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扶沟县高级中学高二历史5月月考试题 (2).doc_第1页
河南省扶沟县高级中学高二历史5月月考试题 (2).doc_第2页
河南省扶沟县高级中学高二历史5月月考试题 (2).doc_第3页
河南省扶沟县高级中学高二历史5月月考试题 (2).doc_第4页
河南省扶沟县高级中学高二历史5月月考试题 (2).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扶沟高中2014-2015学年度(下)高二第二次考试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第卷(选择题)一、选择题1湖北大冶铜绿山战国铜矿遗址出土的采掘工具共14件,其中铁制工具13件(计铁斧4件,铁锤2件,六角形铁锄2件,缨1件,铁钻3件,铁耙1件),另一件是木槌。这说明当时:a青铜时代已经结束 b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c牛耕得到较快推广 d铁器的使用更加普遍2我国古代“重农”政策毋宁说是“集权主义”统治下一种“精明”的选择。集权国家的悲剧就在于明知“商”之不可抑,而不得不抑,“农”之必须重,而实难得其重。农、商在官僚体系过分介入的情况下,长期处于病态的生存状态。这观点认为a集权制度下商品经济难有发展 b重农政策与集权统治密不可分c抑商政策削弱了中央集权统治 d政局稳定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前提31567年,明朝隆庆皇帝朱载垕同时开放了“海禁”和“银禁”,诏令“朝野上下率用银”,从此中国开始了大规模的白银进口。据统计,自16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西班牙从美洲横越太平洋,经菲律宾运到中国的白银,占新大陆白银总产量的34。由此可见,当时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b中国和西班牙垄断了世界贸易c中国的航运和对外贸易发达 d中国是商品经济相对发达国家4古代米商做生意时,除了要将斗装满外,还要再多舀上一些,让斗里的米冒着尖儿,这被称为“无尖不成商”。后来慢慢变成了“无奸不成商”。该现象突出反映了a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 b重农抑商政策提出,商人地位相对低下c经世致用思想形成,商业理念以钱至上 d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生产关系技高一筹5明清时期粮食生产呈现集中趋势,太湖流域、鄱阳湖地区、洞庭湖地区、江汉平原、北方的井灌地区、成都平原成为粮食生产的重要地区。这一现象产生的客观影响是 a经济作物扩大种植 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c国内统一市场形成 d粮食生产的商品化6. 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说:“在古代,劳力重于资本,丁多即可致富,而在今日,则适成为贫穷的原因。因为生产的机键,自家庭而移于社会了,多丁不能增加生产,反而增加消费。”出现这一社会现象的原因是a家庭职能的变迁 b自然经济的解体c商品经济生产社会化使然 d人们传统生育观念的改变71883年1月22日,字林沪报报道:“自春徂冬,凡开矿公司如长乐、鹤峰、池州、金州、荆门、承德、徐州等处,一经禀准招商集股,无不争先恐后,数十万巨款,一旦可齐。”这一报道反映了a私人资本开始投资创办近代企业 b私人资本在近代企业中占据主导地位c近代企业的经营已被社会所接受 d近代企业的发展已经出现激烈的竞争8据近代天津城市史记载:“1902年清政府接管天津后,建立中国最早的警察队伍,建立市政工程局,修建公共厕所、垃圾站。打击银钱投机,建立官银号、银元局,鼓励开办近代工商企业。”上述现象表明a列强放松对中国的控制 b清政府开始重视工业建设c洋务运动持续稳定发展 d城市管理体制趋向近代化9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载:1922年,仅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河南、山西、察哈尔八省统计垦殖公司由59家扩增到100家,资金达到1245万元。但这一切的规模还实在太小,全国的统计也就相当于军阀阎锡山一人的家产。材料说明a自然经济结构开始解体 b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加剧c农业经济模式转型艰难 d军阀统治阻碍经济发展10“1912年史量才接办了申报,实行西方管理模式,并从美国购进新式印刷机投入生产。1920年,他被推选为世界报业大会副会长,多次与欧美报业进行交流。之后他又在申报增设文艺、儿童等栏目。九一八事变后,他在申报发表文章力挺抗日活动。”以下用不同史观解读该材料,不准确的是a从社会史观看,史量才的申报丰富了民众的文化娱乐生活b从全球史观看,史量才担任报业大会副会长推动了世界报业交流c从现代化史观看,史量才的申报实行机器印刷、企业化管理d从文明史观看,史量才在申报力挺抗日活动具有反帝爱国性质11下表根据国家统计局新中国五十年的数据编制,其中的数据变化反映了这一时期我国 19571960年经济统计资料(部分) 单位:亿元年份工业总产值重工业产值轻工业产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9577043173875371958108358050356619591483867616497196016371090547457a. 