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语系统分析模式及其在翻译中的运用_郭惠燕、贾正传.pdf_第1页
话语系统分析模式及其在翻译中的运用_郭惠燕、贾正传.pdf_第2页
话语系统分析模式及其在翻译中的运用_郭惠燕、贾正传.pdf_第3页
话语系统分析模式及其在翻译中的运用_郭惠燕、贾正传.pdf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994 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2008年1月鲁东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Jan 2008 第25卷第1期LudongUniversity Journal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Vol 25 No 1 收稿日期 2007 11 28 作者简介 郭惠燕 1963 女 山东栖霞人 鲁东大学大学外语教学部教授 贾正传 1963 男 山东莱州人 文 学博士 鲁东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 话语系统分析模式及其在翻译中的运用 郭惠燕 1 贾正传 2 鲁东大学1 大学外语教学部 2 外国语学院 山东烟台264025 摘 要 本文以系统科学哲学中的辩证系统观为指导 以霍尔的系统工程三维结构模式为基础 在系统把 握话语的概念和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一种话语系统分析模式 并简要论述这一模式在翻译中的话语分析和生 成过程中的运用 本文认为 话语是一种复杂的人类活动系统 一种由不同言语成分按特定的非线性结构构 成的辩证有机整体 受特定的语境制约并在语境中执行特定的功能 在时间上体现为不断的运作和演进过程 并在其总体 内部 外部 过程上呈现出关联性与分离性 整体性与多元性 开放性与自主性 动态性与稳态性 等辩证统一的系统特性 因此话语分析应兼顾总体与局部 微观与宏观 内部与外部 共时与历时方面 采用 语境 宏观 微观 宏观 语境 的系统模式 这一模式的运用能够大大优化翻译中的原文分析和译文生 成过程 关键词 辩证系统观 系统工程三维结构模式 话语语言学 话语 翻译学 翻译 中图分类号 H05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3 8039 2008 01 0056 05 1 引言 翻译学的发展与语言学及其他相关学科乃至整个科 学大系的发展息息相关 古代时期 受古典科学系统中盛 行的朴素整体论影响 古典语言学家们主要采用直观整体 的观点看待语言现象和话语交际 古典翻译家和翻译理论 家们也相应地注重译文和原文的整体意义和功能及译文 与原文的整体对应关系 现代时期 受现代科学中盛行的 原子论影响 语言学处于以结构主义为基础的微观语言学 阶段 多数学者只是将语言看成一种其形式和意义具有固 定的结构关系的符号系统 将话语 语篇或篇章 discourse 或 text 视为一种其意义存在于内部 其整体可还原为其 各个成分的分离的 封闭的 静态的言语形式结构 往往只 拘泥于话语的音系 词法和句法层面的微观结构分析 与 此相应 现代翻译研究也过分注重译文与原文在语音 词 汇 语法等微观语言形式上的对应关系 忽视译文和原文 的宏观结构 语境和历时方面 忽视译文与原文在整体意 义和语用功能上的对应关系 进入当代 随着辩证系统思 维的兴盛及解构主义对结构主义的反拨 语言学同当代科 学一道进入一个辩证综合发展时期 不断地自我拓展 由 局部到总体 由微观到宏观 由语内到语境 由形式到功 能 由语法到语用 由结果到过程 并与其他众多学科建立 了联系 分化出语用学 话语语言学 心理语言学 社会语 言学等若干宏观分支 自然 所有这些宏观语言学分支都 深刻地影响了当代翻译学 其中话语语言学或称话语分析 特别受到翻译界的关注 有些学者 如Hatim 话语在意义上 的整体性构成了其统一性 unity 体现为语义连贯 co 2 herence 主要通过各种句际或篇章逻辑关系 如并列 对 应 顺序 分解 分指 重复 转折 解释 因果等 来实 现 12 15 14215 其次 就其内部与外部语境的关系来说 话语凭着自 身的话语系统质与其语境保持一定的分界 相对独立于语 境 因而具有一定的自主性 独立性或封闭性 然而 话语 总是出现在一定的具体情景语境和较大的社会 历史文化 语境中 应语境的需要而产生并在语境中得到理解 受语 境的制约并在语境中执行特定的语言 艺术 信息 美学 社会 文化功能 与语境中的语言 艺术 信息 美学 社会 文化等各种因素保持永恒的关联 因而又具有较强的开放 性 话语的开放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包括话语与语境中其 75 1994 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他话语的关联即互文性 篇际性或文本间性 intertextuali2 ty 话语与发话人和受话人的关联即目的性 