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洞分类理论及其在创新网络中的应用_盛亚.pdf_第1页
结构洞分类理论及其在创新网络中的应用_盛亚.pdf_第2页
结构洞分类理论及其在创新网络中的应用_盛亚.pdf_第3页
结构洞分类理论及其在创新网络中的应用_盛亚.pdf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27卷 第 9期 2009年 9月 科 学 学 研 究 Studies in Science of Science Vo l 27No 9 Sep 2009 文章编号 1003 2053 2009 09 1407 05 结构洞分类理论及其在创新网络中的应用 盛 亚 范栋梁 浙江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浙江杭州 310018 摘 要 美国社会学家罗纳德 博特 1992年提出的结构洞理论对创新网络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通过大量的文献阅读和对现实的观察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 提出了结构洞分类理论 理 论上完善罗纳德 博特的结构洞理论 开创性地把结构洞分类理论应用于创新网络中的利益相关者管理中 对创新网络中的利益相关者管理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 创新网络 结构洞 自益性结构洞 共益性结构洞 中图分类号 C93 文献标识码 A 收稿日期 2008 12 04 修回日期 2009 04 09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规划项目 170772104 作者简介 盛 亚 1959 男 安徽合肥人 博士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为战略管理 范栋梁 1982 男 河南焦作人 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为战略管理 随着信息技术经济范式的形成和全球化时代的 到来 各国的产业结构 企业组织都在经历着一场大 调整 企业创新网络日益成为企业营造其核心能力 的重要手段 由社会网络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可 知 企业的创新网络其实是企业创新的各种不同的 利益相关者组成的一个网络 如何有效的管理企业 创新的利益相关者就成为企业成功创新的关键 总 结了前人的研究成果 作者发现前人对创新网络的 研究大都局限于建立网络关系和促进通过关系的资 源流动 美国社会学家罗纳德 博特 1 提出的结 构洞理论对网络理论研究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但用结构洞理论来研究企业创新网络中的利益相关 者管理却没有 作者认为 结构洞理论对关系和关 系取向控制的研究正好填补了创新网络的研究不 足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结构洞理论作了进 一步的研究 提出了结构洞分类理论 并在此基础上 把结构洞分类理论初步运用于企业创新网络中的利 益相关者管理 1 结构洞理论及其研究综述 1 1 博特的结构洞理论 结构洞 structural holes 理论由美国社会学家 罗纳德 博特于 1992年在其撰写的 5结构洞 竞争 的社会结构 6一书中提出的 所谓结构洞 即 社会 网络中某个或某些个体和有些个体发生直接联系 但与其他个体不发生直接联系 无直接或关系间断 disconnection 的现象 从网络整体看好像网络结构 中出现了洞穴 0 如图 1所示 我们用 4个行动者 A B C D所形 成的 A的个人人际网络来说明结构洞 图 1 a 中 A具有 3个结构洞 BC BD CD 如图 1虚线所示 因为 B C D三个行动者之间没有联系 只有行动者 A同时与这 3个行动者有联系 相对于其他 3个 人 行动者 A明显具有竞争优势 他处于中心位置 最有可能接近网络中所有资源 另 3个行动者则必 须通过他才能与对方发生联系 博特认为 在较复 杂的关系网络中 通过与分散的 非重复的一组组联 结点联系占据中心位置的结点者拥有更多的网络资 源 控制着与其他结点之间的资源流动 使其处于更 有权力的位置 由于这些资源是非重复性的 它更 有利于行动者目标的实现 这样占据或接近更多的 结构洞有利于工具性行为的成功 而图 1 b 实际 是一个封闭的网络 网络中每个个体所获得的信息 基本上是对等的 重复的 故不存在结构洞 事实 上 现实中网络中的各个结点不可能两两都发生联 系 也就是说结构洞是个人人际网络中普遍存在的 现象 这样的网络中 占据中心位置的个体可以获 得更多更新的非重复信息 并具有保持信息和控制 信息两大优势 科 学 学 研 究第 27卷 图 1 结构洞网络与无洞网络 1 2 