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铸坯凝固传热过程的数学模型分析.pdf_第1页
连铸坯凝固传热过程的数学模型分析.pdf_第2页
连铸坯凝固传热过程的数学模型分析.pdf_第3页
连铸坯凝固传热过程的数学模型分析.pdf_第4页
连铸坯凝固传热过程的数学模型分析.pdf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 0 0 6年 l 0月 第 2 9卷第 1 O期 重庆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J o u r n a l o f C h o n g q i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N 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E d i t i o n 0c t 2 0 0 6 Vo 1 2 9 No 1 O 文章编号 1 0 0 0 5 8 2 X 2 0 0 6 1 0 0 1 0 0 0 5 连铸 坯凝 固传 热过程 的数学模型 分析 郑 忠 胡 燕 重庆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重庆4 0 0 0 3 0 摘要 连铸坯凝固传热数 学模型对定量分析连铸过程 中的热量传递 改善连铸坯质量及 实现过程 级的动态控制有重要意义 分析 了连铸坯在结晶器和二 次冷却区凝固传热的特点 重点讨论 了建立连铸 坯凝固传热数学模型的主要方法 给出了当前代表性的定解条件及参数确定方法 对凝 固传热模型的主 要数值计算方法 如有限差分法 有限元法以及边界元 进行 了对比分析 指出进一步开发实用化凝固传 热模型 研 究连铸坯凝 固传热动态控制模 型将在 高效连铸生产中发挥更大作用 关键词 连铸坯 凝固传热 数 学模型 中图分类号 T F 7 7 7 文献标识码 A 连铸坯的凝固传热是铸坯在液相穴的凝固温度区 间内把液体转变为固体的加工过程 钢水在凝固变 成连铸坯的复杂热交换过程 中 钢水在连铸机 内分别 经结晶器 二冷区以及辐射空冷区 以对流 传导 和辐 射等多种方式将热量从凝固前沿向外界传递 由于钢 液的凝固和传热极大地影响着连铸坯的质量和铸机的 生产效率 因此 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数值模拟技术与实 验技术对连铸坯的凝固传热进行研究 充分认识连铸 坯的凝固传热过程 定量分析热量在连铸过程中的传 递 迅速找出影响连铸坯凝固过程 的规律和工艺控制 措施 对控制和改善铸坯 内部组织结构和质量 实现生 产过程的动态控制有着重要意义 1 连铸坯凝固传热的特点 1 1 结晶器传热 结晶器是铸坯传热的关键部位 钢水在结晶器内 导出的热量对形成表面质量 良好 的铸坯 保证铸坯初 生坯壳的均匀性以及提高连铸机的生产率具有决定性 的作用 结晶器中的传热 包括钢液的对流传热 凝固壳 的传导传热 渣膜的导热 气隙的辐射和对流换热 铜 板的导热以及冷却水和铜板的对流换热 结晶器内钢 水导出的热量包括垂直方向散热和水平方 向散热 其 中 铸坯垂直方向散热量很小 仅 占结 晶器总散热量 的 3 一 6 而钢水沿结晶器壁冷却水的水平方向传热 其散热量约占结晶器总散热量的9 4 一 9 7 理论上讲 通过测定结 晶器传热过程 的各项热阻 可以计算出结晶器的传热系数 然而 由于实验测定铸 坯和铜壁之间的传热比较困难 因此在实际研究中 一 般采用热平衡方法来研究结晶器的传热速率 即 结晶 器导出的热量 冷却水带走的热量 虽然结晶器设计 参数及结构不同 但一般采用以下形式 来描述结 晶器的平均热流密度 一 r一 q A一 1 k J m s 1 通过数学运算可 以得到结晶器在一定拉速条件下 沿拉坯方 向瞬时热流密度的函数表达式 即 q A一 k J m s 2 式中 A 为实验常数 其中A通常取 2 6 8 0 为 钢水通过结晶器的时间 s 1 2 二冷区传热 二冷区铸坯表面热量 的传递方式为喷淋水与铸坯 表面的对流传热 铸坯表面向空气中的辐射传热 空气 与铸坯之间的对流传热 支撑辊与铸坯之间的接触传 热 喷淋水滴的蒸发传热 以及水滴沿内弧表面浸渍而 带走的热量 在设备和工艺条件一定时 铸坯辐射传热 和支撑辊传导传热变化不大 而喷淋水的传热 占主导 地位 由于喷淋水滴打到铸坯表面 使得铸坯 中心与表 