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化学反应工程 综合复习资料 模拟题 一 填空题 1 所谓 三传一反 是化学反应工程学的基础 其中 三传 是指 和 一反 是指 2 各种操作因素对于复杂反应的影响虽然各不相同 但通常温度升 高有利于活化能 的反应的选择性 反应物浓度升高有利于反应 级数 的反应的选择性 3 测定非理想流动的停留时间分布函数时 两种最常见的示踪物输 入方法为 和 4 在均相反应动力学中 利用实验数据求取化学反应速度方程式的 两种最主要的方法为 和 5 多级混合模型的唯一模型参数为 轴向扩散模型的唯一 模型参数为 6 工业催化剂性能优劣的三种最主要的性质是 和 7 平推流反应器的E函数表达式为 其无因次方差 而 全混流反应器的无因次方差 8 某反应速率常数的单位为m3 mol hr 该反应为 级反 应 9 对于反应 各物质反应速率之间的关系为 rA rB rR 10 平推流反应器和全混流反应器中 更适合于目的产物是 中间产物的串联反应 11 某反应的计量方程为 则其反应速率表达式 12 物质A按一级不可逆反应在一间歇反应器中分解 在67 时转化 50 需要30min 而在80 时达到同样的转化率仅需20秒 该反 应的活化能为 13 反应级数 可能 不可能 大于3 14 对于单一反应 在相同的处理量和最终转化率条件下 选择反应 器时主要考虑 而对于复合反应 选择反应器时主要考虑 的则是 15 完全混合反应器 全混流反应器 内物料的温度和浓度 并且 大于 小于 等于 反应器出口物料的温度和浓度 16 下图是某连串反应在各转化率下的产物浓度分布曲线 那么当转 化率达70 时 中间产物R的化学反应工程定义总收率为 按 炼厂或化工厂惯用的收率和选择性的定义 在该转化率条件下的 收率是 选择性是 二 多项选择题 1 关于理想的间歇式反应器 平推流反应器和全混流反应器 下列 描述正确的是 A 三者同为理想反应器 但理想的内涵是不同的 B 理想的间歇式反应器和全混流反应器的理想的内涵是一样的 都 是反应器内温度和组成处处相同 C 理想的间歇式反应器和全混流反应器的理想的内涵是不一样的 虽然都是反应器内温度和组成处处相同 但前者随着时间的变化温 度和组成可能都发生变化 而后者则不随时间变化 D 平推流和全混流反应器都是连续流动式反应器 前者的返混为 零 后者为无穷大 2 关于积分法和微分法 认识正确的是 A 积分法和微分法是两种求取动力学参数的数据处理方法 前者对 数据的精度要求比后者低 B 积分法不能处理动力学较为复杂的 反应物和产物不止一种 正 反应和逆反应的反应级数不同 可逆反应 C 积分法得到的动力学参数比微分法可靠 3 对于一级恒容和一级变容不可逆反应 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A 在同一平推流反应器内 在同样条件下进行反应 反应的转化率 是一样的 B 在同一全混流反应器内 在同样条件下进行反应 反应的转化率 是一样的 C 在同一间歇式反应器内 在同样条件下进行反应 反应的转化率 是一样的 D 在同一平推流反应器或间歇式反应器内 在同样条件下进行反应 反应的转化率是一样的 4 对于瞬时收率和总收率 下列正确的判断是 A 对于全混流反应器 反应的瞬时收率与总收率相等 B 对于平推流反应器 反应的瞬时收率与总收率相等 C 对于平推流反应器 反应的瞬时收率与总收率之间是积分关系 D 对于全混流反应器 反应的瞬时收率与总收率之间是积分关系 5 气相变容反应 原料中混入了一定量的惰性气体 惰性气体与A 和B的转化率为零时的初始总摩尔数比为1 1 A与B的比例为 计量比 则膨胀率为 A 0 5 B 1 3 C 1 6 D 5 6 6 纯气体A 浓度2 mol L 摩尔流率100mol min 在平推流反应器里 分解生成一系列产物 其动力学为 在一个9 8 L的反应器里 进行反应所能达到的转化率为 A 70 B 80 C 90 D 100 