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doc

双动力微型耕作机的设计【优秀农业用机械设计+11张CAD图纸】

收藏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402447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2.38M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15-01-30 上传人:QQ14****9609 IP属地:陕西
48
积分
关 键 词:
动力 微型 耕作机 机械设计 双动力微型耕作机的设计 农业用机械设计
资源描述:

双动力微型耕作机械研究与开发

双动力微型耕作机设计【优秀农业用机械设计+11张CAD图纸】

【带任务书+立题审批表+44页@正文18900字】【详情如下】【需要咨询购买全套设计请加QQ1459919609 】.bat

任务书.doc

减速器带轮.dwg

双动力微型耕作机械研究与开发正文.doc

变速器带轮.dwg

导向轴.dwg

带轮.dwg

方案选择.doc

机架.dwg

柴油机带轮.dwg

柴油机轴.dwg

电动机带轮.dwg

目录.doc

示意图.dwg

立题审批表.doc

结构设计计算.doc

绪论.doc

装配总图.dwg

说明书.doc

链轮.dwg

附表2:(指导教师和学生用)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任务书

论文(设计)题目双动力微型耕作机械研究与开发

研究目标及内容:(不少于300字)

进行一种电动机与柴油机动力的双动力微型耕作机械研究与开发。

在本次毕业设计中,要根据设计的数据,进行二维工程图绘制,最后画出装配图进行装配。对关键零、部件做出三维模型进行分析。

1、首先要对微型耕作机械的市场需求及现有产品进行调查分析,分析所要设计的电动机与柴油机动力的双动力微型耕作机的市场前景,并制定出本次设计的基本方案;

2、然后分析所设计的电动机与柴油机动力的双动力微型耕作机结构组成与工作原理;

3、进行该微型耕作机机构结构设计和工作能力的设计计算;

4、进行必要的结构设计及强度校核;

5、进行该微型耕作机机构结构机械部分的零件的二维工程图绘制;

