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学设计的案例4.doc_第1页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学设计的案例4.doc_第2页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学设计的案例4.doc_第3页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学设计的案例4.doc_第4页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学设计的案例4.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必修“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专题之探究活动课一“从1913年的一份问卷测试谈起历史问卷分析研讨会”一、设计策略通过情绪教学模式,让学生从课堂能够体验学习乐趣,通过质疑探究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探究性和合作式学习发展自身能力,同时通过自主创新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按自己的想法去探讨历史问题,并得到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同时利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手段,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等扩展自己知识面。二、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高中历史必修的第一节探究性课,对于这种课学生以前接触不多,所以有一定的难度同时也有一定的挑战性。而这节课的内容是针对一份1913年的一份问卷测试进行分析,这可以说是一道大型的历史材料解析题,学生不但要问答问题,更要自己去发现、设计问题,并且在研究的过程中学会分析心理状况和把握自己的心理发展。重点:学生选取适合自己的课题并进行小组合作研究。难点:利用课堂的形式展示小组的研究成果,并给予其适当的评价。三、对象分析(学情分析)这个班的学生是本年级最优秀的学生,他们的思维活跃,有不少自己的见解,再者这部分同学历史知识比较丰富,所以在研究的过程应该可以有所突破。另外这个班的同学都有电脑,可以利用资源优势进行研究。 四、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 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使学生具体了解调查问卷中的某一个或风个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与历史评价,培养利用一切渠道获取、识别、分析对比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实际综合运用所学历史及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的能力;建立研究小组,分工合作的能力;在社会实践中与人沟通、求得帮助的能力。特别是学生如何分析心理及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2、过程与方法教师具体讲述、示范、跟踪、评价提供给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的时间与场组织学生设立具体研究计划、结题计划;分布评判标准进行研讨宣讲会自评与互评总结评会。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增加历史学习的兴趣;理解特定历史时期在历史人物身上留下的时代烙印;锻炼培养学生之间的协作精神;增强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让学生在心理研究的过程为自己树立起一个远大的人生目标。五、基本程序课前准备:师生共同定立研究课题,老师进行指导,学生写出研究报告及制作展示课件。问题导入:现在的学生最崇拜的人物是谁?可以展示最新评出的五位(杨利伟、姚明、丁磊、吴小莉、邓亚萍)。历史回顾:1913年江苏第一师范问卷:“崇拜的人物”的统计表系列研讨:选取不同类型的小组展示他们的研究,并让同学们在网上评分并发表自己的意见。形成评价:对学生的研究进行总结,并给予高度评价拓展迁移:从60年代到90年代崇拜人物的变化,分析青少年心理的变化,而学生自己又能做什么?六、部分选题设计1、1913年中国国内政治文化形势分析2、统计表中被崇拜的人物分类与排序3、现行的中学历史教材中涉及的统计表人数分布。4、现行中学历史教材中未涉及的统计表人物简介5、23人选择“无崇拜”背后反映的问题6、统计表中的外国人简介与入选分析7、儒家代表人物入选的原因分析8、教育家对师范学生的影响9、爱国者和志士入选的分析10、孙中山与孔子在学生心目地位分析12、西方思想家对中国学生影响13、1913年学生崇拜心理分析14、这份问卷调查的意图分析15、学生的心理状况与人生目标的关系学生还可以自己选取题目进行研究,其中1、13、15在讨论会上必须展示。七、活动计划11日学生分组选定课题14日学生交课题研究初稿15日师生对初步研究进行交流及提意见18日学生交课题研究二稿,并完成制作课件19日师生对研究成果进行修改。25日利用网络进行预演并确保到时的稳定性。八、教学过程课前心理引导:大家看看,今天有很多的省市区领导和老师来到我们班,我们是不是应该以最热烈的掌声来欢迎他们呢?现在老师想问问你们面对这个场面的心情怎样?