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5课藤野先生教案教学时间课题课型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学习文章抓住特征、选取典型事例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过程和方法品味富含感情而含义深刻的语言。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文章双线结构,感受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和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重点藤野先生为什么会“被周君尊为惟一的恩师”?教学难点体会词句含义和感情色彩。教学准备教师学生课 堂 教 学 程 序 设 计二次备课 课内探究一、学1. 导入新课。(1)课前播放歌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幻灯片展示鲁迅先生照片,创设氛围,激发兴趣。(2)直接导入,开门见山。“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在歌声的引领下,我们走进课堂,与鲁迅先生一起感怀他的日本恩师藤野先生(引导学生说出,幻灯片展示课题及藤野先生照片,激发兴趣。)。2点评预习。(1)组内交流预习情况,共同纠偏解疑。(2)班内汇报预习情况,引导探究正确答案。请生板书字音、字形,纠正并齐读两遍;请生回答文学常识;3.自主阅读。阅读“相识”部分的文字,思考文章如何抓住外貌、语言、动作等特征描写人物的?塑造了藤野先生怎样的形象?阅读“相处”部分的文字,你能仿照示例,概括与藤野先生直接交往的四件事吗? a. b. c. d. 了解裹脚 在四件事中,你能结合某个具体情节说出藤野先生的某种品质吗?(至少两处)【设计第题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抓住特征写人;设计第题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选取典型事例写人;设计第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会从具体情节的分析中认识人物形象,并能用精练的语言加以概括,不求完整,但求方法。】4小组合作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全班学生前后四人或六人为一小组,交流学习成果,并进行合作学习。【要求各组在充分交流碰撞的基础上,用书面的形式对这三题的研读形成共识,并列出合作交流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以便在班内交流】。二、导1.班内探究。(1)各小组代表汇报探讨结果,呈交小组学习中的疑难问题。(2)对各小组的学习结果,集体点评、质疑、纠偏,直至达成共识。【语文新课标将“过程与方法”列为语文课程的“三维目标”之一,强调不但要重视学习的结果,而且要重视学习的过程。在“课程的基本理念”部分强调“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初中阶段的阅读目标中,要求“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那么,在实际操作上,可设计3-5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讨论即“多重对话”,通过组内同学间的合作和探讨,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成果,学会倾听和批评别人意见,学会表达和反省自己的观点。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平等对话的参与者。可以坦诚地表达看法,参与对话讨论,对学生认识上的明显偏差,也应该给予必要的评说与指导。藤野先生的教学案中“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是通过问题讨论的方式进行的。】 2精讲点拨。(1)阅读“相识”部分的文字,思考文章如何抓住外貌、语言、动作等特征描写人物的?塑造了藤野先生怎样的形象?【参考答案】外貌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 动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语言缓慢而很有顿挫 形象:认真迂阔、生活俭朴的学者【总结升华】方法点拨:通过以上分析,同学们学会了怎样写人吗?(讨论并请生回答,然后请同学到老师身边找出“锦囊妙计”,当众宣读并板书)抓住特征(2)阅读“相处”部分的文字,你能仿照示例,概括与藤野先生直接交往的四件事吗? a. b. c. d. 了解裹脚 【点拨方法】阅读中注意交代时间变化的词语(“过了一星期”“还记得有一回”“秋初再回学校”“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但他也偶尔有使我为难的时候”),弄清事情起止,使用动宾结构概括。【参考答案】添改讲义 纠正解剖图 关心解剖实习(板书四件事)(3)在四件事中,你能结合某个具体情节说出藤野先生的某种品质吗?