6、对关键零、部件做出三维模型进行分析。

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1.1   微型耕作机械的发展历程与特点2

1.2   微型耕作机械的应用现状2

1.3   微型耕作机械的发展趋势5

1.3.1  微耕机的发展趋势5

1.3.2  我国微耕机发展存在的问题5

1.4   微型耕作机械的市场前景分析6

1.4.1  中国微型耕作机市场分析6

1.4.2  市场前景7

1.4.3  发展思路7

1.5 本次毕业设计的意义和目的8

第二章  微型耕作机原理及设计方案选择9

2.1  整机结构及工作原理9

2.2  微型耕作机的设计方案9

第三章  双动力微型耕作机的机构设计计算11

3.1  设计的原始数据11

3.1.1  旋耕机主要技术参数11

3.1.2  减速器主要参数11

3.2  设计计算书11

3.2.1  动力源的选择11

3.2.2  带传动设计13

3.2.3  链传动设计24

3.2.4  机架设计28

3.2.5  轴的校核30

3.2.6  轴承的校核34

3.2.7  履带行走机构计算34

第四章  总结37

参考文献39

致谢41

第一章  绪论

我国在蔬菜生产上所利用的大棚源自廿世纪30年代。我国园艺学科的奠基人吴耕民先生在杭州览桥园艺场设置木框玻璃覆盖温床,开创了夏菜玻璃温床育苗技术,后来改木框为土墙。到了50年代后期,杭州市蔬菜研究所(原杭州市蔬菜试验场)采用玻璃土温室栽培番茄、辣椒。60年代,从日本引进塑料薄膜,开始应用塑料薄膜进行小拱棚栽培蔬菜。60年代后期、70年代初,塑料中小棚开始在各地推广,主要在冬春季育苗及果菜类蔬菜的早熟栽培;同期,占地约667平方米的简易钢架塑料大棚在长春市投入使用,而后上海等地也开始生产钢架大棚用于种植蔬菜。值得一提的是,1974年杭州市江干区首次利用竹架塑料大棚栽培蔬菜获得成功,这为大棚的迅速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但是,从20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我国的大棚蔬菜生产仅仅处于探索阶段,特别在我国南方地区,并未形成规模。目前所使用的大棚实际上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这是以装配式镀锌薄壁钢管大棚的开发成功为标志的。但由于当时处于计划经济时代,大棚的推广经历了一个艰难的过程,这不仅因为广大菜农对塑料大棚的优越性不甚了解,人们对大棚的性能未充分认识和掌握,而且与昂贵的价格有关(菜农的经济实力较低),另外,大棚蔬菜生产的配套技术尚不完善以及南方地区冬春季的气候特点等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棚的大面积发展。所以,在我国南方地区,大棚的推广经历了菜农被动接受到主动要求这样一个质变的过程。到了80年代后期,特别是90年代初,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以及农村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大棚蔬菜得到了飞速发展。浙江省的大棚发展过程可以说是我国南方地区大棚发展的一个缩影。目前我国南方地区的大棚面积已经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如上海市有2000公顷,江苏省有60000余公顷,整个南方地区的大棚面积已达到15万公顷以上。

大棚的耕作是大棚蔬菜种植生产过程中第一道工序,也是保证大棚蔬菜丰产丰收的一个关键环节。大棚人工耕作的劳动强度大、作业量大,而且效率低。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 温室大棚面积的不断增加, 人工耕作的缺点更加凸显。微型耕作机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微型机动耕作机械,其主要特点是施耕和除草作业时,工作部件与行走装置合二为一,其机具体积小,操作简单,机动灵活,可广泛用于大棚、菜地、果园等小块地作业,配上相应农具可完成犁耕、播种、开沟、覆膜、起垄和运输等牵引作业,也可抽水,喷药等固定作业。其耕作不仅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农民劳动强度,还可以提高作业量,节省劳动时间,不务农时,适时种植,据有关统计显示可提高工效5倍以上,特别是在淡季,蔬菜能提前上市,经济效益可提高2-4倍,实现节本增效,具有很高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大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发展机械化耕作业也是实现农业机械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拉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大幅度提高农业产出,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同时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 也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 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推进了农村产业化、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进程。

1.1微型耕作机械的发展历程与特点

我国的设施农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微型耕作机的开发生产有30多年的历史。在20世纪70年代生产的微型耕作机的主要功能仅限于稻麦作业的犁耕、旋耕和收割等;20世纪90年代,随着种植业的发展,特别是经济作物种植和蔬菜大棚的推广,微型耕作机的功能扩展到深旋耕、辅膜、中耕除草、地下收获等。其产品品种已达20多种。

我国很早就开始了微耕机的开发,但由于多种原因没有形成产品,直到20世纪80年代未和90年代中期,随着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发展、农民收入的提高及我国小型柴油机和汽油机趋于成熟等,我国多功能微耕机的发展开始起步。这一时期,主要是仿照国外产品,但由于材料、热处理工艺和国外的差距,所以刚开始时齿轮箱和刀具部分存在的问题比较多,微耕机工作不长时间,齿轮箱就发热严重、漏油或齿轮损坏,还有旋刀不入土、刀片易断裂等故障。

参考文献

[1] 邱宣怀. 机械设计. 北京市西城区: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 第四版, 460页。

[2] 吴宗泽、罗圣国.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手册. 北京西城区: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第三版, 294页。

[3] 杨福增、杜白石、胡国田. 机械设计设计例题集. 西安市杨凌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8, 第一版, 408页。

[4] 杨福增、杜白石、胡国田.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西安市杨凌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8, 第七版,372页。

[5] 成大先. 机械设计手册(单行本)机械传动. 北京市朝阳区: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 762页。

[6] 成大先. 机械设计手册(单行本)轴及其联接. 北京市朝阳区: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347页。

[7] 成大先. 机械设计手册(单行本)机械振动.机架设计. 北京市朝阳区: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 286页。

[8] 成大先. 机械设计手册第1卷. 北京市东城区: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8年4月, 第五版。

