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浏阳市大瑶镇大瑶初级中学初中语文教师论文 正确把握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doc_第1页
湖南省浏阳市大瑶镇大瑶初级中学初中语文教师论文 正确把握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doc_第2页
湖南省浏阳市大瑶镇大瑶初级中学初中语文教师论文 正确把握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正确把握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但是怎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多媒体的优势,避免进入喧宾夺主、鸠占雀巢的误区呢?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与思考认为,多媒体与语文教学的完美整合,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必须要考虑多媒体的特征和语文学科的特点这两个方面的因素。一、 充分认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多媒体以其丰富的画面、美妙的音乐,刺激了学生的感官、从而拨动学生“兴趣”的心弦、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语文学习;运用多媒体播放与课文意境有关的音乐或图像,可以将学生迅速带入课文所创设的情境中。让学生在“视”中感受形象美,在“听”中感受音韵美,在“想”中感受意境美; 多媒体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板书无需多写,问题也无需重复,而且借助于直观的形象,有些内容无需长篇大论,学生已了然在胸。如此能增大容量,提高效率。可见,多媒体教学确实做到寓教于乐,变学生厌学为乐学,变被动学为主动学,确能增大教学容量,加快教学节奏,缩短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二、 始终立足于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语文教学中必须要把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能力作为应有的教育目的,必须把语文课程培养学生独立人格和价值观念作为应有的教育目的,必须把工具性和人文行统一起来。落实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设计必须整合“语文的积累、语感、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所以,多媒体的使用一定要遵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语文教育的目的。结合这几年运用多媒体教学的实践经验,笔者认为使用多媒体教学应注意如下几个问题。第一, 不可只玩花样,追求课堂表面的热闹而忽视对文本的品位感悟;如今,利用互联网上更多的资源来为语文教学服务已成为可能,但如果课堂上教师过度迎合学生口味,一味追求新奇、刺激,只大量堆砌图片和音乐,大玩花样,就会流于形式,华而不实,从而导致学生脱离对课文中优美的语言文字的品味,给教学带来负面影响。如有的老师在教学苏州园林一文时,找来大量的苏州园林的图片和音乐,课文中的每一段内容都以图片的形式向学生展示。一节课下来,几十张幻灯片把学生搞得个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结果是对课文中的优美的语言、对文章精巧的构思来不及品味便匆匆下课。上这样的课,学生怎么会有收获?众所周知,语文课是以研究语言文字为本,“对语言文字的品味永远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学生是通过与文本对话,对语言进行品读、感悟、积累来获得阅读感受、培养语感的。课堂上被大量的声像文件充斥,学生怎么有时间和机会从优美的课文中得到浸润呢?第二, 不可以机代人,过分依赖于课件,忽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是双向互动的,既有知识的传授、反馈,又有感情的交流。而人与机则是单向交流,缺乏能动的情感交流。这就决定了人机交流不能取代师生交流。如果过分依赖于课件,让课件“统治”课堂,那么本应充满师生情感交流的课堂就会变成教师点鼠标、学生观银幕的“人机对话” ,这种用老师事先设计的课件流程取代学生思维的发展轨迹,学生在台下仰着脖子当观众的做法是十分错误和有害的。一节课里,师生间的目光交流减少了,师生心灵之间的情感交流也淡化了。学生就不能真正地融入课堂,整个课堂教学就会变得呆板、枯燥,教学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因此,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要关注课件运行过程中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调整教学的进度快慢和启发方式,用积极的情感交流带动知识的学习运用。正所谓“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教师一定要以饱满的情绪来感染学生,激活思辨的火花,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第三、 警惕多媒体“图解”形象扼杀学生的想象空间,从而忽视形象思维的训练。语文是一门讲究形象思维的学科。在语文课上,老师为了让学生形象直观地感受到课文内容,收到“百闻不如一见”的良好效果,选取许多图形图像制作课件,但是往往容易忽略一个问题:语文不是因图像而形象,是通过语言文字生动形象的描述激发自身的形象思维想象,在大脑中呈现出相关的具体图景。当然用现成的图形图像给学生以形象直观感受的动机是正确的,但是也要注意到这样做往往以他人的想象而取代了自身的想象,忽视了个体差异,制约甚至剥夺了学生的想象空间。如有的老师在教学春一文时,将朱自清笔下的“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等一一用图片替代,原本千姿百态的美好春景就因为教师的处理不当而变成了几幅单一的图景了,学生的形象思维也因老师的鼠标一点而夭折了。新课标强调:阅读是一种个性化行为,要尊重学生的个体感受。鲁迅先生也说过:“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对同一篇作品,学生的解读必然是多元的,绝不是单一的。教师仅凭自己的阅读体验就用一览无余的画面是绝对不能代替学生丰富多彩的艺术再创造的。试想:如果该老师能摈弃那几张图片,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品味语言文字,然后借助想象将文字在头脑中变成画面,学生的收获是不是要多得多呢?所以展示图形图像不能代替阅读主体的想象,就像观看电视剧不能取代阅读文学作品一样。因此在教学中,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后,一定要着重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细嚼深品,“披文入情”。让学生亲自参与审美活动,拓展其想象、创造的空间,从而促进其形象思维的发展。从以上的观点中不难看出,正确把握好语文学科的特点与多媒体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多媒体教学确实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