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 b. 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开始进行c. 经济体制改革拉开序幕 d. 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出现问题121953年起,中国中央人民政府开始实行统购统销政策,先后对粮食、油料、棉花等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1985年1月,国家开始对粮食、棉花等农产品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农村粮食供给制随之取消。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改革开放后农副产品市场供需关系改善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明显成效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 d对外贸易发展迅速粮棉大量进口13计量史学强调运用数学方法来研究历史事物的数量关系,实现对历史变化、发展及运行规律的分析。下图所示的数据变化19571963年城镇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表a受农业生产持续减产的的制约 b与工业生产效益的起伏吻合c与全国人口总量的涨落一致 d受国家经济政策调整的影响 141973年1月5日,国家计划委员会提交了关于增加设备进口,扩大经济交流的请示报告,建议在今后35年内从发达国家引进43亿美元的成套设备,这就是所谓的“四三方案”。这方案推动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二次对外引进高潮的出现,不少项目都在70年代末期和80年代初期建成投产。该方案出台表明a西方爆发经济危机寻找新的市场 b中国开始全面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c中国与西方关系有了实质性缓和 d中国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方针15下表为1972年至1985年中美贸易状况表,对下表内容解读不当的是 a1980年之前中美贸易总体呈现低水平增长趋势 b1980年中美贸易总额大幅增长与中美建交有关 c80年代中国实施对外开放致对美出口增长迅猛 d80年代美国经济“滞胀”致对华出口几无增长1620世纪80年代有国企工人写段子描述到:“搞生产技术的是人参,越老越值钱,搞政治工作的是丝瓜,越老越空。” 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国企领导政治觉悟较低 b. 国企改革简政放权打破“铁饭碗”c. 国企改革指导方针出现偏差 d. “阶级斗争”为纲思想的持续影响171992年初,邓小平先后到深圳、珠海等地进行考察研究,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为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有学者因此指出“中国人今天仍然生活在南方谈话的延长线上”。下列属于延长线上的是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成立上海合作组织c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开发上海浦东地区 18据入世谈判代表龙永图回忆,一般国家入世需要13年时间,而我们用了16年。最初6年就在讨论一个问题:“中国到底是不是市场经济?”。当时我们反复讲,我们是市场调节和计划调节相结合的。最后人家说你不要讲了,你就回答我个问题,你们搞不搞市场经济?当时谁敢讲这个话呀!这说明当时a中国需要进一步改革经济体制 b西方国家借经济问题压制中国c世贸组织规则对中国发展不利 d中国入世需要权利与义务统一1918世纪的英国,只有国王和议会才能授予公司特许,但是,19世纪中叶以后,国家对企业的设立逐渐摈弃特权主义,企业的设立已经相当自由,只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不需要任何机构的审批或核淮,企业就可以设立。这主要反映了a经济发展推动民主化进程的加快 b生产发展促使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c科技进步改变了国家的经济职能 d生产发展推动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20复旦大学教授芮明杰说:判断工业革命的标准不是简单地从技术是否进步或者技术是否变革,因为技术每天都在进步与变革,能够称之为工业革命的技术进步,应该是导致了人类生产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的技术。