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秘密启用前 湖北省润德高中2014届高三年级期中考试语 文 试 题本科目考试时间:2013年11月23日晚上18:40-21:10祝考试顺利 本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相同的一组是( ) a堆砌 蹊跷 休憩 亟来问讯 锲而不舍b肄业 后裔 游弋 络绎不绝 自怨自艾c殷红 哽咽 淹没 姹紫嫣红 恹恹欲睡d盘踞 拮据 贫窭 目光如炬 前倨后恭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装潢 偃旗息鼓 繁文缛节 唉声叹气 b通谍 殒身不恤 提纲挈领 功亏一篑 c掂量 真知卓见 胸无城府 殚精竭虑 d荫庇 推心置腹 穷兵渎武 川流不息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阿q这个人物也是有生活 的,更重要的是他反映了那个时代国民精神的一些弊病。屈原被发行吟,形容枯槁,他 于汨罗江畔,放不下故国热土和自己永远挚爱的人民。大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并不意味着学习的 ,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他们还应加倍努力地学习。我正 着该怎样打破这个僵局,想不到他竟开口了。a原型留连终止 琢磨 b原形留连终止 捉摸 c. 原型留恋中止琢磨 d原形留恋中止 捉摸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曹操的性格具有双重性,他的雄才大略与奸诈凶狠对于任何一个扮演他的演员来说都具有挑战性,也是个难得的表演机会。b自从他回家看了病危的父亲后,一直闷闷不乐,不说一句话,不吃一点东西。c对于这种侵害顾客利益的行为,商场负责人拒不认错,于是几位顾客只好状告法院,以求公正。d史铁生多年来与疾病顽强抗争,创作出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不仅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而且成为激励人们战胜苦难的精神财富。5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意象是形成意境的材料,意境是意象组合之后的升华。这恐怕是每一个善于读诗,可以与之谈诗的人都会有的体验。境与象的关系,全面而确切的表述应该是:境生于象而超乎象。意象好比细微的水珠,意境则是飘浮于天上的云。那飘忽的,变幻的、色彩斑斓的、千姿百态的云,它的魅力恰如诗的意境。云是由水珠凝集而成的,但水珠一旦凝集为云,则有了云的千姿百态。 a b c d2、 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中国教科书再删鲁迅作品引发争议 中国现代文学之父鲁迅(1881-1936)的散文风筝被人民教育出版社撤出了初中新版语文教科书,取而代之的是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境外媒体称,这一变动引发诸多争议。 美国大西洋月刊网站9月5日题为中国的深度思考战争一文指出,近年来,鲁迅的作品正逐步从语文教科书中退出,这激起某些学生家长的担忧。在新浪新闻与微博展开的调查中,绝大多数受访者都表示对这样的变动感到不满。他们说,“鲁迅的作品都是经典作品,代表着中国人民的精神”。 鉴于鲁迅的声望与公认的中国现代最优秀作家之一的地位,他的作品为什么要退出教科书呢?有分析认为,“初中生接触的内容不宜过于深刻”。文章援引赞同这一调整的作家赵瑜的话说,不应让孩子过早涉入思考、判断等阅读领域,要让他们逐渐积累自己的见识。 网上有少数人支持这样的变动,理由是鲁迅的作品情绪消极,而另外一些人则认为,他的现实主义使人们对真实的世界有了必要的了解。 香港南华早报网站9月8日报道称,多年来,学生和教师一直在抱怨年轻人很难理解鲁迅的作品,并称鲁迅大约写在一个世纪以前的那些对中国文化的见解正在与时代脱节。删除其文章的决定或许可以迎合这些人,但其他人认为,此举是在向错误的方向前进。 报道指出,一份河南当地报纸在报道了新版教科书删除鲁迅作品的决定后,数万人当晚在网络上发表了相关评论。在新浪微博进行的两项调查中,超过85%的参与者反对删除鲁迅作品。