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专项全能训练.doc
收藏
编号:40617114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83KB
格式:DOC
上传时间:2020-01-14
上传人:阳***
认证信息
个人认证
邵**(实名认证)
四川
IP属地:四川
12
积分
- 关 键 词:
-
新人
教版五
年级
语文
上册
阅读
专项
全能
训练
- 资源描述:
-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专项全能训练
1. 课外阅读,回答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
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以前的欧洲。
有一次,一个著名的小提琴手将在某地演出。广告上说,他的小提琴价值五千元。有一些听众简直惊呆了。为了看一看那名贵的乐器,听一听它的妙音,也跟着音乐爱好( )者蜂拥而来。
高朋满座,演奏家开始演奏了。那具引入注目的小提琴奏出了异常美妙的音乐( ),使听众如醉如痴。
一曲临终,余音袅袅,正当不少人惊叹那把名贵的乐器的魅力的时候,音乐家突然转( )过身来,把小提琴在椅子背( )上猛击一下,那珍贵的乐器立刻粉碎了。
顿时,四座震惊。
音乐会的主持人立刻跑出来,宣布道:“各位,请静一下,此刻摔破的,并不是五千元的,而是一元六角五分的小提琴。音乐家为什么这样做,这个嘛,各位是会清楚的。现在要用真正的价值五千元的小提琴来演奏了。”于是演奏者再度登场,那和刚才差不多美妙的音乐悠然而起……
这时,观众就再不去注意乐器的价值,而专心欣赏演奏者的技艺了。
(1)在文中括号里给划线字注音。
(2)给短文加个题目,写在文前横线上。
(3)联系上下文,给下面词语选择恰当的解释,把序号填在横线里。“蜂拥而上”:______
A蜂群拥挤着来到。
B人们像蜂一样,乱糟糟的,很热闹。
C人们像蜂群那样拥挤着来到,形容来的人多。
(4)音乐家摔琴是要告诉人们:对演奏者来说,______是决定演奏效果的关键;教育人们:作为听众,______是最重要的。
2.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火神不敢违抗宙斯的命令,只好把普罗米修斯押到高加索山上。普罗米修斯的双手和双脚戴着铁环,被死死地锁在高高的悬崖上。他不仅不能动弹,而且不能睡觉,日夜遭受着风吹雨淋的痛苦。尽管如此,普罗米修斯就是不向宙斯屈服。
狠心的宙斯又派了一只凶恶的鹫鹰,每天站在普罗米修斯的双膝上,用它尖利的嘴巴,啄食他的肝脏。白天,他的肝脏被吃光了,可是一到晚上,肝脏又重新长了起来。这样,普罗米修斯所承受的痛苦,永远没有尽头了。
许多年来,普罗米修斯一直被锁在那个可怕的悬崖上。
(1)“尽管如此”中的“如此”指的是什么?
(2)普罗米修斯受到哪些残酷的折磨,请用自己的话归纳出来。
(3)普罗米修斯哪些地方让你敬佩?你有什么话想对他说吗?
3.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溪流河川中闪闪发光的不仅仅是水,也是我们祖先的血液。那清澈湖水中的每一个倒影,反映了我们的经历和记忆;那潺潺的流水声,回荡着我们祖辈的亲切呼唤。河水为我们解除干渴滋润我们的心田,养育我们的子子孙孙。河水运载我们的木舟,木舟在永流不息的河水上穿行,木舟上满载着我们的希望。
(1)展开想象,仿写句子。
例:那潺潺的流水声,回荡着我们祖辈的亲切呼唤。
那______,______。
(2)在印第安人的心中,溪流河川中的不仅仅是水,更是______,由此我感受到______。
(3)在选文中找出河水给人们带来的好处的句子。______
4.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人们都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可是一查黄河近2000年来的“表现”,却叫人大吃一惊。黄河在近2000年间竞决口1500多次,改道26次,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人们不禁要问: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
(1)仿“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写比喻句。
水是______。
书是______。
(2)黄河的“表现”是怎样的?