intentionali2 ty 可接受性 acceptability 和信息传递性 informativity 话语与具体的情景语境的关联即情景性 situationali2 ty 15 14 15 以及话语与更大的社会 文化语境的关联即社 会文化性 socio culturality 另外 从其运作和演进过程来看 话语作为一种系统 时刻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过程中 呈现出一定的稳态性与 较强的动态性 其动态性主要体现为其时间维上的关联性 即历时性 diachronicity 或历史性 historicality 正如某 些学者所说 整个话语都沿时间轴线展开 由一种状态运 动到另一种状态 每个特定的话语单位 既是承前 也是继 后 16 从认知角度来看 话语是由许多动态的心理运作过 程集合而成的自动控制系统 它一直设法维持它的稳定 性 即认知经验的连续性 15 88从行为角度来看 整个话语 是一系列具有时间顺序的动态言语行为构成的集合序列 对语境发生一定的作用 17 总之 话语在其内部的各个成分之间 在其与环境之 间以及在其运行和演化的各个阶段之间呈现出整体性与 多元性 开放性与自主性 动态性与稳态性等辩证统一的 若干系统特性 即辩证整体性 辩证开放性和辩证动态性 上述及其他各种系统特性互相渗透 差异互补 密不可分 辩证统一 共同构成了话语的辩证关联性 话语系统质或 曰话语性 textuality 15 13 3 话语的系统分析模式 世界观的性质往往决定方法论的类型 古代朴素的 整体论导致了直观的整体方法 现代的原子论导致了细致 分析的研究方法 当代时期 系统科学哲学中的辩证系统 观催生了系统科学中的一个辩证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模式 即美国系统科学家霍尔提出的系统工程三维结构模 式 18 这一模式包含知识 时间 逻辑三个坐标轴 分别指 系统工程的知识范围 阶段划分和工作步骤 根据这一模 式 任何系统工程在知识维上都包含完成整个工程所需要 的各种观点 理论 方法及其他相关知识和技术条件 在时 间维上包含从开始到完成的若干阶段 其中每个阶段在逻 辑维上又大致包含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 或从综合到 分析再到综合 的若干步骤 显而易见 在辩证系统观的 指导下形成的对话语的概念和特性的辩证系统认识也必 然要求在对话语的分析上采用兼顾话语的内部成分和结 构 包括微观结构与宏观结构 兼顾话语内部与其语境 的关系 兼顾话语的共时情况与历时过程的辩证系统分析 方法 其中在具体分析步骤上应首先放眼语境 整体把握 然后还要由宏观向微观逐层深入 再由微观向宏观并联系 语境纵横贯通 19 3752381 3 1放眼语境 在分析话语的内部结构之前 应尽量获得对语境及其 与语境的关系的了解 语境包括与话语具有不可忽略关 系的所有外部因素 其中尤为重要的是交际背景和参与 者 交际背景指交际活动发生的时空环境 不仅包括具体 的时间 地点 伴随的事件而且还包括更大的历史 社会 文化背景乃至自然环境 在书面交际活动中 作者的写作 背景与读者的阅读背景往往不一样 因而书面交际大多属 于跨时代 跨社会 跨文化的活动 背景对交际活动和话 语的影响大多是通过作者和读者来实现的 二者各自具 有一系列个人特点 如年龄 性别 性格 世界观 文化程 度 社会地位 自身经历 背景知识等 这些以及参与者各 自的交际目的都会对话语发生影响 不仅决定其语用功 能 而且也决定或限制了其语言形式和意义 3 2宏观把握 在了解语境及话语与语境的关系的基础上 便可开始 分析话语本身的结构 每个话语作为一个整体都是按一 定的层次关系构成的 呈现为全文 部分 段落 句子及句 子以下许多层次 可分为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 对话语的 系统分析应首先把握宏观结构 通常是句子以上的组织结 构 不同类型的话语由于在语境中的语用功能不同往往 具有不同的宏观结构 20 6例如 故事性的话语一般开头 交代故事背景 中间描述故事情节 结尾描写人物和事态 的结局或点出给人的启示 议论性的话语开头往往提出 问题或论点 中间对问题加以分析或对论点加以论证 结 尾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或得出结论 3 3微观分析 在把握宏观结构的基础上 便可逐层分析话语的微观 结构 主要包括句子 短语 单词 词素甚至音位等层次的 语言结构 在微观分析中 微观语言学的基本概念 理论 和方法便有了用武之地 例如 结构主义的直接成分分析 法可用来分析句子 词语的形式结构 转换生成语法的深 层结构分析法可用来分析句子的深层逻辑意义 然而 需 要强调的是 尽管各个语句自身的意义和功能与话语整体 的语义和功能有一定的联系 但它们对话语整体的作用只 能通过话语各个部分之间的关联发挥出来 一旦话语被分 解成孤立的句子 句子就往往不再具有在整个话语中的语 义和功能 因而 在话语系统分析中 每个微观成分的形 式 语义及功能都必须与其所处的整个话语的宏观结构及 语境联系起来 3 4纵横贯通 如前所述 