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钱理群说:“对中国一代又一代改革者和知识分子来说,鲁迅对国家的重要性不仅仅体现在文学领域,他的作品鼓励人们对社会进行反省。即便现在阅读鲁迅的作品,你还能受到强烈的启发。” 而许多学生称,他们不喜欢学习鲁迅的作品,并称他的文章使用的是旧式的语言风格,很难理解和掌握。 一名来自深圳的高二学生说:“鲁迅的作品全都是批判上世纪初期的中国社会。但如今我们的社会是和平和富裕的。” 一些父母和大学生则认为,学习鲁迅的作品对所有年轻人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 来自东莞的学生家长刘薇兰说:“(之前)当局从教科书中删除阿q正传和药,我对此感到遗憾和愤怒。”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支持教科书删去鲁迅作品的一项是( ) a.初中新版教科书删去鲁迅作品是根据学生年龄段应适合怎样的课文而作的调整。b.不应该让孩子过早涉入思考、判断等阅读领域,要让他们逐渐积累自己的见识。c.鲁迅的现实主义鼓励人们对社会进行反省,使人们对真实的世界有了必要的了解。d.鲁迅作品大约写在一个世纪以前,那些对中国文化的见解正在与时代脱节。7.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反对教科书删去鲁迅作品的一项是( ) a.鲁迅的作品都是经典作品,代表着中国人民的精神。b.鲁迅的作品全都是批判上世纪初期的中国社会,如今我们的社会是和平和富裕的。c.一位家长说:“从教科书中删除阿q正传和药,我对此感到遗憾和愤怒。”d. 鲁迅对国家的重要性不仅仅体现在文学领域,即便现在阅读鲁迅的作品,你还能受到强烈的启发。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家赵瑜说:“初中生接触的内容不宜过于深刻。”他进一步分析说,不应让孩子过早涉入思考、判断等阅读领域,要让他们逐渐积累自己的见识。因而他是赞同教科书删去鲁迅作品的。b. 钱理群教授说:“对中国一代又一代改革者和知识分子来说,鲁迅对国家的重要性不仅仅体现在文学领域,他的作品鼓励人们对社会进行反省。”由此看来,钱教授是反对教科书删去鲁迅作品的。c. 美国大西洋月刊网站和香港南华早报网站都报道了中国教科书再删鲁迅作品而引发的争议,而且调查结论是相同的,根据网上调查支持者占少数,而反对者占大多数。d. 对中国教科书再删鲁迅作品而引发的争议的报道,美国大西洋月刊网站和香港南华早报网站网文的作者都是以客观的态度如实报道调查情况,其结论并不代表作者的态度。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共7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朋党论 欧阳修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货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自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尧之时,小人共工、驩兜等四人为一朋,君子八元、八恺十六人为一朋。舜佐尧,退四凶小人之朋,而进元、恺君子之朋,尧之天下大治。及舜自为天子,而皋、夔、稷、契等二十二人并列于朝,更相称美,更相推让,凡二十二人为一朋,而舜皆用之,天下亦大治。书曰:“纣有臣亿万,惟亿万心;周有臣三千,惟一心。”纣之时,亿万人各异心,可谓不为朋矣,然纣以亡国。周武王之臣,三千人为一大朋,而周用以兴。后汉献帝时,尽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为党人。及黄巾贼起,汉室大乱,后方悔悟,尽解党人而释之,然已无救矣。唐之晚年,渐起朋党之论。及昭宗时,尽杀朝之名士,或投之黄河,曰:“此辈清流,可投浊流。”而唐遂亡矣。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异心不为朋,莫如纣;能禁绝善人为朋,莫如汉献帝;能诛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然皆乱亡其国。更相称美,推让而不自疑,莫如舜之二十二臣,舜亦不疑而皆用之;然而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而称舜为聪明之圣者,以能辨君子与小人也。