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铜 仁 市 逸 群 小 学(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美术教案班级: 教师:1.我驾神舟游太空一、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飞船等有关航天知识,学习飞船纸模型的基本造型方法。2.通过尝试制作火箭或飞船,进一步提高利用身边的废旧物来美化生活的实践能力。3.通过学习活动初步感受祖国先进的寒天技术,知道现代科技的价值。同时在学习活动中获得喜悦和欢乐,养成认真细致地制作习惯。教学重点:有创意地利用身边的物品制作飞行器。教学难点:如何巧妙地利用自己身边的废物进行加工来表现飞船或火箭。二、教学设计:课前准备:(学生):剪刀、胶水、可乐瓶、纸筒、卡纸等。(教师):多媒体课件、火箭模型若干件。教学过程:1.揭示课题后引导学生谈谈关于宇宙、太空和火箭等,初步了解航天知识和我国的相关研究成果。2.引导学生在欣赏中观察、讨论、分析飞行器的造型特点和创意点。3.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火箭的形状特点,启发学生学习将平面的纸材制作成立体的火箭。4.引导学生分析讨论自己身边废弃物的形状和材质,互相启发可以制作飞行器的构思,进一步拓宽创作表现思路。提出作业要求:小组合作完成一件飞行器的创作。5.学生在进行小组合作时,教师巡视并进行针对性的个别化辅导。6.引导学生展示完成的作业,互相观看并进行评价。7.教师小结本课的学习并提出拓展要求:鼓励学生课后继续关注太空新的发现、探究新的飞行器制作方法等。三、板书:四、教学反思:2.汉字的创意与设计一、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汉字创意设计的特点,学习汉字创意设计的方法。2.能从汉字的义、形和结构特征出发,对汉字的笔画和结构做合理的联想和变形,创作出富有创意的美术字。3.培养形象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充分体会创意美术字与自己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懂得学以致用。教学重点:学习汉字创意与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教学难点:字体设计的创意。二、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课前准备:(学生):彩色水笔、油画棒、纸张。(教师):课件、相关美术工具。教学过程:1.感知汉字起源的文化。2.了解创意美术字的作用。3.探究创意美术字的设计方法。4.创作实践。学习建议:选择一个字,设计有独特创意的美字。5.互动评价。(1)介绍自己的作品,说说自己的设计意图。(2)欣赏同学设计的优秀作品,拓展设计思路。(3)分析同学设计作品中的不足,提出修改意见,并说说设计创意美术字时要注意什么。(4)欣赏同学作品,思考他们运用了哪些设计方法。6.小结延伸。(1)课外延伸:可以尝试设计创意字母和创意数字。(2)引导学生课后将学生的创意字设计作品汇编成创意字字典,将学习到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懂得学以致用的道理。第二课时课前准备:(学生):彩色笔、卡纸等。(教师):课件,范作,各种商标、广告、印刷品中的美术字图片。教学过程:1.复习导入。(1)回顾上一课时学习的创意设计方法。(2)欣赏词组的创意设计作品。2.分析、探究创意词组的设计方法。(1)欣赏作品,分析词组的创意设计方法与字的创意设计方法有哪些相同之处。(2)欣赏作品,分析词组的创意设计还有哪些方法。(3)总结词组创意设计常用的五种方法。(4)小游戏:看词组找方法。总结词组创意设计的原3创作实践。学习建议:选择一个词组或自己的名字,设计有独特创意的词组。4互动评价。(1)介绍自己的作品,说说自己的设计意图。(2)欣赏同学设计的优秀作品,拓展设计思路。5小结延伸。(1)课后可以尝试将创意词组设计成一幅画。(2)学习预告:下一课时将要运用创意美术字进行“刊头设计”。(3)生活中继续关注创意字和创意词组设计,并能学以致用。三、板书:四、教学反思:3.刊头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刊头的作用和特点,学习刊头设计的方法。