[9] 成大先. 机械设计手册第2卷. 北京市东城区: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8年4月, 第五版。

[10] 成大先. 机械设计手册第3卷. 北京市东城区: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8年4月, 第五版。

[11] 成大先. 机械设计手册第4卷. 北京市东城区: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8年4月, 第五版。

[12] 同济大学、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 工程机械底盘构造与设计. 北京西郊: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0, 第一版, 426页。

[13] 朱龙根. 机械系统设计. 北京市: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 第二版, 286页。

[14] 龚溎义.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图册. 北京西城区: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9, 第三版, 102页。

[15] 龚溎义.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北京西城区: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0, 第二版, 106页。

[16] 张炯. 农用机械如何选择合适的异步电动机.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09, 第1期, 第26页。

[17] 李志红、包长春等. 我国微型耕作机发展状况的研究. 农机化研究, 2008年9月, 第215页。

[18] 李理、霍春明. 我国旋耕机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现代化农业, 2004, 第10期, 第37页。

[19] 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 履带行走机构设计导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行业标准,2002, M/T 910-2002。

[20] 周文存. 微型耕作机驱动装置的设计计算.机械研究与应用, 2003年9月,第16卷, 第3期,  第61页。

[21] 刘万里、孙丽静. 农用坦克进农家. 农业科技推广, 2008年12月, 第50 页。

[22] 刘钢、尤晓东. 小型旋耕机的设计与研究. 农业机械化与电气化, 2007年6月, 第29页。

[23] 李旭.旋耕机的功率消耗及其负荷程度的确定. 广西农业机械化, 1999年,第5期, 第5页。

[24] 彭三河. 旋耕机功率利用系数的试验研究.长江大学学报, 2005年8月, 第2卷, 第8期, 第88页。

[25] 陈治岸. V带的传动设计. 机械设计与制造, 2005年3月, 第3期, 第24页。

[26] 中华商务网. 机电 - 分析预测-我国微型耕作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23/2303/230302/news/20011126/104917.asp  ,2011/3/3浏览.