周武之世,举其国之臣三千人共为一朋,自古为朋之多且大,莫如周;然周用此以兴者,善人虽多而不厌也。嗟呼!兴亡治乱之迹,为人君者可以鉴矣。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 济:成功 b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 益:增加,译为补益 c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治:治理得好 d二十二人并列于朝 列:陈列10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属于事实论据的一项是( )(3分)小人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货也 舜佐尧,退四凶小人之朋,而进元、恺君子之朋,尧之天下大治 汉献帝时,尽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为党人 昭宗时,尽杀朝之名士,或投之黄河,曰:“此辈清流,可投浊流。” 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 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a b c d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这是一篇政论文,是欧阳修上书劝谏为人君者不要闻朋党而色变,关键要善辨君子之朋与小人之朋,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b .作者在第二段所阐述的观点与孔子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的观点相同。c这篇文章结构严谨,先提出问题,再接着分析问题,最后意味深长地点明写本文的意图。d“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异心不为朋,莫如纣;能禁绝善人为朋,莫如汉献帝;能诛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然皆乱亡其国。”由此议论可看出,欧阳修对当今人君诛戮君子之朋而倍感痛心。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更相称美,更相推让。(3分)译: (2)兴亡治乱之迹,为人君者可以鉴矣。(3分)译: (3)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自保。(3分)译: 13、用“”给下列文段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道 家 法 曰 不 见 所 欲 使 心 不 乱 是 故 天 地 贞 观 日 月 贞 明 其 直 如 矢 君 子 所 履。14、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村 晚 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1)本诗中作者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5分)(2)这首诗在写景时用了哪些技巧?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剑阁峥嵘而崔嵬, 。 (李白蜀道难)(2)纵一苇之所如, 。 (苏轼赤壁赋)(3) ,望帝春心托杜鹃。 (李商隐锦瑟)(4)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寡人之于国也)(5)_,凝绝不通声暂歇。 (白居易琵琶行)(6)_?所思在远道。 (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7)扪参历井仰胁息,_。 (李白蜀道难)(8)_,独留青冢向黄昏。