(至少两处)【点拨方法】结合情节,概括品质,言之有据。【参考答案】只要能结合具体情节分析,言之成理皆可,如:添改讲义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纠正解剖图循循善诱、严格要求、尊重科学关心解剖实习关注思想、真诚热情了解裹脚探究意识、求实精神【总结升华】提问(1):通过以上人物形象的分析,你能用一个四字词语(主题词)概括藤野先生的品质吗?关心负责(板书)(2)通过对四件事的解读,同学们又学会了怎样的写人方法?(讨论并请生回答,然后请同学们到学案反面寻找预设的 “写人秘笈”,当众宣读并板书)选例典型3深度探究。藤野先生为什么会“被周君尊为惟一的恩师”?仅是因为其关心学生和工作负责吗?【点拨方法】阅读特定时代背景下的文学作品,要想真正理解人物形象和作者感情,离不开对写作背景的追问与考究。联系自学辅助资料“鲁迅留学时日本的社会风气”一段,可轻松探究,化难为易。【参考答案】“被周君尊为惟一的恩师”的原因:在日本举国上下都鄙视中国人的风气下,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关心和帮助,体现了他的正直热忱以及对中国人民的友好与尊重(主题词:民族尊重 板书)。4教者小结本课的学习。线索:“我”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即相识相处离别的过程。人物形象: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民族偏见。刻画人物的方法:抓住人物主要特征、选取典型事例多角度刻画人物形象。三、练1涵咏积累。高声朗读课文623段,注意体会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声调等方面的特征,感悟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学习这种抓住特征、选取典型事例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2重点检测。片段练习抓住特征、选取典型事例刻画人物形象用100字左右的文字,写你初中以来一位老师的一个上课片段或与你的交往片段。要求: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声调、衣着等方面的特征;选例典型;叙事清楚,描写生动;写出真情;如能有侧面描写更好。3反馈矫正。学习小组互改,教者反馈评讲。(在时间宽裕的情况下进行)第二课时课前延伸1.深入阅读,体会文章表达的爱国情感。2.学生自主学习,完成老师布置的预习思考题,并在组内交流,形成初步意见。课内探究一、学1. 反馈评价,导入课堂。2点评预习。各学习小组向全班汇报自主学习成果,点评预习题的完成情况,开展班内探究。(1)各小组代表汇报探讨结果,呈交小组学习中的疑难问题。(2)对各小组的学习结果,集体点评、质疑、纠偏,直至达成共识。【点拨方法】(1)弃医从文的原因(匿名信事件、 看电影事件)及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事情中所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强调结合自学辅助资料加以理解。(2)只记得“日暮里”和“水户”一事中所体现的爱国精神则要结合书下注释作深度探究(探究内容见下)。(3)关于双线结构:好的散文往往有明暗交织的两条线,从而达到一明一暗、相映生辉之效,同时存在和发展的两条线索便于拓展作品的广度和深度,更好地表现丰富而复杂的社会生活,更好地塑造形象,表达感情。明线:“我”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即相识相处离别怀念的过程。暗线: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3.自主阅读。【出示幻灯片】阅读课文13段,回答问题:用简洁的语言概括1、2自然段写了什么事情? 你能从修辞运用的角度对“富士山”一句作出鉴赏吗? “实在标致极了”改为“实在丑极了”可以吗?“精通时事”怎么理解?鲁迅为什么那么厌恶“清国留学生”?【设计第题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概括文章内容,掌握事情概括的基本模式,即“什么人做了什么事”;设计题的目的是重在引导学生从局部、从具体情节、从语言运用的角度去品读,体会作者情感,感受修辞方法的运用对于表达情感的作用;设计第题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认识过渡段承上启下的作用,明白别具匠心的安排构思,懂得第一部分并非闲笔或多余。】4小组合作二、导1.班内探究。(1)各小组代表汇报探讨结果,呈交小组学习中的疑难问题。(2)对各小组的学习结果,集体点评、质疑、纠偏,直至达成共识。【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实现新课标中“过程与方法”这一“三维目标”,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掌握方法,为终生学习奠定基础,呈现生命的语文课堂;小组合作、班内探究、教师引导多种手段相结合,使多数学生掌握知识,理解课文,把握作者感情。】 2精讲点拨。