内容简介:
第一章 绪论我国在蔬菜生产上所利用的大棚源自廿世纪30年代。我国园艺学科的奠基人吴耕民先生在杭州览桥园艺场设置木框玻璃覆盖温床,开创了夏菜玻璃温床育苗技术,后来改木框为土墙。到了50年代后期,杭州市蔬菜研究所(原杭州市蔬菜试验场)采用玻璃土温室栽培番茄、辣椒。60年代,从日本引进塑料薄膜,开始应用塑料薄膜进行小拱棚栽培蔬菜。60年代后期、70年代初,塑料中小棚开始在各地推广,主要在冬春季育苗及果菜类蔬菜的早熟栽培;同期,占地约667平方米的简易钢架塑料大棚在长春市投入使用,而后上海等地也开始生产钢架大棚用于种植蔬菜。值得一提的是,1974年杭州市江干区首次利用竹架塑料大棚栽培蔬菜获得成功,这为大棚的迅速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但是,从20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我国的大棚蔬菜生产仅仅处于探索阶段,特别在我国南方地区,并未形成规模。目前所使用的大棚实际上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这是以装配式镀锌薄壁钢管大棚的开发成功为标志的。但由于当时处于计划经济时代,大棚的推广经历了一个艰难的过程,这不仅因为广大菜农对塑料大棚的优越性不甚了解,人们对大棚的性能未充分认识和掌握,而且与昂贵的价格有关(菜农的经济实力较低),另外,大棚蔬菜生产的配套技术尚不完善以及南方地区冬春季的气候特点等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棚的大面积发展。所以,在我国南方地区,大棚的推广经历了菜农被动接受到主动要求这样一个质变的过程。到了80年代后期,特别是90年代初,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以及农村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大棚蔬菜得到了飞速发展。浙江省的大棚发展过程可以说是我国南方地区大棚发展的一个缩影。目前我国南方地区的大棚面积已经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如上海市有2000公顷,江苏省有60000余公顷,整个南方地区的大棚面积已达到15万公顷以上。大棚的耕作是大棚蔬菜种植生产过程中第一道工序,也是保证大棚蔬菜丰产丰收的一个关键环节。大棚人工耕作的劳动强度大、作业量大,而且效率低。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 温室大棚面积的不断增加, 人工耕作的缺点更加凸显。微型耕作机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微型机动耕作机械,其主要特点是施耕和除草作业时,工作部件与行走装置合二为一,其机具体积小,操作简单,机动灵活,可广泛用于大棚、菜地、果园等小块地作业,配上相应农具可完成犁耕、播种、开沟、覆膜、起垄和运输等牵引作业,也可抽水,喷药等固定作业。其耕作不仅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农民劳动强度,还可以提高作业量,节省劳动时间,不务农时,适时种植,据有关统计显示可提高工效5倍以上,特别是在淡季,蔬菜能提前上市,经济效益可提高2-4倍,实现节本增效,具有很高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大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发展机械化耕作业也是实现农业机械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拉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大幅度提高农业产出,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同时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 也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 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推进了农村产业化、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进程。1.1 微型耕作机械的发展历程与特点我国的设施农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微型耕作机的开发生产有30多年的历史。在20世纪70年代生产的微型耕作机的主要功能仅限于稻麦作业的犁耕、旋耕和收割等;20世纪90年代,随着种植业的发展,特别是经济作物种植和蔬菜大棚的推广,微型耕作机的功能扩展到深旋耕、辅膜、中耕除草、地下收获等。