2.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参与,刊头设计作品的欣赏与讨论,促进同学间的交流,提高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3.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和美化环境的意识。教学重点:学习刊头设计的知识与方式,绘设计刊头。教学难点:设计有创意、有美感的刊头。三、教学设计:课前准备:(学生):彩色水笔、铅笔等常用作画工具。(教师):学案、刊头图片、学生优秀作业。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教师进行课前谈话,创设闯关大赛的氛围。(2)教师介绍“闯关大赛”的项目与规则2观察讨论,了解刊头3尝试构图,激发创意(1)师生共闯刊头设计第二关:刊头排版我知道。(2)欣赏刊头设计作品。(3)师生共同分析,图文结合的刊头设计有哪些不同的形式。(4)小练习:以“艺术天地”为题,用简练的图形和线条画刊头设计稿。教师绘制草图举例示范。(5)学生以四人为一组,设计绘制四种不同的排版方式。(6)展示同学作品,讨论还有哪些不同排版方式(7)说一说:刊头版式需注意什么?(8)教师宣布第二关闯关成绩。4创作评价、总结成果5课外拓展(1)欣赏优秀的学生手抄报设计作品。(2)教师鼓励学生将刊头设计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三、板书:四、教学反思:4.纸拎袋一、教学目标:1.认识纸拎袋的用途,初步掌握纸拎袋的基本设计与制作方法2.运用各种纸材、废旧材料,通过折、剪、画、贴等方法制作一只即实用又美观的纸拎袋3.培养关注生活、美化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勇于实践和创新的兴趣与能力教学重点:掌握纸拎袋的基本设计与制作方式教学难点: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求新、求异、求变的创造能力,设计制作纸拎袋新颖有趣二、教学设计:1.情境创设,揭示课题(1)检查学具准备情况(2)出示纸拎袋范作,教师从袋子中找出剪刀、双面胶、绘画用具,展示袋子(3)揭题2.欣赏感知,审美体验3.分析讨论,尝试制作(1)请学生将自己带来的纸拎袋看一看、摸一摸、拆一拆,了解纸拎袋的特点和基本型的制作方法(2)课件出示纸拎袋的制作方法和步骤图,学生尝试制作纸拎袋基本型4 .观察发现,感悟设计(1)造型(2)装饰。 (3)拎带。5设计制作,实践创新。(1)作品欣赏。(2)小组讨论:如果让你设计,你会设计怎样的纸拎袋?你用它来干什么?(3)学生作业。6作业展示,学生互评。(1)学生作品展示。(2)评选活动:最佳制作奖(评价标准:造型美观、制作精美);创新设计奖(评价标准:造型新颖有个性、装饰美观)。7.课外拓展。学习了纸拎袋的设计与制作,希望学生在环保意识日益觉醒的今天,能多设计、多使用符合环保要求的拎袋,为美化生活作出贡献。课件出示各式自制环保袋,学生欣赏并承诺不再使用或尽量少用塑料袋。8整理材料,保持整洁。把桌面上的碎纸、废料装进我们亲手制作的纸拎袋里,保持桌面和地面整洁。三、板书:四、教学反思:5.找果子的刺猬一、教学目标:(1)了解刺猬的相关知识与形象特点。(2)用泥塑的方法塑造一只或一组找果子的刺猬。(3)培养爱小动物的意识,以及热爱、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教学重点:能用泥塑的表现方式,运用水滴形的造型方式完成一只或一组刺猬。教学难点:能巧用生活原型来塑造泥塑刺猬,并能添加果实来增加趣味性。三、教学设计:1.展示图片,情景导入,揭示课题(1)通过秋天的图片,教师创设情境,导入内容。教师说:“秋天到了,树叶黄了,果实成熟了,人们都忙着收获了,深林里动物们也忙开了!”(2)学生们发挥想象猜测。教师说:“深林里动物们都在忙什么?”学生讨论。(3)出示刺猬图,导入课题找果子的刺猬。教师说:“猜猜是什么动物?跟着刺猬一起找果子旅行吧!”2通过找果子旅行为线、观察图片为主,了解是刺猬的生活习性和外形特征。(1)了解刺猬的生活习性。(2)欣赏图片,找出刺猬的外形特征。3欣赏名作以及生活中的艺术品,感受艺术之美。4讨论泥塑制作的方法。(1)探讨身体和头部的制作。