面形成较大的温度梯度 因此 喷淋水的冷却是铸坯凝 收稿 日期 2 0 0 6 0 6 1 5 作者简介 郑忠 1 9 6 3一 女 浙江淳安人 重庆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冶金过程计算机模拟与物流仿真研究 维普资讯 第 2 9卷 第 1 0期 郑 忠 等 连铸坯凝 固传 热过 程的数学模 型分析 l O l 固传热的驱动力 在连铸工艺确定的条 件下 提高二冷 区冷却效率 和保证板坯质量就是要提高喷淋水滴与高温铸坯之间 的热交换系数 并保证在二冷各段传热系数分布合理 由于在生产条件下二冷传热系数测定困难 因此 一般 的研究方法是在实验室进行冷态和热态实验来模拟喷 淋水滴 与铸坯间的传热系数 国内外 已有许多关于传 热系数与水流密度关系的实验测定结果和经验公式 尽管公式的形式上有差别 但总的变化趋势是在一定 温度范 围内 水流密度增加则热流增大 二冷传热系数 h与水流密度 的经验式可表示为n 水喷嘴 h A 1 6 W m o C 3 气水喷嘴 h 0 3 5 W 0 1 3 W m o C 4 式 3 式 4 中 为冷却水温度 o C W为水 流密度 l J m s A b 凡为实验常数 反映其它因素对 二冷 传热系数 的影响 如铸坯表面温 度 冷却水温 度等 其 中 凡通常取 0 5 1 0 对于连铸板坯 由于在二冷区进行冷却时 除第一 冷却段或第一 二冷却段侧面存在喷水冷却外 在二冷 区其它冷却段铸坯侧面则主要靠辐射向空气中传热 因此 连铸坯侧面的传热采用斯梯芬 一波茨曼 四次方 定律表示 q 2 7 3 一 2 7 3 5 式中 为波茨曼常数 为铸坯表面 的黑度 系数 取 0 8 T b 为铸坯表面温度 o C 为周围介质温度 空气 温度 当铸坯 出二次冷却区进入矫直段之前有一段辐射 冷却区 该 区域主要靠辐射 向空气传热 可以采用辐射 传热公式描述其传热过程 2 连铸坯凝固传热数学模型的研究 连铸坯凝 固传热数学模型的基本思路是基于传热 的能量方程 针对连铸坯 的凝固过程建立有 内热源 的 三维非稳态导热微分方程 内热源包 括凝 固潜热和金 属液体中粘性耗散产生的热量 但以前者为主 后者相 对凝固潜热可以忽略 建模 的主要 内容包括确定模型 的基本假设 模型方程 定解条件 物性参数以及数值 求解方法 2 1 凝固传热数学模型的基本假设 由于连铸坯凝固传热过程是采用有 内热源 的三维 非稳态微分方程进行描述 为便于数值计算求解 通常 要针对具体的连铸过程进行合理 的假设 目前大多采 用的基本假设为 忽略沿拉坯方向的传热 大约占总 热量的 3 6 将凝 固传热转 化为二维非稳态 问 题 在稳定生产条件下 沿拉坯方向上铸坯某一空间点 的温度不随时间变化 铸坯 内各点温度处于准稳态 忽略凝固冷却收缩引起的铸坯尺寸变化 将钢液的对 流导热转化为有效导热系数 基于以上假设 可以得到连铸坯凝 固传热 的偏微 分方程 P c 熹 A A 6 2 2 定解条件的确定 用微分方程来描述连铸坯凝 固传热行为 必须确 定铸坯 中微元体从结晶器开始 以拉速 t 向下运动的初 始条件和边界条件 2 2 1 初始条件 假设结晶器 内钢水 弯月 面处钢水 温度分布均匀 通常认 为此处温度即是浇注温度 T x T c 0 0 Y b t 0 7 式 中 n b为连铸坯横断面的边长 2 2 2 边界条件 1 铸坯 中心 铸 坯 中心线两边为对称传 热 断 面 温度 以中心对称分布 故采用绝热边界条件 一 A a T a x 一A O T O y 8 2 结晶器 采用第 二类边界条件 其 中结 晶器带 走的热流密度 q 可以通过实际测定结 晶器冷却水量 和冷却水 的温度变化计算得到 1 如表 1 所示 q 一A O T O x 9 q 一A O T O y 1 O 铸坯在水冷结晶器 内凝 固时 同一断面上铸坯在 结晶器宽边热流值大于窄面的热流值 而在角部节点 位置 由于连铸坯凝 固收缩使得铸坯 与结 晶器 内壁之 间产生气隙 使得角部节点处的热流值也小于宽面热 流值 因此利用适当的修正系数 k 5 0 k k 1 对结晶器窄边和角部热流密度进行修正 可 以减少计 算误差 增加模型计算 的准确性 3 二冷区 冷却水从铸坯表面带走的热流按第三 类边界条件确定 q 一 1 1 式中 h为对流和辐射的综合传热系数 4 辐射冷却区 主要靠辐 射 向环境散热 热流密 度采用斯梯芬 一波茨曼四次方定律描述 维普资讯 1 0 2 重庆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 