其产品品种已达20多种。我国很早就开始了微耕机的开发,但由于多种原因没有形成产品,直到20世纪80年代未和90年代中期,随着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发展、农民收入的提高及我国小型柴油机和汽油机趋于成熟等,我国多功能微耕机的发展开始起步。这一时期,主要是仿照国外产品,但由于材料、热处理工艺和国外的差距,所以刚开始时齿轮箱和刀具部分存在的问题比较多,微耕机工作不长时间,齿轮箱就发热严重、漏油或齿轮损坏,还有旋刀不入土、刀片易断裂等故障。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2001年,随着我国农村种植结构的调整,工厂化设施农业的迅猛发展,经济类作物种植面积的增加及农民收入的继续提高,我功能微耕机有了一个较大的发展。这一阶段,除了许多农机厂和农机研究所外,一些发动机厂、拖拉机厂、机床厂、林业机械厂、汽车配件厂和摩托车厂等也都纷纷涉足微耕机行业。如安徽长江农业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六安手扶拖拉机厂)生产长江系列田园管理机,山东常林集团(山东手扶拖拉机厂)生产沭河系列耕耘机,浙江四方集团公司(浙江省永康拖拉机厂)生产四方系列管理机,东风农机集团公司(常州拖拉机厂)、福建拖拉机厂、广西南宁手扶拖拉机厂等也开始生产微耕机,就连重庆的3大摩托车生产厂(嘉陵、隆鑫和宗盛)也都先后涉足微耕机。据估计,仅山东省2000年生产微耕机的企业就超过了30家,到2001年底全国生产微耕机的厂家达100多家。众多厂家依据自身的特点开发和生产不同类型的微耕机,有的还根据当地农作物的种植特点给微耕机增加了一些新功能,比如开发了一些用于套种的配套机具等。从2002年起的约5年内,我国的微耕机应该处于成熟阶段。机型和质量将基本稳定,生产厂家的数量也将趋于稳定。微型耕作机具有先进的耕作技术、多功能的优势、小巧灵活、适应温室大棚和果园林间等小地块作业、安装拆卸方便、使用收益高等特点。1.2 微型耕作机械的应用现状改革开放以后,广大农民的经济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同时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工业、城市转移,促使农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这样又激发了农民购买使用微型耕作机的热情。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全国研究开发的单位大约有30多家,但生产规模都不大,最高年产量均未超过3000台,大部分在试生产和小批量生产中。就目前全国的年总产量来看,耕作机还不足2万台。我国微型耕作机开发生产有30多年历史,在20世纪70年代生产的微型机主要功能仅限于稻麦作业的犁耕、旋耕和收割等。到20世纪90年代,随着种植业的发展,特别是经济作物种植和蔬菜大棚的大力推广,微型耕作机的功能扩展到深旋耕、铺膜、中耕锄草、地下收获等。其产品品种已达20多种,具有代表性的机型见下表。-序号 型号 配套动力(kW) 生产厂家 主要功能-1 1GXZ-50 4.2kW汽油机 浙江宁海粮食机械厂 旋耕、播种2 LT兰天 4.41kW柴油机 广西兰天集团公司 旋耕、犁耕、喷灌3 WGJ-5-6 3.68,4.41kW柴油机 胶州青骏农机厂 旋耕、犁耕、播种4 1ZD-20 2.2kW柴油机 湖南耒阳插秧机厂 水田犁耕、耙5 多面手 4.41kW柴油机 北京市农机技术开发公司 旋耕、犁耕、收割6 KM 4.41kW柴油机 无锡华源凯马机械有限公司 旋耕、犁耕7 禾丰 3.68kW柴油机 天津静海兴盛机械厂 旋耕、犁耕、碎土8 博昌牌 山东博昌农机股份有限公司 旋耕、犁耕、铺膜9 亚细亚 5.1kW柴油机 韩国 旋耕、犁耕、铺膜10 小牛 5.1kW柴油机 台湾元凯机械公司 旋耕、中耕11 JN-31 4.41kW柴油机 广西容县微型手持拖拉机厂 犁耕、耙田12 农丰 4.41kW柴油机 扬州苏扬机械厂 旋耕、犁耕、中耕13 41Y手扶 4.41kW柴油机 河南三门峡农康拖拉机厂 旋耕、犁耕14 SF5 3.68kW柴油机 浙江四方集团公司 旋耕、中耕15 1Z-105 4.41kW柴油机 重庆合盛工业有限公司 旋耕、开沟、抽水16 佳毫 4.41kW柴油机 福州柴油机总厂 旋耕、犁耕17 51CA 4.41kW柴油机 上海市农机研究所 旋耕、犁耕18 JC-6 4.41kW柴油机 金坛柴油机有限公司 旋耕、犁耕、地下收获 盐城市农机化研究所-微耕机目前在国内生产和销售的机型主要有两款:一款是由风冷汽油机或水冷柴油机作为动力,皮带或链条式齿轮箱作为传动装置,配以耕作宽度为500-1200mm的旋耕刀具,价格一般在2000-3500元之间,经济性较好,但多用途扩展能力有限,结构也较为简单,适合经济条件较差,用途较为简单的地区使用。