(3)文中的“1500”“26”采用了_______的说明方法。( )
(4)“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这是( )
5.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谁会错过那番花信风
①听窗外呼呼的风声,我知道,这番风一来,杏花便要开了。而我,却躺在医院的病床上。
②门被轻轻推开,主治医生进来了。他与以往的医生一样,也只会对我说,别着急,你要对自己有信心。可是,每转院一次,我的希望都会熄灭一块。此时,我的心几乎黑屏。医生翻看我这一周的各种化验报告。我清楚地知道,我的情况并没有任何好转。点滴瓶渐渐空掉,小护士在为我拔针头时,忽然问了一句:“您知道什么是花信风吗?今早我侄女问我,您是老师,兴许会知道。”
③这句话刺痛了我的心。沉默了一会儿,我静静地回答:“花与风之间有着自己的约定,每年从一月到五月,共有二十四番风。一番风来,一种花开:一番吹开梅花,二番吹开山茶,三番吹开水仙……直到天暖,直到所有的花都开好。风有信,花不误,岁岁如此,永不相负,这样的风叫花信风。现在吹的是第十一番,叫杏花风……”我的喉头哽住了。去年此时,也是这样的风啊!我领着一群孩子,小鸟般飞出校园。灿烂阳光下,风舞动着头发,杏花开成了海。弦子们簇拥着我,用花开般柔软的童音唱着:“一番梅花,二番山茶,三番水仙……”小护士呆住了,她孩子般喃喃着:“多美的约定,多美的风,简直像是童话……”连我的主治医生,也放下那沓化验单,侧耳谛听着窗外的风声。我的泪,再也无法遏制地流下来。
④那天,主治医生温和地问我,愿不愿意为他的学生们上节课。我无语,我不想被人推到讲台上,在众目睽睽下,在那些充满朝气的年轻人之间,展示我萎缩的四肢和晦暗的病容。他微微一笑:“上课的事不急,外面风很暖,我推你出去走走。”
⑤轮椅缓缓前行,外面的一切,又熟悉又陌生。草绿得逼人的眼,杏花如雪。这时,一群学生走过来向老师问好。忽然,几片花瓣飘到我的脸上。有个女生,对我微微一笑,俯下身子,一片一片,为我拈去脸上的花瓣。纤细而灵活的手指,轻触羞我的脸,有种善意的暖。我的心一动:就算是当教具,在这样的花开时节,为这样的学生,也是值得的吧。我决定,配合他们上一节课。
⑥第二天早展,天气晴好。我的主治医生竟把我推到了那片花树下,早已等候在那里的学生们向我鞠躬问好。其中,竟然还有一位气质温婉的老太太,主治医生介绍说这是他的恩师.曾帮助他走过了最艰难的日子。接着蹲下身子,调整我的轮椅靠背,一位男生替我将枕头垫好,有个短发的女生,细心地用毛巾被盖住我的腿。医生含笑对我说:“那天,我向同学们提起了花信风,大家都很感兴趣,都想听你讲讲。”我怔住了:难道他们不是来看我的病躯?不是要用叩诊锤这里敲敲,那里敲敲……那些水晶般清澈的眼睛,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他们想了解的只是花信风。这一瞬,我的心中一片温润。从花叶间望出去,天空蓝得像童话,阳光穿过繁花,在每个人身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⑦我为他们讲花信风的由来,讲与花信风有关的诗词:“梅花风小,杏花风小,海棠风蓦地寒峭”,“清明烟火尚阑珊,花信风来第几番”。学生们轻轻地鼓掌,老人眼里有默默的赞叹,主治医生则微笑着向我竖起了大拇指。我情不自禁地讲起我的那些弦子们:他们每个人都是我心头的一朵花,朵朵都叫人爱不够,朵朵都叫人想念。
⑧那位老人笑了:“姑娘,你是个懂得爱的好老师。”她慈祥的目光,仿佛看到了我的心里:“姑娘,我三十岁时也患过格林巴利综合征,跟你现在的情况一模一样。”我睁大了眼睛,呆呆地看着她。“可是,你看现在的我,不但照常上课,还能登山,拉琴,跳舞,你一定要对自己有信心。”老人握住我无力的手,主治医生站在她的背后,默默微笑。我的心猛的一震,仿佛有风忽然掠过,惊醒了心底那些沉睡的渴望。
⑨又是一个春天,我终于痊愈,终于站在了讲台上。我给新一级的孩子们讲花信风:它懂得所有植物的梦想,它坚守着与每朵花之间的约定,它带着二十四番耐心,二十四番热诚,一遍遍叫醒沉睡的花朵。
⑩是啊!就算病过,枯萎过,可谁会错过,那一番又一番美丽的花信风呢?
(1)阅读本文①—⑧段,写出“我”在治病经历中心理变化的过程:______→自卑→______→______
(2)本文第③段中“我”与孩子们出去赏花的情景写得十分美好,这样写有哪些作用?