7 关于E函数和F函数 下面正确的是 A F t E t B C D 8 轴向分散系数与扩散系数 下面论述正确的是 A 两者实质上是相同的 都符合Fick定律 B 两者实质上是不同的 轴向分散系数的定义实际上是借用了Fick 定律的形式 C 轴向分散系数是与流动有关系的 D 扩散系数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 9 宏观流体和微观流体是流体凝集态的两种极端形式 流体的凝集 态不同 对反应结果一般有明显的影响 但对于 是例外 A 一级不可逆反应 B 在平推流反应器内进行反应 C 在全混流反应器内进行反应 D 零级反应 10 对于一个气固相催化反应 减小外扩散和内扩散影响的措施正确 的是 A 提高反应器内气体的流速 减小催化剂颗粒的直径 B 降低反应器内气体的流速 减小催化剂颗粒的直径 C 降低反应器内气体的流速 增大催化剂颗粒的直径 D 增加催化剂颗粒的直径 提高反应器内气体的流速 11 关于基元反应的认识 正确的是 A 分子数是针对基元反应的概念 B 基元反应的计量系数与对应物种的反应级数之间存在一一对应关 系 C 基元反应和意义是一样的 D 有的基元反应的总反应级数可能是小数 12 对于一个均相变容反应 针对反应物A的反应速率 下面表述正 确的是 A B C D 13 对于平行反应 活化能E1 E2 反应级数n1 n2 如果目的产物是 R的话 我们应该在 条件下操作 A 高温 反应物A高浓度 B 高温 反应物A低浓度 C 低温 反应物A高浓度 D 低温 反应物A低浓度 14 对于化学反应的认识 下面正确的是 A 化学反应的转化率 目的产物的收率仅与化学反应本身和使用的 催化剂有关系 B 化学反应的转化率 目的产物的收率不仅与化学反应本身和使用 的催化剂有关 而且还与反应器内流体的流动方式有关 C 反应器仅仅是化学反应进行的场所 与反应目的产物的选择性无 关 D 反应器的类型可能直接影响到一个化学反应的产物分布 15 对于一个串联反应 目的产物是中间产物 适宜的反应器是 A 全混流反应器 B 平推流反应器 C 循环反应器 D 平推流与全混流串联在一起的反应器 16 关于非理想流动与停留时间分布 论述正确的是 A 一种流动必然对应着一种停留时间分布 B 一种停留时间分布必然对应着一种流动 C 一种停留时间分布可能对应着多种流动 D 流动与停留时间分布存在一一对应关系 17 是 A 平推流的E函数 B 全混流的E函数 C 平推流串联全混流的E函数 D 全混流串联平推流的E函数 18 对于轴向分散模型 选择不同的边界条件 计算公式和结果都有 所不同 这说明 A 边界条件是人为设定的 是为了便于有关公式的推导 B 边界条件可以自由选取 C 边界条件决定于操作条件和反应装置的本身 D 边界条件不同 计算公式和计算结果不同 说明边界条件不同 直 接影响到反应器内的流动和反应 19 对于一个气固相催化反应过程 下列属于动力学因素的是 A 气膜扩散 B 孔内扩散 C 反应物的吸附和产物的脱附 D 表面反应 20 Langmuir吸附等温的四个假定 均匀表面 单层吸附 吸附机理 相同和无相互作用这几点应该说是非常苛刻的 实际情况很难满 足上述要求 然而 对于多数的化学反应 应用这几点假定进行 有关的推导 结果一般是可以接受的 其主要原因在于 A 实际反应过程中催化剂表面吸附物种的覆盖度很低 B 实际的催化剂表面一般很平整 C 实际的催化剂表面上活性位间的距离较远 D 实际的催化剂表面上活性位的数量有限 21 关于指前因子和活化能描述正确的是 A 指前因子理论上与温度无关 活化能的取值永远都是正的 活化 能大 温度低 反应速率对温度的变化更敏感 B 指前因子理论上与温度有关 但与指数项相比其随温度的变化可 以忽略 活化能的取值永远都是正的 活化能大 温度低 反应速 率对温度的变化更敏感 C 指前因子理论上与温度有关 活化能的取值不可能永远都是正 的 活化能小 温度高 反应速率对温度的变化更敏感 22 对于一级不可逆反应 