搓圆球手指放圆球的一端搓四只搓成水滴形装上,调整脑部(尖头向上调整)水滴形的色彩刺未干时装上刺最后装饰(加眼睛、鼻球、腮红等)(2)探讨刺猬背上的制作方式。5制作交流,表现找果子的刺猬,(1)作业要求:可以采用水滴型。巧用生活原型、手捻成型等其他手法来表现刺猬。(2)学生作业交流。6小结拓展,再激学习兴趣。通过本课学习,我饿们知道刺猬的生活习性和外形特征,同时也了解了刺猬是深林的保护着,一晚上能吃200克的虫子,消灭害虫,有利农业,但有时偷吃果子。刺猬全身是宝,所以许多人捕杀它,为了人类和大自然的和睦相处,请好好保护动物吧!三、板书:四、教学反思:6.夸张的脸一、教学目标:1.学习抓住人物头像特征,运用夸张表现的手法,并尝试泥塑,进行头像立体造型。2.观察感受人物五官、表情特征,探索用泥塑造型语言,夸张、大胆、有趣味的表现人物头像,提高对人物的观察。3.体验泥塑夸张表现人物头像的乐趣,培养对泥塑人物的审美情趣。教学重点:用泥塑的形式表现夸张的人脸。教学难点:扎住人物形、情特征进行夸张的泥塑立体造型表现。三、教学设计:1.导入。(1)变脸小游戏。对比欣赏漫画名人与真人头像作品。让学生观察,说说这样的脸给你什么感觉,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应用夸张手法。导出课题夸张的脸2.欣赏,分析。(1)欣赏各种运用了夸张的脸的艺术品,分析每件作品如何运用了夸张手法的。(2)总结运用夸张手法的好处。3.技法指导(1)学生用陶泥制作各种形状,如:球形、长方形(2)总结基本技法:团、搓、压、捏、揉、贴。4.教师示范制作。视频:变脸小游戏。制作一张夸张的脸,引导学生讲出制作过程、方法等。5.学生制作(1)制作要求:用团、搓、压、捏、揉、贴等方法泥塑一张造型独特、夸张的脸。(2)教师巡视做个别指导。6.展示、评价(1)作品展示在前面放在桌上,给学生一定时间进行欣赏。(2)请学生当小评委,评选自己喜欢的作品,并说说原因。7.延伸、拓展(1)欣赏不同材料制作的夸张的脸。(绘画、废旧物制作、彩色卡纸制作等)(2)鼓励学生回去用不同的材料制作。三、板书:四、教学反思:7.威武的大将军一、教学目标:1.感受艺术作品中大将军威武之气,学会抓住细节生动表现人物神态的泥塑表现方式。2.探究不同的人物的塑造方式,采用自己喜欢的泥塑形式创造一个威武的大将军。3.感受大将军的威武之气,获得与中国古代名将伟大人格的超时空心灵对话。教学重点:感受艺术作品中大将军的威武神态,采用自己喜欢的泥塑形式,创造一个威武的大将军教学难点:让塑造的大将军站稳且威武三、教学设计:1. 观看视频,引出学习主题(1)请学生边看视频边思考:你看到哪几位大将军?(2)围绕“你还知道那些古代大将军”、“用一个词形容你对古代大将军的印象”这些问题进行交流在此基础上,引出新的学习主题:威武的大将军2. 聚集“细节点”,品威武的大将军引导学生欣赏将军侗、灵隐寺将军像、抗倭英雄戚继光像等作品,思考:这几件作品从哪体现出大将军的威武的样子?3. 借助“步骤图”,探索多元塑造法(1)引导学生先根据作品,结合已学过的塑造法,猜猜作品是采用哪些方法制作出来的(2)结合“步骤图”,和学生一起小结“捏塑”为主的陶艺制作步骤。(3)观看“泥片卷塑”为主的陶艺制作方法,体验不同的塑造方法4寻找“启发点”,探索威武站姿引导学生观看同龄学生的多件泥塑作品,一到他们边看边观察:作品采用了哪些让大将军站稳的方式?这些站稳有没有起到更好的赠加大将军威武气概的表现方式效果?5突出“威武之气”,创意泥塑大将军(1)提出作品要求:用泥塑的方法塑造一位古代将军,突出“威武”的特点(2)教师巡视指导,对作品如何站稳或更好突出威武的特点,进行个别指导6装置作品展,别样作品欣赏引导学生把塑造的大将军摆成类是“秦兵马俑”的阵势,对现代装置的艺术场景下进行欣赏,并学生评出自己心目中最伟大的大将军,说出理由。三、板书:四、教学反思:8.三原色与三间色一、教学目标:1. 认识红、黄、蓝三原色及橙、绿、紫三间色,了解原色与间色的关系;建立起初的色彩知识与概念,能运用任意两种原色调配出间色。2. 通过观察、探究、实践等学习方式,掌握运用两种原色调配出丰富的间色的方法;并运用三原色、三间色进行彩绘设计练习。3. 通过欣赏、调色练习等,培养对色彩的敏感度与兴趣,培养艺术感受力。教学重点:认识三原色、三间色,掌握运用原色调配间色的方法。教学难点:感受原色与间色的魅力,并能以色彩进行自我表。二、教学设计:课前准备(学生)红黄蓝三色颜料、调色盘、水粉笔、湿布。(教师)课件、调色板、塑料杯、白卡纸、KT板、湿布。教学过程:1.欣赏导入,感知色彩。(1)初步感知色彩。(2)掲题。2.尝试体验,探究色彩。