(3)本文第⑤段画线处的描写细腻动人,请你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进行赏析。
(4)“花信风”的深层含义是什么?请你从⑥—⑨段中举例加以分析。
6.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用垃圾来开车
法国北部的里尔都市图拥有85个市镇和110万人口,由于人口数量庞大,这里每年要产生70万吨生活拉圾。
日积月累之下,里尔市郊的垃圾开始①________。一开始,政府规划出了一大片土地,作为露天垃圾厂,但是,几年后,这些土地便无法容纳垃圾了。于是,人们又开始使用填埋的方法,结果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垃圾在地下腐烂后对地下水造成了污染。垃圾问题,一时间闹得人心惶惶。
里尔市公共交通发达,整个都布图有1000多辆公交车,是世界上公交车最密集的城市。随着近两年油价的上涨,公交车的运营成本大幅提高,公交公司面临着入不敷出的巨大困境,每年,政府要补贴几百万欧元给这些公交车。
当时,在这应城布里流传着一句话,假如垃圾也能开车,里尔市就会变成天堂了。垃圾与公交车,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但是,偏偏有人通过这句话把两者联想到了一起。
里尔市一家能源研究所认为,垃圾是可以用来开车的。他们的方案是将有机垃圾放入沼气池内发酵分解,产生高浓度沼气,然后,利用沼气作动力燃气,驱动全市的1000辆公交车运行。里尔市政府对这一方案很感兴趣,并开始投资实验,最终获得了成动。从前令人头痛的有机垃圾全部被运到沼气池,发酵后产生沼气,沼气经过提纯过滤后,形成高浓度无异味的甲烷。这些甲烷,完全可以取代汽油,成为公交车的新型燃料,而垃圾分解后产生的残渣提过加热提炼、粉碎成熟,则变成可以用作农田肥料的堆肥。由于这种肥料纯度高,很受里尔农民的欢迎,附近的农民经常开着车来购买,一些肥料还运销到法国其他地区,常常②________。如今,里尔市每辆公交车的车身上,都写着醒目的大字:我们用垃圾开车。
把垃圾和公交车联想到一起,堪称③________,既消化了垃圾,又节省了每年几百万欧元的燃油费,最可贵的是,他们还为农民提供了大量优质肥料。
想象④________,一种大胆的想象,一个巧妙的思维,可以让腐朽化为神奇,可以让垃圾开动汽车。
(1)“堪”字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再查______画:用音序查字法应查______,再查音节______,“堪”字的解释有:①可以,能;②忍受,能支持。“堪称一举三得”中的“堪”是第______种解释:“疲惫不堪”是第______种解释。
(2)联系上下文,把下列四字词语填入文中①②③④处。
供不应求 一举两得 永无止境 堆积如山
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④______
(3)第一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的说明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
(4)针对用垃圾来开车这一方案。里尔市政府是怎样具体实施的?请简单地说一说。
(5)垃圾分类,让世界更美。请你写一句垃圾分类的宣传语。
7. 课外阅读,回答问题。
1919年春天,年轻的画师徐悲鸿考取了巴黎高等美术学院,后来又向法国的绘画大师达仰学画。达仰看中这位刻苦努力的中国学生,热情地指导他,这却引起了一些人的嫉妒。
一天,一个外国学生很不礼貌地冲着徐悲鸿说:“徐先生,我知道达仰看中你,但你别以为进了达仰的门就能当画家。你们中国人就是到天堂去学习,也成不了才!”