产物R的最大浓度通常 A 只与速率常数的大小有关 B 只与反应温度有关 C 与A的初始浓度和速率常数的大小有关 D 只与A的初始浓度有关 23 测定停留时间分布常用的方法有脉冲示踪法和阶跃示踪法 关于 这两种方法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这两种方法都是物理示踪法 B 根据脉冲示踪法得到的实验数据 可以直接得到E函数 C 根据阶跃示踪法得到的实验数据 可以直接得到E函数 D 根据阶跃示踪法得到的实验数据 可以直接得到F函数 三 计算题 1 某一级液相反应在一只全混流反应器中进行 转化率为95 如 果再串连一只同样的全混流反应器 使转化率仍维持在95 试 问处理量增加多少 2 某速率常数为0 15 min 1的一级不可逆反应在一非理想反应器内 进行反应 示踪结果表明 和分别为15min和0 21 求用多级混 合流模型预测的转化率 3 反应物A反应首先生成R k1 6 hr 1 R进一步反应生成S k2 3 hr 1 和T k3 1 hr 1 如果浓度为1 0 mol L的纯A在一个全混流反 应器内进行反应 求R浓度达到最大值的空时及R的最大浓度 4 某一级恒容反应AP在一平推流和一全混流反应器所组成的串联 反应器组中进行 两反应器的有效容积均为VR 进料为纯A 初 始体积流率为0 试证明最后的总转化率与这两个反应器的串联 顺序无关 假设两反应器的温度相等且保持恒定 反应器被反 应物全部充满 5 纯组分A发生下述平行反应 A的起始浓度为2mol L 反应在恒温的条件下进行 试确定在如下反 应器中目的产物S所能达到的最大浓度 a 平推流反应器 b 全混流反应器 6 某气相一级不可逆反应 在等温 等压条件下在一间歇反应器中进行 原料中含A 75 mol 8分钟后体积增加了一倍 求A的转化率以及此温度下的 速率常数 7 用一个1升的全混流反应器来确定某反应的动力学方程 A的液相溶液 分别以不同的流率和不同的初始浓度加入反应器 并测定A的出口浓 度 得到如下表所示的数据 v0 L min CA0 mmol L CA mmol L 0 449 1418 34 0 564 4023 60 1103 2041 14 2153 2068 10 2180 8075 72 假设反应速率只与A有关 求反应速率方程式 8 在某实际反应器内用脉冲输入法测得其出口物料中示踪剂浓度的变 化数据如下 t min012345678910 C t g L 00356643210 试列出相应表格计算各反应时间下所对应的的E t 值和F t 值以及平 均停留时间 并画出E t 和F t 曲线 9 向某实际反应器入口用脉冲法加入示踪物 在出口测得的示踪物浓 度变化如下 t min048121620242832 C t g L 0358107420 若在该反应器内进行AP的一级异构化反应 已知反应流体为宏观流 体 入口处A的转化率为零 反应速度常数为0 045min 1 试用凝集 流模型预测在该反应器出口处所能达到的转化率 提示 凝集流模型公式 10 在Pt催化剂上进行异丙苯分解反应 C6H5CH CH3 2 C6H6 C3H6 若以A B及R分别表示异丙苯 苯及丙烯 代表催化剂上的一个活 性中心 其反应步骤如下 A A A B R B B 若表面反应为速度控制步骤 试由L H机理和Hougen Watson模型推 导异丙苯分解的等温速度方程式 11 在直径为6mm的球形催化剂颗粒上进行某一级不可逆反应AP 已知 催化剂外表面上的反应物A浓度为9 510 5 mol cm3 温度为350 oC 该反 应为放热反应 热效应为 131800 J mol A 活化能为103600 J mol A 催化剂颗粒的有效导热系数为2 0110 3 J cms oC 反应物A在颗粒微孔内 的有效扩散系数为0 015 cm2 s 反应的本征反应速度常数kv 11 8 s 1 试计算 1 颗粒中心与催化剂外表面间可能达到的最大温度差 2 在此种情况下 