(1)确认颜色。(2)游戏色彩对对碰。(3)鼓励观察,发现间色。问题1:除了红色和黄色(或者红色和蓝色,或者蓝色和黄色),你能发现第三种颜色吗?问题2:这个颜色是如何产生的呢?问题3:通过观察,你能看出橙、绿、紫是由哪三种颜色相互调配出来而成的吗?(4)实验演示,鉴证间色。教师:将红、黄、蓝其中的任意两种原色倒在空杯里摇一摇,观察结果。(学生分工实验。)3.名作欣赏,感受色彩。(1)红、黄、蓝的构成。(2)农民装饰画。4.玩味色彩,集体创作。(1)教师:学习大师用原色或间色来完成一张大的手印画.(2)作业要求:1.选择任意两种原色印出几种不同深浅的间色手印。(3)根据色彩为作品取名。5.作业展示,欣赏评述。(1)用了哪两种原色?调出了深浅不同的哪种间色?(2)自己小组创作作品的取名是什么?为什么取这个名?6.即兴创作,拓展手法。7.课堂小结,拓展寄语。三、板书:四、教学反思:9.四季歌一教学目标:1.了解四季的相关知识,能用语言对四季的景物和色彩进行描述,表达对美的感受。了解古诗配画的知识,学会从诗句中的主题事物、环境、色彩三方面为古诗配画的方法。2.运用油画棒的色彩的形式表现四季,通过对花、树等自然界中的景物来表现四季的象征景色,学会运用主观色彩来突出季节的特征。并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巧妙构思,画出诗句的意境之美,体会画画与作诗互相融合的感觉,培养想象与表现能力。3.激发热爱大自然、走进大自然、亲进大自然的情感。激发热爱祖国故事文化,从中得到美的启示,受到美的熏陶,提升鉴赏审美能力。教学重点:1.通过描绘具有季节特征的景物,表现出四季的特点。2.学习运用诗配画(或画配诗)的艺术形式表现四季景物。教学难点:1.学会运用主观色彩来突出季节的特征。2.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巧妙构思,画出诗句的意境之美。二、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准备:(学生)油画棒、水彩颜料、调色盘、水杯等绘画工具。(教师)课件、范作等。教学过程1欣赏导人。(1)课件展示图片,并提问:喜欢哪种花,它有什么特别的美?它们分别在什么季节开放?(板书:春、夏、秋、冬。)你还知道什么花在什么季节开放?(2)教师小结:大自然一年四季都很美,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花朵绽放,每个季节都有各自不同的美丽景色。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感受美丽的四季吧!出示课题:四季歌。2欣赏描述。(1)四个季节中你最喜欢哪个?这个季节有哪些美丽的景色?(2)谁能用一到两个成语来描述这个季节?(3)你认为哪些色彩能突出这个季节的特点?3欣赏评论。(1)课件展示画家的作品,引导学生赏析。你喜欢哪幅作品?它表现了什么内容?画家的作品分别从哪些方面表现出了季节的特点?(内容、色彩。)(2)这四幅作品画了什么内容?画家想表达什么?(3)这四幅作品画家是通过什么来表现四季特征能(色彩。)你认为画家的色彩运用得好吗?为什么?(4)四幅作品分别代表哪个季节?说说你的理由。4教师示范。刚才我们一起分析了四季的景物和色彩特征,今天老师想用油画棒加水彩的形式表现我喜爱的季节。(1)先用油画棒快速地画一棵长满枝丫的老树。(2)提问:(3)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选用黄绿色的油画棒在枝丫上画出嫩芽,在树根边添画出小草。(4)教师再出示课前准备好的与前两张相同的树:谁能帮我把它画成夏天的树谁能把另一张画成秋天的树?(指明两位学生画。)(5)引导学生评价。(6)四个季节的树我们都已经画出来了,配上什么颜色的背景更能突出季节的特征呢?5欣赏作品。画家表现四季的作品我们欣赏过了,老师画的作品学生也看过了,你们想不想看看其他班级的同学是怎样表现四季美景的呢?课件展示学生作品,引导学生赏析。(1)这些作品分别画了什么景物?这些景物代表了什么季节?(2)他们的色彩运用得好吗?是否突出了季节特征?(3)俅从这些作品中感受到什么启发?6学生创作。(l)作业要求:运用油画棒加水彩的形式表现花、树等自然景物。突出季节的色彩特点。可以表现一个季节,也可以表现多个季节。(2)教师巡视辅导。7作业展评。(1)分春、夏、秋、冬四个展区,把表现相同季节的作品展示在一起。(2)分展区进行评价。8课后拓展。在身边寻找秋天的踪迹。