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祁阳县浯溪镇二中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3课《马说》课前练习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湖南省祁阳县浯溪镇二中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3课《马说》课前练习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湖南省祁阳县浯溪镇二中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3课《马说》课前练习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3.马说课前练习1、测测你的注音速度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骈死( ) 槽枥( ) 祗辱( ) 尽粟一石( )策之() 呜呼 ( ) 2、读音打假,指出下列加点的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 )a、祇辱(r)于奴隶人之手 b、骈死于槽(co)枥之间c、一食或尽粟一石(sh) d、执策而临(ln)之3、请将多音字的读音对号入座。b bi b 伯( )乐 伯( )父 仟伯( ) 伯( )气乐 l yu 伯乐( ) 其乐( )无穷 姓乐( )声乐( )称 chng chn chng 自称( )称( )赞 称( )心 对称( )邪xi y y 其真无马邪( )邪( )恶 寒邪( )干将莫邪( )食 sh s 一食( )或尽粟一石 食( )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 )也sh4、你识别下列汉字吗,请你分别组词。骈( ) 胼( ) 饼( ) 拼( ) 槽( ) 漕( ) 嘈( ) 粟( ) 栗( ) 5、请用“”标出下列语句的朗读停顿。食 马 者 不 知 其 能 千 里 而 食 也6、解释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世有伯乐( )食( )马者 或( )尽粟一石 不以( )千里称( )也 才美( )不外见( )骈( )死于槽枥( )之间(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执策( )而临( )之欲与常( )马等( )不可得7、下列加点的常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a、然后千里马(日行千里的马,本文指人才)食之不能尽(竭尽)其材(通“才”,才能 )b、策(用鞭子打)之不以其道(道理)其 真不知(识别,了解)马也c、一食(吃一顿)或尽(吃没)粟一石 安(怎么)求其能千里也d、祗(只是)辱(辱没)有奴隶人之手 故(因此)虽有名马8、对下列句子的意思,翻译不当的一句是()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b才美不外见它的才能和美好品质不被外人看见c安求其能千里也?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d食不饱,力不足吃得不饱,力气不充足9、对“鸣之而不能通其意”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c )a.饲养人使千里马嘶叫,却不能够领会它嘶叫的意图。 b.饲养人吆喝千里马,却不能使它领会吆喝的意思。 c.千里马为自己得不到应有的待遇而嘶鸣,可是饲养人并不懂得它嘶鸣的意思。d.饲养人听千里马嘶叫却不懂它的意思。10、翻译下列句子。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1、按原文默写填空。世有伯乐, 。千里马常有,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 ,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策之不以其道, , ,执策而临之,曰:“ !”呜呼!其真无马邪? 。12、马说选自 ,作者是唐朝 家、哲学家 ,字退之,代表作有 原毁师说柳子厚墓志铭等;他是 运动的倡导者,该运动的实质是 运动,对我国散文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有 的美誉。被列为 之首,与柳宗元并称 。13、请你从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一句含“马”的诗句,并表明出处和作者。诗句:_出处: 作者: 14、马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中地位极高,具有一系列的象征和寓意。龙马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所崇尚的奋斗不止、自强不息的进取、向上的民族精神。马又是能力、圣贤、人才、有作为的象征。古人常常以“千里马”来比拟。因为马象征着人才,所以善相马的人又被喻为善识才、善举才者,象秦时期赵国的王良、秦国的伯乐、方九堙等都是相马的专家。但常用含“马”俗语中有些含有贬义:如马大哈指粗心大意的人,办事不认真,或经常丢三拉四。请你根据意思写出含“马”的俗语。没有先见之明,事情发生后才想出主意。( )办事拖拉,没完没了的作风。( )比喻那些替别出心人效力的人。( )善于察言观色,见风使舵讨好别人者。( )15、请写出5个含“马”的成语。 ( )( )( )( )( )参考答案:1、pinlzhscw2、c(dn)3、b b bi b l l yu yu chng chng chn chn xi xi y y sh s s4、骈文 胼胝 饼干 拼搏 槽里 漕运 嘈杂 米粟 板栗 5、食 马 者 不 知 其 能 千 里 而 食 也6、擅长相马之人,本文指识别人才的人通“饲”,喂有时凭,凭借 著称才能,美好的素质 表现在外面,“见”通“现” 两马并驾 喂牲口用的食器马鸣叫 通晓拿着马鞭子 面对普通的 等同,一样7、b(道:方法)8、b(才美不外见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9、c 10、所以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是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优点不能从外面表现。尚且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都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难道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啊!11、然后有千里马 而伯乐不常有。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不饱 力不足 才美不外见 安求其能千里也?食之不能尽其材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天下无马 其真不知马也 12. 韩愈文选 文学 韩愈昌黎先生集 古文 散文革新 “文起八代之衰” “唐宋八大家” 韩柳13、示例: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草枯鹰眼疾, 雪尽马蹄轻。 (观猎王维)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挥手自兹去, 萧萧班马鸣。 (送友人李白)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南关马不前。(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 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14、马后炮马拉松马前卒马屁精15、示例:当牛做马 一马平川一马当先人欢马叫万马奔腾心猿意马车水马龙牛头马面单枪匹马秣马厉兵老马识途快马加鞭兵荒马乱兵强马壮招兵买马知识广角1、写作背景本文选自韩愈文选中的杂说。杂说共四篇,马说是第四篇。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795800)。其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门,而阍人(守门人)辞焉”。尽管如此,他仍然声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后相继依附于宣武节度使董晋、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幕下,郁郁不乐,所以有“伯乐不常有”之叹。跟马说同期的作品还有龙说(即杂说一)。文章以龙喻圣君,以云喻贤臣,借“龙嘘气成云”,然后“乘是气,茫洋穷乎玄间(宇宙间)”的传说,阐明贤臣离不开圣君任用,圣君也离不开贤臣辅佐的道理,可以视为马说的姊妹篇。 2、作者简介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还是一个语言巨匠。他善于使用前人词语,又注重当代口语的提炼,得以创造出许多新的语句,其中有不少已成为成语流传至今,如“落井下石”、“动辄得咎”、“杂乱无章”等。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韩愈三岁而孤,受兄嫂抚育,早年流离困顿,有读书经世之志,虽孤贫却刻苦好学。20岁赴长安考进士,三试不第。2535岁,他先中进士,三试博学鸿词科不成,赴汴州董晋、徐州张建封两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回京任四门博士。3649岁,任监察御史,因上书论天旱人饥状,请减免赋税,贬阳山令。宪宗时北归,为国子博士,累官至太子右庶子,但不得志。5057岁,先从裴度征吴元济,后迁刑部侍郎。因谏迎佛骨,贬潮州刺史。移袁州。不久回朝,历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职。政治上较有作为。诗力求险怪新奇,雄浑而重气势。3、千里马遇伯乐【原文】君亦闻骥乎?夫骥之齿至矣,服盐车而上太行。蹄申膝折,尾湛胕溃,漉汁洒地,白汗交流,中阪迁延负辕而不能上。 伯乐遇之,下车攀而哭之,解纻衣以幕之。 骥于是俯而喷,仰而鸣,声达于天,若出金石声者,何也?忻见伯乐之知己也。 【译文】您也听说过千里马的事吗?千里马老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