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生借书说学案新.doc_第1页
黄生借书说学案新.doc_第2页
黄生借书说学案新.doc_第3页
黄生借书说学案新.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寄语: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冰心设计课题黄生借书说授课人窦雨虹授课时间学习目标1.记住文学常识。2.准确、熟练朗读课文。3.复述课文大意,初步理解课文内容。4.懂得珍惜优越环境,专心学习。重难点1.熟练朗读课文。2.初步理解内容。学习 过程预习导学:补充材料:袁枚(17161798年),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浙江钱塘人。清代诗人,乾隆年间进士,文学家,诗论家。他是乾隆,嘉庆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隆三大家”。乾隆四年(1739)进士。袁枚中年即辞官定居江宁,在小仓山下住随园,随园旧为织造园(即曹雪芹笔下的大观园)。所作散文感情真切,论诗主张抒写性情。著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袁枚全集等。课文标题中的“说”,是古文体中的一种,这种体裁的文章往往就社会生活中的某种现象提出作者的看法,一般以议论为主,也兼有记叙和抒情的成分。我们以前学习过的韩愈的马说,柳宗元的捕蛇者说都属这类文章。古代书籍刻印不易,要想博览就得靠借,但旧时没有公共图书馆,只得向私人藏书者借。由于有书的人不多,得书又不易,加上私有观念重,自然不愿借出。正因为如此,借来的书就更能激发人们勤奋阅读。1、 积累运用结合工具书和课本注释完成下列各题。1.给加点词注音:枚( ) 斋( ) 俟( ) 辄( )俸 ( ) 吝书 ( ) 惴惴( ) 摩玩( ) 庋藏( ) 素蟫( ) 夫人( ) 少时( )2. 文学常识填空:(1)作者袁枚,字 ,号 ,晚年自号 , 代文学家。著作有 、 等。(2)“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常就社会生活中的某种现象提出作者的看法,一般以 为主,也兼有记叙和抒情的成分。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断准句读。1.自由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2.试着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1) 书非借不能读也(2) 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3) 非读书为然,天下物皆然(4)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5) 惟余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三、再读课文,复述文意,整体感知。3.边读文边结合注释大体疏通文意,小组内试着复述课文大意。4.整体感知:根据你对课文内容的初步理解,理清文章行文思路。 作者对读书问题的看法是“ ”。然后举了三个事例: 、 、 、 进行初步论证。进而由书及物进一步论证。(1段)。接着又拿自己年少时 和做官后 进行对比论证。(2段)最后,在上述分析论证的基础上,紧扣“借书”一事,指出黄生有幸而遇肯“公书”的人,勉励他应 。(3段)四、美读课文,体会作者语气的变化,进一步理解作者的观点及情感。(友情提示:注意文中句式的变化。)五、拓展延伸1.自古以来,我国流传着许多勤奋苦读的感人故事,请同学们说一说,并积累下来。2.积累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黄生借书说学案 年 班 姓名 学习目标:1.识记文学常识并积累文言词汇。2.理解课文内容。3.懂得珍惜优越环境,专心学习。预习导学:补充材料:课文标题中的“说”,是古文体中的一种,这种体裁的文章往往就社会生活中的某种现象提出作者的看法,一般以议论为主,也兼有记叙和抒情的成分。我们以前学习过的韩愈的马说,柳宗元的捕蛇者说都属这类文章。袁枚(17161798年),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浙江钱塘人。清代诗人,乾隆年间进士,文学家,诗论家。他是乾隆,嘉庆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隆三大家”。乾隆四年(1739)进士。袁枚中年即辞官定居江宁,在小仓山下住随园,随园旧为织造园(即曹雪芹笔下的大观园)。所作散文感情真切,论诗主张抒写性情。著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袁枚全集等。古代书籍刻印不易,印数不多,得到书比现在难得多,要想博览就得靠借,但旧时没有公共图书馆,只得向私人藏书者借。由于有书的人不多,得书又不易,加上私有观念重,自然不愿借出。还由于当时书借出后损坏甚至丢失的情况也不少,旧时就流传着“借书一痴”,“还书一痴”的俗语,所以书就更难借了。正因为如此,借来的书就更能激发人们勤奋阅读。积累运用结合工具书和课本注释完成下列各题.1.给加点词注音:枚( ) 斋( ) 俟( ) 辄( )俸 ( ) 吝 ( ) 惴惴( ) 摩玩( ) 庋藏( ) 素蟫( )2.整体感知:根据你对课文内容的初步理解,理清文章行文思路。本文作者对读书问题的看法是“ ”。然后举了三个事例: 、 、 进行初步论证。进而由书及物进一步论证,指出向别人借的就倍感珍惜,而自己已有的便不以为然这是普遍的心理,由两种不同的心理引出两种不同的做法。(1、2段)。接着作者又拿自己年少时 和做官后 进行对比论证。(3段)最后,在上述分析说明的基础上,紧扣“借书”一事,指出黄生有幸而遇肯“公书”的人,勉励他应 。(4、5段)合作研讨朗读感知1.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6) 书非借不能读也(7) 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8) 非读书为然,天下物皆然(9)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10) 惟余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课文译读2.解释加点的词(1) 汗牛塞屋(2) 其他祖父积、祖孙弃者无论焉(3)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4) 若业为吾所有(5) 姑俟异日观(6) 家贫难致(7) 归而形诸梦(8) 其切如是(9) 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3.联系上下文,揣摩下列语句,想一想该怎样翻译。(1) 书非借不能读也(2) 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3) 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4) 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文本探究4.作者是怎样提出课文的中心论点的?5.作者列举了哪些实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哪些是重点写的?6.作者为什么要由“书”讲到“物”,这对论证中心论点有什么作用?7.作者是怎样以自己的经历来论证论点的?8.如何理解“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从作者身上你得到什么启发?拓展延伸:文章中心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