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目录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编号:40979072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40.20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0-01-14
上传人:遗****
认证信息
个人认证
刘**(实名认证)
湖北
IP属地:湖北
30
积分
- 关 键 词:
-
煤炭
输送
- 资源描述:
-
煤炭输送线,煤炭,输送
- 内容简介:
-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DT(A)型带式输送机的设计 学 院 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6班 姓 名 吴家豪 学生学号 201038686434 指导教师 陈松茂副教授 填表日期 2014年3月14日 说 明1开题报告是保证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为规范毕业设计的开题报告,特印发此表。2学生应在开题报告前,通过调研和资料搜集,主动与指导教师讨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开题报告。3此表一式三份,一份交学院装入毕业设计(论文)档案袋,一份交指导教师,一份学生自存。4选题需经基层教学单位(专业教研室)讨论审核、二级学院主管院长批准、报教务处备案, 方可正式进入下一步毕业设计(论文)阶段。姓 名吴家豪开题时间2014.3.14学 院机械工程学院专业班级机械工程及自动化6班指导教师(导师组)陈松茂论文题目中文DT(A)型带式输送机的设计英文DTII (A) design of belt conveyor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带式输送机的最新发展方向时一呈现长距离、大运量、高速度、集中控制等特点。与其他运输设备(如机车类)相比,不仅具有长距离、大运量、连续运输的特点,而且运行可靠,易于实现自动化和集中控制,经济效益十分明显。带式输送机也是煤矿最为理想的高效连续运输设备,特别是煤矿高产高效现代化的大型矿井,带式输送机己成为煤炭高效开采机电一体化技术与装备的关键设备。 随着煤矿现代化的发展和需要,我国对大倾角固定带式输送机、高产高效工作面顺槽可伸缩带式输送机及长运距、大运量带式输送机及其关键技术、关键零部件进行了理论研究和产品开发,应用动态分析技术和中间驱动与智能化控制等技术,研制成功了软启动和制动装置以及PLC控制为核心的电控装置,并且井下大功率防爆变频器也已经进入研发、试制阶段。随着高产高效矿井的发展,带式输送机各项技术指标有了很大提高。 本文在对常规下运带式输送机驱动及制动方案的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长运距、大运量下运带式输送机常见驱动方式和制动方法,通过系统的动态建模计算和仿真分析,将静态设计结论和动态分析结果相结合,指出长运距、大运量下运带式输送机启动、运行和制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行的控制理论和解决方案。通过对井下下运带式输送机了解,基本掌握了它的原理及应用。为以后的总体设计、CAD画图等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总而言之,带式输送机在煤矿中是目前最理想的运输工具,其距离、大运量、连续运输、运行可靠、易于实现自动化和集中控制的特点,是其他机械设备无法比拟的,因此,发展带式输送机对煤矿实现现代化生产,提升煤矿的经济效益和生产效率,降低作业的危险,进而使我国经济迅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二、工作任务分析 本次设计的任务是DT(A)型带式输送机的设计。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1带式输送机系统初步设计1.1带式输送机初步设计计算 布置形式的分析确定,带速的选择;输送带带宽、类型的选择确定;输送带线质量的计算;物料线质量的计算;托辊旋转部分质量的计算;各直线区段阻力计算;局部阻力计算;输送带各点张力计算及强度校核;变坡段曲率半径的确定;滚筒牵引力与电机功率的计算;拉紧力与拉紧行程的计算;制动力矩的计算。1.2机械装置的选择与确定 电动机、减速器、联轴器的选择;软起动装置或制动装置的选择;传动滚筒、改向滚筒的选择与设计;采用托辊、托辊组的种类、结构形式及特点;采用拉紧装置的结构与特点。1.3带式输送机系统布置图的设计2电气控制设计 2.1总体要求 控制核心采用可编程序控制器,具有自动、远控/近控两种工作方式;电控装置和软起动装置(水平或上运)或软制动装置(下运)配合,保证空载、满载工况下的软起动和软停车;满足空载起动、重载起动;可以分别控制二台给煤机,且和给煤机之间有闭锁功能;具有运行状态显示和故障指示,并具有沿线通话和起车预警功能;具有前、后台设备闭锁功能;具备液压系统压力及温度保护功能,并能输出报警。 2.2电控系统综合保护防跑偏开关、拉线保护、纵撕保护、烟雾保护、煤位保护、超温保护、烟雾保护和自动洒水装置、打滑保护、语音信号保护。 2.3对软起动装置的控制要求可以实现带式输送机在空载、满载等工况下的正常软起动。 2.4对软制动装置的控制要求软制动装置必须具备可靠的制动效果,保证带式输送机的安全运行与配套电控联合工作能满足下运带式输送机正常制动、紧急制动、断电制动等要求。