以下不符合上述标准的是a铁器牛耕技术导致自耕农和新型地主出现b有指南针的大帆船出现导致了新航路发现c蒸汽机的发明导致了大机器和标准化生产d电力技术的应用推动了新型工业迅速发展 21哈佛商学院教授卡特原本两袖清风,后来成为西部最大的零售公司总经理,持有该公司100万美元的股票,成为最大的股东之一。这一现象在二战后的美国日益普遍,其造成的主要影响是a促成专业经理人的出现,有利于中产阶级壮大b提高企业管理水平,避免了生产无政府状态c股权分散使资本家丧失企业决定权d知识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率越来越高22罗斯福新政期间,联邦政府开始有计划地对一些原先不介入的经济与政治事务负起责任;为穷人和失业者提供一些援助、保护工会的权利、稳定银行和金融体系、修建低价住宅、补贴农业等。这些举措a扩大了联邦政府的权力 b成功化解了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的问题c根除了空前的经济危机 d通过计划指令调节了生产与消费的矛盾 23美国学者小福尔索姆认为:“历史学家们都赞扬(罗斯福)新政是处于衰退的国家迫切需要的方案。但事实并非如此(二战)以难以想象的力度把美国人从大萧条中解救出来。巨额的军火支出,印证了凯恩斯的那句:政府支出能够保障繁荣。”据此推断,作者认为 a罗斯福新政使美国走出大萧条 b政府支出扩大不利于结束危机c二战是大萧条结束的真正原因 d凯恩斯主义无法解决经济危机 24粮食税实施初期,农民对政府并不信任,农村中有一种被称为“背口袋”的人,他们从农村背着口袋贩运粮食到城市销售由于城市粮食缺口严重且供给很不平衡,“黑市”粮价不断抬高,为此苏维埃政府 a实施余粮收集制 b实行实物配给制c恢复自由贸易 d推行农业集体化25.赫鲁晓夫在许多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都因地制宜地建立了各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主要有三种形式:承包到队的综合机械化生产队:承包到组的机械化小组;承包到家的农机手家庭承包。这一措施a改变了原有经济结构 b调动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c废除了斯大林模式 d为中国的农村改革提供模式26. 下图材料中的时间轴所列事件,反映的主题是:a工业文明进程中生产组织模式的发展变化b人类社会由孤立分散走向整体世界的过程c西方殖民扩张不断发展深入的历史进程d经济全球化“从无序向有序”发展的趋势27.处于国际金融风暴中心的爱尔兰,5大银行都濒临破产。2014年11月欧盟和某国际组织一道向爱尔兰提供850亿欧元的资金支持,以帮助这个欧元区国家应对债务危机并遏制危机蔓延。关于该组织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宗旨是促进国际货币合作,为国际货币问题的磋商和协作提供方法;b向发展中国家提供低息贷款、无息信贷和赠款,克服穷困c成立后主要受发达国家控制d是二战后世界经济体系化、制度化的表现之一28.2010年11月亚太经合组织联发表“横滨宣言”,提出“我们要求亚太经合组织采取具体措施,实现亚太自由贸易区。”对此,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滨田宏一认为,通过合并这些协议,可以使双边协议这碗“细面条”变为(地区性的)“宽面条”。但是,“宽面条”是无法由“细面条”制成的:它需要扁平的意大利面!这反映亚太自由贸易区a是亚太经济合作的主要载体 b无法冲破地区多样性的障碍c成为全球经济新的增长引擎 d可比肩欧洲联盟的统一市场29.2014年虽然中国足球再次无缘世界杯,但各大体育盛宴中总是不乏中国元素的参与。大到球场建设的器械,小到球迷手中的吉祥物、吹的口哨。这一现象表明a.发展中国家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导者 b.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 c.美国一极独霸世界已被多极格局取代 d.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更多发展机遇30世界经济领域的许多问题,如服务贸易、知识产权、投资、竞争政策和环境等,都是最先出现在区域协议之中,而后才被引入wt0多边贸易谈判。这表明a区域化成为全球经济的动力 b区域化推动了全球化cwt0与区域经济集团目标一致 d全球化离不开区域化第ii卷(非选择题)31(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的自强运动中,帝国的儒家传统捍卫者们采用了新儒家方法来区分“体”和“用”,以制定出一个实用性的西化保守政策: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美魏斐德中国的现代化材料二 五四期间许多年轻思想积极分子认为拯救中国取决于彻底拒绝传统“关闭孔家店”,并且全面拥护“民主先生”和“科学先生”为形式的新启蒙道路。 美魏斐德中国的现代化材料三 1949年以后又发生了变化,一种新看法开始流行,认为一个共产主义国家一旦纳入苏联轨道就能够实现现代化。中国的现代化将是一个按照既定模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社会。 