用简洁的语言概括1、2自然段写了什么事情?【点拨方法】对于事情的概括,一般采用“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的模式。在具体操作上,可以通过抓主语、找情节、炼文字的方法。【参考答案】“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和学跳舞。你能从修辞运用的角度对“富士山”一句作出鉴赏吗?【点拨方法】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学习修辞常识的目的是为语言实践服务。首先能在语言中辨识各修辞方法,继而理解其对表情达意、增强语言效果的作用;同时要会用这些修辞方法,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参考答案】“富士山”一句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清国留学生”“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的丑态,表现了鲁迅先生对他们的厌恶之情。“实在标致极了”改为“实在丑极了”可以吗?【点拨方法】此题的设计意在引导学生通过对文字的品味咀嚼,体会反语的巨大讽刺力量。方法上重在品味咀嚼,换词比较。【参考答案】句中“标致”是反语,用以讽刺,强烈表达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鄙视和反感.而改动后语意直露,缺乏了讽刺意味. “精通时事”怎么理解?【点拨方法】对于文中有特殊含义的词句,一定要结合语境加以解释。课文第二段讲的是“清国留学生”学跳舞的事,那些“精通时事”的人对此很了解,而作者对此恰恰非常厌恶,可见,“精通时事”实乃讽刺之说,流露的是作者的厌恶之情。【参考答案】讽刺说法,了解许多无聊的事。表达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之情。鲁迅为什么那么厌恶“清国留学生”?【点拨方法】作者情感的理解,必须联系背景。作者怀揣科学救国的梦想赶赴日本留学,在东京见到的却是“清国留学生”不学无术、思想腐朽的本质,有志青年的救国梦想无法实现,作者对 “清国留学生” 的厌恶之情就不难理解了。【参考答案】鲁迅抱着“科学救国”的目的去日本留学。但是,这些“清国留学生”不学无术,在国家危亡之时,白天逛公园,晚上学跳舞,而且思想腐朽,忠君保皇。因此鲁迅厌恶他们。而这种厌恶之情,正是鲁迅先生强烈爱国情感的流露。3深度探究。作者写“日暮里”和“水户”有什么深意?【点拨方法】此题的设计意在引导学生从文章看似闲笔的细微之处深入理解鲁迅先生的爱国情感。多年后,作者为什么只记得“日暮里”和“水户”?为什么在这篇回忆性的散文中还要提及这两个地名?是否多余?与表达中心有关吗?首先,“日暮里”会使同学们想到哪个成语、哪两句诗?(日暮途穷、“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联系当时祖国现状和作者处境,“日暮里”所触发的作者忧国之情就不难理解了。其次,结合书下注释,我们可以知道 “水户”是明末反清人士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作者对朱舜水先生是敬重的,所以写“水户”同样流露爱国情感。对于阅读中遇到的这种缺少情节性的文字,我们要联系背景、所学知识,结合注释,综合考虑。【参考答案】 “日暮里”使人想到“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诗句。也有人说,“日暮里”使人想到大清国处于日暮途穷的境地。总之,“日暮里”这一地名,它触发了作者的忧国之情。水户,是明末反清人士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写记住两个地名的目的,还是表现自己的爱国主义感情。三、练1涵咏积累。高声朗读课文2931段,注意体会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情感,在诵读中与作者心灵对话,产生交流、碰撞的火花,潜移默化地进行爱国主义情感的熏陶,实现三维目标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2重点检测。【出示幻灯片】阅读课文2931段,回答15题。“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这句话中的两个分句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吗?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说明 ;“这一声”指 ;作者觉得刺耳的原因是 。联系全文,“我的意见”是指 ;“变化了”的具体内容是 ,表现了鲁迅 的精神。 “呜呼,无法可想”后的感叹号传达出 的感情。这段文字运用了 的表达方式。【点拨方法】阅读理解的几个基本原则:一、研读语段,在语境中解题;二、研读文章,在全篇中探索,真正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篇不离旨”;三、结合背景,强调推断有据;四、了解作者,知人论事。常见的五种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议论。