话语是由各个层次的语言单位按非线性结 构关系构成的 从其表层关系来看 话语的各个组成部分 都是由一定的语法和词汇手段衔接而成的 从其深层结构 来看 话语中各语言单位之间具有语义 和功能上的 连 贯性 因而 联系语境由宏观向微观将话语逐层分析后 还要再从微观向宏观并联系语境分析话语的衔接和连贯 特征 归纳话语的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 推导出话语的语 用功能或交际目的 达到对话语的融会贯通 总之 话语系统分析的基本程序可大致归纳为 放眼 语境 宏观把握 微观分析 纵横贯通 并可用公式表示 85 1994 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为 语境 宏观 微观 宏观 语境 当然 在实际操 作过程中 语境分析与内部分析 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常 常来回穿插 不可能完全分开 但这一程序模式至少粗线 条地勾画出每个分析阶段关注的主要方面 4 话语系统分析模式在翻译中的运用 从话语语言学的角度来看 翻译活动是一种分别用原 语和译语进行的双重的话语活动 在原语话语活动中 译 者作为一个特殊的受话人或读者在特定的原语背景中通 过原文与原文发话人或作者进行相互作用或交流 在译语 话语活动中 译者又作为一个特别的发话人或作者在特定 的译语语境中与译语受话人或读者进行互动或交往 4 由此可见 前述的话语系统概念 系统特性和系统分析模 式显然对翻译具有直接的理论 认识 意义和实际 实践 价值 就其理论意义来说 话语的系统概念和系统特性可 以直接演绎或移植到翻译过程中的原语话语交际和译语 话语活动上去 分别形成对原语话语和译语话语的概念和 特性的辩证系统认识 使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原语话语 和译语话语乃至整个翻译活动的辩证系统本质及其辩证 关联性 辩证整体性 辩证开放性和辩证动态性 就其实 践意义来说 前述的话语的系统分析模式可以直接演绎或 变通运用到翻译过程中的原语话语分析和译语话语设计 中去 使原语话语分析和译语话语设计乃至整个翻译过程 得以系统优化 限于本文篇幅 以下仅就书面翻译活动的 情况简要阐述一下原语话语系统分析和译语话语系统生 成的大致程序或步骤 4 1原语话语系统分析 根据前述的话语系统概念可知 原语话语就是在原语 背景中译者作为原文的读者 之一 通过原文与原文的作 者进行的交际活动 往往由若干言语成分按特定的非线性 结构构成 出现于特定的原语语境中 受语境制约并在语 境中执行特定的话语功能 在时间上体现为一种连续的运 作和演进过程 并在其总体 本体 本体与语境的关系及其 运作和演化过程上分别呈现出辩证关联性 辩证整体性 辩证开放性和辩证动态性 因此 译者作为这个交际活动 中的一个特殊的参与者就应带着一种特殊的目的 即翻 译目的 对这一交际活动予以辩证系统的分析 其主要步 骤如下 1 放眼原语语境 甚至译语语境 及原文与语境 的关系 特别需要了解原文的作者 其个人特征及写作背 景 写作目的等 尽量了解原文作者针对的读者对象的一 系列相关特征 特别是其背景知识 文化程度及阅读动机 找出作者或其针对的读者与作为真实读者的译者 以及 译文读者 之间的背景差 即在背景知识 交际目的或动 机等方面的差别 预测原语语境对原文 甚至译文 的制 约和作用 2 联系原语语境 甚至译文和译语语境 因 素 初步把握原文的交际目的 中心思想及宏观结构 3 联系语境及宏观结构 分析原文中的句子及句子以下的微 观结构和成分 4 抓住原文的衔接和连贯 由词到句 由 句到段 再由段到全文 将原文的宏观结构更加清楚地勾 画出来 准确获得各段大意及全文的中心思想 5 结合 语境 准确推导出原文作者的真正目的或原文的语用功 能 通过上述的系统分析 译者作为原文的特殊读者便可 获得对原语话语的系统认识或理解 为参与译语话语交际 做好充分的准备 4 2译语话语系统生成 根据前述的话语系统概念可知 译语话语是在译语语 境中译者作为译文的作者通过译文与译文读者进行的交 际活动 往往由各种言语成分按特定的非线性结构关系构 成 发生于特定的译语语境中 受译语语境 甚至原语话语 及其语境 的制约并在译语语境中 甚至为原语语境的某 些成分 执行特定的功能 在时间上体现为一种不断的运 作和演进过程 并在其总体 本体 本体与语境的关系及其 运作和演化的过程上分别呈现出辩证关联性 辩证整体 性 辩证开放性和辩证动态性 因此 译者作为这个交际 活动中的特殊参与者就应对译文进行辩证系统的设计和 写作 其大致步骤如下 1 放眼译语语境甚至原语话语 及其语境 特别要具体预测译文读者对象及阅读背景 参 照或依据原语话语及其语境的情况确立译文的交际目的 或语用功能 2 根据译语语境特别是读者对象的情况并 参照原语话语及其语境的情况确定译文的标题 大致的体 裁 语体风格 基本内容 确立译文的宏观结构 3 按照 译文的宏观结构并参照原语话语的情况逐段 逐句 逐词 地生成译文的微观结构 4 根据译语话语的宏观结构并 参照原语话语情况 由词到句 由句到段 由段到篇检查译 文的结构关系网络 确保词与词 句与句 段与段之间的衔 接和连贯 使各个段落 各个句子甚至各个单词等微观结 