徐悲鸿被激怒了,但是他知道,靠争论是无法改变别人的无知和偏见的,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从此,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
当时,巴黎的博物馆里陈列着许多欧洲绘画大师的作品,每逢节假日,徐悲鸿就进馆去临摹。他画呀,画呀,常常一画就是一整天。经过潜心临摹,徐悲鸿的画技有了很大的提高。
功夫不负有心人。三年过去了,徐悲鸿在巴黎高等美术学院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结业考试。他创作的油画在巴黎展出时,轰动了整个画界。
那个外国学生看了徐悲鸿的作品,非常震惊,他找到徐悲鸿,鞠了一躬说________________。
问题:
(1)联系上下文,把文章的结尾补写完整。注意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找出下面句子中的联想部分。
从此,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
(3)联系上文,说说“功夫不负有心人”的意思。
(4)填空。文章第______自然段和第______自然段写了徐悲鸿励志学画的经过,这两自然段是______关系。
(5)用自己的话说说徐悲鸿奋发努力学画的原因。
8.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长大了,妈妈变小了
月底放假回家,妈在大门口迎我,咧开嘴冲着我笑。
等我放下背包,妈站得直直地跟我比个子。
中午,我炒着菜,妈在一旁烧柴火。吃完饭,我在洗碗,妈站在一旁看着。
今儿赶集,我说:“妈,赶集去。”妈说:“不去,太远了,不想走。”我说:“走,给你买衣服去。”妈赶紧换下拖鞋出来了。
我给妈买了件小米黄格子衬衣,她一个劲地问我:“好看吗?”我说:“好看。”回到家,妈说有点累了。我蹲下来帮妈捶着腿,揉着肩。
看着墙上相册里的那张妈和我一岁时的合影,简直判若两人,现在眼中的妈变得是这么瘦,个子更显得矮了。
大清早,我发现妈已在菜地里浇菜了。那大扁担挑着的两桶水,怎么看也不和她瘦小的身子相配。我跑过去,抢了过来,说:“妈,我挑,你浇。”
妈摘了一篮子青椒,笑呵呵地对我说:“看,你最爱吃的。”
早饭过后,妈把被子拿出去晒,踮着脚往绳子上搭。
二叔家捕鱼,妈拉着我叫我一起去看。我冷不丁发现,她已穿上那件刚买的衬衣。中午吃饭时,我把鱼皮抢过来对妈说:“妈,现在我喜欢吃鱼皮了,您多吃点肉。”
吃完饭,我该走了。妈目送我走远,我回头望去,妈显得更加瘦小了。
这时,我的眼泪忍不住蹿了出来,原来我长大了,妈妈却变小了。
(1)找出本文的中心段落。
(2)请你说说对划线部分的理解。
(3)“我长大了,妈妈却变小了。”你是怎样理解这个“大”和“小”的?
9.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拔萝卜
一天,小兔子来拔萝卜,它拔啊拔,就剩下一个大大的萝卜没有拔完,它就去拔那根大萝卜。可是它怎么拔也拔不上来,它急得转圈跑。小狗看见了,对它说:“我来帮你拔萝卜吧。”它们俩一起拔呀拔,还是拔不上来,这时候小熊来了,它们俩一起说:“小熊的力气大,你来帮我们拔萝卜吧。”小熊说:“好吧。”它们又一起拔啊拔,还是拔不出来,,最后小象来了,对它们说:“我来帮你们拔萝卜吧”。于是,小象就用长鼻子把一些萝卜叶子卷上,使劲拔。终于把大萝卜拔上来了。小兔高兴地说:“小狗,小熊,小象,谢谢你们帮我拔萝卜,我们晚上一起吃蜜汁大萝卜吧!”
到了晚上,小狗,小象,还有小熊都来了,小象先把大萝卜用鼻子卷到了桌子上,小狗负责把皮刮掉,小兔把大萝卜切开,小熊往上边抹了很多很多的蜜汁。这下,大萝卜成了又香又脆的蜜汁大萝卜。它们每人都咬一口,呀!这个蜜汁大萝卜实在是太甜了!
(1)这篇短文共______个自然段。
(2)小兔子在拔萝卜,最后一个大萝卜拔不动,______、______、______来帮小兔子拔萝卜。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
10. 请认真阅读下列短文,完成练习题。
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舶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我们坐在船舱里,皮垫子软软的像沙发一般。小艇穿过一座座形式不同的石桥。我们打开窗帘,望望耸立在两岸的古建筑,跟来往的船只打招呼,有说不完的情趣.