3、 调研报告 国外带式输送机技术的发展很快,其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一方面是带式输送机的功能多元化、应用范围扩大化,如高倾角带输送机、管状带式输送机、空间转弯带式输送机等各种机型;另一方面是带式输送机本身的技术与装备有了巨大的发展,尤其是长距离、大运量、高带速等大型带式输送机已成为发展的主要方向,其核心技术是开发应用于了带式输送机动态分析与监控技术,提高了带式输送机的运行性能和可靠性。目前,在煤矿井下使用的带式输送机已达到表1所示的主要技术指标,其关键技术与装备有以下几个特点: 设备大型化。其主要技术参数与装备均向着大型化发展,以满足年产300500万t以上高产高效集约化生产的需要。 应用动态分析技术和机电一体化、计算机监控等高新技术,采用大功率软起动与自动张紧技术,对输送机进行动态监测与监控,大大地降低了输送带的动张力,设备运行性能好,运输效率高。 采用多机驱动与中间驱动及其功率平衡、输送机变向运行等技术,使输送机单机运行长度在理论上已有受限制,并确保了输送系统设备的通用性、互换性及其单元驱动的可靠性。 新型、高可靠性关键元部件技术。如包含CST等在内的各种先进的大功率驱动装置与调速装置、高寿命高速托辊、自清式滚筒装置、高效贮带装置、快速自移机尾等。2国内带式输送机技术的现状 我国生产制造的带式输送机的品种、类型较多。在“八五”期间,通过国家一条龙“日产万吨综采设备”项目的实施,带式输送机的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煤矿井下用大功率、长距离带式输送机的关键技术研究和新产吕开发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3煤矿带式输送机技术的发展趋势 3.1设备大型化、提高运输能力 为了适应高产高效集约化生产的需要,带式输送机的输送能力要加大。长距离、高带速、大运量、大功率是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高产高效矿井运 输技术的发展方向。在今后的10a内输送量要提高到30004000t/h,还速提高至46m/s,输送长度对于可伸缩带式输送机要达到3000m。对于钢绳芯带式输送机需加长至5000m以上,单机驱动功率要求达到10001500kW,。尤其是煤矿井下顺槽可伸缩输送技术的发展,随着高产高效工作面的出现及煤炭科技的不断发展,原有的可伸缩带式输送机,无论是主参数,还是运行性能都难以适应高产高效工作面的要求,煤矿现场急需主参数更大、技术更先进、性能更可靠的长距离、大运量、大功率顺槽可伸缩带式输送机,以提高我国带式输送机技术的设计水平,填补国内空白,接近并赶上国际先进工业国的技术水平。其包含7个方面的关键技术:带式输送机动态分析与监控技术;软起动与功率平衡技术;中间驱动技术;自动张紧技术;新型高寿命高速托辊技术;快速自移机尾技术;高效储带技术。3.2提高元部件性能和可靠性 设备开机率的高与低主要取决于元部件的性能和可靠性。除了进一步完善和提高现有元部件的性能和可靠性,还要不断地开发研究新的技术和元部件,如高性能可控软起动技术、动态分析与监控技术、高效贮带装置、快速自移机尾、高速托辊等,使带式输送机的性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四、方案拟定与分析 本次设计的DT(A)型带式输送机,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当今煤炭运输行业的传统带式运输运输距离近,速度低下的问题,所以设计出一款高速率,能够长距离的运输的带式输送机为当务之急。初步拟定带式输送机的方案图如下:五、毕业设计撰写提纲及实施计划1、撰写提纲摘要ABSTRACT第一章 绪论1.1、前言1.2、带式输送机的国内发展趋势及前景1.3、课题设计的目的意义、内容及章节安排第二章 整体的设计与选择2.1、电动机的选择2.2、带式输输送装置的设计与计算2.3、带式输送机电机与减速器的设计计算2.4、带速的选择 2.4、本章小结第三章 输送机各部件选型计算过程3.1、输送机布置简图3.2、初定参数3.3、张力计算3.4、拉紧装置计算3.5、输送带型号选择 3.6、本章小结第四章 结构设计的三维建模4.1、电机减速器的三维建模4.2、拉紧装置的三维建模4.3、总体装配建模4.4、本章小结结论参考文献附录致谢2、毕业设计实施计划2013.12.232014.03.14 查资料,完成开题报告及外文翻译2014.03.152014.05.10 完成方案的设计及最终确定并完成总体建模设计2014.05.112014.05.30 完善最终图纸及设计说明书2014.05.312014.06.06 完成毕业设计答辩参考文献:1 机械设计手册.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 机械设计师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3 机械设计制图手册.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4 王世刚等主编.机械设计实践与创新. 国防工业出版社. 5 高志等机械创新设计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6 陈锦昌. 计算机工程制图(第3版).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7 邢伟. 文体用品与科技 J .2006年,第九期8 胡文胜,沙沅.文体用品与科技J.1995年,第5期9 市场经济与体育改革.国家体育总局干部培训中心,ZSBN781051251810 凯德.精通SOLIDWORKS 设计及应用基础入门篇.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311 徐正会,吴家锃:带式输送机的创新设计.中国台湾,200812 徐正会,黎淳弘:带式输送机的研发.中国台湾,2004指导教师(导师组)意见:签 名: 年 月 日审查小组意见: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