颗粒内部同时存在着浓度梯度和温度梯度 催化剂 颗粒的内扩散有效系数 12 在500 下使用硅铝小球催化剂进行石脑油的催化裂化反应 该反应可 近似当作一级不可逆反应处理 已知催化剂的平均孔半径为30 颗粒 直径为0 31 cm 颗粒密度为1 14 g cm3 孔体积为0 35 cm3 g 油品的 平均分子量为120 反应速度常数kW 0 25 cm3 sgcat 曲折因子 2 在反应条件下 催化剂微孔内的扩散主要是努森扩散 温度梯度基 本可忽略 试计算此时催化剂的有效系数 化学反应工程模拟题答案 一 填空题 1 所谓 三传一反 是化学反应工程学的基础 其中 三传 是指 质 量传递 热量传递和动量传递 一反 是指 反应动力学 2 各种操作因素对于复杂反应的影响虽然各不相同 但通常温度升 高有利于活化能 高 的反应的选择性 反应物浓度升高有利于反 应级数 大 的反应的选择性 3 测定非理想流动的停留时间分布函数时 两种最常见的示踪物输 入方法为 脉冲示踪法 和 阶跃示踪法 4 在均相反应动力学中 利用实验数据求取化学反应速度方程式的 两种最主要的方法为 积分法 和 微分法 5 多级混合模型的唯一模型参数为 串联的全混区的个数N 轴 向扩散模型的唯一模型参数为 Pe 或Ez uL 6 工业催化剂性能优劣的三种最主要的性质是 活性 选择性 和 稳 定性 7 平推流反应器的E函数表达式为 其无因次方差 0 而 全混流反应器的无因次方差 1 8 某反应速率常数的单位为m3 mol hr 该反应为 2 级反 应 9 对于反应 各物质反应速率之间的关系为 rA rB rR 1 2 2 10 平推流反应器和全混流反应器中 平推流 更适合于目的产物是 中间产物的串联反应 11 某反应的计量方程为 则其反应速率表达式 不能确定 12 物质A按一级不可逆反应在一间歇反应器中分解 在67 时转化 50 需要30 min 而在80 时达到同样的转化率仅需20秒 该反 应的活化能为 3 46 105 J mol 13 反应级数 不可能 可能 不可能 大于3 14 对于单一反应 在相同的处理量和最终转化率条件下 选择反应 器时主要考虑 反应器的大小 而对于复合反应 选择反应器时 主要考虑的则是 目的产物的收率 15 完全混合反应器 全混流反应器 内物料的温度和浓度 均一 并且 等于 大于 小于 等于 反应器出口物料的温度和 浓度 16 下图是某连串反应在各转化率下的产物浓度分布曲线 那么当转 化率达70 时 中间产物R的化学反应工程定义总收率为 64 按炼厂或化工厂惯用的收率和选择性的定义 在该转化率条件 下的收率是 45 选择性是 64 0 0 2 0 4 0 6 0 8 1 0 0 2 0 4 0 6 0 8 1 0 A R S X A C C A0 二 多项选择题 1 关于理想的间歇式反应器 平推流反应器和全混流反应器 下列描 述正确的是 A C D A 三者同为理想反应器 但理想的内涵是不同的 B 理想的间歇式反应器和全混流反应器的理想的内涵是一样的 都是 反应器内温度和组成处处相同 C 理想的间歇式反应器和全混流反应器的理想的内涵是不一样的 虽 然都是反应器内温度和组成处处相同 但前者随着时间的变化温度 和组成可能都发生变化 而后者则不随时间变化 D 平推流和全混流反应器都是连续流动式反应器 前者的返混为零 后者为无穷大 2 关于积分法和微分法 认识正确的是 A B A 积分法和微分法是两种求取动力学参数的数据处理方法 前者对数 据的精度要求比后者低 B 积分法不能处理动力学较为复杂的 反应物和产物不止一种 正反 应和逆反应的反应级数不同 可逆反应 C 积分法得到的动力学参数比微分法可靠 3 对于一级恒容和一级变容不可逆反应 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C A 在同一平推流反应器内 在同样条件下进行反应 反应的转化率 是一样的 B 在同一全混流反应器内 在同样条件下进行反应 反应的转化率 是一样的 C 在同一间歇式反应器内 