生产厂家主要集中在山东、重庆、湖南、河北、湖北、四川等地。另一款是由风冷柴油机或大马力风冷汽油机作为动力,全轴全齿轮牙箱作为传动装置,配以耕作宽度为800-1350mm的旋耕刀具,价格一般在4500-6000元之间,整机采用齿轮传动,动力无损,耕幅宽,耕深深,适应性强,各种土质均能适应,部件钢性好,使用寿命长。变速箱体采用球墨铸铁精铸毛坯加工令强度更高,使用寿命更长。离合方式采用摩擦片式离合器,可轻松实现换档,倒档等功能。该类机型价格较高,但扩展能力出众,配备相应农具可完成旋耕、犁耕、播种、脱粒、抽水、喷药、发电和运输等多项作业,能实现真正的多功能多用途。生产厂家主要集中在重庆、湖北、云南、四川等地。目前,微型耕作机的形式各种各样,但功能大同小异,由于其体积相对较小,使得在狭小的空间、温室大棚和果园林间特别是在设施农业中应用相对集中广泛。但到目前为止,国内应用仅限于此,对于城市建设、社区管理、营林植树、园林园艺等使用领域几乎是空白。城市建设社区公共服务建设及绿化营林中使用机械化水平低下,市场提供的机械设备极度匮乏和薄弱,特别是适合人群居住的城镇和社区建设的低噪音、低污染排放符合环保要求的微小型多功能机械尚属空白。中国的设施机械发展较慢,作用机械应用较少,作业机具的配置水平不高,多为借用现有陆地用小型耕作机械。由于其机构大、适应性差、生产效率低、作业质量差、种类少,甚至有些是空白和价格偏高等问题,不易为广大农民所接受,均未得到很好推广应用,远远不能满足当前设施农业发展的需要。1.3 微型耕作机械的发展趋势在国外,如日本、韩国、美国、以色列等国家在发展温室的过程中对温室作业机具进行了研究推广和应用。许多温室内作业项目均已实现了机械化,尤其是耕作机械,作业性能稳定、功能齐全、小巧轻质,广泛地应用于设施农业和农田作业方面。但是从目前中国直接进口的使用情况来看,普遍存在价格偏高、维修服务弱,难以适合中国实际使用情况,很难广泛应用。国内一些科研、生产单位也尝试开发了一些温室作业的小型作业机械和管理机产品。从技术上讲,有两种类型:一是从国外引进样机,合作生产。这类机型一般比较先进,可配套多种机具进行作业,性能教优越;质量较稳定,工作部件较齐全,返修率低,但价格较高,难以适应我国大量低窄小温室、大棚作业,仅限于少量地区试用,难以被广泛接受。二是国内自主开发,同时吸取有关先进机型经验,较能结合国情,价格较适中,结构一般都简单,功能相对较少。这类机型由于大多配用柴油机为动力,噪音、污染排放等问题难以解决,大部分仍处于试制或少量试生产阶段,性能不稳定、可靠性差,直接影响和限制了其应用与推广。中国小型手扶拖拉机经历了40余年的发展,以其低廉的价格、较稳定的性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为中国农业发展发挥了应有的作用。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激烈,许多厂家也陆续开发了一些工艺继承性较强的园艺手扶拖拉机。但由于产品档次不高,大多以柴油机为动力,结构质量和外形尺寸大,限制了其应用领域,特别是小块地作、林间作业,愈来愈不能满足形势发展的需要。1.3.1 微耕机的发展趋势(1)多功能化。不断配套新机具,增加新功能,在完善农用功能的基础上,逐步向城市园林、园艺领域扩展,如配套剪草、清雪、枝叶粉碎机具等。目前,山东华兴机械集团正与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合作开发与其生产的主导机型TG4型配套的多种园艺机具。 (2)选用适应性强的发动机。低噪声、排放少、动力强劲和适应性强的发动机将更多地被应用。 (3)操作更加简单。操向手柄、前进和后退速度的调节更加方便 。(4)更换工作部件快速化。为了减轻操作者的劳动强度和节约更换偿同农机具的时间,微耕机与配套机具的挂接采用快速挂接装置,拆换农具简单、快速。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而且丘陵和山区占很大面积,地块小,起伏不平,适宜使用小型机具;此外,经营规模以家庭为主,需要小型机具;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大田作物面积逐步减少,经济类作物种植面积不断增加,尤其是温室大棚的迅猛发展等,都决定了我国多功能微耕机的潜在市场是巨大的。若是我国每年有1%的农户购买微耕机,需求量将超过100万台;若是10%的农户拥有微耕机,保有量将超过1000万台。 1.3.2 我国微耕机发展存在的问题(1)规模小、成本高。我国目前生产微耕机的厂家众多,但现阶段市场总量并不大,据估计,2001年全国微耕机总销量为2万台左右,平均每个生产企业的年销量不到200台,最多的也不过2000台,少的只有几十台。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企业没有效益,而另一方面,农民又认为微耕机价格太高。 (2)“三化”水平低。