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四、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共20分,共4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开在窗玻璃上的花乔迁 新闻联播已经开始了。看着电视里出现了从天空飘飘飞落的雪花,他自语道:“我的老家,也该是隆冬了。”妻子是未见过雪的南方女人。她问:“你老家冬天里也是冷得窗玻璃都结冰吗?” 透过窗玻璃清晰地望见了窗外昏暗中的一片绿色。他幽幽地说道:“是的,冬天里窗玻璃都开花。” “开花?”妻子问:“窗玻璃怎么能开花呢?是贴的那种剪纸花吧。” 他觉得不好回答,他已经有十年没回北方的老家了,老家寒冬里开在窗玻璃上的花,已经在黯然流逝的记忆里开始融化,小溪流水般地奔向远方他说:“不,不是剪纸,是在窗玻璃上结成的冰花,只有寒冷的北方冬天里才能生成,很美,很漂亮。” 他突然跳起来,激动不已地说道:“我要回老家,看看老家的窗花。我回来告诉你窗玻璃是怎么开花的。” 妻子不跟他回去,他一个人坐了三天三夜的火车,又倒了两次汽车,才回到老家。 年迈的母亲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她已经有十年没有见到儿子了,但她每年都会收到儿子寄给她的一大笔钱。 他对母亲说,儿媳要跟回来看你,我没让。母亲笑笑说:“看我干什么,咱这儿还不冻坏她。”母亲仔细地端详着他的脸,满意地说:“她对你好吧!”他使劲地点点头。母亲说:“那就好。” 从他一进屋的那一刻起,母亲就不停地烧炕。母亲把炕烧得烫烫的,热得他都不敢用手摸。他问母亲:“早晨的时候,窗玻璃还结冰花吗?”母亲迟疑了一下,说:“结,还是很厚的一层。这儿比不得南方”他欣慰地笑了。, 他一夜睡得踏实、香甜。梦中,他回到小时候,一觉醒来,天总会大亮,屋里的凉气却使他赖在暖被窝里不愿起来,直到在母亲“太阳已经照屁股”的笑骂中飞快地穿上母亲已经用被窝捂热了的棉袄棉裤 他醒来时,天真是大亮了。屋里是温热的,炕还热得有点烫脊梁,根本就感觉不到一丝儿凉气他慌忙地坐起身来,看见了清晰透亮的窗玻璃,怎么没有结冰花呢?他想,明天他醒得早一些就是了。 入夜,他被一阵轻微的瑟瑟声闹醒了。他看见一丝火光从灶间透出来。他慌忙地跳下炕来,扑向灶间,他以为失火了。 扑进灶间他瞧见母亲正往灶口里添柴,红红的火光映着母亲一张慈祥而又苍老的面容那一直热得烫手的火炕,原是母亲夜间在不断地烧着柴火。 母亲看见他,立刻大叫起来:“快进去,快进去!冻着!”母亲推着他回到了热乎乎的被窝里。 他对母亲说:“去南方吧,南方不冷。”母亲摇摇头说:“不,我不去,南方热得要命,我在这里呆惯了,离不开。” 他有些忧伤,不说话。母亲感觉到了他的忧伤,母亲说:“你年年给我邮那么多钱,全村人都夸你有孝心,那么远还惦记着妈。” 母亲的脸有些红,屋里此时的温度那么像南方,他说:“妈,不用再烧了,够热的了。”母亲伸手给他掖了掖被角,说:“睡吧,烧热点免得冻着你。” 他固执起来,像个孩子似的说:“妈,你也睡吧,你不睡,我就不睡。” 母亲就笑笑说:“睡,我这就去睡。” 母亲走后,他一直没睡,他又听到灶问不断地响起母亲往灶口里续柴火的沙沙声,他在沙沙声中泪水汹涌。 天将明时,他睡着了。等他醒来的时候,他清楚地看见了窗外纷扬的雪花。下雪了,而眼前的窗玻璃还是没有一点冰花,母亲靠在他的脚旁睡得很香。窗前不知什么时候母亲放了两个火盆,一缕青烟袅袅升起。 袅袅青烟中他看见了自己小时候,常常在下雪的早晨,趴在窗台上,用舌头舔、吹气去融化窗玻璃上厚厚的冰花,那一幅幅茂密的森林,形状各异的冰雕一圈圈地融化了,才好透过玻璃去看落雪 他把目光收回来,去看母亲,母亲满头的白发渐渐模糊了他的眼睛,他喃喃地说道:“花开了” 他回到了温暖如春的南方。 妻子欢喜地迎上来,兴奋地说:“电视里说北方又下大雪了。你看见窗玻璃开花了吧!像什么?” 他望着窗外的一片绿色,像是对妻子又像是对自己说:“像什么?像森林,像冰雕,像云,更像母亲的那头白发” (节选自开在窗玻璃上的花,有删改)16下面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不恰当的两项是( )(4分)a为了看开在窗玻璃上的花,他坐了三天三夜的火车,又倒了两次汽车,这体现了他对自己童年生活的深切怀念,也暗示了他现在生活的不如意。b电视里是飘飞的雪花,窗外是一片绿色,鲜明的景色对比勾起了他的思乡思亲之情,成为他回家的诱因。c妻子不跟他回老家,他向母亲撒谎说是自己不让妻子回来,体现了她对妻子的爱和包容。d他为看窗花回家,结果并未看到窗花,小说正是通过这一巧妙构思,表现了母亲对儿子深厚的爱。 e小说多次写到他对小时候生活的回忆,表现了他对窗花的迷恋和对童年生活的深切怀念。