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历史:第一单元第四课古代的经济政策学案(人教版必修二)重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演变及其影响;“重农抑商”政策时事的原因和评价;“闭关锁国”政策实施的背景及其评价。难点:井田制的瓦解;“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历代政府的经济政策与时代特点的关系。课前自主学习1我国古代土地制度土地国有制有和等,而土地私有制确立于时期。为保证封建小农经济的发展和政府赋税收入,各代均采取政策。2中国的海外贸易历史悠久,明代初期仍欢迎海外各国来华进行官方贸易。但是,后来又下令实行海禁。3清代初年,为了对付人民的抗清斗争,厉行海禁、迁界,实行政策。4清代长期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妨碍的开拓,抑制,阻碍的滋长。课堂合作探究知识点一:土地制度的演变1原始社会的土地公有制:在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共同劳动,平均分配。2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井田制(1)夏、商、周时期,土地归国家所有,一切土地属于国王。国王把直接控制之外的土地分赐给诸侯。诸侯又将土地分赐给卿大夫。受田者只能世代使用,不得转让与买卖土地,并要向国王缴纳贡赋。(2)春秋时期,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出现了许多私田,其主人隐瞒不报,不向国君交纳赋税,加之战争频繁,在井田上耕作的劳动力不断减少,井田制日趋瓦解。(3)公元前594年,鲁国首先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纳税。其他诸侯国相继进行税制改革,井田制彻底瓦解。3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1)土地私有制:形成原因:根源在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春秋末期,各诸侯国进行的税制改革加速了土地私有制的形成。形成:春秋末期各诸侯国的税制改革,促使土地逐步由国有向私有转变,并形成了新的剥削方式;战国时期的各国变法,最终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发展演变:从战国时期开始的封建土地所有制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在封建土地私有制下,土地兼并现象一直存在。(2)土地国有制:曹魏推行屯田制,分为军屯和民屯,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均田制在北魏时开始实行。隋代和唐代前期继续实行这一制度,并进一步完善。均田制条件下,政府进行授田,并规定官民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主要部分不能买卖,授田者死后归还给国家。唐朝中期以后,随着土地兼并与土地买卖的频繁,均田制逐渐瓦解。【例1】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反映了 ( )a封建生产方式比井田制进步 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c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 d上层建筑对经济发展的反作用【变式题1】从西周“溥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商鞅“废井田,开阡陌”,直接反映了 ( )a封建王权的建立 b分封制的瓦解c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d上层建筑的变化知识点二:“重农抑商1商周时期,国家曾鼓励、支持商业发展,商业发挥着重要作用。2战国时期以来,为禁止农民弃农经商,稳定农业生产和封建政权统治,商鞅变法首创“重农抑商”。后继的封建统治者大多继承重农抑商政策。3西汉初年,统治者推行一系列经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富商大贾的势力。4明清统治者继续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1)明清两代继续执行重农抑商政策。明太祖即告谕户部大臣,理财之术在于“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清雍正帝也强调“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因此要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2)明清重农抑商的主要措施专卖制度和歧视商人:明清两代都继承传统的专卖制度,由官府垄断盐、茶等重要商品的经营,独占专利。对民营商业,不断加征商税。明初商税三十抽一,后来商税名目渐多,税率也不断提高。明神宗时,派遣大批宦官充当矿监、税使,四处设置榷税关卡,任意征收商税,几乎是“无物不税,无处不税”。清代也是关卡林立,“关津有过路之税,镇集有落脚之税”。此外,官府还有许多歧视商人的规定。如明政府曾规定,商贾只许穿绢、布缝制的衣服;农家有一人经商的,也不许穿绸、纱缝制的衣服;还规定商贩和仆役、娼优等下贱之人禁止穿用貂裘,商贾及技艺之人的家用器皿不许用银。手工业官营:明清两代都组建了庞大的官营手工业。据统计,明前期官营手工业占用的工匠达到三十万人,加上为官营手工业服务的民夫共约一百八十万人。清代虽将官匠改为雇募,但仍保留相当规模的官营手工业。官营手工业的存在,大大限制了民营手工业的发展空间。不仅如此,明清政府还采取征收重税、压价收购等种种手段,压制民营手工业的发展。(3)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明清的重农抑商政策,不仅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而且强化了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使之迟迟难以瓦解。【例2】从战国时期开始直至清朝前期,重农抑商政策一直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占主导地位。对上述问题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给自足的生产特点使商品经济被轻视 b为了缓和社会矛盾必须关心农民利益c农业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 d国家人口以农民主为,没有广阔的商业市场知识点三:“海禁与“闭关锁国 1明初的“海禁(1)原因:明朝初期,东南沿海倭患日益猖獗。由于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明朝的统治,明太祖下令实行海禁,“申禁人民不得擅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的主持下进行。(2)表现:如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时,也与海外各国广泛开展了官方贸易。(3)变化:倭寇之患消除以后,明政府重新开放海禁,允许民间与各国进行贸易,但基本上实行闭关政策。2清朝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1)清代初年,为了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厉行禁海、迁界,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无许片帆人海”,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正常的海外贸易陷于停顿。(2)清统一台湾后,一度开放海禁,设立澳门、漳州、宁波、云台山(在今江苏连云港)四个港口作为通商口岸。但是,由于担心沿海居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仅仅过了二十多年,康熙帝又禁止商人前往南洋贸易。