开心、兴奋、紧张、不知所措?的确能和这么多的老师一起学习和交流是很开心和兴奋,既然是共同切磋,我们之间的地位就是平等,我相信期间就算有些不足之处,各位领导和老师也不会责怪大家的,我们就当这是平时上课就好了。所以大家有没有信心把这节课上好?课文导入:在探讨这节课内容之前老师先问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最崇拜的人物?如果有,那会是谁呢?这个人物又为什么值得你去崇拜?我相信大家都个自己的想法和见解。不过,让我们首先来了解在辛亥革命后不久,和你们同龄的青少年崇拜的是谁?请各位来宾和同学翻开课55页,今天我们进行这个学期第一次的探究活动课,从1913年的一份意味着测试谈起历史问卷分析研讨会现在开始,这次研讨会将由本人主持,首先我们来看看当时江苏师范学校关于“崇拜的人物”调查的统计结果。通过这份统计结果,我们不难看出当时的学生崇拜孔孟主首的儒家占有三分之二,其次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先生名列第三,还有像美国独立战争的领袖,反对殖民统治的美国总统华盛顿与古代的圣贤大禹、陶侃、朱喜得票相同,并列为第十名,这些说明了什么问题呢?而当时的青少年的心理状况又是如何呢?那事不宜迟,让我们开始我们的探究成果展示。首先请第一小组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他们研究的课题是1913年的国内政治经济文化形势分析。请看大家屏幕。(主要观点:辛亥革命后建立了中华民国,几千年的封建帝制被推翻,民主观念开始深入民心,旧的社会价值观念受到冲击,社会上一方面出现了倡导平等自由的新气象,而新的价值体系尚未建立。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很快被袁世义民国初年,袁为了日后称帝作准备,大肆举行尊孔活动,社会风气奢靡腐败,世风日下。而这份问卷就是在这个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大家对这个小组的研究成果还有什么问题的请上BBS进行提问,由该小组同学在网上回答。这组同学的研究成果到底怎样,请全班同学们在网上给予这个小组打分。这个小组的平均分是*分。现在请第二小组的同学为我们展示“儒家代表人物入选的原因分析”也就是对学生的孔孟崇拜的心理分析。一、儒家思想在当时青少年的思想中根深蒂固,特别是学校是以儒家学说为主要内容。二、社会许多知识分子如康有为等,认为这些社会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孔教废弃、纲纪荡尽的结果,所以对青少年进行误导。三、孔子是中国教育界始祖,作为师范学校崇拜始祖可以理解。)同样是大家进行提问评分。第三小组展示,“统计表中的外国人简介与入选分析”(主要观点:美国独立战争的领袖,反对殖民统治的美国总统华盛顿与古代的圣贤大禹、陶侃、朱熹得票相同,并列为第十名,一些西方著名的思想家和改革家如梭格拉底、亚里士多德、马丁路德、培根、卢梭等都受到中国人的崇拜,虽然票数不多,但如一叶报春,传来了西方先进文化的信息。从其价值取向看,吸引新青年的仍是革命和思想,但从本土到外洋,显示了中国青年已经从沉睡中觉醒,睁开眼睛看到世界前进的潮流。)同样讨论打分。第四组展示研究“学生的心理状况与人生目标的关系”,当时学生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从而产生心理的状况的不同,这些心理状况又使学生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例如1913年的学生主要发展方向是处于保守的状态,除个别能够积极接受外国思想的能够有较好的前途。)点评同学们的研究成果,都花了很多功夫,见解独到,有良好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同时制作的课件精美,而大家在共同研究的过程中都能找出闪光点,现在我们再看看1924年,北京大学校庆25周年纪念的一份民意测验中,有“你心目中国内或世界大人物,是哪位?”的问题,回答者大多数来自学界,答案却大相径庭(见下表)。在国内人物中,十年前排名第1的孔子此时仅有一票,其他如庄周、王阳明等也只有一票。孙文是当时国民党的领袖,得票多很正常。连陈独秀、蔡元培、胡适、李大钊等人的得票,都远远超过孔孟等硕儒。这种巨大反差,足以说明新文化对传统社会价值观念的巨大冲击力,儒学独尊的地位至少在青年知识分子的意识表层被严重动摇了。孙文473陈独秀173蔡元培153段祺瑞45胡适45 梁启超29吴佩孚27 李大钊25 章太炎10 冯玉祥7袁世凯5 康有为3黎元洪1孔子1庄周1诸葛亮1 曾国藩1汉武帝1合计:1056。这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大家讨论,历史发展的不同,社会环境的不同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影响学生的崇拜对象,以至影响学生的发展方向和前途。当然,主要还是要靠自己把握和思考。正如1993年第3期青年研究刊载中学生追星现象调查研究一文说,南京师大教育系对南京两所中学进行民意测验,在一次要学生列出最崇拜的人物的调查中,统计结果前十名的人物按次序是:家人、周恩来、刘德华、毛泽东、张学友、郭富城、林志颖、雷锋、黎明、周润发,其中除了家人和已故的现代人物周、毛和雷锋以外,都是港台明星。到2000年情况发生变化,这年10月20日明报专讯刊载,北师大和教育部联合对高二学生抽样调查,由学生自己回答“你最欣赏或崇拜的人是谁?”填写周总理的占245,名列第一位,崇拜父母的占7,刘德华仅有06,只占周总理崇拜的四十分之一,所有被选入的影视歌星加起来也不到20,这与九十年代初相比歌星已经大跌身价。随着改革开放大潮的到来,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