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doc_第1页
冀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doc_第2页
冀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doc_第3页
冀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doc_第4页
冀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冀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在学习中成长11、我有一个小小的书橱教材分析:我有一个小小的书橱以凝练、清新的语言写出了读书的乐趣与意义,激励我们要热爱生活、热爱读书,在书中了解历史、了解古人、了解灿烂的文化,以便更好地面对现实,走向未来,走向世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写本课田字格里的十二个生字,会读文中八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阅读诗句,明白诗歌要表达的意境,体会小书橱和读书给“我”带来的收获与快乐。过程与方法:1.练习运用查阅课外资料的方法丰富对文章的理解,体会文中的情感。2.巧用归类识字的方法,让认读生字轻松有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学生实际,与文中的“我”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热爱读书的情感,培养读书、爱书的良好习惯。重难点分析:课前预习,了解有关事例来理解诗句是学习这首诗的重点。课前让学生充分做好预习,一方面可以读读诗句,、词典理解生字词,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搜集资料,尽可能多地了解诗句中涉及的名著人物、名著故事、历史人物及历史故事。查阅资料了解有关事例来理解诗句也是学习这首诗的难点所在。教学时可以把相关的故事、图片及音像带入课堂,这样就可以使抽象的文字生动形象起来,使诗句的理解充满乐趣。课前准备:1学生做好充分预习,尽可能多地了解诗歌中出现的故事及典故。2老师准备和课文内容相关的书籍、图片等资料。3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质疑课题、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我有一个小小的书橱2.教师导入:同学们,看到这样一个课文题目,通过阅读知道关于这个小书橱的哪些情况呢?学生回答。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1.教师导入: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诗歌,感受作者的书香世界吧!轻声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可查阅工具书解决。边读边思考自己的问题。2.指名认读生字新词。课件展示三、再读课文、重点理解。1.自由读文,边读边将描写作者对小书橱喜爱的句子勾画出来。教师应引导学生将勾画的句子(第四小节)有感情地多读几遍,在读中悟出对书橱的喜爱即是对读书的热衷。2.指名读二、三小节,体会文字带给读者的独特感受。课件展示此处可充分利用课外资源,将学生和老师搜集的故事、图片等资料一一展示,对文中的故事和人物了解得多了,朗读自然到位。3.再读第四小节,感受文字的魅力和读好书的畅快淋漓。四、高声诵读、畅谈感受。1.将课文完整地高声诵读一遍,结合实际谈谈自己对读书的感受。2.将自己最心爱的书籍介绍给大家,说说读书的收获。第二课时一、熟读成诵、即兴创编。1.在熟练朗读之后,完成背诵。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进行即兴创编。2.课件出示,学生完成创编活动,并全班交流。黛玉葬花,悟空习武;琵琶舞,七色鹿等等。二、写字。1.出示生字认读。2.让学生挑出最难写的字进行指导。(1)老师范写。(2)学生描红。(3)讨论:你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3.让学生找其他生字之间的联系和规律,如:左右结构的字在田字格中的占格位置等。4.学生练写其他的生字,教师予以指导。12孔子学琴教材分析:孔子学琴的典故出自史记,讲的是孔子向师襄学习弹琴的一个小故事。表现了孔子谦逊、好学的治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治学精神。孔子是两千多年前的一个历史人物,对于这样一位世界级的文化名人,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有必要去认识他,了解他。或许,我们从孔子的经历中,会体会出一些面对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经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写本课十一个生字,会读文中七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体会孔子谦逊、好学的治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治学精神。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识字,提高学生利用工具书和随文理解词义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孔子谦逊好学,做事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品质。重难点分析:孔子是两千多年前的一个历史人物,对于学生来说容易感到陌生,个别地方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抓住文中描写孔子学琴的句子,画出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推想重点词语的含义,感悟孔子不断进取、精益求精的优秀品质。