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丹阳市里庄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苏教版.doc_第1页
江苏省丹阳市里庄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苏教版.doc_第2页
江苏省丹阳市里庄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苏教版.doc_第3页
江苏省丹阳市里庄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苏教版.doc_第4页
江苏省丹阳市里庄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苏教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语文学情检测试卷友情提醒:(1)认真答题,确保万无一失。(2)请把答案填在答题纸上。一、积累运用(20分)1、写拼音与汉字。(4分)至爱亲情,血浓于水。亲情是一支古老的藤,承载着jun( )恋的岁月;亲情是一幅绚( )丽的画,描绘着瑰( )丽的诗篇;亲情是一首lio( )亮的歌,演奏着和谐的乐章。2、古诗文默写。(8分)(1) ,化作春泥更护花。(2) ,恨别鸟惊心。 (3) ,夜泊秦淮近酒家。 (4)几处早莺争暖树, 。(5)僵卧孤村不自哀, 。 (6)海内存知己, 。 (7)杜甫登临泰山抒发了“ ,一览众山小”的壮志,而王安石在飞来峰上发出“不畏浮云遮望眼, ”的感慨,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3、名著阅读。(4分)“砍死这帮畜生!砍死他们!砍死这帮波兰贵族!他们杀死了列图诺夫。”盛怒之下, 他扬起马刀,连看也不看,向一个穿绿军服的人劈下去。全连战士个个怒火中烧,誓为师长复仇,把一个排的波军全砍死了。他们追击逃敌,到了一片开阔地,这时候波军的大炮向他们开火了。一团绿火像镁光一样,在 眼前闪了一下,耳边响起了一声巨雷,烧红的铁片灼伤了他的头。大地可怕地、不可思议地旋转起来,向一边翻过去。这段文字选自原苏联长篇小说 。选文空缺处的人物是 ,除选文内容外,小说通过 、 等一系列情节事件塑造了这一典型形象。4、病句修改。(4分) “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四位一体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新格局的局面正在我市形成,创作和发送红色短信已蔚然成风。巴渝文化、红岩文化,都是创作红色短信的源流,而激励重庆人创作就是激发重庆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通过开展发送红色短信,我们可以在发展文化和传承文化的同时,进一步提升重庆市民的素质。(1)第处词语赘余,应删去 (2)第处搭配不当,就将 改为 (3)第处成分残缺,应在句末添加 (4)第处语序不当,应调整为 二、阅读理解(40分)(一)古诗鉴赏(4分)江 上【宋】王安石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5请从修辞角度对“晚云含雨却低徊”一句作点赏析。(2分) 6请用自己的话描绘诗歌三、四句展现的画面,并分析其中蕴含的哲理。(2分) (二)阅读文言文,回答710题。(10分)【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q)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元结右溪记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以其境过清( ) 不可名状( )8翻译下列句子。(2分)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9两文各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4分)甲文: 乙文: 10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试举一例说明。(2分) (三)阅读红豆树下,回答1114题。(13分)红豆树下陈歆耕在绵密的江南细雨中,我伫立在古里红豆山庄的红豆树旁。当年钱谦益柳如是共同生活的红豆山庄,已了无踪迹只余一片废墟,“硕果”仅存的只有这一棵见证了当年钱柳缠绵情史的红豆树。废墟反衬出了红豆树的古老、沧桑、孤傲、孤独我撑着雨伞,夹在数十位观者之中,听不清大家围着红豆树在窃窃私语些什么。