17小说塑造母亲这一形象采用了哪些手法?请简要分析。 (4分)18小说结尾写到他和妻子的对话,请分析作者这样写的意图。(6分)19有人认为这篇小说的主题是赞美母爱,有人认为是批判“他”的自私,不孝顺,请结合原文谈谈你的看法。 (6分)五、语言文字运用(共14分,共3小题,每小题4分)20、阅读以下新闻材料,根据要求答题。(5分)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这是网上流传很广的一句话,当这句话成为现实时,多少会有一些悲凉。近日,青岛市民张先生与弟弟妹妹相约去爷爷家吃晚饭。吃晚饭时,全家人都围在了桌前,看到儿孙满堂,两位老人自然很高兴,张先生的爷爷一时高兴也喝了点酒。老人屡次想和孙子孙女们交流,但孩子们却并不在意,只顾着低头玩手机,老人开始不高兴了。看大家都不和他说话,老人说了一句:“你们就和手机过吧。”说完之后摔了眼前的一个盘子,生气地回了房。 (1)请为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15字)(2分) (2)就此现象谈谈你的看法。(3分)21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4分) 示例:经典是人生的文化酵母,到了一定时候就会酿出芳醇甘美的酒。_ _22请根据下文提供的信息,对“天然湖的特点”作简要的介绍。(包括标点符号不超过32个字)(5分) 在天山高处,可以看到一个面积很大的天然湖,湖面明净如镜,水清见底。高空的白云和四周的雪峰清晰地倒映在水中,把湖光山色融为晶莹的一体。在这幽静的湖上,唯一活动的东西就是天鹅。天鹅的洁白增添了湖水的明净,天鹅的叫声增添了湖面的幽静。人家说山色多变,而我看事实上湖色也是多变的。你站立高处瞭望湖面,眼前是一片赏心悦目的茫茫碧水,如果你再留意一看,接近你视线的是那闪闪的粼光,像千万条银鱼在游动,而远处平展如镜。湖色越远越深,由近到远,是银白、淡蓝、深青、墨绿,非常分明。6、 写作(共60分,共1小题)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据说,凡是报考印度孟买佛学院的学生,进校的第一堂课就是由该校教授把他们领到该学院正门一侧的一个小门旁,让他们每人进出小门一次。这个门只有1.5米高,0.4米宽,一个成年人要想过去,必须弯腰侧身,不然,就只能碰壁撞头。进出过这个小门的人几乎无一例外地承认,正是这个独特的行为,使他们顿悟,让他们受益终身。生活中这样的小门何其多啊,请以过小门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湖北省润德高中2014届高三期中考试语文答案一、 1b(a.蹊q,锲qi,其余读q。c.咽y,其余读yn。d.据j,其余读j。) 2a(b通牒;c真知灼见;d穷兵黩武) 3a(原形:原来的形状,本来的面目。原型:原来的类型或模型,特指叙事性文学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所依据的现实生活的人。留连:留恋不止,舍不得离去。留恋:不忍舍弃或离开。终止:最终的结果,最终停止,不再发展下去、进行下去了。中止:事情中途停止,事情还没有完成,由于某种原因,被迫停止,有可能再继续下去,也有可能不继续下去。捉摸:侧重“猜测”“预料”,多用于对某人脾性或言行用意的猜测、把握,有时也用于对某种情况的猜测、预料。常与否定性成分搭配使用,例如前面加否定的状语“难以捉摸”“无法捉摸”“不可捉摸”;后面跟否定的补语“捉摸不透”“捉摸不定”。琢磨:“反复思考、仔细考虑”的意思,多用于对某一具体问题采取何种对策或做法的考虑,有时也指对文章中词句含义的思索、体味,还可以用于人。) 4d(a项“他的雄才大略与奸诈凶狠是个难得的表演机会”主宾不搭配;b项“自从后”掩盖了后面句子的主语,应该去掉“自从”;c项成分残缺,应在“状告”后加“于”。) 5c。句是全段的话题,包含了“意境”与“意象”两个方面,且揭示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句紧承句,前半句是对“境生于象”的说明,后半句是对“超乎象”的说明。句承句中的“意象是材料”与“意境是升华”用比喻使之形象化。句承句的比喻,句承句的“千姿百态”,两句同时回应句揭示两者关系。句是对前文的总结,“这”指代前面的内容。二、 6.d.(“鲁迅的现实主义鼓励人们对社会进行反省,使人们对真实的世界有了必要的了解。”属于反对删鲁迅作品的。) 