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动力微型耕作机械研究与开发
双动力微型耕作机设计【优秀农业用机械设计+11张CAD图纸】
【带任务书+立题审批表+44页@正文18900字】【详情如下】【需要咨询购买全套设计请加QQ1459919609 】.bat
任务书.doc
减速器带轮.dwg
双动力微型耕作机械研究与开发正文.doc
变速器带轮.dwg
导向轴.dwg
带轮.dwg
方案选择.doc
机架.dwg
柴油机带轮.dwg
柴油机轴.dwg
电动机带轮.dwg
目录.doc
示意图.dwg
立题审批表.doc
结构设计计算.doc
绪论.doc
装配总图.dwg
说明书.doc
链轮.dwg
附表2:(指导教师和学生用)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任务书
论文(设计)题目双动力微型耕作机械研究与开发
研究目标及内容:(不少于300字)
进行一种电动机与柴油机动力的双动力微型耕作机械研究与开发。
在本次毕业设计中,要根据设计的数据,进行二维工程图绘制,最后画出装配图进行装配。对关键零、部件做出三维模型进行分析。
1、首先要对微型耕作机械的市场需求及现有产品进行调查分析,分析所要设计的电动机与柴油机动力的双动力微型耕作机的市场前景,并制定出本次设计的基本方案;
2、然后分析所设计的电动机与柴油机动力的双动力微型耕作机结构组成与工作原理;
3、进行该微型耕作机机构结构设计和工作能力的设计计算;
4、进行必要的结构设计及强度校核;
5、进行该微型耕作机机构结构机械部分的零件的二维工程图绘制;
6、对关键零、部件做出三维模型进行分析。
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1.1 微型耕作机械的发展历程与特点2
1.2 微型耕作机械的应用现状2
1.3 微型耕作机械的发展趋势5
1.3.1 微耕机的发展趋势5
1.3.2 我国微耕机发展存在的问题5
1.4 微型耕作机械的市场前景分析6
1.4.1 中国微型耕作机市场分析6
1.4.2 市场前景7
1.4.3 发展思路7
1.5 本次毕业设计的意义和目的8
第二章 微型耕作机原理及设计方案选择9
2.1 整机结构及工作原理9
2.2 微型耕作机的设计方案9
第三章 双动力微型耕作机的机构设计计算11
3.1 设计的原始数据11
3.1.1 旋耕机主要技术参数11
3.1.2 减速器主要参数11
3.2 设计计算书11
3.2.1 动力源的选择11
3.2.2 带传动设计13
3.2.3 链传动设计24
3.2.4 机架设计28
3.2.5 轴的校核30
3.2.6 轴承的校核34
3.2.7 履带行走机构计算34
第四章 总结37
参考文献39
致谢41
第一章 绪论
我国在蔬菜生产上所利用的大棚源自廿世纪30年代。我国园艺学科的奠基人吴耕民先生在杭州览桥园艺场设置木框玻璃覆盖温床,开创了夏菜玻璃温床育苗技术,后来改木框为土墙。到了50年代后期,杭州市蔬菜研究所(原杭州市蔬菜试验场)采用玻璃土温室栽培番茄、辣椒。60年代,从日本引进塑料薄膜,开始应用塑料薄膜进行小拱棚栽培蔬菜。60年代后期、70年代初,塑料中小棚开始在各地推广,主要在冬春季育苗及果菜类蔬菜的早熟栽培;同期,占地约667平方米的简易钢架塑料大棚在长春市投入使用,而后上海等地也开始生产钢架大棚用于种植蔬菜。值得一提的是,1974年杭州市江干区首次利用竹架塑料大棚栽培蔬菜获得成功,这为大棚的迅速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但是,从20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我国的大棚蔬菜生产仅仅处于探索阶段,特别在我国南方地区,并未形成规模。目前所使用的大棚实际上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这是以装配式镀锌薄壁钢管大棚的开发成功为标志的。但由于当时处于计划经济时代,大棚的推广经历了一个艰难的过程,这不仅因为广大菜农对塑料大棚的优越性不甚了解,人们对大棚的性能未充分认识和掌握,而且与昂贵的价格有关(菜农的经济实力较低),另外,大棚蔬菜生产的配套技术尚不完善以及南方地区冬春季的气候特点等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棚的大面积发展。所以,在我国南方地区,大棚的推广经历了菜农被动接受到主动要求这样一个质变的过程。到了80年代后期,特别是90年代初,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以及农村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大棚蔬菜得到了飞速发展。浙江省的大棚发展过程可以说是我国南方地区大棚发展的一个缩影。目前我国南方地区的大棚面积已经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如上海市有2000公顷,江苏省有60000余公顷,整个南方地区的大棚面积已达到15万公顷以上。
大棚的耕作是大棚蔬菜种植生产过程中第一道工序,也是保证大棚蔬菜丰产丰收的一个关键环节。大棚人工耕作的劳动强度大、作业量大,而且效率低。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 温室大棚面积的不断增加, 人工耕作的缺点更加凸显。微型耕作机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微型机动耕作机械,其主要特点是施耕和除草作业时,工作部件与行走装置合二为一,其机具体积小,操作简单,机动灵活,可广泛用于大棚、菜地、果园等小块地作业,配上相应农具可完成犁耕、播种、开沟、覆膜、起垄和运输等牵引作业,也可抽水,喷药等固定作业。其耕作不仅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农民劳动强度,还可以提高作业量,节省劳动时间,不务农时,适时种植,据有关统计显示可提高工效5倍以上,特别是在淡季,蔬菜能提前上市,经济效益可提高2-4倍,实现节本增效,具有很高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大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发展机械化耕作业也是实现农业机械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拉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大幅度提高农业产出,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同时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 也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 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推进了农村产业化、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进程。