结构洞理论的进一步研究 Andrew V Shipilov Insead 2 分析了加拿大投资 银行产业 发现拥有丰富结构洞网络的银行的绩效 好于其他银行 并认为原因在于结构洞越多 银行拥 有的异质信息越多 王星莹 3 对某集团公司下属的国有单位 H 转 制前的单位领导层交往网络和集团公司网络进行了 描述 副总 B原来是集团公司派过来当总经理的 后来经营不善降为副总 A 现在是外聘的总经理 这样 A作为最高领导就形成了以 A为中心的一个 交往网络 而 B由于原来的关系形成了以 B为中心 的一个交往网络 虽然 A是 H 单位的最高领导 但 是由于 B在交往网络中的特殊位置 集团公司和 H 单位之间的结构洞位置 B在某些方面较 A有更 大的优势 王星莹这个案例中充分证明了博特结构洞理论 中的处于结构洞中心位置的主体获得了更多的信息 和控制优势 从而处于更有权力的位置 但是 关于 结构洞理论的应用 本文认为不能认为处在结构洞 中心位置的主体一定是为了比其他位置的主体获得 更多的信息 控制等优势 它也可以充当一个桥的作 用来增加整个网络中的信息资源流动 从而促进整 个网络的效率 ZhixingXiao Anne S Tsui 4 认为在高度忠诚 的组织中 填补结构洞而起到桥梁作用的结构洞占 据者拥有更大的职业机会 赵凌云 5 认为 博特所 谓的结构洞之 联系中断 0容易给人这样的印象 行 动主体之间完全不发生关系 而现实生活中的另一 类情形是 行动者之间可能相互认识 但由于种种原 因相互存在隔阂 甚至矛盾重重 难以开展合作 这 种社会关系结构也可以看作是出现了 结构洞 0 他以该理论视角来分析一个分化型村庄的社会结 构 政治精英在因为交流和接触障碍而不能发生直 接联系的经济精英和普通村民之间建立结构洞 充 当一个桥的作用 使他们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促进村子的资源和信息的共享 显然 赵凌云文中 所体现的结构洞思想与博特的结构洞理论有一定的 区别 陈婷婷 6 在研究公关人员在处理公共关系 时也提出 占据结构洞的公共关系人员到底是该搭 桥从而促进信息等的流动 还是作为中介者占据结 构洞取得优势呢 1 3 创新网络研究 Nonaka和 Takeuchi 7 认为创新网络合并了组 织内部和跨越组织的正式与非正式的联系 魏 江 3 则将创新网络定义为 在狭窄的地理区域内 以产业集群为基础并结合规制安排而组成的创新网 络与机构 通过正式和非正式的方式 促进知识在集 群内部创造 储存 转移和应用的各种活动和相互关 系0 王道平 9 等认为 创新网络是指一定地域范围 内 各个行为主体 企业 大学 研究机构 地方政府 等组织及其个人 在交互作用与协同创新过程中 彼此建立起各种相对稳定的 能够促进创新的正式 或非正式的关系总和 这些学者的研究只指出了创 新网络是建立在组织或组织之间的各种各样的关系 或联系 并在所建立的关系的基础上达到在不同主 体之间资源的创造 储存 转移和应用 但是他们的 研究没有指出创新网络是由不同的利益相关者组 成 不同的利益相关者有不同的利益诉求 在他们之 间的关系也就各不相同 关系的类型也不是单一的 1 4 文献评述 由上述文献可以看出 博特的结构洞理论注重 网络中的关系方向和资源流向 注重对关系的控制 1408 第 9期盛 亚 范栋梁 结构洞分类理论及其在创新网络中的应用 但是 将该理论直接应用于创新网络不太合适 还应 该进一步完善 本文认同博特的结构洞定义 社会 网络中某个或某些个体和有些个体发生直接联系 但与其他个体不发生直接联系 无直接或关系间断 disconnection 的现象 从网络整体看好像网络结构 中出现了洞穴0 但纵观博特的结构洞理论可以看 出 博特认为处于结构洞中的连接其它两者 处于两 者信息传递网络中间的第三者形成了信息优势和控 制优势 而为了维持这种优势的存在 第三者则极力 的控制着另外两者之间的信息传递 不让其轻易的 联系起来 博特的结构洞理论重点在于创新网络中 的主体怎样通过网络的重构来建立以自己为中心的 结构洞 使自己处于中心位置 接近创新网络中更多 的资源 另外的主体必须通过他才能与对方发生联 系 从而获得信息优势和控制优势 于是它就成了一 个结构洞中的渔人得利者 对于这一点本文不完全 认同 本文认为这种站在结构洞占据者的角度上所 得出的结论只是结构洞作用的一个方面 众所周 知 某种情况下 创新网络中的一些主体由于某种原 因不能发生直接联系或发生直接联系需要很大的成 本 为了整个创新网络效率的提高 需要在他们之 间建立结构洞 由此产生的结构洞占据者的作用就 是充当一个桥的作用来促进整个创新网络的信息和 资源的流动 而不是仅仅为了结构洞占据者的某种 优势 2 结构洞分类研究 创新网络中结构洞 理论的拓展 企业创新网络中的结构洞拥有不同的特点 从 而有助于更好地管理创新网络中的利益相关者 创 新网络中结构洞的主要区别在于建立结构洞的意愿 目的 一些利益相关者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在网 络中的没有发生直接联系的利益相关者中建立结构 洞 使自己处于结构洞中心位置 成为结构洞占据 者 连接其它两者 处于两者信息传递网络中间 形 