构和成分都能体现译文的宏观结构和中心思想 5 根据 译语语境特别是读者对象的具体情况并参照原语话语的 情况检查译文的宏观结构 体裁 语体风格和标题是否得 当 确保译文的宏观结构和标题等方面符合译语语境的需 要和要求 通过上述的系统设计和写作 译者作为译文的 特殊作者便可系统生成译语话语或译文 顺利完成翻译任 务 5 结语 以上以系统科学哲学中盛行的辩证系统观为指导 以 霍尔的系统工程三维结构模式为基础 在系统把握话语的 概念和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话语系统分析模式 并以 书面翻译为例简要论述了这一模式在翻译实践中的运用 综上所述 话语是一种复杂的人类活动系统 一种由不同 言语成分按特定的非线性结构构成的辩证有机整体 受特 定的语境制约并在语境中执行特定的功能 在时间上体现 为不断的运作和演进过程 并在其总体 内部 外部 过程 上呈现出关联性与分离性 整体性与多元性 开放性与自 主性 动态性与稳态性等辩证统一的系统特性 因此话语 分析应兼顾总体与局部 微观与宏观 内部与外部 共时与 95 1994 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历时等方面 采用 语境 宏观 微观 宏观 语境 的 系统模式 这一系统模式可以直接演绎到翻译活动中对原 语话语的分析过程上 也可以变通运用于对译语话语的生 成过程中 通过上述对话语系统分析模式及其在翻译中 的运用的简要论述可以看到 这一系统模式能够避免微观 语言分析方法及单纯强调宏观方面的话语分析方法的缺 陷 既能融合微观分析 整体结构及语用功能分析 又能在 分析程序上达到了较高程度的系统优化 将这一话语系 统分析方法运用于翻译实践 就可以相应地避免在翻译中 只进行微观语言分析或过分侧重宏观把握以及分析程序 不够科学精密的缺陷 使翻译中的话语分析和生成过程乃 至整个翻译过程得以系统优化 参考文献 1 Hatim Basil Ian Mason Discourse and the Translator M London Longman 1990 2 Neubert Albrecht GregoryM Shreve Translation as Text M Kent Kent State University Press 1992 3 Nord Christiane Text Analysis in Translation Theory Methodology and Didactic Application of aModel for Translation O2 riented TextAnalysis 2nded M Trans Christiane Nord Pe2 nelope Sparrow Amsterdam Rodopi 2005 4 贾正传 话语分析理论在翻译研究中的应用 J 山东外 语教学 1993 2 5 李运兴 语篇翻译引论 M 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 公司 2001 6 Laszlo Ervin The Systems View of the World A Holistic Vision forOur Time M New Jersey Hampton Press 1996 7 贾正传 话语系统观 用系统观考察话语观的尝试 J 山东外语教学 2001 2 6 8 魏宏森 曾国屏 系统论 系统科学哲学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5 9 苗东升 系统科学精要 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社 1998 10 黄小寒 世界视野中的系统哲学 M 北京 商务印书 馆 2006 11 Katz Jerrold J Fodor Jerry A The structure of a se2 mantic theory C Fodor JerryA Katz Jerrold J eds The Structure ofLanguage Readings in the Philosophy of Language En2 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1964 12 Halliday MichaelA K Hasan Ruquaiya Cohesion in English M London Longman 1976 13 Clark Herbert H Clark Eve V Psychology and Lan2 guage An Introduction to Psycholinguistics M New York Har2 courtBrace Jovanovich 1977 14 Labov W illiam Sociolinguistic Patterns M Philadel2 phi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197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