(1)用简洁的文字概括威尼斯小艇的特点。
(2)根据短文内容选择合适的选项将句子搭配起来。(只填序号)
A.像沙发 B.像新月 C.像独木舟 D.像田沟里的水蛇
①小艇长二三十英尺,又窄又深,______。
②船头和船舶向上翘起,______。
③船舱里的皮垫子,软软的,______。
④小艇行动起来,轻快灵活,______。
(3)请模仿画横线的句子,描写你熟悉的一种事物,突出它的特点。
11.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桌椅的对话
一天早晨,小明背着书包高高兴兴的走进教室。还没走到位子上,就听见椅子呜呜(wū)地哭了。桌子赶忙问椅子:“你怎么哭了?”椅子伤心地说:“小明坐在我们身上,摇来摇去,把我们的腿都要摇折(sh)了,骨头也要散(sǎn)架了,我好痛。”听椅子这么一说,桌子也说:“我比你更可怜(lin),小明在我的脸了乱写乱画,还用小刀划来划去,弄得我全身都是伤,他太不爱护我们了。”小明听后脸红了,他向桌椅深深地鞠(jū)了一躬(gōng),说:“对不起,以后我一定改正。”
(1)照样子,写词语。
高高兴兴:______、______、______
摇来摇去:______、______、______
(2)椅子向桌子说了什么,请你找出来。
12.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________的地方升起来。
________的海面上,________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________的大海。
(1)按照原文内容填空。
①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______的地方升起来。
②______的海面上,______洒满了银光。
③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______的大海。
(2)在文中找出实在事物,______,找出联想的内容______。
(3)《月光曲》的创作人是德国音乐家______,他被后人尊称为“______”。他一生创作了许多不朽的作品,如广为流传的交响乐《______》、《______》。
(4)对于《月光曲》的内容、意境及表达的情感,作者并没有直截了当地叙述,而是借皮鞋匠的联想来表达,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13.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绿色装点人生
在武都区白龙江北岸,有一个叫柳树梁的地方,梁上有600多亩树林和一位老人有关。他叫李友忠,今年70岁,是武都区两水镇两水村的普通农民,老人从1989年开始在柳树梁种树,一种就是20年。当地群众说:“李老汉的头发白了,可柳树梁绿了。”
阳春三月,我们来到柳树梁,漫山遍野的松树、油橄榄覆盖着昔日的童山,成群的山雀鸣叫着飞来飞去,使山林充满生机。
在一片油橄榄树下面,李友忠老人正在浇水,他对我们说:“今年春天雨水少,现在气温回升又快,不多浇点儿水,树的生长就会受影响。”“这里原来是寸草不生的黄土梁,每到雨季,山洪泥石流沿一条条小沟流下来,冲毁农田,有时候直接影响村上群众的生命安全。天晴的时候,遇上大风,满山尘土飞扬。”李友忠回忆道。
当时,李友忠想栽树,可是家里穷,连娃娃上学的钱都得东借西凑,哪来的钱买苗种树?1989年,机会来了,他用办砖瓦厂积累的1万多元钱承包了村后柳树梁的一片荒山,为了提高树苗的成活率,李友忠从种洋槐入手,用了1个多月,种植了30亩,可之后的5个多月里,当地降雨量比往年偏少,加上没有掌提造林技术,几十亩树苗没有一棵成活。
李友忠没有灰心。第二年春天,经过多方咨询,他开始在陡坡上大规模兴修平台,由于量大,李友忠动员全家老小一起上阵,还雇了20多名劳力,经过3个月的时间,修出水平台50余亩。他买来柑橘、侧柏、松树等树苗进行栽植。
为了保苗,李友忠从5里之外的白龙江边靠人背富驮运水,在他的精心呵护下,当年秋天大部分树苗都扎根成活,看着绿油油的小树林,李友忠心里乐开了花。
就这样,每年春天,不管刮风下雨,李友忠都去栽树,一棵、两棵、三棵……直到天黑才收工。截至1999年春天,先后植树500余亩。
面对着我们,李友忠动情地说:“我已种了20年的树,今后还要继续扩大面积,我老得种不动了,就让儿子、孙子去种,一辈一辈接着种下去 , 肯定能把荒山变成森林。”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漫山遍野:______。
②寸草不生:______。
(2)“机会来了”中的“机会”指的是______。
(3)在文中找出描写昔日柳树梁面貌的句子;在文中找出描写今天柳树梁面貌的句子,说说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4)为了栽树,李友忠遇到了哪些困难?他又是如何做的?
(5)读文中画线的句子,完成练习。
①读着文中画线的句子,我想到了《______》这个故事。
②这句话表现了李友忠的______精神。
(6)你是如何理解“李老汉的头发白了,可柳树梁绿了”这句话的?
