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传递理论与翻译实践_曾涛.pdf_第1页
现代信息传递理论与翻译实践_曾涛.pdf_第2页
现代信息传递理论与翻译实践_曾涛.pdf_第3页
现代信息传递理论与翻译实践_曾涛.pdf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999 年 7 月 第 15 卷 第 3期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Journal of Sichu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Jul 1999 Vol 15 No 3 现代信息传递理论与翻译实践 曾 涛 湖南大学西语系 长沙 410082 11 引言 信息是一种资源 是一个事物的客观存在和运 动状态的映象 是人与客观世界间的媒介 当今社 会 科学日新月异 信息无处不在 本世纪四十年代 末 一门新型学科 信息论 应运而生 它的主要 创立者是美国的数学家申农 C E Shannon 和维纳 N Wiener 最初 信息论仅局限于通讯领域 是一 门应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方法研究信息处理和信息 传递的科学 随着现代科学发展的综合化 整体化 趋势 信息概念及其方法远远超出通讯领域 已经推 广和应用于其他学科 如生物学 医学 仿生学 管理 科学 语言学等等 从而发展成一种广义信息论 信息科学 信息学不仅研究符号的表达与转换 而且 研究信号的结构 信号传递信息 运载信息的方式以 及对于信号的处理方式等 本文将信息论与语言学 结合起来 重点探讨信息传递理论在现代翻译实践 中运用情况及其指导作用 21 信息传递模式及翻译中相应的体现形式 申农最早建立的信息论主要用于通讯领域 其 通讯系统模型由信源 编码 信道 噪声 译码 信宿 等一系列概念构成 信源即信息的发送源 编码是 将信息转换成某种信号的过程 而信道指信息传递 的途径 噪声则指在信号传递中 系统内部产生的以 及外部闯入的种种干扰 译码是指把信号翻译成文 字 图像等 让信号变成最初传递的信息 信宿则指 最后信息的接受者 这一通讯系统的结构模型如下 图所示 信 源 消息 编 码 信号 信 道 信号 噪声 译 码 消息 信 宿 噪 声 图 1 通讯系统模型 申农 1949 笔者认为 通讯系统结构模型 同样适应于翻译 过程中的信息传递 图 1中的信源相当于翻译中的 原作者 作者将自己的思想与信息 1 用语言文字的 形式写成作品 这一过程即编码 翻译工作者通过书 面文本这一信道将源语言译成目标语 这一过程即 译码 最后这些译文将信息 2 传给目标语读者 以 上程序的结构模型如下图所示 原作者 信息 1 编 码 源语言 文 本译 者 源语言 目标语干扰 2 译 码 信息 2 目标语读者 原 文 干扰 1 译文 2 图 2 翻译系统模型 图 2中原作者传递的信息与译者所传递的信息 并不一定对等 即信息 1X 信息 2 造成这一现象的 原因主要归结于 译者在传递信息时往往受自身条 件的影响以及源语言与目标语两者本身存在的差 异 图 2中分别用干扰 1 干扰 2代之 众所周知 对 于信源和信宿而言 信息的准确传递是相当重要的 102 同样 在翻译过程中 信息的任意改变与损耗无论是 对原作者 译者还是广大读者都是一种遗憾 在下 面的篇幅中 笔者将就此进行更深层次的阐释 31 信息传递特征及在翻译中的体现 信息具有识别 传递 储存 共享 社会 压缩等 性质 而信息传递通常表现出转换 扩充 压缩 离散 四大特征 笔者将重点对信息传递的以上特征在翻 译作品中的体现情形作一一描述 311 转换性与等值翻译 在信息传递中 信息是可以转换的 即可以从一 种形态转换为另一种形态 而信息量基本不变 可 转换性是我们进行翻译工作的出发点 由于人类思 维的共性及核心句 的存在 原作者传达的信息同样 可以转换 将源语言译成目标语也就成为可能 与这一特性最紧密相联的是翻译学本体理论之 一 等效论 即等值翻译 奈达在 1964年发表的5翻 译科学初探6一书中 提出了 动态对等0 的观点 指 出译文 接受者和译文信息之间的关系 应该与原文 接受者有和原文信息之间的关系基本上相同 0 对 于 等值0一说 许多翻译家都执否定态度 我国美 学家朱光潜在5论翻译6一文中说 大部分文学作品 虽可翻译 译文也只能得原文的近似 绝对的 信 只是一个理想 事实上很不容易做到 0 国外著名翻 译理论家纽马克在 1976年也从两方面对等效原则提 出异议 一方面是在有些情况下等效是不可能的 另 一方面是译文要忠于原作者就不一定能忠于读者 综上观点 笔者认为既然信息可以传递 那么从 整体看 绝大部分原作可以翻译 当然由于语言与 文化差异的客观存在 那种绝对的对等是不可能存 在的 