7.b. 8.c(“初中生接触的内容不宜过于深刻。”并不是作家赵瑜的话,属于张冠李戴。)三、9a(济:渡河,引申为克服困难) 10c(是说理,不是事实) 11d(错在“欧阳修对当今人君诛戮君子之朋而倍感痛心”) 12(1)互相称颂,相互谦让。(“更”与“相”为同义,“称”与“美”为同义,“推”与“让”为同义。) (2)作为国家统治者(作为皇帝的)可以把这些使国家兴盛衰亡的史事作为借鉴。或者:历史上这些使国家兴盛衰亡的史事,作为国君的可以把它作为借鉴。(“兴亡治乱之迹”翻译要恰当,“可以”,译为“可以”,“以”介词,后面省略了宾语。) (3)或者无利可图而交情日益疏远的时候,却反而互相残害,即使是自己的亲人,也不能保全对方。(“贼”“害”为同义并用,“即”为“即使”,“自保”为“保全对方”或者“互相保护”) 13. 道家法曰/不见所欲/使心不乱/是故天地贞观/日月贞明/其直如矢/君子所履。 14、(1)【答案】本诗中作者描绘了一幅幽静美丽、富有生活情趣的乡村晚景图。(2分)水草长满了池塘边缘,池水漫上了塘岸,太阳正要落山,山像是衔着落日似地倒映在冰凉的波光荡漾的水面上。牧童赶着牛回家,横坐在牛背,手拿短笛随便地吹奏着不成调的曲子。(描绘画面1分)表达了作者热爱山村自然风光,对闲适自在、无忧无虑生活状态的喜爱之情。(2分)【解析】从全诗来看,诗歌描写的是一幅清新自然、恬淡幽静的乡村景象。从描写的明丽的自然景象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情感指向,表达了对大自然美好生活的喜爱和向往。 (2)【答案】炼字。两个“满”字生动地写出了茂盛而美丽的春草,柔美的春山倒映在澄澈春水中,浑然一体,别有趣味;“浸”字生动地描绘出了落日和山倒映在水中的形象;动静结合。作者先写静景后写动景,由近及远,景物层次分明,构成一幅幽静美丽的田园风光图。比拟。“山衔落日”,用比拟手法写出日落景象,化静为动,形象生动。 借景抒情。借恬静优美的景色充分表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向往,情与景高度统一。(答出三点即可。每点2分,表达技巧1分,紧扣表达技巧结合词句分析1分。答案超出以上四种,只要言之成理也可。)【解析】本题考查表达技巧,可从写景上的特殊字的运用炼字,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其他相关手法的运用等角度进行分析。譬如炼字就要抓住“衔”“浸”等,修辞有拟人等。15、(1)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2)凌万顷之茫然 (3)庄生晓梦迷蝴蝶 (4)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5)冰泉冷涩弦凝绝 (6)采之欲遗谁(7)以手抚膺坐长叹 (8)一去紫台连朔漠 四、16a、c【解析】a项“暗示了他现在生活的不如意”在文中没有依据;c项“体现了她对妻子的爱和包容”错误,应该是怕母亲伤心。e项“他对窗花的迷恋”不太准确,主要体现他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童年生活的怀念。17【答案】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各举一例分析。(每种手法各1分,举例1分,共6分)【解析】文中写道母亲推他回被窝,替他掖被子等动作描写,体现出母亲对他的关爱;文中的语言描写很多,都可以看出母亲时时处处为儿子着想;文中多处细节描写,如写“母亲靠在他的脚旁睡得很香”体现出母亲对儿子的爱,写到母亲的白发,表现出母亲的苍老。18【答案】照应小说开头,使小说情节更完整。表现了他对母爱更深的理解,升华了主旨。以他们的对话,特别是他对窗花的描述结尾,是一种简洁而含蓄的抒情,含而不露,意味深长。【解析】小说的结尾的作用可从小说的结构、主题等角度进行分析。和文章开头和妻子说回家一事相照应;同时他的话也表现出他对母亲和母爱的理解,进一步体现主题;另外也使得文章给读者留下了回味的余地和空间。19【答案】示例一:小说的主题是赞美母爱。(2分)小说的主人公是母亲,小说要赞扬的正是母亲身上伟大的母爱。(2分)小说的题目是“开在玻璃上的花”,小说正是通过母亲怕他冷,夜里一直烧火而使屋子温暖如春使他最终没有看到窗花来表现母爱的。(2分)母亲对儿子的爱是无私宽容的,及时儿子十年来第一次回家,母亲仍认为儿子很孝顺。小说虽写到我的自私,但只是为了更突出母爱的伟大。