14. 课内阅读
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下雨的时候,他喜欢玩打击乐器。小雨滴敲敲打打,一场热闹的音乐会便开始了。滴滴答答……叮叮咚咚……所有的树林,树林里的每片树叶;所有的房子,房子的屋顶和窗户,都发出不同的声音。当小雨滴汇聚起来,他们便一起唱着歌:小溪淙淙地流向河流,河流潺潺地流向大海,大海哗啦啦地汹涌澎湃。从一首轻快的山中小曲,唱到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
(1)选段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
(2)画线的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是。句中的“他”指的是。
(3)小雨滴敲敲打打时,发出的声音是“”“”;当他们汇聚起来,从一首轻快的 , 唱到波澜壮阔的 , 水越来越 , 发出的声音越来越。
15.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宋朝有个读书人叫陈正之,他看书看得很快,但总是囫囵(h ln)吞枣。他读过的书一本又一本,花(费废)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可是没留下什么印象。这使他很苦(恼 脑),疑心自己是不是记忆力不好。
有一次,他(向 像)著名学者朱熹请教。朱熹询问他的读书的过程后,给了他一番忠告,说:“以后不要只图快,哪怕一句话,也要重复多遍,总比一味往前赶效果好。读书一定要用脑想,用心记。”
听了朱熹的忠告,陈正之这才明白,他读过的书所以记不住,不是因为记忆力不好,而是读书的目的不明确,方法不对头。他把读书多当成了目的,忽视了对书籍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这样草草了事般读书,不但不能消化书的内容,而且不能重点地进行记忆,因此读的效果很差。
陈正之接受了朱熹的忠告,他每读一段书,就想想这段书讲了什么,有几个要求,并留心把重点内容记住。经过日积月累,他终于成了一个有学问的人。
(1)请根据意思找出文中相应的成语。
①比喻学习时生吞活剥,对所学的东西并不理解。______
②形容不断积累。______
③形容马马虎虎将事情办完。______
(2)读了本文后,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3)给本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
(4)选择文中括号正确的字。
花______(费 废) 苦______(恼 脑) 他______(向 像)著名学者朱熹请教。
16. 课内阅读,完成练习。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 ),毫不( )。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1)语段选自课文《______》。
(2)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3)语段是围绕“______”这句话来写的,船夫的驾驶技术好,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A.______;B.______;C.______。因此,语段的写作方法是先______后______。
(4)我会联系上下文,补充成尼斯的景色或人们的活动。
我看到______;看到______;还看到______。
17. 阅读课文片断,回答问题。
三个妈妈打了水,拎着水桶回家去,那个老爷爷跟在后边慢慢走着。
一桶水可重啦,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
(1)写出下列词的反义词。
慢______ 重______ 后______
(2)从什么地方看出一桶水很重?
(3)看到妈妈拎着这么重的水桶,你会怎么做?
18. 课内阅读,回答问题。
我们的交谈很融洽,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个他的老朋友。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含的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至不知黄昏的到来。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
我非常庆幸,自己第一次见到作家,竟是这样一位人品与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他跟我的谈话,让我好像知道了或者模模糊糊懂得了: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么写的。我15岁时的那个夏天意义非凡。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1)联系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融洽:______
摇曳:______
沉郁:______
(2)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叶老家院子里的爬山虎的?
(3)作者认为“15岁时的那个夏天意义非凡”,“非凡”指______,“意义非凡”的原因是______。
19.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而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余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1)解释划线词的含义。
以至于斯也斯______
(2)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中心。(不超过10个字)
20.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欲速则不达①
子夏②为莒父宰③ , 问政④。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注】①选自《论语子路》。②子夏:孔子弟子,姓卜名商。③莒父宰:莒父地方的总管。莒父,鲁国的一个城邑,在今山东省莒县境内。④问政:向孔子请教怎样办理政事。
【附参考译文】
子夏到莒父做总管,向孔子请教怎样办理政事。孔子说:“不要求快,不要贪求小利。求快就达不到目的,贪求小利就办不成大事。”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2)说说你从这则短文中悟出的道理。
21.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孟母戒子
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子辍然①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②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复。”其母引刀裂③其织,以此戒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注】①辍然:突然终止的样子。辍,停止,废止。如“辍学”。②喧:遗忘。③裂:割断。
(1)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2)下面“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3)故事告诉我们:______。
(4)你如何评价“孟母戒子”这件事?写出你的看法,字数不少于100字。
22.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竹子是极________的,然而,竹子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竹子全身是宝:竹竿既是建筑的材料,又是造纸的原料,竹皮可以编织竹器;竹沥可供药用;竹笋味道鲜美,助消化,防便秘。翠竹真不愧是“绿色的宝矿”。竹子是________的,它具有顽强不屈的品格。自古至今,它和松、梅被誉为“岁寒三友”,历来竞相为诗人所题咏,画家所描绘,艺人所雕刻,游人所向往。当春风还没有融尽残冬的余寒时,新竹就悄悄地在地下萌芽了。春风一过,它就像一把利剑,穿过顽石,刺破硬土地,脱下层层笋衣,披上一身绿装,直插云天。酷暑它不怕,秋风吹不落。秋去冬来,经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充分显示了竹子不畏艰难,不惧压力的强大生命力。这是一种人们看不见而确实存在的品格。我想,竹子的品格体现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吗?我们每一个人,需要的不也是这种精神吗?
