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科学多媒体课件--肛门直肠疾病-肛瘘.ppt_第1页
中医外科学多媒体课件--肛门直肠疾病-肛瘘.ppt_第2页
中医外科学多媒体课件--肛门直肠疾病-肛瘘.ppt_第3页
中医外科学多媒体课件--肛门直肠疾病-肛瘘.ppt_第4页
中医外科学多媒体课件--肛门直肠疾病-肛瘘.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肛门直肠疾病 肛瘘 川北医学院医院 1 掌握肛瘘的基本概念 了解肛瘘的病因病机 2 掌握肛瘘的临床表现 3 掌握肛瘘的分类方法及诊断方法 4 熟悉肛瘘的辩证及手术治疗 目的与要求 1 定义肛瘘是指直肠 肛管与周围皮肤相通所形成的管道 由原发性内口 瘘管和继发性外口三部分组成 内口为原发性 绝大多数在肛管齿线处的肛窦内 外口 是继发的 在肛管周围皮肤上 常不止一个 肛漏是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的后遗症 西医称为肛瘘 一 概述 局部反复流脓 疼痛 瘙痒为主要症状 并可触及或探入管道通向直肠 2 特点 一 概述 瘘 病 其病名最早见于 山海经 食者不痛 可以为瘘 神农本草经 痈肿恶疮 痔瘘瘿瘤 首次将本病命名为痔瘘 疮疡经验全书 称本病为漏疮 肛漏之名最早见于清 外证医案汇编 3 病名起源 一 概述 肛瘘是常见的肛门直肠疾病 在我国发病率占肛门直肠疾病的25 国外为8 25 占外科3 5 年龄 20 40岁的青壮年为主 多见于男性 男女发病之比为5 1 亦有为3 1 4 发病率 一 概述 文献记载 河间之书 以风热不散 谷气流溢 结于下部 故会肛门肿满 结如梅李核 甚至于变为瘘也 诸病源侯论 痔久不瘥 变为瘘也 医学金鉴 外科心法要决 漏 大多由肛痈发展而来 患部溃破 流脓血 黄水 日久患部形成孔窍 转而结成瘘管 不易痊愈 二 病因病机 1 祖国医学 医门补要 湿热下注大肠 从肛门先发疙瘩 渐大溃脓 内通大肠 日久难倒敛 或愈月余又溃 每见由此成痨者 若先咳嗽而成漏者 不治 文献记载 二 病因病机 综上所述 瘘 肛痈溃后 余毒未尽 蕴结不散 血行不畅 疮口不合 日久成瘘 虚痨久咳 肺脾两虚 邪乘下位 郁久肉腐成脓 溃后成瘘 二 病因病机 2 现代医学 粪便经常侵入瘘管内口反复感染 管道细小 迂曲不直 引流不畅 二 病因病机 管道穿过括约肌 肛提肌 因受刺激经常痉挛 使瘘道周围缺血供养 管道形成瘢痕组织 影响血运 肛周脂肪组织丰富 缺乏修复能力 2 现代医学 二 病因病机 1 按内外口分类 单口瘘 内盲瘘 外盲瘘 内外瘘 称完全瘘 全外瘘 三 分类 2 按 97全国肛肠学术会议标准分类 低位单纯性肛瘘低位复杂性肛瘘高位单纯性肛瘘高位复杂性肛瘘 三 分类 3 按Parks分类 括约肌间肛瘘经括约肌肛瘘括约肌上肛瘘括约肌外肛瘘 三 分类 流脓 脓液多少与瘘管大小 长短及数目有关 所形成的或急性发作直肠瘘管脓多 味臭 色黄而浓厚 经久不愈合的脓少或无 四 诊断 1 临床表现 肿块 肛缘有条索状肿块 为患者主诉之一 炎症急性发作时 引流不畅 肿块增大 疼痛 平时不明显 脓液积存 引流不畅时 疼痛加重 脓液引流 痛减 1 临床表现 四 诊断 1 临床表现 瘙痒 肛内黏液分泌物多或外口脓液刺激 肛门皮肤瘙痒或湿疹 外口常有粪便 脓液 气体流出 一般无全身症状 但在继发感染时 