有着近五百年历史的红豆树,躯干之粗须数人伸臂合抱;虽已经是初春时节,可是它仍然面容枯槁,似有满腹忧愁;它的枝丫,如利刃般直刺蓝天苍穹唐代王维的咏红豆诗最有名:“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可是,江南春雨,却催不出这古老红豆树的新枝,它已经有80年未开花结果,到哪里去采撷红豆?远近的老百姓把它视作“神树”,逢年过节,有很多善男信女来树下烧香跪拜。这些善男信女在心中祈祷些什么呢?我收起了雨伞,索性让细雨浙浙沥沥地滴落在自己的面颊上。流连在红豆古树下,我想得最多的还是写出传世史著杰作柳如是别传的国学大儒陈寅恪先生。在史海跋涉20年,用文言文写就80余万字、厚厚三大卷的柳如是别传,让很多人不理解:一位史学大儒为何要耗费如许光阴,为柳如是这位曾经沦落风尘的女子作传?其实,只要熟悉柳如是全部人生经历的人就会明白,寅恪先生为柳如是作传,其意旨不在为钱柳姻缘留下详实的历史记载,或传播一段轰动一时又为世俗所诟病的爱情佳话。他是要为一位生于国破家亡的乱世,却表现出超凡民族气节和风骨的奇女子作传,是为一种伟大的人格和魂魄作传。而柳氏这样一种“风骨”,与寅恪先生倡导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在血脉、心灵上则是相通的。寅恪先生以此大著“痛哭古人,留赠来者”。我们这些后来者,在面对先生的精神遗产时,是否存有几分愧疚呢?据记载,在钱牧斋80岁大寿时,柳如是为他做寿恰逢红豆树二三十年后又一次花开满树,她从阁前的红豆树上觅得仅有的一颗红豆,作为寿礼呈上,使钱谦益大喜过望。红豆有情,可显然不是为钱某人开花结果的钱氏在明灭后降清失节不说,又不愿过隐居生活,遂不听柳氏的反复劝说,非要到清廷去谋一官半职。柳氏则坚决不肯随同前往,做降臣命妇。没有想到,钱氏到京后不被重用,半年后只好托病回老家。他的仕途失意,成全了柳氏在田园山水间安享夫妻生活的愿望。我坚信,有生命的美丽的红豆之花肯定是为从内而外皆美洁如玉的柳如是而开的。世间空余“钱牧斋”,“如是”风骨何处寻?从柳如是到陈寅恪,昂然挺立、傲视红尘的红豆古树,可以看作是他们人格的象征吗?我觉得需要到红豆古树下跪拜的倒是那些缺钙、患软骨病的人可惜的是,此刻,在红豆树的废墟周围,推土机正在发出轰鸣,施工车辆穿梭往来,一厘再造的红豆山压将在这里重现。令我忧虑的是:人工再现的雕梁画栋、小桥流水的红豆山庄,加上熙来攘往的红男绿女,反倒会把孑然孤傲的红豆古树给淹没了我更欣赏它现在的模样,一副卓尔不群的身姿!(11)不知道红豆古树何时能再发出新枝,何时能再开花结果。它那古老沧桑的面容,给我带来的是无限惘怅和忧思11. 第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4分) 12. 文中描写红豆树的同时,多次提到“雨”,有什么作用?(2分) 13. 联系上下文,说说第段“世间空余钱牧斋, 如是风骨何处寻?”这句话的含义。(4分) 14. 作者主张红豆山庄的再造吗?为什么?(3分) (四)阅读风筝的心,完成下列15-19题。(13分)风筝的心朱成玉又到了放风筝的季节,可是我的城市上空却空空如也。莫非是与这城市积下了太多的仇怨,连云都躲藏起来,不肯给城市的天空一点梦想的色彩吗?而我依然仰望,寻找那些飞翔的痕迹,寻找那只要一点点风就可以抖擞起精神来的风筝。再次见到风筝,是在三月最破败的小巷。一些蓝色的白色的紫色的欲要飞翔的念头,被一群孩子们嫩小的手提着,轻轻地,飘在一人多高的风里。孩子们必须奔跑,因为只有奔跑才可以带来风。老人们说,放风筝可以放掉人心中所有的烦恼和晦气,只剩下美好的愿望。人们相信,这些用心灵里最珍贵的情愫扎出来的梦想之鸢,可以把种种美好的愿望传达给上帝。小时候没有卡通没有电脑,却有广阔的草地放风筝。如今,孩子们有了各种各样的玩具,却再也腾不出时间和空间纵情奔跑,纵情释放他们的梦想。所有的时间都被各种补习培训填充,所有的空间都被钢铁水泥占领。在这个简陋的巷子里,我看见风筝精疲力竭仍无法飘过城市的额头,气喘吁吁仍无法惊动半点尘俗。孩子们在巷子里终于跑累的时候,其中一个把风筝举过头顶叹口气说,有风多好,有风它就能飞上天空了。另外几个孩子也如泄了气的皮球,蹲到地上,不停地抱怨着风都哪儿去了?风都哪儿去了?孩子的话让我不禁一怔。风,被高高密密的楼群阻隔在外面;风,被机器的轰鸣赶往别处;风,藏在遥远的记忆里;风,躲进有歌谣的童年。小时候,我的风筝可以放得比云朵还高。在那么高的天空上,我的风筝和白云窃窃私语,那是我儿时最美丽的花篮,一直在我的记忆里晃来晃去。风筝飞不起来,然而它们却是这座城堡里唯一长着翅膀的鸟了。它们醒着,心怀世界上最单纯的愿望:只要一点点风,只要一点点可以飞翔的天空。天空不冷清,风筝不冷清,冷清的只有风筝的心。风筝,这春天里的邮票,何时能为孩子们邮寄来春天?不知为什么,看着这些无法飞上天空的风筝,我的心里异常难受。