板书:四季歌。色彩内容:春:春暖花开,五颜六色。夏:绿树成荫,绿色为主。秋:金风送爽,红、黄为主。冬:冰天雪地,蓝、紫、灰为主。第二课时课前准备:(学生)油画棒、水彩颜料等绘画工具,搜集学过的古诗,整理出描写景物的诗句。(教师)课件、范画等。教学过程:1展示交流。(1)展示上节课表现四季的优秀作品。(2)师生小结:这些作品都是通过景物和色彩两方面突出季节的特点。(3)面对春、夏、秋、冬各自独特的美景,古代诗人通过优美的诗句赞叹它们。四人小组汇总整理。(4)小组派代表汇报整理的结果。(5)各小组整理出来的诗句都很美,其实“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我国古代诗画的特点之一。大家想不想把这些优美的诗句变成美丽的画卷?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以诗配画的方式进行创作。2欣赏评论。(1)课件出示四句古诗。(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荷尽已无擎雨盖。)四人小组讨论。(2)课件展示四幅荷叶图片,你认为这些图片分别适合配上面的哪句古诗?(3)出示学生作品,引导学生赏析。这是一幅学生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句古诗配的画。根据这句古诗描写的内容和意境,你对画中描绘的主题事物、环境、色彩这三方面有什么建议?(4)下列有四幅为“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诗句配的画,你认为哪幅配得好,说说理由。(5)小结:为古诗配画并不难,只要画出诗句中描写的主体事物并配上合适的色彩就够了。(6)欣赏画家作品。3教师示范。4.作品欣赏。教师展示同龄人的作品,引导学生欣赏。(1)这些作品是为哪些古诗配的画?(2)这些画描绘的景物和色彩与诗句的意境相符吗?5学生创作。6.作业展评。三、板书:四、教学反思:10.彩墨游戏一、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彩墨画的绘画工具。2简单了解彩墨画的绘画方式,在游戏中感受、体验、学习彩墨画的基本技法。3充分感受彩墨画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教学重点:让学生在游戏中发现彩墨与宣纸产生的特殊变化,进行大胆表现。教学难点:合理运用点、线、面等造型元素,使画面具有美感和情趣。课前准备:(学生)中国画的工具。(教师)教学课件、教学演示的工具与材料(背景音乐、学生的作业纸、毛毡、吸铁石)。教学过程:1激趣导入。课件展示:观看段动画片:牧笛,说说自己的感受。2探究交流。(1)你知道这部动画片里的画面是用什么工具画出来的吗?师生交流,说出彩墨画工具。(2)教师展示要用到的工具:现在我们就用它们来玩一玩有趣的彩墨游戏。板书课题:彩墨游戏。3新授,简单介绍国画工具。在玩这个游戏之前我们还是先来了解一下工具。(1)毛笔:羊毫(软)、狼毫(硬)、兼毫(中性)。(2)墨汁、墨块。(3)纸(生宣纸:吸水性强,画写意画用;熟宣纸:吸水性差,画工笔画用)。(4)砚台(收藏、欣赏作用更多,实用性较小,取而代之实用性更强的是盘子)。4笔墨游戏初步体验。5介绍技法。6介绍彩墨画的一些特殊技法,玩一玩彩墨游戏。7再次欣赏画家的作品,激发学生创作欲望。8.布置作业。9展示评价作品。(1)组织学生相互参观,寻找亮点,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2)介绍自己的作品。10拓展:欣赏中国画作品,从作品中发现技法的运用。教师小结。三、板书:四、教学反思:11.大狮子一、教学目标:1.学习用水墨画的形式表现威武的狮子,能大胆运用夸张、变形的表现方法表现狮子的五官、鬃毛和神态。2.尝试体验水墨画中笔墨和色彩的变化,感受水墨造型的乐趣,进一步激发学习水墨画的兴趣。3.通过作品欣赏,感受狮子的雄健之美,激发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教学重点:学习用水墨画的形式表现威武的狮子,感受水墨造型的乐趣。教学难点:能大胆运用夸张、变形的表现方法体现狮子的威武。二、教学设计:课前准备:(学生):水墨画工具。(教师):课件、水墨画工具。教学过程:1.徐悲鸿侧目图导人抓狮子五官的特点。(1)情绪酝酿。2.深化赏析画个性。(1)看看大师是如何用夸张、变形的方法表现威武的狮子的(出示韩美林的狮子图)。