(1)给这篇短文加个合适的题目。
(2)根据短文内容,在横线上填上一对反义词,并且能和上下文意思相吻合。
竹子是极______的
竹子是______的
(3)“息”字的解释有:①停止;②消息;③呼吸时进出的气;④利息。文中“息息相关”的“息”就属于第______种解释。
(4)作者为了说明竹子全身是宝,分别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妙用。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改为陈述句。
(6)这段短文写了竹子的______、______两个方面,重点写了竹子的______。作者写竹子的目的是借赞美竹子的品格,歌颂______。
23.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最后一课
一位哲学家带着他的一群学生漫游世界。十年间,他们游历了许多国家,拜访了许多有学问的人,现在他们回来了,个个都满腹经纶。在进城之前,哲学家在郊外的一片草地上坐了下来,说:“十年游历,你们都已是饱学之士 , 现在学业要结束了,我们上最后一课吧!”弟子们围着哲学家坐下来。
哲学家问:“现在我们坐在什么地方?”
弟子们答:“现在我们坐在旷野里。”
哲学家又问:“旷野里长着什么?”
弟子们答:“旷野里长着杂草。”
“对,”哲学家说:“现在旷野里长满杂草,但是我想知道应该如何铲除这些杂草?”
弟子们非常惊愕,他们都没有想到,一心在探讨人生奥妙的哲学家,最后一课问的竟然是这么简单的一个问题。
一个弟子首先开口,说:“老师,只要用铲子铲掉就行了。”哲学家摇摇头。
另一个弟子接着说:“用火烧也是很好的办法啊。”哲学家微微笑了一下,示意下一位。
第三个弟子说:“我想撒上石灰就会除掉所有的杂草。”
接着讲的是第四个弟子,他说:“斩草要除根,只要把根挖出来就行了。”
等弟子们都讲完了,哲学家站了起来,说:“课就上到这里吧,你们回去以后,按照各自的方法铲除一片杂草,一年后,我们再到此地相聚。”
一年后,弟子们都来了,不过相聚的地方不再是杂草丛生,它变成了一片长满谷子的庄稼地。弟子们围着谷地坐下,等待哲学家的到来,可是哲学家始终没有来。
几十年后,哲学家去世了,弟子们在整理他的言论时,私自在最后补了一章:要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庄稼;同样,要想让灵魂不被纷扰,唯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领它。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满腹经纶:______。
②饱学之士:______。
(2)四个弟子是“如何除掉这些杂草”的,请你在文中读读相关的句子,并分别用5个以内的字来概括。
(3)联系上下文,完成下列练习。
①“等弟子们都讲完了,哲学家站了起来,说:‘课就上到这里吧,你们回去以后,按照各自的方法铲除一片杂草,一年后,我们再到此地相聚。’”这句话是说______
A.哲学家很满意弟子的答案,让他们回去马上行动。
B.哲学家想让四个弟子比一比,谁的除草办法最好。
C.哲学家想让四个弟子通过实践来证明,还有更好的办法。
②文章题目用“最后一课”是因为______
A.哲学家在最后一课问的竟然是非常简单的一个问题。
B.哲学家在最后一课让弟子明白了:要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庄稼。
C.这既是哲学家给弟子们上的最后一课,同时哲学家在最后一课让弟子们明白了:要想让灵魂不被纷扰,唯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领它。
(4)认真读文中画线的句子,想一想,如果“灵魂”对应“旷野”,那么“纷扰”“美德”又分别对应什么?
灵魂——(旷野) 纷扰——______ 美德——______
(5)一年后的相聚,哲学家未到,请为哲学家写几句合适的话,解释一下没到的原因。
24. 读诗《小池》,根据意思,写出诗句。
鲜嫩的荷叶那尖尖的角刚露出水面,早早就已经有蜻蜓落在它的上头。
25. 课内阅读,回答问题。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就位。乐队奏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正是这战斗的声音,曾经鼓舞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奋斗。接着,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
(1)“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这句话是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什么效果?
______
(2)“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句中的“一齐”说明了______。
(3)语段中“投”的意思是什么?“投票”“投篮”“投入战斗”的“投”各是什么意思?
(4)“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______”这句话,这句话有着伟大的意义,它向全世界宣告______,所以,全中国人民一齐欢呼起来。
26.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推推坐在身旁的小高,笑着说:“你那个纸箱的秘密,现在该公开了。”
小高说:“你早就明白了嘛。”
“这么说,你真想让那些蝴蝶什么的在这里安家?”
