阶段验收试题.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沈阳二中2012-2013学年度下学期4月份小班化学习成果阶段验收高一(15届)历史试题说明:1.测试时间:60分钟 总分:100分 2.客观题涂在答题纸上,主观题答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第卷(7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5小题70分)1.祈盼“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一个特点是()a.古代劳动人民有家畜养殖的传统 b. 用牛力耕田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c.采用“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d. 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2.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公田变为私田 b铁犁牛耕的推广 c国家走向统一 d封建制度的确立3.某古代水利工程“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后来,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征丁千二百人护之”。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是()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芍陂4. “江南水轮不假人,智者创物真大巧。一轮十筒挹且注,循环下上无时了。”宋代李处权这首土贵要予赋水轮描写的是( )a筒车 b耒耜 c曲辕犁 d翻车5.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据罗马时代克洛米拉农书记载为45倍,据十三世纪英国的亨利农书记载为3倍,而从齐民要术看,我国六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24200倍,麦类则为44200倍。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古代( )a. 科学技术领先世界 b. 水利灌溉技术先进c. 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发达 d. 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居世界领先地位6. 北魏至唐朝初期,封建国家为抑制土地兼并,维护小农经济,实行的土地制度是()a.土地公有制 b.井田制 c. 租佃制 d. 均田制7.下列图表(注:x轴表示时间,y轴表示佃农对地主的依附程度)能体现佃农与地主依附关系发展趋势的是()8.宋史食货志载:“南渡后,水田之利,富于中原,故水利大兴。”后乐集载:两浙一带,“所在围田遍满,昔之曰江曰湖,今皆田也。水皆田也。水稻种植遍及南方各地”。材料所反映的实质是()a南方耕地面积有所增加 b南方农田水利有较大发展c我国的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d江南的农业生产发展9. 世界著名科技史学家李约瑟说,没有任何的西方人在青铜器铸造方面能超过古代中国人。中国青铜器铸造的鼎盛时期是在( ) a.原始社会末期 b.商周时期 c.秦汉时期 d.隋唐时期10明末方以智物理小识卷七说:“煤则各处有之,臭者烧熔而闭之,成石,再凿而入炉,曰礁,可五日不绝火,煎矿煮石,殊为省力。”材料中“礁”作为冶铁燃料始于()a汉 b北宋 c南宋 d明11.以本色生丝为经、彩色为纬,以“通经断纬”手法自由变换色彩的缂丝技艺出现在() a. 汉代 b. 唐代 c. 宋代 d. 明代12.明代有谚语称:“买不尽的松江布,收不尽的魏塘纱”。说明了() a明代的丝织业发达,以松江为盛 b. 明代的松江是全国的棉纺织业中心 c棉布已经取代丝绸而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 d. 丝织技术日益落后13.中国瓷器以其巧夺天工的工艺深受国内外人士的喜爱。以下关于中国古代瓷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南北朝时期成功烧制出白瓷 b中国古代瓷器精品大部分出自官窑 c唐朝时彩瓷大量行销海外 d宋代景德镇成为“瓷都”14.礼记曲礼记载: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它反映出明清之前古代中国手工业主要经营形态属于( )a官营手工业 b私营手工业 c家庭手工业 d封建地主手工业15.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制度,该局生产( )a.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 b.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c.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 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16.“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这段材料反映了明代丝织业中()a官营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 b私营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c产生了雇佣劳动关系 d工匠与机户关系紧密17. 商朝的商业十分繁荣,有“商葩翼翼,四方之极”之称。与这种繁荣景象相关因素是()a. 产生职业商人 b. 私商成为商人主体 c. 集镇夜市兴旺 d. 形成大的商帮18.假如你是一位宋代商人,在经商中可能遇到的情况是() a贩卖斗彩和五彩瓷 b玉米等大量农产品进入市场c在开封城中见到整齐划一的东、西二市 d在四川地区使用纸币19作为农耕文明政权与文化集结地和辐射中心的都城,承载着深邃的历史底蕴,而从西汉、唐和北宋都城的城市布局上可以看出,城市在功能上呈现出新的变化趋势。这突出反映了()a.工商皆本的主流思想 b.学术文化的活跃c.农业和手工业的发达 d.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20.宋代有“榜下捉婿”的风习,每当张榜公布进士考试结果时,富商大贾竞相挑选新科进士做女婿。这说明() a政府固守“重农抑商”政策 b.商人的地位得以提高 c政府奉行“农工商皆本”思想 d.商业已经由“末”变“本”21明朝的万历年间,福建泉州府“佃农所获,朝登龙亩,夕贸市廛”。这反映当时农村( )a农民生活日趋贫困 b农民生产积极性高c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d农产品商品化趋势22. 鸦片战争前夕,清政府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的含义是( )a. 禁绝中国对外贸易 b. 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c一概排斥西方事物 d. 封闭边界、固守疆域23. 山西王家大院被梁思成称为“全国建筑宝库”,被专家学者誉为“中国民间故宫”“华夏民居第一宅”“山西紫禁城”。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晋商,“以商贾兴,以官宦显”,在经商发财做官之后,大兴土木。这一现象所产生的消极影响是()a留下了晋商文化 b使手工业品缺乏市场c影响工商业扩大再生产 d影响农业经济的商品化24. 某同学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时,发现了中国古代某地居民的一份职业结构表。据此推断这种职业结构最可能出现在何时何地( )阶层自耕农地主佃农工场主商人占总人口比例24363010a汉代江南地区 b唐代关中地区 c宋代太湖地区 d明代苏杭地区25明清之际的中国,在经济领域已显露出一些新旧冲突的征兆,从农耕经济中分离出了新的经济因素。