提问:这幅画给你怎样的感觉?(2)大师是如何用笔的?(中、侧锋用笔,快速有力,力透纸背。)(3)欣赏学生是如何表现的。(4)欣赏韩美林的水墨作品,充分感受用笔、用墨、用色的质感。3.分层作业群狮图。(1)作业要求:(2)学生作业,教师指导。(3)学生作业展示,互相点评。4.拓展延伸以狮喻人。(1)欣赏徐悲鸿的其他狮子作品。(2)定格五狮图题跋,你知道辛巳年八月十日(1941年9月30日),我们国家正在经历什么吗?抗日战争。(3)总结,情感激发。就是在这样动荡的年代,徐悲鸿画了一只又一只的狮子。这些身姿挺拔、强健、威武的雄狮就好像我们中华民族,激励着我们民族的奋起和蓬勃向上的力量。而今天,老师希望学生也像威武的狮子那样,强健、勇敢、奋发向上。三、板书:四、教学反思:12.向齐白石学画蔬果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齐白石的生平与艺术成就的了解,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齐白石的作品,并谈谈自己的感受。2在欣赏、分析、感受的基础上,研究与尝试用中国水墨画的形式表现蔬果,初步掌握表现蔬果的技巧与步骤。3通过欣赏与表现活动培养艺术观察能力和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提高艺术审美素养。教学重点:对齐白石及其作品的了解,学习用水墨画的方式表现蔬果题材。教学难点:画面的构图与用笔、用墨、用色的方法。二、教学设计:课前准备:(学生)中国画的工具。(教师)教学课件、教学演示的工具与材料(背景音乐、学生的作业纸、毛毡、吸铁石)。教学过程:1.视频导入。课件展示:观看齐白石艺术家视频介绍,说说自己的感受。导入课题:向齐白石学画蔬果o2欣赏感受与分析。(1)通过课件出示齐白石几幅经典的蔬果作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与感受:作品表现了什么?从中你可以感受到齐白石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回答与交流。(2)引导学生欣赏与分析:齐白石为什么喜欢画蔬菜与水果?他笔下的蔬菜与水果给了你怎样的感受?师生交流,进一步了解齐白石的生活与艺术特点。(3)观察分析:齐白石的这些蔬果作品,在表现时运用了哪些主要的笔墨技法?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即兴演示用笔、用墨、用色的基本方法。3探究启发,尝试表现。4欣赏同龄人的作品,并谈谈感受。5学生创作。6作品展示与评价。7教师课堂总结:三、板书:四、教学反思:13.黑白拼贴画一、教学目标:1感受黑白拼贴画的美,了解黑白拼贴画的有关知识。2通过剪与撕的方式,学习拼贴画,理解黑、白、灰的对比原理。3培养认真、细致和耐心的创作习惯,进一步感受造型活动的乐趣。教学重点:学习用剪或撕的方式创作黑白拼贴画的原理和方法。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对随意剪或撕成的纸片形象进行巧妙联想,在拼贴的过程中,合理处理画面中黑、白、灰的关系。二、教学设计:课前准备:(学生)课前搜集的各种黑、白、灰纸若干,废报纸,胶水。(教师)多媒体课件,各种黑、白、灰纸若干,废报教学过程:1欣赏导人。(1)欣赏一组黑、白、灰的艺术作品,交流:由黑白色调构成的画面给了你怎样特别的感觉?(2)揭示课题:黑白拼贴画。2深入探究。(1)引导学生欣赏优秀的黑白拼贴画作品,师生共同分析作品中的艺术特点。(2)引导学生学习黑白拼贴作品的制作步骤图,教师适当进行难点示范。(3)引导学生比较三幅作品中的黑、白、灰关系,感受不同底色下画面的效果。(4)欣赏同龄人的作品,进一步学习多样的表现方法。3创作实践。(1)学习建议:运用搜集的黑、白、灰色的废纸,用剪或撕的方法创作一幅好看的纸贴画。(2)学生自主选择制作黑白拼贴画,教师巡视指导。4展示评价。以“黑白拼贴画”作品展的形式展示作品。5拓展延伸。欣赏彩色拼贴画,开拓视野。三、板书:四、教学反思:14.彩色拼贴画一、教学目标:1感知剪纸的艺术形式,掌握彩色拼贴画的制作方法。2欣赏感知剪纸艺术的表现手法,学会用概括和添加的方法制作彩色拼贴画。3培养对剪纸艺术的兴趣,感受色彩的魅力,提高审美能力,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和热爱生活的情感。