美吉尔伯特.罗兹曼主编中国的现代化材料四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模式力图把现代化转变为非文化性的功用,一种意识形态中立的技术,一种全球性的普世主义。 美魏斐德中国的现代化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近代哪一政治派别的主张?与之相比,材料二中“年轻思想积极分子”所倡导的“新启蒙道路”有何进步之处?(4分)(2)材料二、三所反映的中国现代化道路,在性质上有何不同?据材料指出两者存在的相同局限。(4分)(3)结合材料三、四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从“既定模式”向“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模式转变的过程中,中国社会在经济体制、与世界联系两方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32(14分)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国际货币体系中最核心的内容一直是主导货币,国家的兴盛就能促使本国主权货币上位,在国际经济贸易中有一席之地,得到足够的话语权。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美国梦的光辉顶点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上展露无遗”。无论在华盛顿还是海外,人们对布雷顿森林体系服务美国长远利益的初衷已不再有任何疑问,然而其他国家的领导人打消了疑虑,接受这样的思想:这个体系造福美国的同时也造福世界。 布雷顿森林体系70年之痒环球时报2014-07-23材料二 1971年8月15日,尼克松的新经济政策终止了美元兑换黄金,从而使世界货币体系由美元黄金本位制转变为纯美元本位制,破坏了世界货币体系的核心支柱。从此以后,美国一方面可以不受黄金储备的限制,合法的通过大量印刷纸币进行美元贬值,赖掉原来的债务,另一方面又不断扩大国际收支逆差,让外国新流入资金为其新发行的政府企业和个人债务继续融资。 刘自强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历史影响新论材料三 在这10年中,全球各国外汇储备中欧元占的比例由18升至27,同期美元比例则由712跌至 625,而单论市场流通纸币的发行量,欧元在2006年也已超越了美元。 欧元10岁:“危机涅槃”再出发材料四 金砖银行的成立将推动现有不合理国际金融体系和秩序的变革。金砖银行和货币储备库的建立正是金砖国家摆脱布雷顿森林体系、提升全球经济治理权的正确选择。 林跃勤金砖银行:重构国际金融新秩序注:2014年金砖国家(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同意以相同的出资比例成立一家旨在向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项目提供贷款的银行。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梦的光辉顶点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上展露无遗”的具体表现。在实践中,“这个体系”是如何“造福美国的同时也造福世界”的?(4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主动放弃世界货币体系核心支柱地位的原因。这对美国和世界分别带来了什么影响?(5分)(3)据材料三、四,指出国际金融领域发生了怎样变化?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5分)33.(14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 天津条约第50款条文规定:嗣后英国文书,具用英文书写,仅在三年之内,可以附有汉文配送。这样的条件下设立的新式学堂创设之初是为了解决清政府需要“通事”和“译员”的当务之急,在此目的下京师同文馆的课程侧重于“西文”和“西艺”,并采用西方的教学制度,实行了分年课程和班级授课制。洋务派所兴办的新式学堂都由于洋务派官僚在进行洋务实业运动过程中根据需要而设立,由各地方政府官僚进行管理,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模式,经费由地方政府官僚自行解决,中央政府没有形成统一的经费保障政策,这就使得经济落后的地区,新式学堂难以设立,并且所设立的学堂规模也较小。材料二 1871年,明治政府创设文部省。1872年,制定出学制。学制第一章至第七章将全国划分为八个大学区,每区设一所大学,每一大学区分为32个中学区,每中学区设中学一所,每一中学区分为210个小区,称为小学区,每一小学区设小学一所。第五十二章规定,学生如缴纳学费有困难者,可以借贷,但学成后要分期偿还或出具保证书,以为官方义务供职的方式偿还(离校5年后分期偿还,如因病死亡则免还),这就给贫困学生就学提供了经费的保障,有利于普及教育的开展。明治维新教育改革重视对儿童文化教育,使得小学入学率迅速上升。1873年,小学入学率为28.1%,1899年达到70%,1905年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