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高三历史下学期临考冲刺训练试题.doc_第1页
湖南省长沙市高三历史下学期临考冲刺训练试题.doc_第2页
湖南省长沙市高三历史下学期临考冲刺训练试题.doc_第3页
湖南省长沙市高三历史下学期临考冲刺训练试题.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省长沙市2017届高三历史下学期临考冲刺训练试题24.(原创)考古资料表明,西周至春秋早期,各诸侯国花至是一些相距遥远诸侯国的青铜等器物,在形制、纹饰和工艺上都与周王朝表现出很强的一致性。此现象说明a.工官制实现了标准化器物生产 b.周王以赏赐青铜器物笼络诸侯c.宗法制注重同族文化的延承性 d.分封制推动了中原文化的传播25.(原创)汉武帝统治时期颁布了附益法、左官律、六察法、限占田宅法、阿附豪强法、禁大姓族居法等法律文书,这些举措为后世王朝所继承和发展。这表明汉武帝时期a.形成了抑制贵族政治的制度基础 b.宗法观念对政治生活的影响缩小c.注重立法手段加强对地方的治理 d.为西汉强盛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26.(原创)宋代官员待遇优厚,俸禄以货币为主,官员除了月给俸钱之外,还有禄粟、职田等实物和土地报酬,以及“农粮钱”、“餐钱”、“晶给券”、“彭茶汤钱”等津贴。据此可知,宋代的俸禄制a.助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b.加重了人民的经济负担c.促使重文轻武局面出现 d.易于滋生腐败堕落现象27.(原创)明代思想家王夫之在批评理学“损人欲以复天理”的同时,提出了弱“理欲一体”、“以性正情,以义制利”的主张。这说明王夫之a.彻底否定理学的“理欲”观 b.意在提倡“尊公轻私”思想c.极力批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d.认为私欲是理的物质基础28.(原创)张春根据光绪、宣统两朝的海关贸易册指出“进口货之多,估较价格,棉纺织物曾达二万万两以外,次则钢铁,他货物无能及者。是以春于南洋劝业会时,即发表中国现时实业需用棉铁政策之说”。下列对张謇的“棉铁政策”解读正确的是a.照搬西方工业化起步模式 b.旨在改变中国对外贸易逆差c.是切合时宜的工业化路线 d.促成了实业救国思潮的出现29.(原创)在晚清青年一代的阅读目录中,立宪机关报与革命机关报一起出现是很常见的事。胡适指出二十世纪初年梁启超先生“虽不曾明白提倡种族革命,却在一班少年人的脑海里种下了不少革命种子”。材料反映了当时青年a.认清了立宪与革命的本质不同 b.积极宣传各地各类报刊信息c.通过立宪宣传形成了革命思想 d.并未将立宪与革命绝对对立30.(原创)1942年,宋美龄在纽约时报发文称“西洋人必须改变他们对于东方的观念,我们中国当然也应该尊重西方国家,在我们所要兴建的未来世界里,不应当再有谁是优秀谁是低劣的思想存在,应当人人平等”。这表明当时的中国a.推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b.谋求摆脱不平等条约制度束缚c.抗拒西方国家主导的世界体系 d.确立争取美援为主的外交方针31.(原创)1985年,广东羊城晚报刊登的一篇从“星期六工程师”引出的报道中写道:“一些大学老师利用周末,到珠三角的企业炒更(对乡镇企业进行技术指导),周六接走周日晚送回”。材料中的“炒更”现象说明a.我国知识经济开始兴起 b.科教兴国战略已经确立c.计划经济体制已被打破 d.市场经济体制趋向建立32.(原创)雄辩术在希腊教育中享有比较高的地位。在雅典民主城邦,熟练的公共演讲是从政的必要条件,即使在公共演讲丧失了政治功能后,雄辩术仍然受人崇敬,端庄优雅的演讲本身最终变成了一种崇敬的目标,无论演讲者说了什么重要的内容与否,这种情景客观上a.有利于提高公民的素养 b.推动了心由观念的形成c.促进了教育体制的完善 d.增强了公民的参政意识33.(原创)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联邦法官在任职期间,不得担任其它政治组织的工作,不能参加竞选其它公职活动,这说明a.联邦法官缺乏人身自由 b.注重维护国家司法独立c.司法腐败得到有效遏制 d.联邦法官政治地位较低34.(原创)王家福在其著作中道“斯大林走向历史之际,国库为苏联积累了2000吨黄金,在当时是个巨大的存储,而以后的败家子把它荡涤一空,难道现实中的人们在沿街讨饭之时,有资格指责斯大林给后代留下的黄金太少了吗?”。这表明作者a.批判了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b.指责斯大林后继者们的失误c.赞扬了斯大林的历史功绩 d.承认斯大林的政策是错误的35.(原创)1951年,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等西欧6国签订了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1959年,英国与奥地利、丹麦、挪威、葡萄牙、瑞士、瑞典六国签订欧洲自由贸易联盟条约,形成7国“小自由贸易区”。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两极格局在欧洲对峙不断加深 b.霸权主义的触角延伸到欧洲各地c.英国力图对抗欧洲一体化进程 d.区域间的自由贸易成为历史潮流40(原创,25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欧洲汉学家们称 18 世纪的欧洲为“中国之欧洲”。当时欧洲的思想精英,尤其是启蒙思想家们对中国的概念主要是通过文字获得的。法国启蒙运动的先驱培尔断定中国人无神论最彻底,并试图以此为例,证明“由清一色的无神论者所组成的社会是可能存在的”,认为一个健全的社会不一定需要宗教的维系。伏尔泰认为,中国的宗教(儒学)是一种普世性的人道的、理性的宗教。以奎奈为代表的重农学派认为中国实行的一种自然法。德意志启蒙思想家莱布尼茨深信,中国合乎理性的道德规范是救治人类罪恶的良药,并将中国描绘为一个致治的理想国。莱布尼茨的学生因为在大学作关于中国人道德学的演讲而被解除了教授职务,还被勒令在 48 小时内离开国境。