这就是前面图 2 中提到的信息 1X 信息 2 312 扩充性 压缩性与非等值翻译 扩充性是指信息传递中 通过描述 说明 把某 信息扩大 延展 充实为复杂的 详尽的信息的性质 而压缩性则指通过加工 整理 概括 抽象 综合 把 某信息变成一定规律 公理 模型的性质 扩充性与压缩性的特征体现了翻译中的不等值 原则 译文中传递的信息多于原作传递的信息 我 们把这种情况称为译文的信息增值 如果译文传递 的信息少于原文 我们则称之为信息减值 对比以 下两例 例 1 For every action there is an equal and opposite reac tion 译文 每一个作用力 都有一个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 的反作用力 分析 该译文信息有所增值 原句采取直译方法 显 得意义晦涩 加上 大小0 方向0这些补充说 明性的文字后 译文含义更加明确 读起来也 更流畅了 例 2 The plain claret of my mindwas changed to sparkling champagne and at the very height of its effervescence I wrote a story Richard stockton 译文 我平凡的大脑闪现出光辉 在灵感高潮中我写 了一篇故事 分析 虽然译文的内容和原文基本一致 但该译文信 息有所减值 看原文时 我们仿佛看到那深红 色的普通葡萄酒忽然翻腾起来 冒出气泡 变 成透明上等香槟酒 原文形象地描绘了灵感 产生过程 而译文却失去了全部形象 因而这 种信息的压缩 是不可取的 综上两例 笔者认为译文的信息增值与减值有 利也有弊 如果信息的增减有利原文的改进与完 善 这当然可取 如果削弱了原文的主题 破坏了原 文的风格 那就不足为取了 313 离散性与不可译论 在信息的传递过程中 信息的离散性主要是指 原信息的损耗与偏离 它是由语义表达的性质所决 定的 由于语义表达的信息在内容上运用了概念 说明 描述等形式 信息的离散势必不可避免 与这一特征密切相连的是翻译学中的不可译 论 著名学者张今指出 造成不可译性的三个原因 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性 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性 某些作家的晦涩风格 0 著名的翻译家杨宪益先生 也指出 在文学中有许多其他因素构成原文的某些 含意 要是这些含意传达给文化不同的人 则是根本 不可能的 譬如 对中国读者来说 中国诗词中的一 棵垂柳就有某种油然而生的联想 译成另外一种语 言则不可能自然地引起这种联想 0 杨宪益 1985 这 里杨先生提出了一个文化意味 即语言信息差异 不 可译的问题 笔者认为 不可译性体现了信息传递中的离散 性 在图 2中表现为干扰 1 干扰 2 造成这一现象的 原因主要有两点 1 源语言的形无法用目标语的形 表达 如汉语中的律诗 回文 仿语等表达形式很难 在英语中找到相对应的形式 2 由于文化 历史 社 会风俗等不同而造成形象 联想的差异 现举一例 唐代诗人王绩有一诗5过酒家6 其中两句 眼 看人尽醉 何忍独为醒 0原意取屈原 众人皆醉我独 醒0之句 反其意用之 表达他愤世嫉俗的感情 然 而 Fletcher 在翻译时不能理解这一点 把诗的题目译 103 成 The Debauch0 酗酒 实在相差甚远 这是一种明 显的对原信息的扭曲 41 信息传递理论对翻译实践的指导意义 信息传递理论不仅生动地描绘了信息传递的全 过程 而且形象地揭示了翻译的基本过程 信息传 递的最高标准指信宿通进信息处理器准确无误地接 受信源 而翻译的最高标准是指译作模拟原作内容 与形式的最理想的逼真程度 因此原作与译作在经 过一系列转换后 能否在内容和形式上最大可能地 接近原作 将会作为我们评估翻译作品的重要依据 同时信息传递的扩张性 收缩性 离散性等特点 信 息处理器的功能 以及信宿的基本要求 都对我们的 翻译实践具有如下的启迪与指导作用 411 分析原文 完善译文 仔细分析原文 主要是指译者对文章体裁 风 格 语言层次的准确把握 这将涉及如下四方面 41111 辨别文章类型 纽马克在他的5翻译教程6一书中 将文章体裁 分为三类 即表达型 信息型 呼语型 其功能与具体 类别如下表所示 语言功能表达信息呼语 核心作者事实读者 作者地位权威 较高 无名 较低 无名 较低 文章类型严肃的文学作品 科普书告示 个人传记专业技术报告 指令 权威评述等经济文章等流行小说等 图 3 语言功能和文章类型 纽马克 1988 从图 3可清楚看到 表达类文章其作者地位往往 较高 并具一定权威性 这类文章集中在文学作品 个人传记 权威评述之中 最能体现本族语的特色和 文化 历史特征 因而是造成信息离散 翻译不可译 的主要成分 对于译者而言 表达类的文章一般不 能作随意的改变 