由于生产厂家多,参照的机型也多,大家各自为政,所以“三化”水平非常低。而2001年10月1日开始实施的微型耕耘机技术条件也只是在性能参数上作了一些规定,对具体的结构以及产品“三化”并没有具体要求。 (3)使用水平低,维修成本高。使用不当是造成机器故障的一个重要因素。其一是机主为了减少费用,往往不使用规定标号的燃油,再加上一些地区燃油品质确实较差(甚至使用当地非法小炼油厂的燃油),使发动机经常出现故障。 (4)长时间超负荷作业,工作环境差。如在山东寿光,用户购买微耕要机基本上都是以服务为主,替菜农耕一个棚(约0.07公顷)约需1.5h,可收入50元,一天按作业8h算,可获得260元左右的报酬。机主为了经济效益,甚至一天工作10h以上,两个月总收入可达5000-6000元,基本能收回购买机器的费用,但这时机器开始或已经出现了问题。由于长时间连续大负荷作业,同时由于棚内环境很差,气温高,尘土飞扬,发动机滤清器堵塞(加高滤清器可减轻堵塞)等,造成了发动机发热严重,活塞环和缸体急剧磨损;长时间超负荷作业也造成刀轴齿轮箱严重发热,并出现问题,如齿轮磨损、轴承损坏等。造成发动机发热的另一因素,是某些发动机(包括一些进口产品)消音器的位置设置不合理。其消音器布置在发动机贴近缸体的一侧,不仅影响缸体散热,还起加热作用,这在间断性或短时间工作时不太明显,一旦连续长时间大负荷作业,问题就突出了。 此外,风冷柴油机和汽油机(包括一些进口产品)没有缸套,一旦出现“拉缸”等问题,就要更换整个缸体,加上维修工时费等,用户要花费700-800元。有些厂家修理此类机器时,先镗缸,加上缸套(选用现存的代用品,如选用合适的汽车发动机的缸套等),以此来降低成本。水冷发动机相对成本就低多了,不仅故障少(不易发热),即使换个缸套也就几十元。(5)经济发展水平的有限和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存在,直接制约了作业机械的需求,直接影响了管理机产品在各适用领域的应用与推广。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民的收入增长有限,再加上近年来产业结构调整,大量下岗工人的安置与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镇,农村收入增加渠道有限等原因,使得原本许多需提高劳动效率、作业质量和降低劳动强度的作业领域,对作业机械的需求显得不甚迫切。管理机产品的本身存在的不足,如前文所述的配套动力不成熟、作业性能不稳定、可靠性差、配套作业机具偏少、价格偏高等直接影响了其推广与应用。1.4 微型耕作机械的市场前景分析1.4.1 中国微型耕作机市场分析1、中国微型耕作机市场供给结构分布国内外产品供给结构 国内产出区域结构 2、中国微型耕作机市场需求总量分析3、中国微型耕作机市场需求区域结构分布1.4.2 市场前景首先,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和社区建设,为广泛适用于市政建设、园林园艺、环境绿化美化和社区建设服务的低噪音、低污染排放、符合环保要求的微小型多功能管理机及作业机具提供了广阔的应用空间。其次,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特别是以菜篮子工程建设、温室大棚等设施栽培为代表的设施农业的迅速发展,为污染少、功能全、效率高、作业质量好、可靠性高的多功能管理机及配合作业机具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再次,我国现有大量传统型微型耕作机及其配套农机具的更新换代与大量的温室大棚等小地块种植作业和果园等林间耕作作业多样性的需求将会为多功能管理机及其配套作业机具的发展提供无限的发展商机。最后,国家绿化工程建设,天然林草的保护及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等,也将为多功能微型耕作机及其配套作业机具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1.4.3 发展思路 (1)研制的机型必须考虑我国地区差异和农村的经济收入的差异。微型耕作机应有专用型和通用型。不同地区、作物种植类型不同,专用机型的功能设置也不相同,其总的特点是功能少而其结构简化,以利降低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如广西、湖南等地湿烂田机型主要功能为水田犁、耙作业,设计上应注重防滑、防陷问题。而对蔬菜大棚、烟草、花卉作业机型应注重轻便、小巧、操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双动力微型耕作机的设计【优秀农业用机械设计+11张CAD图纸】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402447.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