0 0 6正 表 1 凝固传热模型关于结晶器边界条件的处理 2 3 物性参数的处理 2 3 1 液相温度和固相温度 钢的液相温度 和固相温度 取决 于其化学成 分 可 以根据 钢种含 C S i M n P S C u N i C r A 1 的 量 用经验公式 1 4 计算得到 2 3 2导热 系数 连铸坯的导热系数与钢种和温度有关 在固相区 导热系数 A 一般视为常数或为温度的线性函数 对于 液相区的导热系数 A 由于流动引起钢水强制对流运 动 会加速钢水过热度的消除 一般用相 当于固相区的 m 其 中方坯取 1 4 板坯取 4 7 倍 来综合考虑对流 传热的作用 在固液两相区 由于树枝晶的生长消弱了 钢 水 的 对 流 运 动 所 以两 相 区 的 有 效 导 热 系 数 A 7 12 15 应处于固相和液相之间 连铸坯导热系数的 处理方式如表 2所示 表 2 连铸坯导热系数的处理方式 2 3 3凝 固潜 热 凝 固潜热 是指钢液从液相线 温度冷却到 固相 线温度所放出的热量 对固液交界面放出的潜热用数 学模型计算时 有 以下处理方法 1 把凝固潜热转化为固液两相区的等效比热 6 2 直接利用热焓 一 曲线 以热焓场代替微 分方程中的温度场 由热焓 一 曲线求出热焓 2 3 4过热 度 钢水过热度受钢种 钢包 和中间包 的热状态 铸坯 断面 钢水纯洁度等因素的影响 降低浇铸过程的钢水 过热度是扩大铸坯等轴晶 区最有效 的手段 但是过低 的浇铸温度会使水 口冻结 且在实际生产中钢水过热 度受钢厂生产条件的制约 因此 一般要求控制中间包 钢水过热度在 2 O 3 O J 3 凝固传热数学模型的数值求解 连铸坯的凝固传热数学模型运用适当的数值方法 将传热微分方程转化为代数方程 以便于计算机进行 数值求解 早期应用的数学模型 由于受计算 机的运算 速度的限制 多采用一维传热 近年来发展到二维和三 维传热 用于计算连铸坯凝 固传热微分方程 的数值方 法主要有 有限差分法 有限元法 边界元法 各种数值 方法的应用特点如表 3所示 维普资讯 第2 9卷第1 0期 郑 忠 等 连铸坯凝固传热过程的数学模型分析 1 0 3 表3 连铸坯传热数学模型数值求解方法的比较 有限元法和边界元法在最近 l 0多年来有很大的 发展 并已成功解决了大量传热问题 但是 就方法发 展的成熟程度 实施的难易及应用的广泛性而言 有限 差分法仍 占相当的优势 目前 在连铸坯的凝固传热计 算 中 应用的广泛性而言 有 限差 分法仍 占相 当的优 势 有限差分方法可分为显式差分格式 隐式差分格式 以及交替隐式差分格式 其 中 显式差分格式必须满足 稳定收敛条件 隐式差分格式方程恒稳定 但当时间步 长 A T取的很大时会由于截断误差 的增大而降低计算 精度 在采用全隐式差分格式求解传热问题时 由于在 同一时间层上各个节点的温度需要同时求解 尤其是 对于三维问题 这要耗费大量的计 算机内存 和计算时 间 为提高计算速度和计算精度 可以采用交替方向隐 式差分格式 A D I 算法 进行求解 对于三维问题 A D I 算法是先在某一方向 如 方向 用隐式求解而使 y z 方向成为显式 然后再类似地在 z 方 向各 自用 隐式 求解一次 这样就把一个三维 问题转化成 3个 串联的 一 维隐式格式问题 在每个一维 隐式格式 的求解中均 可采用追赶法 T D M A算法 进行求解 1 引 4 结束语 虽然连铸坯凝固传热现象及数学模型研究已开展 多年 但是 为了进一步满足高效连铸的生产要求 充 分发挥连铸机的生产能力 改善 控制铸坯 内部组织结 构与质量 提高过程级的动态控制水平 连铸坯的凝固 传热还有许 多有待深人开展 的工作 具体为 1 优化模 型算法 构建合理的算法系统 由于连 铸坯凝固传热过程 的复杂性 使得模型 的计 算求解受 很多因素 的制约 如 建模方法 和模型 定解条 件 的影 响 数值求解算法 工艺参数的影响 仿真计算约束条 件等 因此 如何合理地将众多的影响因素体现在模 型中 通过构建适宜的模型算法系统 以实现能根据模 型应用计算 的需要 选择优化 的模型算法 进而得到在 运算速度和运算精度上都满足要求的模型系统有待深 人的研究 2 加强模型的适应性和实用化研究 一方 面加强 对凝 固传热机理计算模型 的实用化研究 通过模 拟计 算分析 深人探讨铸坯凝固过程 的规律及工艺 条件的 维普资讯 l O 4 重庆大学学报 自然科 学版 2 0 0 6正 影响 另一方面加强对实时动态控制模型的研究 以及 研究计算模型与过程动态控制模 型之 间的有机联 系 从模型实用化 