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中成外国语学校高三文综(历史部分)4月19日练习试题.doc_第1页
河南省洛阳市中成外国语学校高三文综(历史部分)4月19日练习试题.doc_第2页
河南省洛阳市中成外国语学校高三文综(历史部分)4月19日练习试题.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省洛阳市中成外国语学校高三4月19日文综限时练习历史试题24广东省新会县城城隍庙的庙门上镌刻着一副楹联:女无不爱,媳无不憎,劝天下家婆,减三分爱女之心而爱媳;妻何以顺?亲何以逆?愿世上人子,将一点顺妻之意以顺亲。这副楹联实质上说明了 a忠恕孝悌是巩固家庭和睦的前提 b维护家庭和睦是重大的社会责任 c血缘关系是维系家庭和睦的纽带 d宗法观念是维护家庭和睦的基础25明人吴讷说:“元世祖初克江南,畸人逸士浮沉里闾间,多以诗酒玩世。元贞、大德以后稍出。”时有诗云:“宇宙喜一统,于今三十年。江南诸将相,北上扬其鞭。书生亦觅官,裹粮趋幽燕。”上述现象实际反映了 a元代城市生活日益多样化 b江南文人政见因时局而改观 c元代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化 d江南文人科举及第后的喜悦26北宋时期,四川出现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后,南宋、元朝、明朝政府都曾大力推行纸币,可是都迅速贬值,明中期基本放弃纸币,取而代之的则是从民间贸易发展起来的、最终获得政府认可的白银作为主要支付手段。这一时期纸币的兴衰表明 a政府对市场的控制遇挫 b明朝中期商品经济停滞 c民间贸易突破官府限制 d重农抑商政策遭到削弱271918年陈独秀曾撰文严厉指责义和团野蛮、保守、盲目排外和传播迷信;1924年,他又认为义和团是反对帝国主义的爱国者。促成陈独秀认识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b十月革命的影响c民主主义成为时代主流 d民族主义的高涨28有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建国以来在美国开业的中餐馆数量:1949年约为4300家、1959年约为4500家,而2006年约48000家,超过麦当劳等三家本土快餐店数量总和。建国初期在美中餐馆数量比较少的原因包括美国人思想观念保守陈旧 美苏冷战对峙格局的形成 美国经济出现滞涨状态 计划经济体制束缚国人出国 a b c d291954年教育部规定:“高中从一年级起授俄语;个别地区缺少俄语师资的可授英语;二、三年级原授英语的,可继续授英语,如有俄语师资而学生又愿意改授俄语并对英语教师能作妥善安置者,可改授俄语”。这种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a从语言上构建意识形态 b为一五计划做人才储备 c确保苏联对华的主导性 d促进外语教学的多元化3020世纪80年代初期,大量知青和工人返回城市,为解决这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国家允许他们开办“个体企业”,同时规定“个体户雇工不得超过7人,企业主自己也必须从事劳动”。这说明 a城市经济改革已摆脱计划经济束缚 b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开始改变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开始建立 d单一公有制经济结构有所突破31古希腊诗人西摩尼德斯写道:“德行住在难攀登的高山求知,智慧,向善才能登上这人性之巅。”下列观点与该诗句最为契合的是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社会秩序建立在约定上 c“美德即知识” d信奉圣经,献身上帝321871年,德国天主教会在罗马教皇的支持下要求有“独立处理和管辖”自己财产和事务的权利,为此,俾斯麦在资产阶级和容克地主的支持下颁布了一系列法律限制教权。当时教会和政府间的这种斗争 a结局是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 b压制了自由,不利于民主进步 c说明经济发展推动了德国统一 d体现出德国皇权与贵族已结盟331932年,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纽芬兰、印度、南非等英联邦国家在渥太华召开帝国经济会议,签订了11个双边协定,制定了帝国特惠制。其主要内容是:对成员国间的进口商品;相互降低税率或免税;对成员国以外的进口商品,则征收高额关税。特惠制实施的直接目的是 a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b扩大进出口数额 c克服经济发展困难 d推行贸易自由化34一些历史学家认为,美国和巴西在19世纪经济发展中产生的巨大差异,是由两个国家并入全球经济的不同方式造成的。下列各项与此研究视角相同的是 a英国代议制的确立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前提 b工业革命后,物质享受至上成为许多人的生活目标 c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d斯大林模式是在资本主义包围下进行经济建设的选择35右图为1965年关于法国总统戴高乐的一幅国际政治漫画欧洲,即我。这幅漫画反映了a法国推动欧洲各国密切联系 b法国希望取得欧洲领导地位 c欧共体各国联合以抗衡美苏 d欧洲的北约盟国依附于法国40(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业革命的出现加快了西欧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脚步。英国的乡村在农业革命的冲击下,从15世纪后30年代开始了大规模的圈地运动,领主用暴力或各种欺诈手段强占农民的公有地和他们的份地,用栅栏、篱笆、壕沟围圈起来,变成领主私有的大牧场或大农场。圈地运动不是要把农民继续束缚在原来的土地上,而是要把他们赶出原来的土地,从而无形中推动农民大规模地离开土地,整个过程延续了300多年。它使英国摆脱了传统社会周期性生存危机的困扰,孕育了近代乡村工业,为乡村人口流动和城市发展提供了动力,它在英国由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的转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袁亚愚农民的社会流动 材料二 十九世纪二十年代至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南方沿海某乡居民生活情况统计表(单位:人) 材料三 抗日战争爆发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遭到日本侵略军的全面进攻。为躲避战火,并执行国民政府“以空间换时间,积小胜为大胜”的战略方针,众多沿海居民,大批民族工业企业与高校大量迁往内地,因而很短的时间内以重庆市为核心的西南地区成为中国政治中心地带与人口高密集区。就东北地区而言,日本官方在强制阻止中国汉族移民迁往东北地区的同时,按步骤地实施了蓄谋已久的移民侵略计划,即所谓“国策移民”。日本军国主义政府提出了20年间向中国东北移住日本农民100万户、500万人的总体计划,之后大批日本所谓“开拓者”迁入东北地区,给中日两国人民带来巨大伤害。 安介生、葛剑雄20世纪中国移民史的阶段性特征(有删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圈地运动在推动英国社会发展上有什么积极作用? (4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概括这一时期该地区人口流动的主要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1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时期人口流动的特点,简要分析其影响。(9分)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提取材料中两条有关社会文明发展进步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商旅所有必卖于市易,或(非)市肆所无必买于市易”,真正达到了“尽收天下之货,自作经营”的目的。其时,市易司甚至连果实之类都自作经营。 程念祺中国历代变法类型及其成败 材料二 用限制商人获利、控制市场流通的手段,使税收物资的调拨与运输体现最大的经济效益就近与低价,这叫徙贵就贱,用近求远。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三 (苏)辙曰:“以钱贷民,使出息二分,本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