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沭阳县钱集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老山界教学案 苏教版.doc_第1页
江苏省沭阳县钱集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老山界教学案 苏教版.doc_第2页
江苏省沭阳县钱集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老山界教学案 苏教版.doc_第3页
江苏省沭阳县钱集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老山界教学案 苏教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沭阳县钱集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老山界教学案 苏教版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感受红军的革命传统。2.了解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材料的特点。3.体会重要语句的含义,赏析精彩的片段。教学重点:了解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材料的特点。教学难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义,赏析精彩的片段。课前预习: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点zhu( ) 矗( )立 png pi( )( ) 蜷( )曲 j ju( )( ) 呜 咽( ) 酣( )然入梦 落( )得很远二.根据下列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1、形容波涛互相撞击。( ) 2、极陡峭不能攀援的山崖。( ) 3、罕见的美好景象。( ) 4、甜美、畅快地入睡。( )教学课时: 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点zhu( ) 矗( )立 png pi( )( ) 蜷( )曲 j ju( )( ) 呜 咽( ) 酣( )然入梦 落( )得很远二.根据下列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1、形容波涛互相撞击。( 澎湃 ) 2、极陡峭不能攀援的山崖。( 绝壁 ) 3、罕见的美好景象。( 奇观 ) 4、甜美、畅快地入睡。( 酣然入睡 )三、导入新课:毛主席的诗七律 长征中,讲到了雄伟险峻的五岭山,这里面有一座山岭叫越城岭,是五岭中最险的一座山,它也被称为老山界,红军战士是怎样翻越这样一座被称为长征途中最“难”翻越的一座山的呢?四、知识积累:作者:陆定一,长征时任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长,后曾任中共八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它是一篇回忆录,真实地记叙了红军翻越“第一座难走的山”的过程。背景:二万五千里长征简称“长征”,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根据地向陕北根据地进行的战略大转移。1934年10月开始,1936年10月结束。历时两年,经过11个省,行程二万五千里。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造成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中央红军(第一方面军)连同后方机关人8.6万余人被迫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分别从江西的瑞金、雩都(今于都)和福建的长汀、宁化出发,开始长征。其间经遵义会议确定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后,四渡赤水,抢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于1935年10月19日抵达陕北根据地保安县吴起镇,11月初与由徐海东、程子华、刘志丹率领的陕北红十五军团胜利会师。字词:识记注释中的词语:攀谈、苛捐杂税、奇观、绝壁、峭壁、骨碌、酣然入梦、蜷、缀、细切、澎湃五、探究学习:(一)理清层次:1.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泛读,学生听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要求用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讨论、明确:红军长征途中翻越老山界)。2.学生朗读课文,要求学生朗读之后复述课文,要突出文中关键词语,做到语言简洁连贯,声音响亮,内容周全。3.交流讨论:a、划出表示时间和地点转移的词。思考:这样有什么作用?b、写文章得有条有理、顺序清楚。本文以什么为顺序呢?(时间变化、地点转移)4.了解事件经过。填表说明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二)感受主题:师述:从毛主席的诗中我们已经可以看出五岭绵延雄伟。在诗中,诗人笔下的红军战士以一种大无畏的精神来面对困难,那么实际情况究竟如何?(1)引导学生细读课文,全面思考。走路难、睡觉难、吃饭难、处境难(2)对于这些困难,课文是怎样描述的? 走路难:悬崖峭壁、山高路险。睡觉难:路窄石硬、寒气逼人吃饭难:粮食奇缺、肚子饥饿。 处境难:敌人追击、枪声密集。(3)面对这般重重困难,我们的红军战士是如何对待的呢?打趣逗笑、奋勇登山。 酣然入梦、观赏夜景。鼓着勇气、继续前进。 毫不畏惧、嘲笑敌机。(4)这些描述表现了红军战士怎样的思想性格?顽强的意志、乐观的精神。六、感悟、延伸:点名作小结:你从课文的学习中又增添了哪些知识?活动、讨论:你从红军战士的身上学到了什么?你怎样将这种精神运用到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来?学生自由发言。七、布置作业:1.你觉得文中哪些语言写得比较好?找出来,多读一读。2.完成练习册第二课时一、自主展示:鼓励学生用多种方式展示搜集的资料。二、自主精读,赏析语言:(一)赏析重要语句:1.提问:在读过课文以后,你觉得哪些语句能表现老山界的“难”?哪些语句能表现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和乐观精神?2.生分小组讨论,交流课前所划出的文中语句,交流心得,师引导,点名学生作分析。(二)赏析精彩片段:生自由朗读,赏析体会。根据思考题,自由朗读赏析这一片段中的句子,说出理由。小结语言特色,学习文章生动而凝练的语言。自由朗读精彩片段(三)点拨提示:1.本文把红军战士的顽强意志和乐观刻画得具体形象,靠的是什么?生动的描写。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的?行动、语言、场面、景物3.揣摩行动描写。行动描写贯穿全篇,要求学生抓住几个典型细节加以领会。4.揣摩语言描写。细读文中的语言描写,表现了红军的什么精神?如“别掉队、做乌龟、顶着天、哈哈笑”等,表现了相互鼓励,豪迈乐观。5.揣摩场面描写。找出最典型的场面描写。 “之”字奇观。作者是怎样描绘这一奇观的?着重于观察的立足点和角度的理解,想象场面的雄奇壮观。这样描写表现了红军战士的什么精神?烘托出红军英勇豪迈的英雄气魄。6.揣摩景物描写。找出最精彩的一段。半夜醒来观赏夜景(所见所闻)。“见”主要写了哪些景物?以什么为序?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星星、山峰、山谷;自上而下;比喻、排比。所“见”景象给人什么感受?“闻”突出了什么特点?庄严、奇伟、 寂静。可作者描写的却是各种“声响”,这不是自相矛盾吗?不矛盾。以动写静,角度巧,效果好。(进一步要求学生谈谈自身感受)这些声音有何特点?采用什么方法写出?远、近、大、细; 比喻、拟人(山泉呜咽)。这段景物描写对表现中心意思有何作用?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颤,而红军战士却能平心静气地欣赏眼前景、细听耳边声,可见红军战士的镇定与豪迈。这是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的形象刻画。三、小结:本文真实、生动地叙述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写出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