在同样条件下进行反应 反应的转化率 是一样的 D 在同一平推流反应器或间歇式反应器内 在同样条件下进行反应 反应的转化率是一样的 4 对于瞬时收率和总收率 下列正确的判断是 A C A 对于全混流反应器 反应的瞬时收率与总收率相等 B 对于平推流反应器 反应的瞬时收率与总收率相等 C 对于平推流反应器 反应的瞬时收率与总收率之间是积分关系 D 对于全混流反应器 反应的瞬时收率与总收率之间是积分关系 5 气相变容反应 原料中混入了一定量的惰性气体 惰性气体与A 和B的转化率为零时的初始总摩尔数比为1 1 A与B的比例为计 量比 则膨胀率为 C A 0 5 B 1 3 C 1 6 D 5 6 6 纯气体A 浓度2 mol L 摩尔流率100 mol min 在平推流反应 器里分解生成一系列产物 其动力学为 在一个9 8 L的反应器 里进行反应所能达到的转化率为 A A 70 B 80 C 90 D 100 7 关于E函数和F函数 下面正确的是 B C D A F t E t B C D 8 轴向分散系数与扩散系数 下面论述正确的是 B C D A 两者实质上是相同的 都符合Fick定律 B 两者实质上是不同的 轴向分散系数的定义实际上是借用了Fick 定律的形式 C 轴向分散系数是与流动有关系的 D 扩散系数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 9 宏观流体和微观流体是流体凝集态的两种极端形式 流体的凝集 态不同 对反应结果一般有明显的影响 但对于 A B 是例外 A 一级不可逆反应 B 在平推流反应器内进行反应 C 在全混流反应器内进行反应 D 零级反应 10 对于一个气固相催化反应 减小外扩散和内扩散影响的措施正 确的是 A A 提高反应器内气体的流速 减小催化剂颗粒的直径 B 降低反应器内气体的流速 减小催化剂颗粒的直径 C 降低反应器内气体的流速 增大催化剂颗粒的直径 D 增加催化剂颗粒的直径 提高反应器内气体的流速 11 关于基元反应的认识 正确的是 A B A 分子数是针对基元反应的概念 B 基元反应的计量系数与对应物种的反应级数之间存在一一对应关 系 C 基元反应和意义是一样的 D 有的基元反应的总反应级数可能是小数 12 对于一个均相变容反应 针对反应物A的反应速率 下面表述 正确的是 B D A B C D 13 对于平行反应 活化能E1 E2 反应级数n1 n2 如果目的产 物是R的话 我们应该在 D 条件下操作 A 高温 反应物A高浓度 B 高温 反应物A低浓度 C 低温 反应物A高浓度 D 低温 反应物A低浓度 14 对于化学反应的认识 下面正确的是 B D A 化学反应的转化率 目的产物的收率仅与化学反应本身和使用的 催化剂有关系 B 化学反应的转化率 目的产物的收率不仅与化学反应本身和使用的催 化剂有关 而且还与反应器内流体的流动方式有关 C 反应器仅仅是化学反应进行的场所 与反应目的产物的选择性无 关 D 反应器的类型可能直接影响到一个化学反应的产物分布 15 对于一个串联反应 目的产物是中间产物 适宜的反应器是 B A 全混流反应器 B 平推流反应器 C 循环反应器 D 平推流与全混流串联在一起的反应器 16 关于非理想流动与停留时间分布 论述正确的是 A C A 一种流动必然对应着一种停留时间分布 B 一种停留时间分布必然对应着一种流动 C 一种停留时间分布可能对应着多种流动 D 流动与停留时间分布存在一一对应关系 17 是 B A 平推流的E函数 B 全混流的E函数 C 平推流串联全混流的E函 数 D 全混流串联平推流的E函数 18 对于轴向分散模型 选择不同的边界条件 计算公式和结果都 有所不同 这说明 D A 边界条件是人为设定的 是为了便于有关公式的推导 B 边界条件可以自由选取 C 边界条件决定于操作条件和反应装置的本身 D 边界条件不同 直接影响到反应器内的流动和反应 19 对于一个气固相催化反应过程 下列属于动力学因素的是 C D A 气膜扩散 B 孔内扩散 C 