【参考答案】没有,是为了揭露日本“爱国青年”的荒谬逻辑,表达愤慨的感情这种现象带有普遍性,拯救民族的灵魂迫在眉睫,刻不容缓;“万岁”; 伤害了民族自尊心 医学救国;弃医从文;爱国主义 不可压抑的激愤 记叙、议论3反馈矫正。学习小组互改,教者反馈评讲。课后提升1同步阅读并完成作业。(1)阅读忆先生,完成15题。(2)深层阅读,体味含义深刻、富含感情的语言,完成预习题。2反馈评价。教者批阅学生的课后阅读练习,并进行反馈矫正。第三课时课前延伸1. 深层阅读,体味副词增强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完成预习思考题,并在组内交流,形成初步意见。2. 吟哦讽诵,体会鲁迅对藤野先生的感激、怀念之情。课内探究一、学1. 点评预习,导入新课。各学习小组向全班汇报自主学习成果,点评预习题的完成情况,开展班内探究。(1)各小组代表汇报探讨结果,呈交小组学习中的疑难问题。(2)对各小组的学习结果,集体点评、质疑、纠偏,直至达成共识。【点拨方法】副词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时间、频率、范围、语气、程度等,有增强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对于副词作用的体悟,可以通过删除、替换等方法进行。只有真正领悟了副词对于表情达意的作用,才算真正把握了作者情感;也只有在阅读中不断咀嚼、品味,我们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才会不断提高。【答案示例】(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也”,是相对于国内而言;“无非”,“ 只不过”的意思。流露出作者矛盾、失望、痛苦、厌恶的复杂情绪,表现一个爱国志士忧国忧民的悲愤.(2)“实在标致极了”。“实在”表示“的确”的意思,用“实在”加强“标致”,增强反语的讽刺力量,更强烈表达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鄙视和反感。(3)“大概是物以稀为贵罢”。“大概”表示猜测,与句末语气的“罢”合用,更加强了不肯定语气.作者用诙谐的口气猜测他在仙台受“优待”的原因,有自谦、 自喜、感激之情.但推断为“物以稀为贵”,包含一个弱国国民的辛酸,同时反映出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4)“居然睡安稳了”。“居然”表示出乎意料,想不到.前面说这个客店居住条件不好,不易安睡,但出乎意料的睡安稳了,表露作者对生活环境的恶劣不以为意. 说明他东渡日本的目的不在于对生活的追求,而是求得知识。“居然”一词加强了句子的幽默感.(5)“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何尝”是“未曾或没有”之意,与“不”连用,以反诘的语气加强肯定,说明看客们的麻木不仁、幸灾乐祸,强烈表达了作者对人们精神麻木的极其沉痛的情感.(6)“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似乎”是“好像、仿佛”之意,表明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深深怀念。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调动一些语言因素,对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是大有益处的。2. 明确任务,自主阅读。【出示幻灯片】阅读第3738段,思考:【设计第题的目的是为了加深对文章思想情感的理解和把握;设计题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正确辨认各种不同的表达方式;设计第题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概括和提取文中信息的能力;设计第题的目的是准确理解文中具有深层含义的词语。】3小组合作二、导1.班内探究。(1)各小组代表汇报探讨结果,呈交小组学习中的疑难问题。(2)对各小组的学习结果,集体点评、质疑、纠偏,直至达成共识。 【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强调转变我们的教学观,做到因材施教,相应地采取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特长得到充分的发展,以激发兴趣。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是对多元智能理论的有效实践。】 2精讲点拨。(1)这两段文字集中抒发了鲁迅对藤野先生的什么感情?【点拨方法】找出集中抒发情感的句子“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抓住其中关键语素“时时记起他”、“感激”,便可得出正确答案。【参考答案】怀念和感激(2)主要采用的是什么表达方式?【点拨方法】联系常见的五种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议论,不难得出答案。【参考答案】记叙、抒情、议论(3)作者对藤野先生怀念的具体行为有哪些?