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海头高级中学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学案.doc_第1页
江苏省海头高级中学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学案.doc_第2页
江苏省海头高级中学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学案.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海头高级中学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学案【复习目标】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近代以来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表现及其影响因素。(表述改变。原表述: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新中国社会生活的新风尚。)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近代以来铁路公路的建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变革与发展。3.大众传媒的发展:近代以来具有代表性的报刊及其对中国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影视事业发展的标志性事件;互联网的兴起。【重点知识梳理】(结合课本及复习指导第99102页,重点记忆)【纵横联系】【史料探究】材料一 1895一1898年间创办的中文报刊统计表年份当年创刊总数中国人自办报刊总数所占百分比18957342.9189611763.61897494591.81898473983表5162*1898年9月21日以后,清政府取缔报馆,捉拿主笔,已不再允许民间自办报刊。 姚福中中国编辑史材料二 福报的宗旨是“欲以开风气,广见闻,速变通,强国势。” 广仁报的内容有论著、时事新闻、地方要闻、中西译述、杂谈等。论著多以外患日急,非变法维新不能挽救为中心问题,意在唤起国人发愤图强,开通风气。 汤志钧戊戌变法史材料三 中国近代的办报活动,如果从1815年创办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算起,最初的六十年,没有一份报纸或期刊是由中国人创办或主持的。从1874年到1895午的二十年间,中国人自办的报刊总共只有十种除了香港地区清政府鞭长莫及外,其他地方中国人自办的报刊在专制政权的压制下,寿命都很短暂。1895年堂堂中华帝国在甲午战争中竟败于东洋“岛夷”之手,这对中国知识分子的刺激太大了,他们在各地组织学会,采取办报刊、设学堂等办法鼓吹“变法图强”。 姚福中中国编辑史材料四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报刊业出现了一片繁荣景象。报纸的总数从1978年的186家发展到2000年的2 007家,日报的读者超过10%。刊物的种类也急剧增加,由1978年的930种增加到2000年的8 725种,刊物的封面和内容异彩纷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 2(必修)第四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师用书回答: ()根据上述材料一、二、三,概述19世纪末中国办报的特点。()根据前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中国办报的特点的成因。()材料四中中国的报刊业出现了一片繁荣景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对比前三则材料,你得出什么样的认识?【答案】(1)特点:中国人自办的报刊日益成为中国报业的主体;但寿命大多很短;报刊多以宣传维新变法为主要内容。(2)成因: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维新派把创办报刊作为宣传变法思想的主要手段;外国人在华办报客观上提供了借鉴;维新变法失败后,报业遭受重创。(3)主要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确立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冲破了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重新确立了党的正确的思想路线。认识:只有新中国的建立和改革开放,才能实现报刊业的独立与繁荣发展。(言之有理皆可)【矫正反馈】1(2013年江苏高考6题)1909年,京华百二竹枝词曰:“报纸于今最有功,能教民智渐开通。眼前报馆如林立,不见中央有大同(中央、大同均为当时报纸名称)。”这一描述表明a报纸宣传成为变革根本动力 b描述者倡导报纸产业多元化 c描述者肯定报纸的教化功能 d报纸舆论受到专制政府控制2(2013年四川高考7题)图2是一幅民国时期的商品广告。据此可知a民国时期的广告都借助了明星代言 b当时影视明星具有崇高的社会地位c这一广告突出了对产品功效的宣传 d明星代言得到普通民众的广泛认同3(2013年浙江高考18题)据中国近代报刊史,时务报初创时,每期只销4000份左右,半年后增至7000分,一年后达到13000份,最多时销达17000份,创造了当时国内报纸发行量的最高记录。这一现象说明a通俗性报刊广受普通民众欢迎 b时务报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c维新派有效利用新式媒介开启民智 d国人所办的报纸市场需求极大4(2013年高考山东基本能力28题)人们的穿着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变化。新中国成立以来,西装开始成为社会时尚是在a新中国成立初期b“大跃进”时期 c“文革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5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在动荡中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下列对这一时期农村状况的表述,正确的是 广大农村仍然处于落后、封闭的状态 农民依旧过着贫穷的生活传统的风俗习惯更是坚如磐石 洋油、洋火、洋布等洋货为中等生活水平的农民家庭的生活增添了一些新的因素a b. c. d. 6. 1897年,上海举办了中国国内的首次大型舞会。对此,上海各家报纸评论说:“西人光明磊落,脱略为怀,虽男女聚会跳舞,乐而不淫,与中国之烧香赛会,男女混杂,大有天壤之别。”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a.人们基本上接受了西方的生活方式 b.政府公开赞成西方生活方式的推广c.西方舞会娱乐与传统习俗无法融合 d.开明人士已经能认同西方生活方式7. 有轨电车初入上海之时,上海人都说电车乘不得,偶一不慎,就要触电,电车公司即在车旁标着“大众可座、稳快价廉”字样,以资号召,且妇女可出三等车资而坐头等座位。此后,上海市民逐渐接受了方便而价廉的电车。这段材料说明a有轨电车最早进入上海 b妇女社会地位十分低下 c广告推动出行方式变化 d传统交通工具遭到抛弃8.民国乌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