因为原作者大都重视自己的个性 与风格 笔者认为 碰到这种情况 可以采取适当的 手段 像加注说明或宁可牺牲一些意思而变通处理 等等 如短语 The toilettes of flaring Jezabels0的汉译文 为 吉丝布的耀眼服饰0 尽管译文与原文对等 但 对大多数中国读者而言 吉丝布0 这一人名实在很 陌生 因而根本谈不上对此句内涵的理解了 作为 译者 最好用一脚注对此作解释 在阿拉伯故事中 吉丝布 特指一邪恶女王 她以炫耀自己的服饰而 闻名 0通过这种加注 读者也就能充分理解与欣赏 原文的风采了 从图 3中我们也注意到信息类与呼语类文章作 者地位较低 属 无名小辈0 对于这类文章 译者相 对拥有较大的修改空间 可以根据实际增减原文信 息 但基本前提是原文不够完善 有诸如癲嗦 重复 缺乏逻辑等毛病 例如 陈列的地毯以品种多 规格 全 选择余地大 给中外客商以耳目一新之感 0 一 句 汉语中 品种多0 规格全0 选择余地大0是三个 平行结构 而我们如果作深层次的分析 这三者并不 处于同一层次 只有在 品种多0 规格全0的前提 下 才会有 选择余地大0 这一结果 故译者可将原 文译成 A great variety of carpets of all specificationswill be on display Having so many carpets to choose from both Chinese and foreign customers will be impressed by the en tirely new exhibits 0 与原文相比 译文信息有所增加 但这种增加使译文显得更具逻辑性 因而能为原作 者及广大读者接受 综上分析 笔者认为翻译工作者只有首先区分 文章类型 才有可能正确处理翻译过程中的离散信 息 合理运用信息扩张与收缩手段 将原文翻译得准 确 生动 41112 对比源语言与目标语 不同语言之间肯定存在差异 对比汉语与英 语 其语法差异通常体现在词类 名词数 动词时态 复句等方面 而语言差异体现在代词 定语 被动结 构 单位名称等方面 笔者认为这种差异应引起译 者的高度注意 例 3 It s been years since I skated last And can t skate as fast as I could 译文 我已经有许多年没有溜冰了 我现在溜得不如 以前快 分析 由于汉语一般没有时态变化 而英语动词 有一整套表时态变化的词 为了强调时间概念 或强 调时间上的对比 这些词往往在英 汉翻译中应补充 上 故译文中加入了 现在0 以前0两词组 综上分析 笔者认为 只有充分对比源语言与目 标语 熟悉两者异同 才能减少翻译信息传递中的干 扰因素 即图 2 中的干扰 2 并避免不恰当的信息扩 张与信息收缩 41113 区分原文已知信息和新信息 信息主要分成已知信息和新信息 一般主位 theme 传递已知信息 是话语交际的出发点和信息 的附着点 属听者注意焦点范围外的无值信息 述位 rheme 传递新信息 是信息的主体部分 是话语交际 要达到的目的 属于听者注意焦点范围之内的高值 信息 我们注意到尽管汉英语序相似 相同的地方 不少 但英语往往把最需表达的东西放在句子的最 前面 汉语则往往放在句子的最后面 了解原文句 104 子信息的分布情况 译者就可以按 已知在前 新知 在后0的原则考虑安排汉译句子的语序 让低值信息 在前 高值信息在后 例 4 He failed 1 somehow 2 in spite of a 3 mediocrity which ought to have insured any man a success W M Thackeray Vanity Pair 译文 按理说 他这样的庸才本该成功的 可不知 3 怎么回事 2 反倒失败了 1 分析 译文调整了原文 1 2 30顺序 将已知信息 30提前而新信息 10 置后 这种处理将有助于 读者更快 更准确地接受信息 41114 注意原文表层结构的文体信息 文体是依附在语言形式上面的属表层结构的东 西 它最能体现不同内容与体裁的文章对相关词汇 语法 语用 修辞等方面的特殊要求 故笔者认为 文体信息的正确传递与否直接关系到译文的优劣 应引起译者的高度注意 例5 Many of these fine products are in stock ready for your order 译文 1 这许多优良产品有现货 准备你来订购 译文 2 上述多种优质产品 备有现货 欢迎订购 分析 两种译文都反映了原句的信息 但如果原句用 于产品广告中 那么译 1就显得平淡 缺乏广告 语的简洁 引人入胜的特点 而译2 采用双音节 词和四字词组 读来上口 也符合广告的特点 简洁 明快 因此 只有仔细阅读 认真分析原文 才能在翻 译中最大限度地传递信息 真正完善译文 412 发挥译者在翻译中的能动作用 信息传递的三要素为 信息处理器 信息本身 信息接受器 三者密不可分 作为信息处理器的译 