的角度改善模型的适应性 3 凝固传热模型的集成化研究 过去的传热模型 主要研究的是连铸坯 的温度场问题 今后计算模型将 向集成化方向发展 如考虑结晶器内流动 传热和传质 过程的耦合模型 对凝固过程的热应力应变耦合模型 等研究有待深入 而过程动态控制模型将 向适应 多种 产品生产需要 满足不 同冶金条件的在线动态控 制的 综合性模型方向发展 通过模型不仅 可以对连铸坯 的 温度场进行准确的计算分析 而且还可以对凝固速度 等实施有效的动态控制 同时对连铸坯的尺寸变形 热 应力应变状态 以及铸坯内部质量等进行分析和预测 参考文献 1 蔡开科 程士富 连续铸钢原理与工艺 M 北京 冶金工 业 出版社 1 9 9 4 2 Y A MA C H I A H e a t T r a n s f e r B e t w e e n M o l d S t r a n d a o u g h Mo l d F l u x F il m i n C o n t i n u o u s C a s t i n g o f S t eeI J I S I J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1 9 9 3 3 3 1 1 4 0 1 4 7 3 韩传基 蔡开科 赵家贵 等 板坯连铸二冷区凝固传热过 程与控制 J 北 京科技大学学报 1 9 9 9 2 1 6 5 2 3 5 2 5 4 曹广畴 现代板坯连铸 M 北京 冶金工业 出版社 1 9 9 4 5 刘青 田乃媛 王英群 等 矩形坯连铸凝固传热的数学模 型 J 钢铁 1 9 9 7 3 2 2 2 8 3 2 6 姜立东 李建军 包钢大方坯连铸机结晶器凝固传热的数 值模拟 J 包头钢铁学院学报 2 0 0 0 1 9 2 1 3 4 1 3 7 7 MA G Y A R I E K E L L E R B A D i r e c t Me t h o d t o C al c m e t h e He a t T r a n s f e r C o e ff i c i e n t o f S t e a d y S i mi l a r B o u n d a r y L a y e r F l o w s I n d u c e d b y C o n t i n u o u s Mo d n g S u rf a c e s J T h e r m al S c i e n c e s 2 0 0 5 4 4 3 2 4 5 2 5 4 8 K A N G J W H U A N G T Y P U R U S H O T H A MA N R Mo d e l i n g a n d S i mu l a t i o n o f He a t T r ans f e r i n L o a d ed C o n t i n u o u s He a t T r e a t me n t F u r n a c e J C a i l i a o R e c h u l i X u e b a o 2 0 0 4 2 5 5 7 6 4 7 6 8 9 HO R S K Y J R A U D E N S K Y M P O H A N K A M E x p e r i m e mal S t u d y o f He a t T r a n s f e r i n Ho t Ro l l i n g an d C o n t i n u o u s Ca s t i n g z P r o c e e d i n g s o f 4 t h Hu n g a r i an C o n f e r e n c e o n M a t e ri a l s S c i e n c e Hun g a ria n 20 05 1 0 赵莉萍 王宝峰 麻永林 等 不锈钢板坯连铸温度场及 二冷配水优化的研究 J 炼钢 2 0 0 3 1 9 2 4 1 4 3 1 1 曹晓兵 梁爱生 郭希学 带液芯控制的异型坯连铸二冷 区动态控制模型 J 太原 重型机械学 院学报 2 0 0 0 2 l 1 6 1 2 1 2 郭殿锋 关丽坤 大方坯连铸凝 固传热数学模型的研 究 J 包钢科技 1 9 9 9 1 3 6 3 9 1 3 史宸兴 实用连铸冶金技术 M 北京 冶金工业出版 社 1 9 9 8 1 4 陈雷 连续铸钢 M 北京 冶金工业出版社 1 9 9 4 1 5 张海岩 攀钢板坯连铸凝固末端在线测试系统的研究与 实测分析 D 北京 