教学重点:用概括和添加的方法制作彩色拼贴画。教学难点:拼贴画中的色彩搭配和谐美观教学准备:(学生)彩纸、色纸、剪刀、胶水等工具材料。(教师)课件、色卡、彩纸、剪刀等。教学过程:1尝试剪纸造型。2明确学习目标:3探索造型方法。4研究表现方法。(1)分析马蒂斯的剪纸作品。出示:水族馆里的游泳者,巩固彩色拼贴画的造型特点。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马蒂斯作品的色彩特点。学生回答,教师小结:马蒂斯作品的特点是运用三原色红、黄、蓝和三间色橙、绿、紫。教师引导讨论分析色彩构成所产生的效果。学生回答,教师小结:红和绿、黄和紫、蓝和橙搭配对比强烈。其他颜色搭配在一起效果相对对比较弱。(2)展示学生范例,学生欣赏。(3)分析库淑兰剪纸作品。教师引导探究表现作品方法,库淑兰作品中运用了哪些色彩?采用了什么方法表现作品中主体物的装饰和周围的背景?教师引导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小结。板书:添加。(4)学生作品欣赏。5彩色拼贴画步骤。(1)用概括的纸造型拼贴主体物。(2)用添加的方法表现主体物的装饰以及周围的景物。6学生创作表现。(1)作业要求:完成一幅快乐的我的彩色拼贴画作品。(2)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7评价交流。三、板书:四、教学反思:15.剪雪花一、教学目标:1欣赏下雪天的美丽景色,了解雪花的有关知识。2学习用折、剪、贴的方法创作雪花图案,和同伴一起表现“下雪天”的美丽画面。3培养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美好情感。教学重点:学习雪花图案的设计和制作方法。教学难点:设计制作出不同美感的雪花图案。二、教学设计:课前准备:(学生)彩纸、剪刀、胶水。(教师)课件、范作若干、剪刀、胶水。教学过程:1谜语导人。2思考:大雪纷飞时,你仔细观察过雪花的形状吗?它美吗?3仔细观察显微镜下的雪花图片,寻找雪花形状的规律。4揭示课题:剪雪花。5出示相关制作步骤图,师生共同研究用折、剪的方法表现雪花。6欣赏同龄人优秀的作品,学习作品的优秀之处。7学生设计制作,教师巡视指导。8展示作品,互相欣赏并及时评价。9拓展延伸,用绘画的形式表现雪花。三、板书:四、教学反思:17.中国结一、教学目标1、对中国结的文化内涵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2、掌握吉祥结的基本编法,并在此基础上尝试编制更多富有变化的结饰。3、了解我们中国的文化底蕴,增强爱国主义情怀,尊敬长辈,懂得感恩。二、教学重点1、中国结的文化内涵。2、吉祥结的编制方法。三、教学难点1、掌握吉祥结的编法。2、对编制的结进行很好地装饰与美化。四、教学过程一、 新课导入中国结就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观看中央电视台公益广告中国人自己的品牌引入课题二、新课导学(一)你所了解的中国结是什么?(二)中国结的文化内涵(三)基本结介绍(四)学习编吉祥结活动一:1、学生探索“吉祥结”的编法2、教师在实物投影仪上教编中国结1)拉出三个大耳朵,固定;(学生可以用胶布固定)2)依次压耳,可顺时针或逆时针;3)依次压耳;4)注意第三个耳要从A的中间穿过;5)收紧拉出三个耳;6)按上面的方法再编一次,拉出四个内耳,调整外耳即可。四、达标测评活动二:让我们编一个“吉祥结”送给我们亲爱的爸爸、妈妈、兄弟姐妹;敬爱的老师、长辈们,祝他们吉祥如意、吉祥平安、吉祥康泰!看哪组编得又多又好活动三:1、展示总结,各组按顺序参观。2、欣赏中国结作品五、小结中国结发展到今天,种类已经非常多了,:根据它们的形状、意义和发音,大概分为十二种基本类型,它们是:双钱结、藻井结、平结、攀缘结、双联结、万字结、绶带结、酢浆草结、盘肠结、团锦结、吉祥结、钮扣结。基本结 :团锦结 盘长结 攀缘结 双扣结 双环结 三环节 双钱结 发式结 同心结 万字结 十字结 草花结 吉祥结 藻井结 蛇结 环扣结 梅花结 龟背结 平结 云雀结 钮扣结 八字结 秘鲁结 玉结结在中国人的心中具有美好意义。远古先祖在文字发明之前结绳记事、以绳德厚:有文字后,“结”与“吉”同音,它承载着我们对亲友真挚的祝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今后的学习方向尝试编织复杂的中国结,用中国结与各种艺术门类的搭配,如书画、陶艺等。