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淇县高级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宝黛初会》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河南省淇县高级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宝黛初会》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河南省淇县高级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宝黛初会》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河南省淇县高级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宝黛初会》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河南省淇县高级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宝黛初会》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省淇县高级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宝黛初会导学案 新人教版课时目标 1、了解古典小说中常用的古今义不同的一些词语的含义。 2、了解作者及红楼梦。 3、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4、分析林黛玉进贾府的环境描写。 课时重点 1、阅读课文,正音释词。 2、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3、分析文中的环境描写。 课时难点 分析文中的环境描写 学法指导 朗读讨论点拨 知识链接 1.曹雪芹与红楼梦 曹雪芹(约17151763),名沾,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他出身于贵族世家,曾祖曹玺、祖父曹寅、父辈曹颙等祖孙三代人,相继连任江宁织造达60年之久。康熙皇帝六次南巡,就有四次以江宁织造署为行宫。由此可见曹家的显赫以及与皇室的密切关系。雍正继位后,开展了一场凶残的斗争,排除异己,其父因牵连了进去,在雍正五年被革职抄家,曹家从此衰落。到了乾隆初年,曹家似乎又遭到一次更大的祸变,从此就一败涂地了。 曹雪芹一生恰好经历了曹家盛极而衰的过程。红楼梦写于曹雪芹凄凉困苦的晚年,创作过程十分艰苦。真是“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可惜没有完稿,就因幼子夭折感伤成疾,还不到五十岁,就在贫病交迫中搁笔长逝了。他的未完稿题名石头记,基本稿只有八十回,后四十回一般认为是高鹗续写的。 2.写作背景 红楼梦产生于清代所谓“河清海晏”的“康乾盛世”。反映的是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代的社会生活画面。其实在王朝鼎盛的背后隐藏着重重的危机。当时政治腐朽,封建剥削加剧,各族人民的反抗斗争日益激烈。统治阶级内部也分朋树党,争权谋位。在这样的时代,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真实而艺术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后期的种种黑暗与罪恶,揭示了我国封建制度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 3.红楼梦 红楼梦被誉为“中国社会的百科全书”。它反映的社会生活面异常广阔。书中涉及的人物从皇亲国戚、贵族官僚,到丫鬟小厮、僧道商农,几乎涵盖当时中国社会各个阶层。它对封建社会的官僚制度、土地制度、宗法制度、婚姻制度、科举制度以及封建伦理道德等都作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此外,此书对琴棋书画、诗词曲赋、制艺尺犊、医药卫生、园林建筑、家具器皿、服饰摆设、烹调饮食等都有细致的描写。作品规模宏大,结构严谨,人物众多。作品的语言凝练自然、准确传神,达到了空前纯熟的境地。 红楼梦是一部“说不尽”的奇书,由它引发的“红学”已经是国际显学。 4小说常识概况 小说是作者对社会生活进行艺术概括,通过叙述人物的语言来描绘生活事件,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作者思想感情,从而艺术地反映和表现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人物、情节和环境被称为“小说的三要素”。 小说按篇幅长短可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和微型小说。小说按内容可分为:历史小说、现代小说、武侠小说、言情小说、科幻小说等。 学习过程 一、语言积累(a级) 1.正字音 敕造( ) 纨绔( ) 盥洗( ) 杜撰( ) 宸翰( ) 攒聚( ) 翠幄( ) 瞋目( ) 懵懂( ) 忖度( ) 绾结( ) 嫡亲( ) 2.辨字形 嫡( ) 敕( ) 钗( ) 帷( ) 谪( ) 赦( ) 杈( ) 帏( ) 3通词义(古义今义) 形容 偏僻 风流 乖张 仔细 惫懒 可怜 总角 便宜 风骚 二、通读课文,理清思路(b级) 1、这篇课文是以什么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的?按情节发展,课文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写些什么内容?请归纳概括。 2、快速默读第二部分,思考:林黛玉进贾府都见到了哪些人? 三、分析文中的环境描写(c级) 课文第1段交代,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这“不同”表现在哪些方面?要求:1、请大家速读课文,同位或前后位同学互相交流补充,然后概括归纳。2、读课文时要动笔,在课文中划出有关语句作为阐述观点的有力佐证。3、学生自由发言,互相补充,教师加以引导。 a、贾府 (1)宏伟的外观 (2)讲究的布局 (3)华贵的陈设 (4)威严显赫的气势 b、人物 (1)非凡的服饰 (2)骄矜的气质 (3)繁琐的礼仪 四、学习反思(c级) 本文的中心事件是什么?透过黛玉的眼睛,我们可以看出贾府是个怎样的大家庭? 五、布置作业(c级) 1试着分析理解课后习题二。 2试着分析理解课后习题三。 3.背默西江月二首。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分析林黛玉、王熙凤、贾宝玉的性格特点。 2了解小说刻画人物所运用的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等主要方法。 3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事件运用多种方法介绍人物的写法。 课时重点 1、分析人物形象。 2、学习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课时难点 对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三人进行比较阅读和鉴赏。 学法指导 摘读.讨论.点评 学习过程 一、分析林黛玉形象 1、林黛玉母亲去世后,“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在外祖母一再致意下,才去投奔外祖母家,“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姐妹”。过去在家“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他近日所见得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度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尽管外祖母“心肝儿肉地”疼她,宝贝儿似的待她,但林黛玉总有寄人篱下之感,待人处事始终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可以说“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心理贯穿了她进贾府的始终。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能表现这种心理的细节。 (1)见迎探惜三姐妹时 (2)见王熙凤时 (3)在邢夫人处 (4)在王夫人处 (5)回贾母话时 (6)和宝玉相见时 小结: 2除了动作、语言、心理描写之外,课文中也有对黛玉外貌、神情和风韵的描写,我们来感觉一下黛玉的神韵。 (1)众人眼中的黛玉 (2)王熙凤眼中的黛玉 (3)宝玉眼中的黛玉 二、分析王熙凤和贾宝玉形象本文通过从未到过贾府的林黛玉的所见、所闻、所感对贾府做了第一次直接描写。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是这一回中描写贾府环境、介绍贾府人物的线索。本文刻画了一系列重要人物形象。其中对王熙凤、贾宝玉出场的描写,尤其精彩,历来受到称赞。请大家在课文中找出对他们描写的部分,对王熙凤和贾宝玉的哪一点描写给你的印象最深刻?原因是什么? (一)王熙凤 节选部分分五个层次展示王熙凤的性格特征: (1)写出场 (2)描眉目 (3)绘服饰 (4)见黛玉 (5)回王夫人 (二)贾宝玉 节选部分重点有四处描写: (1)出场前 (2)衣饰描写 (3)肖像描写 (4)两首西江月 三、诱思探究,小结课堂 “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结合全文谈谈你自己对本文写法的感受。 (1) (2) (3) (4) 四、学习反思 通过对本文节选内容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