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材料二 在马噶尔尼访华(公元 1794 年)后,大家了解的中国情况反过来损及了这个国家包括它的可尊敬的古代文明中国人生活在最卑鄙的暴政之下他们的社会关系建立在一种愚蠢的形式主义的基础之上在欧洲人最近进展最快的那些领域里中国人的知识是十分缺乏的,与先进的欧洲相比,古老的中国文明则日益黯淡。摘编自阿兰佩雷菲特停滞的帝国(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文化与欧洲启蒙运动的关系,并分析形成这一关系的原因。(10 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人心目中的“中国形象”的不同之处,试论证后一种“中国形象”更真实可信的原因。(15 分)41(原创,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物极必反的道理印证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事实。就社会经济来说,“山重水复疑无路”是社会和经济发展出现了滞涨问题或瓶颈状况。“柳暗花明又一村”是指社会经济出现了转机。为何会有转机出现呢?那是因为有了转型的内在驱动。在过去的 500 年里,三大世界性大国荷、英、美之所以能够次第崛起,是因为他们能够在改变社会生产力、引领社会生产、变革生活方式的方向上做出成功探索,并侬托其深具场外市场持点的资本市场的大力推动,实现经济的成功转型,从而奠定大国地位。摘编自王骥场外市场战略、历程与转型经济资本梦根据材料,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经济转型的驱动力”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或从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44(原创,15 分)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唐初)由于三省宰相相互间“日有争论,纷纭不绝”,以致各项政令不能及时下达,为此,乃创设政事堂宰相集议制度。中书门下省参加政事堂集议的,多时有至十几人,最少则只有两人,即中书令及门下侍中。集议时有一主席,称为“执笔”。讨论结果,由他综合记录,等于现在之书记长。此项主席轮流充任。有时一人轮十天,有时一人轮一天。大家的意见,不仅由他综合记录,而且最后文字决定之权亦在他。国家一切最高政令,一经政事堂会议决定,并经皇帝同意后,便送尚书省分六部具体执行。尚书省共分六部,即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唐玄宗时,设立“中书门下”,政事堂宰相集议制度由此瓦解。据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等(1)根据材料,概括唐初政事堂宰相集议制度的特点。(6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初政事堂宰相集议制度的作用。(9 分)45(原创,15 分)历史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 1943 年 9 月意大利投降后,盟国将战后世界的安排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与以往不同,盟国不是只举行一次会议,而是举行了一系列会议,达成了一系列协议,有公开的、也有秘密的,有书面的、也有口头的。其中,以 1945 年苏、美、英三国首脑在雅尔塔举行的会议及通过的公报、协定和密约最为重要。此前的莫斯科三国外长会议、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丘吉尔与斯大林关于巴尔干问题的会谈,都可看作雅尔塔会议的准备。雅尔塔会议继承和发展了上述会议的成果,对某些协议进行了修改和调整,并使之法律化。此后举行的旧金山会议、波茨坦会议等则是对雅尔塔会议所确定的原则的补充。雅尔塔体系指的就是上述所有协定的总和。雅尔塔体系是美、苏等大国经过长期讨价还价、相互妥协的产物,它承认了美苏各自的实际军事控制线。其内容,概括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1)如何最后打败德、日法西斯,如何处置战败国,以防止法西斯主义东山再起;(2)重新绘制战后欧亚的政治地图,特别是重新划定德、日、意法西斯国家的疆界及其被占领地区的归属和边界;(3)建立联合国组织,作为协调国际争端、维持战后世界和平的机构;(4)对德、日、意的殖民地以及国联的委任统治地实行托管计划,原则上承认被压迫民族长郡中学高考考前冲刺卷文综的独立权利。(1)根据材料,概括雅尔塔体系形成的特点。(7 分)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4(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雅尔塔体系。(8 分)46(原创,15 分)历史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 蒋百里(18821938 年),名方震,字百里,浙江海宁人,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军事理论家、军事教育家。他在日本、德国留学学习军事近十年之久,精通日、德、法、英四国文字。1912 年,蒋百里就任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校长,注重对军官的培养,将其视为创建新式军队的基础。1914 年,他出版了对中国传统军事兵书研究专著孙子新释。1934 年,蒋百里访问日本,此行使其明白日本不久将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他根据自己的预测,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国防中心区建设的设想。1937 年,全面抗战爆发。在此形势下,他发表了多篇文章,从多方面、多角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