1.1微型耕作机械的发展历程与特点
我国的设施农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微型耕作机的开发生产有30多年的历史。在20世纪70年代生产的微型耕作机的主要功能仅限于稻麦作业的犁耕、旋耕和收割等;20世纪90年代,随着种植业的发展,特别是经济作物种植和蔬菜大棚的推广,微型耕作机的功能扩展到深旋耕、辅膜、中耕除草、地下收获等。其产品品种已达20多种。
我国很早就开始了微耕机的开发,但由于多种原因没有形成产品,直到20世纪80年代未和90年代中期,随着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发展、农民收入的提高及我国小型柴油机和汽油机趋于成熟等,我国多功能微耕机的发展开始起步。这一时期,主要是仿照国外产品,但由于材料、热处理工艺和国外的差距,所以刚开始时齿轮箱和刀具部分存在的问题比较多,微耕机工作不长时间,齿轮箱就发热严重、漏油或齿轮损坏,还有旋刀不入土、刀片易断裂等故障。
参考文献
[1] 邱宣怀. 机械设计. 北京市西城区: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 第四版, 460页。
[2] 吴宗泽、罗圣国.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手册. 北京西城区: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第三版, 294页。
[3] 杨福增、杜白石、胡国田. 机械设计设计例题集. 西安市杨凌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8, 第一版, 408页。
[4] 杨福增、杜白石、胡国田.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西安市杨凌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8, 第七版,372页。
[5] 成大先. 机械设计手册(单行本)机械传动. 北京市朝阳区: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 762页。
[6] 成大先. 机械设计手册(单行本)轴及其联接. 北京市朝阳区: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347页。
[7] 成大先. 机械设计手册(单行本)机械振动.机架设计. 北京市朝阳区: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 286页。
[8] 成大先. 机械设计手册第1卷. 北京市东城区: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8年4月, 第五版。
[9] 成大先. 机械设计手册第2卷. 北京市东城区: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8年4月, 第五版。
[10] 成大先. 机械设计手册第3卷. 北京市东城区: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8年4月, 第五版。
[11] 成大先. 机械设计手册第4卷. 北京市东城区: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8年4月, 第五版。
[12] 同济大学、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 工程机械底盘构造与设计. 北京西郊: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0, 第一版, 426页。
[13] 朱龙根. 机械系统设计. 北京市: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 第二版, 286页。
[14] 龚溎义.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图册. 北京西城区: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9, 第三版, 102页。
[15] 龚溎义.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北京西城区: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0, 第二版, 106页。
[16] 张炯. 农用机械如何选择合适的异步电动机.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09, 第1期, 第26页。
[17] 李志红、包长春等. 我国微型耕作机发展状况的研究. 农机化研究, 2008年9月, 第215页。
[18] 李理、霍春明. 我国旋耕机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现代化农业, 2004, 第10期, 第37页。
[19] 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 履带行走机构设计导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行业标准,2002, M/T 910-2002。
[20] 周文存. 微型耕作机驱动装置的设计计算.机械研究与应用, 2003年9月,第16卷, 第3期, 第61页。
[21] 刘万里、孙丽静. 农用坦克进农家. 农业科技推广, 2008年12月, 第50 页。
[22] 刘钢、尤晓东. 小型旋耕机的设计与研究. 农业机械化与电气化, 2007年6月, 第29页。
[23] 李旭.旋耕机的功率消耗及其负荷程度的确定. 广西农业机械化, 1999年,第5期, 第5页。
[24] 彭三河. 旋耕机功率利用系数的试验研究.长江大学学报, 2005年8月, 第2卷, 第8期, 第88页。
[25] 陈治岸. V带的传动设计. 机械设计与制造, 2005年3月, 第3期, 第24页。
[26] 中华商务网. 机电 - 分析预测-我国微型耕作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23/2303/230302/news/20011126/104917.asp ,2011/3/3浏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