成了信息优势和控制优势 并且极力的控制着另外 两者之间的信息传递 不让其轻易地联系起来 此类 结构洞的结构洞占据者完全是为了自己的利益 在 本文称这类结构洞为自益性结构洞 相对地 另外 的利益相关者为了促进创新网络中的一些不可能发 生直接联系 由于联系成本等原因 的利益相关者 之间进行有效的信息资源流动而在他们之间建立的 结构洞 这种结构洞中的结构洞占据者是为了促进 所有处于结构洞中的利益相关者之间更加有效的交 流从而促进整个创新网络的运行效率 因为位于结 构洞两侧的利益相关者不能进行直接联系 如果能 进行直接联系就没必要建立结构洞 所以这种结 构洞可以说是不得不采取的一种信息资源流动方 式 在本文称这类结构洞为共益性结构洞 2 1 自益性结构洞 现实中创新网络中的利益相关者是大量的 也 是多种多样的 显然 就像社会人际关系中并不是 每个人之间都有联系一样 创新网络中的利益相关 者也不是两两都存在联系 这样 创新网络中的某 些利益相关者如果能和没有联系的两个或多个其他 利益相关者分别建立联系并从中获得信息优势或控 制优势的话 这个利益相关者就会在创新网络中努 力寻找这样的位置来建立结构洞 这些利益相关者 是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来通过网络重构建立结构洞 从而使其在建立的结构洞中占据着中心位置 利用 结构洞两侧主体之间的信息或资源的不对称来操纵 一些行为 从而获得信息优势和控制优势 以较小成 本获取来自各方面的非重复性信息 通过有选择地 影响信息流动的内容和方向来实现自身的目的 图 2所示的结构洞中 结构洞占据者 A 虽然 也把结构洞两侧主体 B和 C 联系了起来 为他们 带来新的信息 并使资源通过这种新联结得到流动 但是它是有选择地影响信息流动的内容和方向 如 图中的单向箭头 来实现自身的目的 在这种结构 洞中 主要的受益者是结构洞占据者 既然建立结 构洞从而成为结构洞的拥有者可以带来信息优势和 控制优势 实现自己的目的 那么这种结构洞最常出 现的位置就是以竞争关系为主导的创新网络利益相 关者之间 图 2 自益性结构洞 2 2 共益性结构洞 创新网络中一部分利益相关者是希望或被期望 发生联系或发生联系后可以产生更大的好处但是由 于联系成本等原因不能发生直接联系的主体 这种 1409 科 学 学 研 究第 27卷 现象在一个企业的部门间最为常见 此本文假定处 于一个企业中的主体的最终利益是一致的 使整个 企业有效的运作 更好的发展 例如企业的设计 部门和生产部门之间 简单点说 设计部门想的是设 计出好的顾客喜欢的产品 而生产部门想的是怎样 迅速有效的把产品生产出来 这样一来 设计部门 设计出来的产品到生产部门时有可能发现很不好生 产 设计部门和生产部门就会产生冲突 但是一个 企业由于人力资源和经济成本的考虑 也不可能使 设计部门和生产部门的人员经常在一起交流 这些 利益相关者如果能进行信息等的交流 那么创新网 络就会更加有效 但是由于某些原因 它们是不能 发生直接联系的 于是 关注整个创新网络的发展 的某些利益相关者就不得不在这样的利益相关者之 间建立结构洞来促进信息和资源的有效的流动 图 3中的结构洞的拥有者 A 其实是充当了一 个桥的作用 A所实现的效果就好像 B和 C可以通 过图中点划线联系一样 它实现了结构洞两侧主 体 B和 C 的联系 减少了结构洞两侧主体的信息 或资源的不对称 同时结构洞拥有者也获得信息资 源等 从而使整个创新网络更好的运作 这样 这种 结构洞就会使所有处于结构洞中的所有主体共同受 益 这种结构洞多形成于具有共同利益 合作关系 的创新网络利益相关者之间 如企业内部的利益相 关者 两类结构洞的异同见表 1所示 图 3 共益性结构洞 表 1 两类结构洞的异同 结构洞类型自益性结构洞共益性结构洞 相同点 社会网络中某个或某些个体和有些个体发生直接联系 但与其他个体不发生直接联系 无 直接或关系间断 Disconnection 的现象 从网络整体看好像网络结构中出现的洞穴 不同点 结构洞占据者对建立结构洞的意 愿 积极主动被动 结构洞两侧主体间关系特点能发生直接联系但还未发生直接联系 想发生联系但不能发生直接联系或发生直接 联系要有很大的成本 建立结构洞的动机结构洞占据者为了获取信息和控制优势 促进结构洞主体更好的交流从而促进整个网 络的运行效率 结构洞的主要受益者结构洞占据者结构洞所有主体共同受益 可能的存在背景以竞争关系为主导的利益相关者之间以合作关系为主导的利益相关者之间 3 结构洞分类思想在创新网络中的应用 20世纪 90年代以来 随着信息化与全球化 企 业创新已不再是单个企业的独立活动 而是一个由 各利益相关者组成的创新网络的共同活动 创新网 络中的利益相关者是那些对企业投入专用性资产并 承担风险 进而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个人和团体 用 户 供应商 大学 科研院所 政府甚至竞争对手都有 可能成为创新网络的重要成员 要对企业创新网络中的利益相关者进行有效的 研究 必然要对其进行合理的分类 创新网络中的 各利益相关者由于所处权力和地位的不同 在寻求 各自利益时自然会产生矛盾和冲突 这种矛盾和冲 突既可能是竞争性的 也可能是合作性的 总的来 