反应物的吸附和产物的脱附 D 表面反应 20 Langmuir吸附模型的四个假定 均匀表面 单层吸附 吸附机 理相同和无相互作用这几点应该说是非常苛刻的 实际情况很 难满足上述要求 然而 对于多数的化学反应 应用这几点假 定进行有关的推导 结果一般是可以接受的 其主要原因在于 A A 实际反应过程中催化剂表面吸附物种的覆盖度很低 B 实际的催化剂表面一般很平整 C 实际的催化剂表面上活性位间的距离较远 D 实际的催化剂表面上活性位的数量有限 21 关于指前因子和活化能描述正确的是 B A 指前因子理论上与温度无关 活化能的取值永远都是正的 活化能 大 温度低 反应速率对温度的变化更敏感 B 指前因子理论上与温度有关 但与指数项相比其随温度的变化可以忽 略 活化能的取值永远都是正的 活化能大 温度低 反应速率对 温度的变化更敏感 C 指前因子理论上与温度有关 活化能的取值不可能永远都是正的 活 化能小 温度高 反应速率对温度的变化更敏感 22 对于一级不可逆反应 产物R的最大浓度通常 C A 只与速率常数的大小有关 B 只与反应温度有关 C 与A的初始浓度和速率常数的大小有关 D 只与A的初始浓度有关 23 测定停留时间分布常用的方法有脉冲示踪法和阶跃示踪法 关 于这两种方法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B D A 这两种方法都是物理示踪法 B 根据脉冲示踪法得到的实验数据 可以直接得到E函数 C 根据阶跃示踪法得到的实验数据 可以直接得到E函数 D 根据阶跃示踪法得到的实验数据 可以直接得到F函数 三 计算题 1 某一级液相反应在一只全混流反应器中进行 转化率为95 如果再 串联一只同样的全混流反应器 使转化率仍维持在95 试问处理量应 增加多少 解 当反应在一个全混流反应器内进行时 根据全混流反应器的 设计方程 有 1 当两个等体积全混流反应器串联时 转化率不变 则有 2 根据式 1 得 19 根据式 2 得6 94 进料体积流率之比等于空时的反比 即 也就是说 串联后进料体积流率应为原来的5 48倍 即需增加4 48倍 2 某速率常数为0 15 min 1的一级不可逆反应在一非理想反应器内进行反 应 示踪结果表明 和 分别为15 min和0 21 求用多级混合流模型预测 的转化率 解 根据多级混合流模型无因次方差与N之间的关系 有 4 76 根据一级不可逆反应多级混合流模型转化率的表达式 有 3 反应物A反应首先生成R k1 6 hr 1 R进一步反应生成S k2 3 hr 1 和T k3 1 hr 1 如果浓度为1 0 mol L的纯A在一个全混流反应器内进 行反应 求R浓度达到最大值的空时及R的最大浓度 解 根据一级不可逆串联反应在全混流反应器中进行反应时中间物种最 大浓度及达到最大浓度空时的公式 有 0 2 hr 说明 上述两公式也可通过对反应物A和产物R两次应用全混流反应器 设计方程 求得产物R的浓度表达式 然后令 求出 opt 和CR max的值 4 某一级恒容反应AP在一平推流和一全混流反应器所组成的串联反应 器组中进行 两反应器的有效容积均为Vr 进料为纯A 初始体积流率 为v0 试证明最后的总转化率与这两个反应器的串联顺序无关 假设 两反应器的温度相等且保持恒定 反应器被反应物全部充满 解 反应速率方程 a 全混流在前 平推流在后 由全混流的设计方程 得 故 由平推流的设计方程得 则 其中 b 平推流在前 全混流在后 对平推流 得 对全混流 得 即 两各反应器的排列顺序不影响反应结果 5 纯组分A发生下述平行反应 A的起始浓度为2 mol L 反应在恒温的条件下进行 试确定在如下反 应器中目的产物S所能达到的最大浓度 a 平推流反应器 b 全混流反应器 解 a 对于平推流反应器 当 CA曲线下的面积最大 即A完全转化 CA 0 时CS最大 即 0 469 mol L b 对于全混流反应器 故 令 得 解得 CA 1 mol L 故 mol L 6 某气相一级不可逆反应 在等温 