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 院 2 0 0 1 1 6 陈家祥 连续 铸钢手册 M 北京 冶金 工业出版社 1 9 91 1 7 郗安民 曹天明 刘颖 板坯连铸二冷水控制模型 J 重 型机械 2 0 0 1 1 2 8 3 0 1 8 王宏明 李桂荣 连铸板坯凝固的传热模型 J 特殊钢 2 0 0 3 2 4 4 5 8 1 9 陶文铨 数值传热学 M 西安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1 9 95 2 0 MA N J H I S P R A M A c H A N D R A N N N A L L A R N Ma t h e ma t i c al Mod e l f o r P r e d i c t i n g S o l i d i fi c a t i o n an d C o o li n g o f S t e e l I n s i d e Mo l d s a n d i n A i r J He a t T r a n s f e r E n g i n e e r i n g 1 9 9 7 1 8 4 5 7 6 8 2 1 李晓谦 胡仕成 肖文峰 等 快速铸轧中的接触热导及 带坯在铸轧区的温度分布的仿真分析 J 重型机械 1 9 9 9 3 3 4 3 7 2 2 干勇 陈栋梁 薄板坯连铸液 芯压下过程 的数值仿 真 J 钢铁 1 9 9 9 3 4 6 2 7 3 1 2 3 刘旭东 朱苗勇 邹俊苏 等 连铸板坯凝固传热过程的 计算机模拟 J 材料与冶金学 2 0 0 2 1 3 1 9 5 1 9 9 2 4 张文群 陈林根 张振山 边界点法在传热问题数值分析 中的应用 J 热科学与技术 2 0 0 2 1 2 1 1 8 2 5 李强 朱清香 连铸坯凝固过程的边界元法分析 J 重 型机械 1 9 9 6 6 1 0 1 3 下转第 1 0 8页 维普资讯 1 O 8 重庆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 0 0 6正 Nu me r i c a l S t u d y o f FLo i n Re c t a n g u l a r CHa n n e l W a n d He a t Tr a n s f e r wi t h Di mp l e d SUr f a c e Z ANG Re n d e 1 HE Ch u a n PAN Y u n y u n DAN Yu 1 C o U e g e o f P o w e r E n g i n e e ri n g i n C h o n g q i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C h o n g q i n g 4 0 0 o 3 O C h i n a 2 S t u d e n t s A 慨 r s O ff i c e f C h n h q i n g I n s t i t u t e f T e c h n o l g Y C h o n g q i n g 4 0 0 0 5 0 3 C I S D I C h o n g q i n g 4 0 o o l 3 C h i n a Abs t r ac t Th i s a u t h 0 r s u s e s a p h y s i c a l mo d e l o f t h e r e c t a n g u l a r c h a n n e l wi t h d i mp l e d s u r f a c e t o s i mu l a t e the I l o w a n d h e a t t r a n s f e r s i t u a t i o n On t h e b a s i s o f a c t u a l f l o w a n d h e a t t r a n s f e r i n t h e c h a n n e l i t ma d e the i n t e r r e l a t e d h y p o t h e s z e s a n d b u i l t u D t h e ma th mo d e 1 T h e y a d o p t e d the t u r b u l e n t mo d e l a p p l i y the a l g o