六、课外拓展在吉祥结的尾部编凤尾结,使它更漂亮。18.中国彩陶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古代陶艺的历史,懂得陶与瓷之间的区别。2.创设鉴赏陶瓷的教学情景,运用问题引领学生讨论,培养学生鉴赏陶艺的能力。3.引导学生在欣赏陶瓷艺术的过程中,感悟中国陶瓷为人类文化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二、教学重点 初步感受古代陶艺的魅力。三、教学难点 如何欣赏古代陶艺。四、教 学 过 程 (第 1 课时)1.提供图片,初步欣赏。(1)出示图片三彩马,提问:“同学们知道唐三彩吗?” 教师:想听听专家是怎样定义唐三彩的吗?唐三彩我国唐代的陶瓷雕塑制品。其釉色丰富,分别呈翠、浅绿、蓝、黄、褐、白等多种色彩,故而被称作“唐三彩”。“三”是色彩多的意思。早期出土的彩釉雕塑多呈红、绿、白三色而有“三彩”之名,现在的“三彩”成了统称。2.个例分析,引导细赏。课件出示三彩马,教师先讲解釉色,然后将马的色彩隐去,用线条勾勒整体造型或者出现局部特写,再来看看其他时代的马匹造型,进行比较。3.举一反三,欣赏作品。根据讨论归纳的欣赏方法,指导学生分组欣赏三彩女俑、三彩载人俑、二罐、三彩骆驼载人俑等作品。然后让学生推荐一件作品,说说感受。4.让学生用图文并茂的形式表达感悟。请各位同学用线描的形式、简短的文字记录你今天的感受好吗?5.评价学习效果。我们需要一些唐三彩的讲解员,谁的解说又生动又有专业水平呢?随意选取一些唐三彩作品,让学生自告奋勇来解说。既让学生表达感受,又可评价学生今天的学习目标达成情况。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领略了唐代工艺的辉煌,下节课我们将在浩瀚历史长河里领略更多古代陶艺的魅力。(请同学们去查找有关中国古代陶艺的资料)教 学 过 程 (第 2 课时)1.课件导入。听一小段音乐:埙乐楚歌。猜一猜,这段音乐是用什么古老乐器演奏的?“埙”是什么材料制作的乐器?(埙乐找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6届湖南长沙市广益实验中学数学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山东省威海乳山市2026届数学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6届北京市人民大附属中学数学七上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6届益阳市重点中学数学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农链引领未来:农产品溯源系统建设的新趋势与市场分析
- 高效环保产业助推下新型生物工程领域的发展策略探讨
- 2025企业管理资料范本销售岗劳动合同范本
- 2025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劳动合同范本
- 中国银行汕尾市陆河县2025秋招笔试管理营销专练及答案
- 邮储银行内江市东兴区2025秋招笔试英语阅读选词题专练30题及答案
- 2025年甘肃省天水市供热有限公司招聘12人考试历年参考题附答案详解
- 妇科肿瘤影像学课件
- 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知识
- 临床护理实践指南试题库
- 线路改迁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人工智能导论-第2版-全套课件
- 《太赫兹时域光谱》课件
-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8《江南春》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 2024-2025学年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南昌中学九年级(上)月考数学试卷(10月份)
- 第二单元 观察物体(单元测试)-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 四川省挤塑聚苯板建筑保温工程技术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