小高点点头告诉我,晚饭以前,他已经把纸箱里的小昆虫全放了。①他笑嘻嘻地说:“我就不相信,这些小精灵会不爱我们祖国的海岛,会不愿在这里安居乐业。②”
第二天我醒来时,天已经放亮了。我忽然发现窗玻璃上停着一只蝴蝶,正对着朝阳,扇动着它那对彩色的翅膀。
(1)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明白——______ 相信——______
(2)照样子写词语。
笑嘻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填空。
“纸箱的秘密”指的是______,作者“明白”了______。
(4)“我就不相信,这些小精灵会不爱我们祖国的海岛,会不愿在这里安居乐业。”
“小精灵”指的是______。这个句子表面上赞扬______,实际上是小高内心的表白;______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5)说说你对文章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27. 课外阅读,回答问题。
划船的启示
富尔敦是美国的工程师、发明家。富尔敦小时候只爱画画,不爱读书。一天,老师对他说:“孩子,你只是图画画得好,别的(功 攻)课都不行,会(流 留)级的。要重视科学知识的学习呀!”可是,他把老师的话当作耳边风。
有一次,富尔敦去(钓 钩)鱼。他坐的小船遇上了大风,划起船来费劲极了。他想:“装上风帆只能随风飘游,还有什么好办法能改变这种(壮 状)况呢?”
不一会儿,风停了,富尔敦坐在空船里,把脚浸在河水中,心里还盘算着,不知不觉小船已经荡到河中心了。他惊喜地发现,原来是两只脚不断摆水的结果。
他又想:“能不能用十字叉的轮子来代替划船的桨?轮子该怎么造?造好后装在什么位置最合适?船身又该怎样改装呢„„这些问题靠画画不能解决,怎么办呢?这时候,富尔敦才领悟到老师的话是对的,决心重视学习科学知识。
从此,富尔敦发奋读书,进步很快,后来成为第一艘蒸汽轮船的发明者。
(1)把括号里不恰当的字划掉。
(2)从这篇短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轻视—______省力—______
(3)下列选项中,能准确概括出本文中心的一项是( )
28. 读一读,做二做。
雨停了,天上有一座美丽的桥。
爸爸,你那把________花用的水壶呢?如果我________着它,走到桥上,把水________下来,那不就是我在下雨吗?你就不用挑水________田了,你高兴吗?
(1)将下列词语填在文中的横线上。(填序号)
①浇 ②提 ③洒
爸爸,你那把______花用的水壶呢?如果我______,着它,走到桥上,把水______下来,那不就是我在下雨吗?你就不用挑水______田了,你高兴吗?
(2)天上这座美丽的桥是______。
(3)如果我把水洒下来,爸爸高兴吗?为什么?
29. 课内阅读。
我和母亲坐着小船,到乡下外祖父家里去。我们坐在船舱里。天下着大雨,雨点打在船篷上,沙啦、沙啦地响。船夫披着蓑衣在船后用力地摇着撸。
后来雨停了。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
它什么时候飞来的呢?它静悄悄地停在船头不知有多久了。它站在那里做什么呢?难道它要和我们一起坐船到外祖父家里去吗?
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母亲告诉我,这是一只翠鸟。哦,这只翠鸟搭了我们的船,在捕鱼吃呢。
(1)“彩色的小鸟”指的是______。
(2)仿照“沙啦、沙啦”写三个拟声词。
(3)在下列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形容词。的羽毛的翅膀的长嘴
(4)文章从和两个方面细写了翠鸟,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之情。
(5)按要求,仿写词语静悄悄:
30. 课内阅读,完成练习。
在春天的深处,安静细细地感受着春光。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此刻安静的心上,一定划过一条美丽的孤线,蝴蝶在她八岁的人生划过一条极其优美的曲线,述说着飞翔的概念。
我没有惊动安静。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在这个清香袅袅的早晨,安静告诉我这样的道理。
(1)“袅”字用音序查字法,先查音序______,再查音节______。和“清香袅袅(ABCC)”一词结构相同的词语还有______、______。
(2)“张望”的本义是______,安静仰起头来“张望”,她仿佛看到了______
(3)“在这个清香袅袅的早晨,安静告诉我这样的道理。”中“这样的道理”是指
______。
(4)联系全文想一想,你认为安静是个怎样的孩子?
- 内容简介:
-
-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