rithm t o r e s o l V e the p r e s s u r e V e l o c t y c o u p l i n g a n d u s e t h e e x p e r i me n t a l da ta mo d e l t o c h e c k u p t h e f e a s i b i l i t y o f the mo d e l By t h e s t u d y t h e t h e s i s s h o ws the D r i n c i p l e o f the fl o w a n d h e a t t r a n s f e r i n n a r r o w c h a n n e l w i th a d i mp l e s u rf a c e a n d g e t s the f a c t o r s a n d t h e c o n d t o n s ma t le c t t h e flo w a n d he a t t r a n s f e r T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 tha t t he g e o me t r y s t r u c t u r e a n d r a n k d i s tri b u t i n g o f d i mp l e a f f e c t the c a D a b i l i t v o f h e a t n s f e r e v i d e n fl y Wh e n R e y n o l d s n u mb e r i s l o w t h e c a p a b i l i o f h e a t tr a n s f e r b e c o me s b e t t e r a s t h e n umb e r i nc r e a s e s a n d wh e n Re y n o l d s n u mbe r i s b i g g e r t h a n a c rit i c a l p o i n t the r e I S a l i t t l e i n t l ue n c e Ke y wOr d s n a r mw c h a n n e l c o n v e c t i v e h e a t t r a n s f e r n u me r i c a l s i mu l a t i o n t u r b u l e n t n u me r a t i o n 编辑陈移峰 上接第 1 0 4页 Ad v a n c e i n M a t h e m a t i c M o de l o f S o l i di fic a t i o n He a t Tr a n s f e r Pr o c e s s i n Co n t i n u o u s Ca s t i ng ZHENG Zh o n g HU r a n C o i l e g e f M a t e r i a 1 s S c i e n c e a n d E n g i n e e r i n g C h o n g q i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C h o n g q i n g 4 0 0 0 3 0 C h i n a Ab s t r a c t Th e ma t h e ma t i c mo d e l o f s o l i d i fic a t i o n h e a t tra n s f e r pr o c e s s i n c o n t i n u o u s c a s t i n g s t r a n d I S us e i Ul t 0 r q u a n t t a t i v e l v a n a l y z i n g h e a t tr a n s f e r i n c o n t i n u o u s c a s t i n g p r o c e s s q u a l i t y c o n t rol a n d p r o c e s s c o n tr o l T h e h e a t n s t e n c o n t i n u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