依据本课提供的两条线索,默读课文,抓住描写孔子学琴的语句,理解孔子的琴艺是怎样一步步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的为本课的一个难点。课前准备:课件、搜集有关孔子的资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板书课题,谈话导入。1.由孔子其人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是谁吗?(课件出示孔子照片)2.他就是我国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他一生致力于教育。相传他的学生有三千多人,他是伟大的教育学家,思想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孔子,探求他的精神世界。3.板书课题:12.孔子学琴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同学、等方法解决。课件出示学习提示。2.利用各种形式理解词语。如:“琴、瑟、笙、磬”可以用图片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课件展示如带有时代行为习惯的词语“盘坐”、“席地而坐”等,可以具体的形体实际操作帮助理解。三、读中感悟,初步感知。1.课件展示学习提示: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中描写的孔子弹奏的乐曲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试着用课文中的词来回答。(炉火纯青)2.课件出示其涵义:相传道家炼丹,到炉子里的火发出纯青色的火焰时,就算是成功了。比喻学问、技术或办事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地步。3.孔子的琴弹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如此完美。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孔子是怎样学琴的?勾画出有关的重点词句。多读几遍。第二课时一、细读品味,深入理解。1.引导学生说说那几段讲的是孔子学琴的经过?孔子学琴共经历了四个层次:一是学曲谱,二是练技巧,三是领会内容,四是体会作者。孔子弹琴的程度是这样一个过程:一是会弹,二是顺畅自然、悦耳动听,三是令师襄如醉如痴,四是抑扬的琴声令感情起伏不平。孔子学琴的内心想法变化:一是不满足现状拜师学琴,二是想真正掌握弹琴的技巧,三是要体会曲子的思想内容,四是体会出作者是周文王,心情激动。师襄几个阶段变化:奇怪迷住、激动、如醉如痴惊异、佩服、行礼。2.第二自然段重点理解“毕恭毕敬”“弹完一遍又弹一遍,丝毫没有厌倦的样子”,从这里可以看出孔子已经学会了曲谱,正在揣摩弹奏的技巧,所以师襄劝他学习一首新曲子时,孔子表示自己还要练习练习。体会孔子做事的认真一丝不苟。3.第三自然段重点理解“手指运用自如,乐曲弹奏得像小溪流水一样顺畅自然,悦耳动听”这句话,这是他学琴的第二阶段,说明他掌握了弹琴的技巧,但他不满足,还要领会曲子的思想内容。表现孔子治学的严谨精益求精。4.孔子学琴的第三阶段是什么?最后他弹琴的水平达到了什么境界?课件展示二、想一想。想一想:从孔子学琴的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发?三、结合实际、拓展延伸。结合孔子学琴这件事,以及课下查阅的有关资料,让学生谈一谈孔子是个怎样的人。四、指导书写。1.复习认读生字。2.请学生选出不好书写的生字。(1)老师范写。(2)学生描红。(3)讨论记住这个字的好方法。3.让学生找其他生字之间的联系和规律,如左右结构的字在田字格中的占格位置等。4.学生练写其他的生字。五、课外推荐阅读。于丹论语心得14字的敬畏教材分析:字的敬畏选自乔传藻关于写作的文集文学的眼光。在这篇短文里,作者写出了自己对祖国语言文字由了解到最终敬畏的过程:小时候乡俗的影响老人们关于“敬惜字纸”的告诫;后己读书的体悟感受到方块字所营造出的神秘意境;感受诗歌中文字创造的奇迹;理解方块字的含藏不尽的意蕴。文章的结尾,作者不禁感叹到:“汉字,在我的眼里是有生命的。”文章篇幅短小,意蕴深厚,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对祖国语言文字深深的热爱之情。阅读时注意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写本课十个生字,会读文中十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为什么对汉字产生敬畏之情。过程与方法:1.抓住重点语句,逐层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2.展开小组讨论,说一说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出自己对“字”的敬畏?3.引导学生进行查阅资料,对诗词听张立本女吟、小说聊斋志异有所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方块字所营造出的神秘意境;感受诗歌中文字创造的奇迹;理解方块字的含藏不尽的意蕴。2.体会作者对中国语言文字热爱的感情。重难点分析:本课生词较多,应该在不同层次的阅读中适时加以理解。有一些词语要注意结合上下文体会。例如“含蓄”、“言简意赅”、“渲染”、“气象万千”,注意切不可就词解词,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阅读理解不能脱离学生现实生活,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学习实际说说自己对汉字的感受,理解为什么作者说“汉字,在我的眼里是有生命的。”课前准备:搜集听张立本女吟和小说聊斋志异相关资料,作好课前预习。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课题、引发思考。1.板书字的敬畏。2.学生思考:“敬畏”是什么意思?“敬畏”是“敬重、畏惧”的意思。教师导入:为什么作者会对祖国的语言文字有一种“敬重又畏惧”?今天我们就带着这样的疑问来学习这篇课文。二、初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