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对现行人教版语文教材及教参部分知识点用法的质疑广西大学附属中学 吕秀娟注明:此论文于2014年11月上旬发表在中学教学参考期刊上,具体位置在第211期的第6和第7页。摘要:我国历史悠久,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华文化享誉全球。博大精深的文化被一代又一代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传承着,他们学习文化的载体往往就是教材及教参,可见,它们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那么,教材及教参的质量自然不容小觑,若是出错必将误导学生,从而导致学生在基础、能力、思想和情感陶冶等方面受到负面影响。关键词:人教版 语文 教材 教参 质疑近几年,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由先前的黑白色变成了彩色,在视觉效果上确实增色不少,但美中不足的是部分知识点的用法不够科学严谨,以现行的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材人教版(2009年3月第1版)和下册教材人教版(2009年9月第1版)及人教版配套参考书为例,提出几点质疑:一、标点符号不合乎规范(一)无疑而问的陈述句,句尾误用问号八(上)第10课余秋雨的信客,导引中“熟读课文,体察信客的语言、行动和心理,看看他们具有什么样的品格和精神;同时看看周围,有没有这种类型的人?”句的问号使用不合乎规范。本句是无疑而问的陈述句,句末应该用句号。像这种类型的句子在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和第21课桃花源记的导引中均有出现。如:“阅读本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样用准确的语言和清晰的条理把一门复杂的学科介绍清楚的”和“读后还要仔细想想,对作者的理想应当怎样认识,这个故事为什么具有长久的魅力”的句末都用了句号。(二)总括句前面误用逗号八(上)第26课郦道元的三峡,第一段中的“隐天蔽日”与“自非亭午夜分”之间不应该用逗号,而应该用冒号。因为“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是对前面所有内容的总结。“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是在写“岭连”;“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是在写“山高”。因为“山高岭连”,所以才有“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的效果。也就是说最后这两句是对前文进行总括的语句,冒号用在总括语的前面,表示总结上文,逗号没此功用。例如:“张华上了大学,李萍进了技校,我当了工人:我们都有美好的前途。”1(三)连词前误用顿号八(上)第29课张岱的湖心亭看雪,“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中间使用顿号不恰当。连词前面不能用顿号,可根据不同句子的情况,或者删去顿号,或者改用逗号。例:“观众长时间地等待,只为一睹她的风采或签上一个名。“或”是连词,只要是连词,其前面均不能用顿号。”2雪后的西湖已成为一片大的冰雪世界,“湖心亭一点”和“与余舟一芥”是在大的背景烘托之下出现的小事物,这两个小事物属于并列关系,它们的“小”与雪后西湖的“大”形成对比,不免让人发出人生天地间茫茫如“沧海一粟”的深沉感慨。既然是并列关系,“、”和“与”就不应该同时用。另外本文中的“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中的“天”“云”“山”“水”属并列关系,它们之间只用了“与”来连接,而没有同时用“、”和“与”来连接。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此文的标点符号出现前后矛盾之处!二、文言字词解释有误(一)“船底”被解释成“船顶”八(上)第23课魏学洢的核舟记中“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船背”该如何解释?在课本P180的课下注解中,它是意思为“船的顶部”。但在商务印书馆出版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4版)中标注的义项为“脊背,泛指物体的背面,反面”。针对此种义项,有很多人认为船的背面就是船的顶部。看起来似乎有道理,但实际上又不经推敲。它的义项中除了“泛指物体的背面”外,还有“反面”之意。船的反面应该是哪里?我认为船的反面不是船的顶部,而应该是船的底部。在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古汉语词典中,“背”的义项为“物体的反面或物体朝后、朝下的一面”,并且后面附着“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这个示例。那么在此文中,这个“背”的义项就应该是“船的反面”或者“船的底部”。