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酸和碱复习【学习目标】1复习总结酸和碱的化学性质;2通过活动探究,得出验证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的一般方法。【学习活动】一、自主学习复习总结酸和碱的化学性质二、合作探究【活动一】检验溶液中的酸和碱某同学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一会儿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猜想此时溶液中溶质可能是 ,请设计实验验证溶质的种类。药品化学方程式(不能写出化学方程式的请写出实验的操作、现象与结论)【活动二】验证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的发生写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将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没有明显现象,怎样用实验证明该反应的发生?【设计方案】请设计有明显现象的实验,证明NaOH与CO2发生了反应。提供的试剂有NaOH溶液、稀盐酸、水、CO2等,仪器与用品如下: 质软的塑料瓶 锥形瓶 烧瓶 试管 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 带导管的双孔橡皮塞 滴管 烧杯设计方案(可画图标注文字)现象结论【总结】验证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的发生的方法: , 。【学习检测】1(2016年成都中考)某同学用PH计测得生活中一些物质得PH如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物质肥皂水牙膏西瓜汁食醋pH10.28.55.82.4A牙膏显碱性 B西瓜汁显酸性C肥皂水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显红色 D胃酸过多得人不宜使用过多的食醋2(2016年成都中考)二氧化硫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造成空气污染,若遇降雨会形成 ,取这种刚降到地面的雨水水样,在一段时间内每隔几分钟测一次pH值,其pH值会逐渐减小,这说明在测定期间酸性会 。3.(2015年成都中考改编)用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和酚酞溶液。按下图步骤进行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无色溶液A 是 ,仪器C 的名称是 。xxxx(品牌名称)帮助防治骨质疏松【每片主要成分】 碳酸钙 1.5g维生素D3 200国际单位(维生素D3能参与钙和 磷代谢,促进其吸收并对骨质形成有重要作用)镁、锌、锰等矿物质(2)实验中滴入酚酞溶液的目的是 。(3)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2013年成都中考)右图是某保健品标签的部分内容,请仔细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1)胃酸过多的病人,服用该保健品后,有时会出现腹胀、打嗝的反应,出现这种反应的原因是 ,因此该保健品还可以用于治疗 。5(2016年成都中考改编)某小组在学习“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进行了如下探究,【提出问题】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还是溶解在水中?【查阅资料】15、101KPa时,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如下:溶剂水酒精溶解度1.00.315时,在酒精中氢氧化钠易溶、碳酸钠微溶。通常情况下,稀溶液的体积约等于溶剂的体积。【实验设计】在15、101KPa时,制取二氧化碳并用于实验甲、实验乙。【分析与表达】(1)如果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化学方程式是 ,那么氢氧化钠应 保存。(2)实验甲中,同时滴入等体积的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后的现象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湘雅医院概况
- 外国文化俗语讲解
- 脑复康药物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 2026届安徽省合肥市三十五中高二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答案
- 去红军遗址参观
- 阳光玫瑰葡萄管理技术
- 稳压二极管技术解析
- 学画漫画教程讲解
- 细胞分裂与新生细胞生成机制
- 危重护理小组汇报
- 《租船问题》教学设计及说课稿
- 儿童之家实施可行性方案
- 无痛胃肠镜全麻知情同意书
- 心衰患者的容量管理中国专家共识-共识解读
- 教师个人简历表格
- 文松宋晓峰小品《非诚不找》奇葩男女来相亲金句不断台词剧本完整版
- 高等院校毕业生转正定级审批表-6
- 劳务合同模板电子下载
- 容错纠错机制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 红星照耀中国选择题及答案50道
- 氯甲烷泄露应急预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