这种新的经济因素是指()a商品经济的高度繁荣 b资本主义萌芽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综合国力空前强大26.右图漫画所寓意的政策现象影响最深远的是()a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b强化了自然经济c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d加速了小农经济的解体(文字说的是:皇上,居住在这样的国家,多安全啊!老百姓都丰衣足食呢!)27. 某历史网站上讨论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下面四个观点,你认为正确的是()a大批航海冒险家的涌现 b欧洲各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c天文航海知识的进步 d欧洲人对黄金的狂热追求28. 白海军在2049,相信中国中指出:“如果从地理与历史的角度来看,1492年应该可以看做是近现代全方位交流意义的全球化的开始。”这里“全球化的开始”的真正含义( )a从封闭走向开放 b国际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c从分散走向整体 d人的注意力转移到现实生活中来29. 1992年是哥伦布航行到美洲500周年,许多国家纷纷举行纪念活动,当时美洲印第安人后裔也用一种另类的态度表达了自己的感情,以下几条标语,你认为哪一条最能表现他们的感悟()a.“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苦难” b.“感谢哥伦布将光明带给我们”c.“新大陆的伟大发现者” d.“美洲近代化的开创者”301618世纪,在美洲出现了新西班牙、新阿姆斯特丹、新法兰西、新英格兰等新地名。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a. 美洲社会的进步 b美洲国家的独立c工业革命的扩展 d欧洲的殖民扩张31.“1494年,经过一年的谈判,两国签署条约:一个拿走了东方,另一个把美洲抱在了怀里,由此开创了大国瓜分殖民地的先例”。这两个国家是()西班牙 葡萄牙 英国 法国 荷兰a b c d32. 17世纪,“海上马车夫”荷兰人进行国际贸易的最有特色的手段是() a.海上运输 b.海盗劫掠 c.组建大型商业公司 d.海上战争33. 一个地处边远的小国,在18世纪下半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并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占据着世界的中心,这个国家是 ( ) a葡萄牙 b西班牙 c英国 d.荷兰34. “人被打上烙印像牲畜一样被关在阴暗的地下室只有经过永别之门才能离开牢狱许多人死在航程上不愿意被送到另一个国家,卖给另一个奴隶主跳进海里,滋养了大群的鲨鱼”。此诗主要反映了近代西方殖民者( ) a开辟新航路的情景 b从事可耻的鸦片贸易的情景 c对印第安人实行种族灭绝的情景 d进行罪恶的奴隶贸易的情景35. 马克思说:“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的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都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殖民扩张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b殖民掠夺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c殖民扩张有利于殖民地资本主义发展d贩卖黑奴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第卷(30分)二、非选择题(36题13分 、37题17 分,共30分)36. (13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土地是农业生产中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摘自诗经小雅材料二 “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汉书食货志材料三 北宋苏洵说:“耕者之田资于富民而田之所入,己得其半,耕者得其半。”到了明清时期,多实行定额地租,佃农所交地租,多的占到收获物的80%。 田制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种土地制度?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这种土地制度有什么特点?(3分)(2)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改革或变法都在不同程度上涉及到土地问题,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述有关措施及其作用。(4分)(3)材料三反映了怎样的土地经营方式?明清时期,这种经营方式大规模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37(17分)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仙配是中国的一个美丽神话故事,它寄托着下层劳动人民对自由纯真爱情的向往。其中脍炙人口的歌词唱道:七仙女:树上的鸟儿成双对, 董永:绿水青山带笑颜。七仙女: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 董永:夫妻双双把家还。七仙女:你耕田来我织布, 董永:我挑水来你浇园。七仙女:寒窑虽破能避风雨, 董永:夫妻恩爱苦也甜。 材料二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于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贾谊论积贮疏 材料三 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清政府规定广州是允许外商来华贸易的唯一口岸,而且即使在广州也百般限制中国人与外商接触。政府特许的“十三行”不仅垄断了与外商的经济往来,还代表政府出面办理交涉事宜。请回答:(1)材料一描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经济现象?(2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回答这种经济现象的特点是什么? (3分)(2)材料二是如何看待农业和工商业关系的?(2分)这体现了古代统治者的哪项经济政策?(2分)该政策的推行有何影响?(4分)(3)材料三实际上反映的是清朝的什么政策?(2分)清政府实行这种政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沈阳二中2012-2013学年度下学期4月份小班化学习成果阶段验收高一(15届)历史试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35题共70分)1-5 dbaac 6-10 dbcbc 11-15 bbcac 16-20 caddb 21-25 dbcdb 26-30 cbcad 31-35 accdb二、非选择题(36题13分,37题17分,共30分)36(13分)(1)井田制。(1分)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一切土地归周王所有。(2分)(2) 战国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度。(2分)壮大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力量,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2分)(3)方式:租佃经营方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