【点拨方法】 “怀念的具体行为”应当从记叙性文字中概括、归纳、提取。所以,加强审题,找准阅读区间至关重要。【参考答案】收藏讲义、悬挂照相、继续写作3深度探究(自主思考题4)怎么理解“良心发现”“增加勇气”“正人君子”?【点拨方法】本题中三个短语的理解,必须结合本文创作时的国内环境以及作者处境。资料链接:鲁迅与藤野先生分别20年后的1926年,正值中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进入高潮的时期,也是鲁迅世界观发生伟大飞跃的前夜。这年秋天,在反动军阀及其御用文人的迫害下,鲁迅离开北京,来到厦门。他在一封信中曾说:“我来厦门,虽是为了暂避军阀官僚正人君子们的迫害,然而小半也在休息几时,使有些准备。”所谓“休息”和“准备”,乃是回顾自己走过的革命路程,清理和解剖自己的思想,总结斗争经验,以迎接新的更大的战斗。藤野先生就是这时在厦门大学图书馆楼上写成的。【参考答案】“良心发现”指作者热爱祖国、勇于斗争的思想受到触动。“增加勇气”指作者长期遭受反动势力的迫害,一想到藤野先生对自己乃至中国的希望,便增加了勇气。“正人君子”指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反动政府的御用文人。 三、练1涵咏积累。当堂熟读、尽量背诵第3738段,体会鲁迅对藤野先生的感激、怀念之情。2重点检测。夜深人静之时,面对挂在东墙上的藤野先生的照片,想到与恩师已阔别20年了,鲁迅一定有许多话想对先生说。把握课文主旨,展开合理想像,模仿作者口吻,给藤野先生写一封信,表露作者当时的心迹。3反馈矫正。学习小组互评,教者反馈点评。课后提升1同步阅读,完成作业。阅读宛如英雄,完成文后练习。2反馈评价。教者批阅学生的课后作业,并进行反馈矫正。课案(学生用)第五课 藤野先生(新授课)第一课时【学习目标】自学辅助资料1作者档案: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中国新文化革命的主将。被誉为“民族魂”。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并第一次使用“鲁迅”这个笔名;中篇小说阿q正传,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等 。2关于朝花夕拾与藤野先生朝花夕拾是鲁迅创作的以回忆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生活为主的散文集,共收入10篇散文,写于1926年6月至11月间,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目发表在莽原半月刊上,1927年5月编订成书时,改名为朝花夕拾。朝花夕拾题目意义:“早晨的花晚上拾起”,意为中年以后回忆青少年时期的往事。朝花夕拾中的散文是鲁迅温馨的回忆,是对滋养过他的生命的人和物的深情怀念,体现了鲁迅散文创作的艺术成就。藤野先生这篇散文,写于1926年10月12日厦门大学。其时正值中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进入高潮的时期,也是鲁迅世界观发生伟大飞跃的前夜。这年秋天,在反动军阀及其御用文人的迫害下,鲁迅离开北京,来到厦门。他在一封信中曾说:“我来厦门,虽是为了暂避军阀官僚正人君子们的迫害,然而小半也在休息几时,使有些准备。”所谓“休息”和“准备”,乃是回顾自己走过的革命路程,清理和解剖自己的思想,总结斗争经验,以迎接新的更大的战斗。藤野先生就是这时在厦门大学图书馆楼上写成的。3关于留学日本与仙台学医 中日甲午战争大大加速了中国向殖民地、半殖民地社会沉沦的进程,而明治维新却使得日本综合国力迅速增强,成为亚洲强国。二十世纪开始,中国大量的知识分子留学日本,接受先进思想的洗礼,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1902年鲁迅怀着“救国救民”的信念留学日本。先在东京的弘文书院学习日语。1904年鲁迅到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一方面是由于不满东京留学生的不学无术、思想腐朽,另一方面当时的鲁迅认为“日本维新大半发端于西方医学”,想借此走“科学救国”的道路。“我的梦很美满,预备卒业回来,救助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国人对维新的信仰。”(节选自呐喊自序) 4鲁迅留学时日本的社会风气鲁迅到日本去的时候,日本的国力正是逐渐强盛,独霸东亚的野心也日渐膨胀,又刚刚在甲午海战中歼灭了中国的北洋水师,举国上下都弥漫着一股鄙视中国人的风气。有的报纸就公开宣称:“西洋人视中国人为动物,实际确乎不得不产生动物、下等动物的感觉,因此,他们(指中国人)在生理上已失去人类的资格。”因此,鲁迅在这个时候去日本留学,便不可避免地受到种种歧视和轻蔑。他走在东京的大街上,就常常遭受少年人的辱骂。你不但生活在陌生人中间,而且是生活在陌生人的鄙视和轻蔑中间。(节选自离乡者的凄哀)5. 关于弃医从文鲁迅在仙台学习的第二年碰到了一件事情,使他改变了学医的志向。一次上细菌学课,需要用“电影”(幻灯,当时称电影)来显示细菌的形状和活动情况。教师讲完后,还没到下课时间,便放了几段时事幻灯片子,映出的是不久前刚结束的日俄战争的故事:日军抓了一个中国人要枪毙,说他做了俄国间谍,刑场四周围了很多身强力壮的中国人在看热闹这时,有的日本学生狂呼“万岁”,有的斜着眼睛看着鲁迅,议论说:“看看中国人这样子,中国一定会灭亡。”