说 创新网络中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不外于两 种性质的关系 竞争性的关系和合作性的关系 本文 在此把创新网络中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以竞争为主 的关系称为竞争主导关系 以合作为主的关系称为 合作主导关系 特定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也许 并不是单一的 可能他们之间的这个关系是竞争主 导关系 而另一个关系是合作主导关系 3 1 自益性结构洞在创新网络中的应用 创新企业在处理与企业存在竞争主导关系的利 益相关者时 考虑的是如何从他们那里获得资源来 发展自身企业 并尽可能阻止那些利益相关者之间 的关系来往 从而使他们之间的资源不对称 从中获 得控制优势 根据自益性结构洞的思想 创新企业 在发展创新网络时 要在与企业存在竞争主导关系 的利益相关者中找出那些彼此间没有联系或有很少 联系的利益相关者 那些利益相关者拥有异质性的 资源 创新企业在那些利益相关者中建立结构洞 1410 第 9期盛 亚 范栋梁 结构洞分类理论及其在创新网络中的应用 使自己处于结构洞占据者的位置 从而可以从不同 的利益相关者处得到异质性的资源 并在某种程度 上使其他的结构洞主体处于 孤立 0状态 自己操纵 一些资源 使其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流动 创新企 业要尽可能多建立自益性结构洞 形成丰富的异质 资源获取渠道 获取的资源越多 企业在网络中的 地位就会越重要 企业的网络创新能力就越强 3 2 共益性结构洞在创新网络中的应用 创新企业在处理与企业存在合作主导关系的利 益相关者时 注重的是引导资源在利益相关者之间 的有效的流动 使各个利益相关者都能获得相关的 资源 减少合作主导关系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信息 或资源的不对称 使其在创新网络中进行充分的合 作 根据共益性结构洞的思想 创新企业要在企业 创新网络中确认那些与企业存在合作主导关系的利 益相关者 并且他们之间不能进行直接联系 或进行 直接联系要付出很大的成本 若是能进行直接联 系 那就不需要通过建立结构洞来建立联系 这 些合作主导关系的利益相关者之间存在直接联系的 障碍 必然影响资源的有效流动 不利于企业的网络 创新 创新企业要在这些利益相关者之间建立共益 性结构洞 作为结构洞占据者的创新企业起到一个 桥梁的作用 使原来不发生联系的利益相关者之间 建立了联系 结构洞占据者形成了这些利益相关者 资源流动的新联结 使网络结构使网络结构更有利 于网络创新 总的来说 创新企业就要不断的识别企业创新 网络中的利益相关者与企业的关系类型 创新企业 要根据不同的关系类型 利用结构洞分类理论在企 业创新网络中的利益相关者之间建立相应的结构 洞 不断的对企业创新网络进行重构 提高企业的网 络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BurtRonald StructureHoles the SocialStructure ofCom2 petition M Ca 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2 2 InseadA V S Network strategies and perf or mance of ca2 nadian invest ment banks J Acade my ofManage ment Journa l 2006 49 3 590 604 3 王星莹 国有转制单位的内部网络变迁研究 对 某国有转制单位的个案研究 D 复旦大学硕士学 位论文 2005 4 Xiao Z TsuiA S W hen Brokers may not work the cultural contingency of social capital in Chinese high tech fir ms J Adm 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2007 52 1 31 5 赵凌云 结构洞与政治精英的控制优势 个分化 型村庄的个案研究 J 社会学研究 2006 5 165 167 6 陈婷婷 结构洞 关系的制胜点 J 三峡大学学 报 2007 29 31 32 7 Nonaka I TakeuchiH The Knowledge creating Co m2 pany How Japanese Companies Create the Dyna m ics of Innovation M Oxford UniversityPress 1995 8 魏江 产业集群 创新系统与技术学习 M 北 京 科学出版社 2003 9 王道平 李林 秦国文 论区域创新网络与中小企业 技术创新 J 求索 2003 1 4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