者 在翻译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为译者本身的 素质与水平同样影响与决定信息的传递 这在图2 中 表现为干扰 1 尤金 奈达 1983 曾提出了翻译工作者的五个基 本能力 1 语言能力强 外语和本族语掌握程度较高 2 对两种语言文化的异同有清楚认识 3 有一定的字 句想象力 能分析原作者的创作方 式 4 对翻译工作的本质有正确认识 5 能全身心地投入翻译之中 曹合建先生在此基础上 又提出了 发挥翻译主 体在翻译中的能动作用0 通过 译作的选材 译者 的理解 内化和抽象 译者的外化 重述和表达0 来 充实译者的 再创造0活动过程 综上专家 学者的观点 笔者认为 译者在理解 和表达原作时难免受自身条件限制 但译者应尽力 克服和缩小这种来自自身的干扰 既对译者负责 又 对读者负责 413 考虑目标语读者的接受能力 译者研究的接受者首先是原文所针对的读者 如果原文是少儿读物 针对读者是儿童 那么译者应 尽量选择适用儿童的语言来翻译 而不是追求正式 的成人语言 这样目标语的相应读者才易接受 由于目标语读者的接受能力也受年龄 性别 生 活时代 社会地位 教育程度等社会文化因素影响 因此翻译过程中 信息的流畅传递与清晰表达同样 重要 反之 则会造成信息过重 导致翻译体 transla tionese 出现 直接影响到目标语读者的接受情况 在翻译中 使用过多的华丽词藻 采用常用词汇 的生僻意义 以及非正常的词汇搭配和过分复杂的 语法都容易导致翻译体的出现 如短语 to sister a spar0 sister0一般作名词表示 姐妹 而它作动词的用法几乎很少有人知晓 此短 语表示 系紧桅杆0 sister0作 系紧0解 只有在讲英 语的国家 且具有丰富航海经历的人才理解该词组 51 结束语 翻译是一种跨语言 跨文化的活动 翻译过程也 就是信息传递的过程 把信息论引入翻译研究 确 定翻译的性质就是传递两种语言间的信息 这对翻 译理论的研究来说 是一重大突破 笔者认为 研究 信息理论在翻译中的运用具有十分重要的实用价 值 这种跨学科的研究不仅给我国的翻译工作者提 供了新的思考模式与评估手段 也对日益繁荣的翻 译事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注释 核心句0是转换生成语法中的一个概念 属深层结构的 范畴 根据乔姆斯基的理论 核心句是语言中表层结构 赖以生成的基础 可以通过转换产生不同的表层结构的 句子 见Chomsky Syntactic Structure Mouton 1957 Eugene A Nida 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on Leiden E J Brill 1964 p 159 朱光潜 5论翻译6 见5翻译论集6 商务印书馆 1985 年 第 8 页 王宗炎 5纽马克论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6 见5外国翻译理 论评介文集6 中国对外翻出版公司 1983 年 第 8 10页 105 张今 5文学翻译原理6 河南大学出版 1987 年 第199页 Jin Di Essays inTheory and Practice New York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1981 Jin Di Eugene A Nida OnTranslation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 司 1984年 杨自俭 刘学云5翻译新论6 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4 年 张今 5文学翻译原理6 河南大学出版社 1987 年 责任编校 路小明 上接第 13 页 丹尼尔 笛福著 方原译5 鲁滨逊漂流记6 人民文出版 社 1978 年 第107 59页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6 中文版 第 2 卷 人民出版社 1972 年 第 87页 Margaret Drabble The Oxf ord Companion to English Literature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3年 第 79页 l v l y 美 A 鲁滨斯坦著 陈安全 高逾译5英国文学的伟大 传统之一6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7 年 第 340 343页 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