按正常的逻辑来判断,船的正面应该是人们第一眼就能看到的船身和船顶,而船的反面就是船的底部。除词典上的释义外,我们再结合语境来分析:如果按照“船的顶部”来解释,那么船的顶部应该为船舱的顶部。如果船舱的顶部不算高,在高度上来讲,苏东坡在上面题字还是有可能的。但是本文中的“中轩敞者为舱”的意思却为“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有“高”和“宽敞”,想必苏轼在上面题字还是比较困难的。除了高度外,还有一句“箬篷覆之”,意思是“用箬竹叶做的船篷”。既然已经有船篷了,就说明船舱的顶部已经雕刻了箬竹叶。把箬竹叶和题名刻在一起, 题名如何能能达到文中所说的“细若蚊足,勾画了了”的效果?从美观上来看,古人的文章、画等作品题目落款时往往都会选择左下角,避免冲淡作品的主题。魏学洢在雕刻这幅图景时应该会考虑苏轼的题名放在船的底部更合适,若苏轼题在船舱顶部就有喧宾夺主之嫌了。所以结合语境来看,“背”应该解释为“底部”。(二)“更定”被解释为“定更”八(上)第29课张岱的湖心亭看雪,“更定”释为“指初更以后,晚上八点左右”。就目前来看,杭州西湖冬天在晚上六点左右天黑。在崇祯五年即1632年,距今有380多年,晚上八点左右就是初更,而“更”是夜里的计时单位。”这说明此时已经天黑。既然已经天黑,如何能看到“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的景象?特别是在古代野外的夜晚,没有照明的情况下,作者如何能看到“上下一白”的效果?另外,本文中的 “更定”是现代汉语词典中提到的“定更”吗?是否是译者将二者混为一谈了?“定更”解释为“旧时晚上八点钟左右,打鼓报告初更开始”3,在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辞海、四川出版集团和四川辞书出版社共同出版的古代汉语词典、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学文言文多用词典和语文出版社出版的古代汉语虚词词典等众多工具书中,均没有查到“更定”, 而在依据最新中学语文教材编写的古汉语词典中查到了“更定”,它的义项为“更深夜静”,而且举的例子就是本文中的“是日更定矣”。那么“更深夜静”是否是课文注解中的“指初更以后,晚上八点左右”呢?“更”的义项为“夜里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后起意义)”。4“定”的义项为“人声静谧”,针对此义项所举的例子也是此文中的“是日更定矣”。5“矣”的义项为“语气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了”。6综合上面各个义项,先从“人声静谧”入手去分析,虽然深夜比较安静,但是古代晚上还是有打更的人出来打更,有打更的声音和打更人提醒大家防范的喊声。每两小时一次,还无法达到人声静谧,只有当五更都打完了,即到了早上五六点那样才真正的安静下来。再加之“矣”是“了”之意,表完成时态。“更”可以理解为“打更”,“矣”修饰“更”,意为“打更完毕”。那么“更定矣”的意思就是“所有的打更声结束后,人声静谧”。这时大概是早上五六点,而在杭州冬天日出的时间也刚好是五六点左右。在日出之后,作者出门才有可能看到“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这些景象。(三)“郁郁”被解释为“形容草木茂盛”八(下)第27课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课下注解“郁郁”的意思为“形容草木茂盛”。但是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4版)中标注为“香气浓烈的样子”,针对此义项所举的例子恰巧就是本文中的“岸芷汀兰,郁郁青青”。我认为应该翻译为“香气浓烈的样子”。按照语境便可分析出来,“岸芷汀兰,郁郁青青”中的“岸”译为“岸上”。“芷”即白芷,香草名,可入药也可做香料,白芷枝叶呈青色。“汀兰”译为“小洲上的兰花”,兰花的枝叶也呈青翠色。由此可判断出,白芷和兰花发出浓烈的香气,呈现出一片青葱翠绿的颜色。所以此两句应该翻译成“岸上的香草,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颜色青翠”。如按照课本的课下注解翻译,此两句就译为“岸上的香草,小洲上的兰花,草木茂盛,颜色青翠”,这明显不合语境。(四)“极”被解释为“尽”八(下)第27课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 “北通巫峡,南极潇湘”,意思为“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湘”。 从修辞角度分析,应该是对偶句,即“通”与“极”的词性一致,都是动词。课本的课下注解“极” 被解释为“尽”,那么“尽”作为动词时有三个义项:完,消失;竭尽;结束,完成。7把这三个义项都代入原句中进行翻译,明显不合语法规范。“极”作为动词时有一个义项是“至,到达”。8我认为此处的“极”翻译成“至,到达”或“到,到了”更合适。三、表意不明(一)小说中的“我”被表述成“作者”八(上)第8课李森祥的台阶的体裁是小说,文中的“我”并不是作者本人,而在P67导引中的“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叙述父亲的故事的”一句表意不明,易让人产生“作者”就是“我”的误解。