等压条件下在一间歇反应器中进行 原料中含A 75 mol 8分钟后体积增加了一倍 求A的转化率以及此温度下的速率 常数 解 1 该反应为变容反应 摩尔比 0 25 0 75 即 1 3 1 故 i 1 3 即 膨胀率 8分钟后 V 2V0 V0 1 A xA 解得 xA 66 7 2 由间歇式反应器的设计方程 对一级反应 有 则 7 用一个1升的全混流反应器来确定某反应的动力学方程 A的液相溶液 分别以不同的流率和不同的初始浓度加入反应器 并测定A的出口浓 度 得到如下表所示的数据 v0 L min CA0 mmol L CA mmol L 0 449 1418 34 0 564 4023 60 1103 2041 14 2153 2068 10 2180 8075 72 假设反应速率只与A有关 求反应速率方程式 解 根据全混流反应器的设计方程 得 由已知数据可得下述数据 minln CAln rA 2 512 322 912 51 220 403 163 02 162 043 724 13 0 5170 24 225 14 0 5210 164 335 35 假设 rA k CAn 得 ln rA ln k n lnCA 以ln rA 对ln CA做图 得一直线 截距 ln k 3 3 得 k 0 037 L mmolmin 斜率 n 2 故速率方程为 rA 0 037CA2 mmol Lmin t min012345678910 C t g L00356643210 003814202427293030 E t min 1 000 10 170 20 20 130 10 070 030 F t 000 10 270 470 670 80 90 971 01 0 4 83 8 在某实际反应器内用脉冲输入法测得其出口物料中示踪剂浓度的变 化数据如下 t min012345678910 C t g L 00356643210 试列出相应表格计算各反应时间下所对应的的E t 值和F t 值以及平 均停留时间 并画出E t 和F t 曲线 解 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工业自动化高级操作工技能竞赛题库
- 2024新外研社版英语八年级上单词表(开学版)
- 2025年工业自动化工程师高级面试指南及预测题解析
- 24节气教学课件
- 新解读《GB-T 36785-2018结构用木质覆面板保温墙体试验方法》
- 关雎板块式教学课件
- 2024年全国社会工作者之初级社会工作实务考试重点试卷附答案469
- 2024高层管理人员劳动合同
- 2025年英语四六级考试听力短对话专项突破试卷 考前冲刺
- Ⅰ期糖尿病肾病护理查房记录
- 卷扬工安全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2025年度泸州老窖白酒线上线下全渠道销售代理协议
- 教职工开学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公路交通水运三类人员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河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 2025年甘肃省公职招录考试(省情时政)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套)
- 期末必考题检测卷(三)(含答案)高一数学下学期人教A版必修第二册
- 2025年江苏公务员遴选考试公文写作试卷(附答案)
- 2025年度以新质生产力助推高质量发展等继续教育公需科目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技师安全考试题库
- 站点考勤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