面对此情此景,鲁迅夹起书本愤然走出教室。 “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节选自呐喊自序) 6关于日俄战争 1904年1905年日本与沙皇俄国为了侵占中国东北和朝鲜,在中国东北的土地上进行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以沙皇俄国的失败而告终。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 借助自学辅助资料,再读文章,思考文中哪几件事体现了作者的爱国情感?2借助自学辅助资料,了解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原因。3. 结合具体语段分析,深入理解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4结合第一节课内容,弄清文章双线结构。5. 涵咏积累,诵读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自学辅助资料辫子的故事:在清朝以前,我国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所以头发终身不剪(和尚、尼姑除外)。20岁举行冠礼之后,把头发束在头顶,上面加“冠”。清人入主中原之后,强制推行清朝发式:将前额头发剃掉,后面留起辫子,当时有“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之说。清朝末年,有反清思想的知识分子,例如鲁迅,率先把辫子剪去。所以当时仅凭辫子就可以辨别对清王朝的态度。也有的辫子剪掉后又后悔了,就续一条假辫子。鲁迅小说阿q正传中的“假洋鬼子”就是这样。还有一种是革命来了,就把辫子盘在头顶;革命失败了,就放下来。当时鲁迅一到日本,就率先剪掉了象征耻辱的辫子。可以这样说:留辫子,是保皇党;剪辫子,是维新派。那么这些“清国留学生”,既留着辫子,以示效忠清王朝;又将辫子盘在头顶,以留有后路:一旦维新失败,还可把辫子放下来。他们属于典型的两面派。作业设计必做课堂思考题一、自学思考题(1)阅读“相识”部分的文字,思考文章如何抓住外貌、语言、动作等特征描写人物的?塑造了藤野先生怎样的形象?(2)阅读“相处”部分的文字,你能仿照示例,概括与藤野先生直接交往的四件事吗? 了解裹脚 (3)在四件事中,你能结合某个具体情节说出藤野先生的某种品质吗?(至少两处)【参考答案】(1)特征:外貌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动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语言缓慢而很有顿挫 形象:认真迂阔、生活俭朴的学者(2)添改讲义 纠正解剖图 关心解剖实习(3)只要能结合具体情节分析,言之成理皆可,如:添改讲义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纠正解剖图循循善诱、严格要求、尊重科学关心解剖实习关注思想、真诚热情了解裹脚探究意识、求实精神二、深度探究题藤野先生为什么会“被周君尊为惟一的恩师”?仅是因为其关心学生和工作负责吗?联系自学辅助资料4你能作出合理解释吗?【参考答案】“被周君尊为惟一的恩师”的原因:在日本举国上下都鄙视中国人的风气下,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关心和帮助,体现了他的正直热诚以及对中国人民的友好与尊重(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 主题词:民族尊重)。课堂达标测评题阅读课文2931段,回答15题。1“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定安工程潜水铺设方案(3篇)
- 牵牛花的种植课件
- 临床不需要编码手术操作定义及编码规则
- 安全教育平台使用培训会课件
- 山东省济南市2025年中考物理真题附真题答案
- 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现代种业创新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职工劳动合同样板范本
- 上托管协议的法律要素
- 新能源产业绿色升级:2025年技术创新与环保责任路径报告
- 汽车行业供应链风险管理案例解析与韧性保障报告
- YS/T 3019-2013氰化堆浸提金工艺安全生产技术规范
- GB/T 8948-1994聚氯乙烯人造革
- GB/T 6482-2007凿岩用螺纹连接钎杆
- 小学英语人教PEP六年级上册Unit3Myweekendplan击鼓传花小游戏
- PEP小学英语单词表(3-6年级)
- 2020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新教材教材分析解读课件
- DB4401-T 43-2020 反恐怖防范管理+防冲撞设施-(高清现行)
- 教学课件:《新能源材料技术》朱继平
- 专业技术职称与职业(工种)技能人才评价对应表(试行)
- DB37∕T 4328-2021 建筑消防设施维护保养技术规程
- 银行信贷实务与管理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