此处不妨改成“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叙述文中我的父亲的故事的”。(二)并列谓语服务于同一个主语导致语意不明在八下第25课的导引中,有一处文字“这些作品抚今追昔,慷慨悲愤,感时伤怀,思亲忧国”表意不明,它的表述容易误导读者认为这课中所有的诗词曲都是“抚今追昔,慷慨悲愤,感时伤怀,思亲忧国”的,但事实却不是这样。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表达诗人长期被贬异地的悲愤心情,但更引人注目的是诗人对人生的达观态度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杜牧的赤壁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抑郁不平之情和历史兴亡之感。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表现的诗人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苏轼的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寄托了词人对亲人的无限思念之情,表现出其不为失意和离别所苦的旷达胸襟。张养浩的山坡羊 潼关怀古表达了作者的悲愤伤感之情,揭示出人民悲惨命运的根源所在。9综上所述,各首有各自的感情特点,因此导引应在“抚今追昔”“慷慨悲愤”“感时伤怀”和“思亲忧国”的前面各加一个“有的”,这个句子就变成“这些作品有的抚今追昔,有的慷慨悲愤,有的感时伤怀,有的思亲忧国”。这样的表述才够准确。四、对内容分析不当八(上)湖心亭看雪中作者在湖中遇人、饮酒后才“问其姓氏”,人教版参考书对作者的这种行为有如下评论“这是由于张岱是性情中人,最关注的是朋友之间在情志心灵方面的沟通,至于朋友的身份地位、官职爵位等世俗的问题并不在意”。我的观点恰恰相反。首先,由“余挐一小舟”和“独往湖心亭看雪”两句可看出,作者是自己划船并且是独自前往,但为什么后文却出现了“舟子”?在作者看来,“芸芸众生不可为伍,舟子,虽然存在却犹如不存在,反映出他文人雅士的孤傲”。10“孤傲”的意思为孤僻高傲。11指对他人的情感、意见或利益的冷漠。由此可看出张岱对身份地位低下的人持冷漠的态度,甚至不把他们当人看。其次,“见余,大喜”意思是“他们看见我,十分高兴”。此处只能看到对方的热情却看不到作者的热情。“拉余同饮”中的“拉”显示出对方主动邀请作者,而不是作者主动上前去交友。“余强饮三大白而别”中的“强”为“勉强”之意,如果很乐意与对方交朋友,肯定也愿意把酒言欢,为何会有“勉强”之意呢?还有“而别”,意思为“就告别了”。作者就住在西湖附近,住处并不遥远,为什么喝了三大杯就告别了呢?由此可见张岱不是性情中人,在乎对方的身份地位,不关注朋友之间在情志心灵方面的沟通。众所周知,语文学科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教材及教参的质量对学生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现行的教材依旧有出错现象,这些错误也正在误导着祖国的接班人们。如果教材编者能够治学严谨些,再借鉴一线教师的实践经验,相信教材出错的现象会越来越少。参考文献:12GB/T15834-2011.标点符号用法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1.3江蓝生,谭景春,程荣.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307.4王力,岑麒祥,林焘.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4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2012:123.5林长福,余平.中学文言文多用词典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借款合同到期又签协议
- 养殖农场养猪合同范本
- 会务公司劳务合同范本
- 厂家食品经销合同范本
- 只解除劳动合同协议书
- 农村发展产业合同范本
- 关于租房维修合同范本
- 位中止劳动合同协议书
- 加盟建筑公司合同范本
- 合同哪里体现竞业协议
- 妊娠期高血压的观察及护理讲课件
- 森林生态系统韧性-洞察及研究
- 2025年湖北省中考语文试卷真题(含标准答案)
- 2025至2030中国寿险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语文 《红楼梦》阅读中人物“一字评”阐释与训练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
- CJ/T 167-2002多功能水泵控制阀
- T/CA 105-2019手机壳套通用规范
- 资产评估操作规范资料汇编
- 《建筑给排水与供暖工程》课件
- 2025-2030中国老年痴呆症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学校食堂食品安全风险管控清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