有不同程度表现 体温升高和中毒症状 四 诊断 2 专科检查 视诊 形状 多少和部位 A 一个外口距肛缘近 瘘管简单 B 外口距肛缘较远 瘘管复杂 四 诊断 C 外口在左后或右后 瘘管内口在肛管后正中齿线上 D 外口在左前或右前 距肛缘5cm以上 其内口多在后正中齿线处 F 肛门左右均有外口 多为马蹄形肛瘘 2 专科检查 四 诊断 附 索罗门氏定律 SolomnsLaw 或哥德素 Goodsall 可帮助寻找瘘管内外口 方法 肛门中部两坐骨结节划一横线 外口在横线之前 距肛缘大于5CM 内口在齿线上与外口相对应 外口距离超过5CM或在横线之后 瘘管多弯曲 内口常在肛管后正中线上 索罗门氏定律 四 诊断 2 专科检查 触诊 轻摸可触 瘘管较浅 重压才感 瘘管较深 瘘管走向弯曲 内外口不在相对应位置 为弯曲瘘 条索较直 内外口在相对应部位 为直瘘 肛诊 齿线附近触到硬结或凹陷 应疑为内口 压迫 脓液 内口 四 诊断 内口检查法 2 专科检查 探针 目的 是探查清楚瘘管走行方向及内口部位 外口探入 另一食指肛门触按探头头部 确定内口位置 直瘘 顺利 弯曲瘘 不易探通 四 诊断 2 专科检查 注射色素 5 美蓝溶液 肛镜干纱布卷 卷适当压紧 针管插入外口 注入美蓝 外口以纱布染色有内口 纱布染色方向即为内口方向 如若无染色 不一定无内口 与分泌物堵塞 括约肌痉挛等有关 碘油造影 位置高低 瘘管走向 官腔大小 方法 射线 四 诊断 五 鉴别诊断 1 肛门部汗腺炎 毛囊炎肛周皮下形成瘘管及外口 流脓 并不断向四周蔓延皮色暗褐而硬 肛管无内口 2 急性坏死性筋膜炎 由于已感染 肛周大面积组织坏死 次病范围广 发病急 常蔓延至皮下组织及筋膜 向前侵犯阴囊 肛管内无内口 3 骶前畸胎瘤 胚胎发育异常的先天性疾病 青壮年时期发病 肿痛增大 压迫直肠 排便困难 感染从肛门后方溃破 外口在肛门后尾骨前 指诊骶前可触及囊性肿物 无内口 手术可见腔内有毛发 牙齿 骨质等 五 鉴别诊断 湿热下注 症状 流脓 脓质稠厚 肛门胀痛 局部灼热 肛周溃破有口 按之有条索状物通向肛内 舌脉 舌红 苔黄 脉弦或滑 治则 清热利湿 方药 二妙丸合萆薢渗湿汤 六 辨证施治 1 内治 正虚邪恋 症状 流脓脓质稀薄 隐隐作痛 皮色暗淡 时溃时愈 肛周溃破 有脓液流出 按有条索状物通向肛内 伴神疲乏力 舌脉 舌红 苔薄 脉濡 治则 托里透毒 方药 托里消毒饮 1 内治 六 辨证施治 阴液亏虚 症状 溃口凹陷 漏道潜行 脓出稀薄 伴有潮热盗汗 心烦口干 舌脉 舌红 少苔 脉细数 治则 养阴清热 方药 青蒿鳖甲汤加减 1 内治 六 辨证施治 一般不需要外治 若局部有肿痛 流脓时可对症参照肛痈外治处理 1 外治 六 辨证施治 1 手术原则 手术成败的关健 在于正确地找到内口 并将切开或切除 主管位于肛管直肠环以下 采用切开或挂线法 主管在肛管直肠环上方 采用低位切开高位挂线法 七 其它治疗 尽量避免同时切断两处括约肌 高位肛瘘通过肛尾韧带 只能纵切 不能横切 正确处理创面 使之引流通畅 防止假性愈合 2 挂线疗法 作用机理 七 其它治疗 现代挂线 传统挂线 2 挂线疗法 适应证 距肛缘4cm内 有内外口的肛瘘 七 其它治疗 3 切开疗法 适应证 低位单纯性 复杂性肛瘘 操作方法 七 其它治疗 4 切开切除疗法 适应证 低位单纯性 复杂性肛瘘 操作方法 七 其它治疗 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