(3)乾隆帝更认为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无需同外国进行贸易,规定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封闭其他港口,并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3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清代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不仅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而且使中国与世隔绝,未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以促进新的生产力的发展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例3】鸦片战争前夕,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的含义是( )a 禁绝中国对外贸易 b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c一概排斥西方事物 d封闭边界固守疆土【变式题3】明清时期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中,属于明清时期才出现的新情况是( )a 外国侵略者骚扰东南沿海 b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c奉行“重农抑商政策 d少数民族入主中原 巩固测试1“画野分民乱井田,百王礼乐散寒烟”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诸侯争霸,分封制遭到破坏 b按军功赐田授爵,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c新的赋税制度动摇了奴隶制基础 d铁农具导致私田大量开垦2电视剧乔家大院讲的是晋商乔家在遭到生意上的重大挫折后,奋发图强,东山再起的故事。晋商的活动范围不仅遍布全国,有的还走出国门。作为实力最强的商帮之一,晋商兴起子( ) a唐代 b北宋 c明代 d清代3造成古代中国封建社会出现“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 b封建土地制度的存在c政府采取不抑兼并的政策 d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4公元前594年,鲁国首先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纳税,这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最主要的影响是 ( )a加速了社会制度的更替 b增强了鲁国的国力c开中国税制改革的先河 d承认了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5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取代井田制。下列现象对这种土地制度的变化起了推动作用的有( )奴隶主大量开垦荒地 “初税亩”等新税制的实行 战国时各诸侯国的变法运动 兼并战争a b c d6清后期“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从军”。材料能反映出清朝推行的政策是( )a禁止走私贩运 b抑商,“海禁” c重农抑商 d保护森林、渔业资源7明朝后期,出现“末富居多,本富居少”,江南农村人口“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改商者三倍于前”的社会现象,这说明 ( )a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社会贫富分化加剧 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商品经济相对发展8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对中国科技有过如下一番论述:“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药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可是有一个区别,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气勃勃地发展成为一种奇妙有用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息。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据此,你认为雨果 ( )a否认中国人的发明和创造力 b认为中国的社会状态对科技发明起了保护作用c认为西方科技更加神奇 d认为中国传统发明缺乏发展成为生产力的土壤9下列有关西周井田制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它是一种土地国有制度,一切土地属于国王 b春秋时期,由于铁农具的使用,井田制被废除c受田者只能世代使用,不得转让与买卖 d它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10公元前594年,鲁国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收税,这反映了( )a封建生产方式比井田制进步 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c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 d上层建筑对经济发展的反作用11春秋时期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 )a大量公田被抛荒 b铁器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c各国推行税制改革 d贵族之间争田现象严重12春秋时期,直接促使土地逐步由国有向私有转变的因素是( )a铁器的使用 b牛耕的推广 c各国税制的改革 d战争的影响13人们常把做事不分轻重主次称为“本末倒置,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上,统治者经济思想中的“本”是指a农业 b手工业 c商业 d文教娱乐业 ( )14墨子说:“今也,农夫之所以早出暮入强乎耕稼树艺多聚菽粟,而不敢怠倦者,何也?日:彼以为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故不敢怠倦。”上述引文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 )a重农抑商政策深入人心 b农业有力地支持了兼并战争c农民深受地主压迫的事实、 d封建制下的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15商鞅变法中“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措施的最重要的意义是( )a从法律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b增强了秦国的经济实力 c打破了原来的土地疆界和灌溉系统 d扩大了农民的占田份额4吕氏春秋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文中的现象反映的本质是( )a铁器牛耕的广泛使用 b私田的数量日益增多c封建生产方式具有优越性 d周天子承认了土地私有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永乐二年(1404年)正月禁民下海。时福建濒海居民,私载海舡,交通外国,因而为寇。郡县以闻。遂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 一一一永乐实录卷27材料二 顺治元年(1644年)清政府颁布“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制度
- 物业垃圾清运服务调整
- 2025年影像学MRI脑卒中诊断报告解读模拟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 营销项目实践总结与报告模板
- 金属材料行业发展趋势报告
- 民宿经营成本效益分析完整报告
- 企业品牌危机公关应对方案范例
- 模具制造及零部件加工合同范本大全
- 美食商标注册申请代理合同5篇
- 合同审批流程及注意事项指南
- 咖啡基础培训课件
- 人才服务合同书
- 2025年工会财务大赛理论题库(附答案)
- 2025-2026学年统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含教学进度表
- 矿井顶板事故防治课件
- 2025年中国电力投资集团校园招聘笔试题型分析及备考策略
- 抗生素课件教学课件
- 销售法律知识培训
- 中国慢性胃炎诊治指南(2022年)解读
- 糖尿病低血糖症诊疗指南
- 直升机发动机油封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