尽管这是一些廉价的风筝,用最普通的材料制成,大概两三块钱就可以在任何一个商店里买到,但我还是希望它们能飞起来。这种希望点燃我心中隐匿了许久的渴望飞翔的念头。我对孩子们说,“明天早晨在这里等我,我领你们去一个可以让风筝自由自在飞翔的地方。”那个晚上,我挑选了最结实的竹签和最漂亮的桃花纸,精心制作了一个美丽的风筝。这是对童年的牵挂。我尽可能地将生命中所有美丽的色彩都绣到风筝的翅膀上,再扯一根长长的思念的线牢牢拴住它。我知道,我的童年不会走得太远。风筝上的那些花朵,鲜艳得就像那群孩子的脸。我仿佛听见了风筝在说:给我一点点风,给我一点点与梦有关的颜色。第二天一大早,我带上亲手制作的风筝领着孩子们去了广场。广场上人头攒动。孩子们小心翼翼地打开风筝,小心翼翼地打开自己,然后奔跑、奔跑,风来了!风筝飞上了高高的天空!我手中的线轴飞快地旋转,我的风筝追上了云朵,正在向它打听童年的消息。很多人站在那里不再走动。很多人仰起了头。很多人高声喊到:“快看,多美的风筝!”那一刻,我感觉到,适合风筝飞翔的风来了。那些安静的、优雅的心灵回来了。其实,它们从来就不曾丢失,只是有待呼唤。15本文围绕“风筝”主要记叙了哪两件事?(2分)【答】 16“风筝,这春天里的邮票,何时能为孩子们邮寄来春天?”一句中两个“春天”的含义是什么?(2分)【答】 17作者在文中第节提到自己小时候放风筝的情景有何作用?(3分)【答】 18从修辞和表达效果方面,赏析下面一句话。(3分)在这个简陋的巷子里,我看见风筝精疲力竭仍无法飘过城市的额头,气喘吁吁仍无法惊动半点尘俗。【答】 19文章结尾说:“其实,它们从来就不曾丢失,只是有待呼唤。”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分)【答】 三、作文(40分)依依翠柳,郁郁繁花,嫩嫩春笋,茵茵小草万物被温暖照亮,生机勃勃,尽情展示大自然的绚丽。在青春旅途中,你也常常被温暖照亮:眷眷亲情,殷殷师恩,醇醇友爱让你坎坷变坦途,郁闷变快乐,单调变精彩,蓬勃向上,纵情演绎成长的浪漫。 20请以“被温暖照亮”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中心明确,以记叙为主,适当议论抒情。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书写整洁,不少于600字。八年级语文答案1、(4分)略2、(8分)略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保尔柯察金(或保尔); 示例:搭救朱赫来被捕入狱做骑兵战场厮杀 修筑铁路 身体瘫痪、双目失明的情况下进行创作等。(4分)4、(1)第处删去“的局面”或“格局的”(只删“格局”也可)(2)第处应将“源流”改为“源泉”(3)第处应在句末添加“的活动”(4)第处应将“发展”和“传承”交换位置 (每处1分)5、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低徊”本来是指人的徘徊沉思,这里表现出含雨的暮云低垂而缓慢移动的情形(1分)(或静中有动,情趣横生)。6、在孤云低垂、青山缭绕、无路可行之际,却忽然看见远处忽隐忽现的帆船驶来。(1分)哲理:山重水复之际,往往也是柳暗花明之时;困难和黑暗中往往蕴含着希望和光明。(1分)7、因为 说出 (2分)8、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2分)9、甲文:清澈透明,侧面(间接)描写 乙文:水流湍急,正面(直接)描写 (每小题2分,共4分)10、借景抒情 例如甲文借描写小石潭的幽美、凄寒,表达了作者孤寂悲凉的心境。(2分)11、采用拟人修辞手法(1分),赋予树以人的性情,生动形象(1分)展现出树沧桑的形态,(1分)表现了作者内心的惆怅与沉重(1分)。(或采用比喻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树的枝丫虬劲挺立、昂扬向上的姿态,表达了作者对红豆树的赞叹,给读者联想和想象的空间。)12、交代作者前往红豆山庄的时令季节(1分),烘托渲染了作者内心的惆怅和忧思(1分)。13、现今社会像钱谦益这样执迷于功名利禄而罔顾节操、丧失原则人格的人比比皆是,而柳如是般坚守节操、人格高洁的人却是不多。(2分),表达了作者对像钱谦益一类人应鄙夷和批判,以及对像柳如是这样的人的敬仰和赞颂。(2分)14、作者担心人工再现的建筑,会淹没了红豆古树,破坏历史遗迹(1分);作者更为人们热衷于俗世的追求,而忽视了品格、风骨的继承感到可惜(2分)15、(1)看孩子们在小巷里放风筝,风筝飞不起来。(2)我做了风筝,带孩子们去广场放风筝。16、第一个“春天”指季节;第二个“春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