(2分)示例二:小说的主题是批判他的自私。(2分)“他”是小说贯穿始终的主人公,在他身上作者寄托的正是对目前孝的缺失的批判。(2分)钱代替不了关爱,虽然他每年都要寄钱回家,但十年来这是第一次回家,说明他对母亲的关心不够。(2分)母亲的无私和宽容,恰恰更衬托了他的冷漠和自私。(2分)、示例三:两者都有(2分)母亲和“他”都是小说要刻画的主要人物。(2分)母亲烧炕,屋内温暖如春,玻璃不能结花,表现母亲对儿子的浓厚的爱。儿子虽寄钱给母亲,但疏于看望,只能说是有些自私。(2分)母亲和儿子的行为两相对照,是赞美母爱和批判自私的主题同时表达得更明显。(2分)【解析】这篇小说所体现出了的主题包含了对母爱的赞美和对“他”自私的批判,两个方面可选一个进行探究。如赞颂母爱,可从母亲的具体事例上来分析,“他”十年未回家也正好反衬母亲的伟大;如批判“他”的自私,要从他在小说中的作用和十年来第一次回家等事件上分析。此外也可以从二者兼有的角度分析。但注意一点,要有明确的观点,并能够自圆其说。五、20、(1)人性悲哀,近在咫尺远在天涯。或“机”怒老人。(2分)(围绕新闻主题,意思对即可)(2)手机、网络给我们带来便利,但也疏远了亲情。别让网络中的虚拟社交,淡漠了我们生活中的真实情感。空暇时间多与同学、家人交流,多出去走走,多接触大自然。(手机或网络的双面影响2分,该怎么办2分) 21【答案】理想是人生的希望种子,到了一定时候就会长成枝繁叶茂的树;奋斗是人生的成功砖石,到了一定时候就会砌出雄伟壮阔的楼。【解析】在仿写时除把握句式特点和比喻的题干要求外,还要注意前句与后句的关系,如“酵母”和“酒”的关系。22 【答案】天然湖在天山高处,面积很大,湖水明净,湖面幽静,湖色多变。(标准:“天然湖在天山高处”1分,“面积很大”1分,“湖水明净”1分,“湖面幽静”1分,“湖色多变”1分,写出5点就可得满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做这类题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本题问的是“天然湖的特点”,所以我们从文中找出对天然湖的描写就可以了,然后概括出来就可以了。六、23. 【写作提示】要正确立意,就必须认真分析理解和提示性语句。“这个独特的行为,使他们顿悟”,这里的“行为”是指什么,“他们”又“悟”到了什么,“成年人要想过去,必须弯腰侧身”,联想到在现实生活中像这样的“小门”是何其的多,逆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三、带参数的过程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小学信息技术(信息科技)六年级上册电子工业版(宁夏)
- Self-assessment说课稿-2025-2026学年高中英语沪教版2020选择性必修第二册-沪教版2020
- 第11课 三光感走轨迹的机器人说课稿-2025-2026学年初中信息技术川教版九年级下册-川教版2018
- 2025企业采购合同执行情况yMC
- 2025年大连市房屋租赁合同
-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11单元 化学与社会发展 第1节 化学与能源开发说课稿 (新版)鲁教版
- 本册综合说课稿-2025-2026学年高中物理第二册沪科版(2020·上海专用)
- 云南省昆明市黄冈实验学校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1.2.2 条件语句-教学设计
- 2024秋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十一章 三角形11.2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1三角形的内角-三角形的内角和说课稿(新版)新人教版
- 2025年电子产品出口贸易合同范本
- 中医面瘫护理个案汇报
- 《水基路用聚合物稳定碎石基层技术规程》
- 快递柜租赁合同
- 产品研发流程管理指南
- 《车刀与切削原理》课件
- 2024高考物理全国二卷
- 2024-2030年中国猎头公司市场发展前景调研及投资战略分析报告
- 注塑检验员培训
- 消防安全操作员培训合同范本
- 消防控制室操作规程培训
- 国庆节磨豆腐活动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