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株洲市第四中学高一语文《荷塘月色》学案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湖南省株洲市第四中学高一语文《荷塘月色》学案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湖南省株洲市第四中学高一语文《荷塘月色》学案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湖南省株洲市第四中学高一语文《荷塘月色》学案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省株洲市第四中学高一语文荷塘月色学案 新人教版教学目标:1品味语言,学习赏析散文的艺术手法。2通过把握本文的情感脉络,学习鉴赏抒情散文。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走进作品的情感世界,体会作者颇不宁静的感情。2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设想: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揣摩直接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体会景物描写中融注的深情,分析作者感情的发展变化。(一)新课导入1、了解作者,导入新课作者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祖籍浙江绍兴,1898年生于江苏东海。1903年随家定居扬州,所以自称“我是扬州人”。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班,次年,取楚辞卜居,“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中“自清”二字,改名“朱自清”,考入本科哲学系。毕业后在江苏、浙江等地的中学任教。1923年发表的长诗毁灭,震动了当时的诗坛。1929年出版诗集踪迹,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创作转向散文,同时开始研究古典文学。1928年出版散文集背影,成了著名的散文作家。1948年8月病逝于北京。他是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毛泽东同志曾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说:“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著作有朱自清全集。2、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27年7月的北京清华园,正是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这时,蒋介石叛变革命,中国处于一片黑暗之中。此时的作者既做不到投笔从戎,拿起枪来革命,但又始终平息不了对黑暗现实产生的不满与憎恶,作者对生活感到惶惑矛盾,内心是抑郁的,是始终无法平静的。 (二)初读课文听录音,正音正字,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揣摩关键语句,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蓊蓊郁郁 ( ) 袅娜 ( ) 踱步( ) 霎时 ( ) 弥望 ( ) 斑驳 ( ) 渺茫 ( ) 点缀( )2、解释下列词语。幽僻:_ 蓊蓊郁郁:_。踱:_。 弥望:_ 袅娜:_ 脉脉:_ 斑驳:_ 一例:_ 丰姿:_。 倩影: 3、说说作者夜游荷塘的行踪,理清文章结构。_4、找出最能体现作者感情基谓的语句(文眼),体会这句话的含义和在文中的作用。5、找出文章主要写景的段落和抒情的段落,找出文章抒情的语句,体会这些语句的含义。 明确:主要写景的段落有:主要抒情的段落有:主要抒情的语句有:1)_ 2) _ 3)_4) _5) 6、朗读全文,说说全文的感情脉络:_老师小结(略)(三)总结扩展“作者思路,遵路识斯真。”本节课引导学生从品味语言入手,抓关键语句,找出显示作者行踪和情感变化的词句,理清作者行文的思路,把握作者的感情流向,从而使学生初步掌握了整体感知,理清思路的基本方法。(四)布置作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背诵第4 6段。第二课时教学设想:再读课文,赏析文章重点语段,揣摩文章优美动人的语言,体味作者驾驭语言的功力,共同探讨疑难问题,背诵第四、五、六段。(一)再读课文一、赏析第四段:教师范读第4节,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给我们描绘了如画的美景,你能给这幅画起个名字吗?_画面中描绘了哪些景物?写出景物的什么特点?按怎样顺序写的?(1)景物_特点_(2)景物_特点_(3)景物_特点_(4)景物_特点_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_这一段作者有没有提到月?有没有描写月色?在这一段里,作者没有提及月光,但不管是静止画面还是动态景象,处处都存在着淡淡的月光,这月色就融化在作者通过观察之后的具体描写之中。那叶子、花朵的情态,以及为微风带起的凝碧的波痕,都是在轻淡月色映射下形成的。这正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高妙写法。 学生集体朗读第四段。二、赏析第五段:学生朗读第5节,思考:这一幅画跟上一幅画比较有什么区别?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_有人说:朱自清先生是用语言代替丹青的能手。体会一下:作者是如何用语言给我们描绘出月色之美的?_ _本段作者所描绘的画面给人以什么感受?_ 三、齐读第6段,这一段景物描写的是_的景色,着重写什么?_这一段依次描写了哪些景物?展示出什么样的环境特点?_四、学生齐读第710段,学生思考:1、夜游荷塘让作者产生了怎样的联想? _2、作者在文章引用了梁元帝的采莲赋,采莲赋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漂亮的少年、美貌的少女,心心相印采莲去。首船头来回转,交杯频递笑把爱情传。桨板轻摇水草紧绊,船头微动浮萍才分开。姑娘身材多窈窕,白绸衫儿束细腰。情意绵绵难分割,恋恋不舍把头回。春末夏初好季节啊,叶儿正嫩花儿才开。撩水逗乐笑微微,怕水珠溅身弄湿衣。忽然又觉船儿斜,急忙收起绫罗裙。总结:一群少男少女(“妖童媛女”),采莲的情景是祥和舒心、热闹有趣的。(文中:热闹、风流)3、作者为什么要想到西洲曲和江南采莲的旧俗?_明确:由“忽然”引出一幅江南采莲图,至此由“实”到“虚”,开辟了一种与前文孤寂幽静相反的热闹欢乐的境界。一实一虚,一动一静,相互映衬,相得益彰。作者似乎得到了暂时的“宁静”,但“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又回到了现实中来。表明作者无法从现实生活中得到理想的“宁静”,这正是残酷的现实社会带来的结果。 作者苦闷、忧愁、烦躁、困惑,这时候作者想到西洲曲和采莲,折射出他对现实的不满和否定,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个是时代变化在作者心灵的投影。 4、品味下面的句子,指出其中通感的用法及其艺术效果。1、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_2、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_(三)难点探析1、第五段酣眠、小睡各指什么?有无深层含义?_2、第八段课文最后一句话“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熟睡好久了”是否多余?_(四)课后作业1在下列词语的括号内注音 a.参()差()差()别 参()见差()劲 人参()差()遣 b.脉脉()的流水 山脉()脉()搏 2.给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a.有袅娜()地开着的nnu b.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zhnchn c.这是独处()的妙处()chch d.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mmi .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再回答1.2.3.题。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21)不能见一些颜色;(22)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甲.划分层次正确的一项是() a. b.(22) c.(22) d.(22) 乙.试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层意: 答:_ 丙:对这段话的其他安排顺序,概括得正确的一项是() a.由静态写到动态,由近写到远b.由动态写到静态,由远写到近c.由动态写到静态,由近写到远d.由静态写到动态,由远写到近4.贯串荷塘月色的线索是什么? a.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