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滨海县陆集中学2014届九年级上学期学情调研语文试题一、积累与运用。(38分)1古诗文名句默写。(10分)(1) ,必有邻。(论语)(2)蒌蒿满地芦芽短, 。(苏轼惠崇)(3) ,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4)晓战随金鼓, 。(李白塞下曲六首)(5)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6) ,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木兰花)(7)泪眼问花花不语, 。(欧阳修蝶恋花)(8)陈涉太息曰:“嗟乎, 。(司马迁陈涉世家)(9)那 ,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那 ,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谢大光鼎湖山听泉)2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4分)年轻的面容是春天里的一m(1)新绿,生机盎然;年轻的梦想是原野上的花海,xun(2)烂多姿;年轻的信念是岩石上的一棵松柏,执着挺b(3)。年轻不是年华,而是飘y(4)的情思,恢弘的想象,是生命的源泉在涌动。(1) (2) (3) (4) 3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要求答题。(6分)有一个智者,他叫孔子,他在修身、交友、学习等方面的见解给世人以启迪,他在历史上的地位不容置疑。有一个灵魂的医者,他叫鲁迅,他放下救济苍生的医书,用手中的笔医治麻木的民众,他是一直勇敢前行 (a)的斗士。有一个勇者,她叫海伦凯勒,她看不见听不到这世界的声音,却教我们彼此用爱感受,用心聆听,她不屈不挠地与命运抗争的精神令人一下子产生敬佩之情(b)。(1)请用合适的成语替换加点的文字,使表达更简洁。(2分)a. b. (2)语段画线处有语病,请修改。(2分) (3)请另选一个人物,按照第句的句式仿写。(要求语意连贯,结构相似)(2分) 4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中国政府对菲律宾妄图在南海牟取非法利益的行为,提出了严正抗议。b.在“我是歌手”的舞台上,林志炫的服装精致得体,天衣无缝。c.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人物。d.习近平主席谈治国的道理时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啊!” 5找出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 )(2分)a.长沙、深圳和成都等城市一起被评为“中国十大创新城市”。b.由长沙制造的全国首款“高性能3d激光打印机”,15天销售了大约30台左右。c.通过大家的努力,使“岳麓山橘子洲景区”成为长沙首个“国家sa级旅游景区”。d.是否高度重视人才,是长沙成为“全球竞争力提升速度虽快的十座城市”之一的原因。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闭幕会上发表的讲话中提到了“中国梦”的问题,因此,“中国梦”成为中国人的热门话题。 因为每个人都渴望实现自己的梦想,个人梦想的实现又是建立在国家繁荣基础上的。其实,换一个角度想,中国梦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它使人联想到民族奋进的滚滚大潮,气势磅礴的宏伟蓝图。所以,我们每一天向着自己的梦想出发,也是在缔造着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梦。“中国梦”即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梦,是十三亿中华儿女共同拥有的伟大梦想。a. b. c. d.7.名著阅读(4分)(1)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离不开语言描写。下面这段话出自 之口。“不喝就滚出去;好心好意,不领情是怎着?你个傻骆驼!辣不死你!”(1分)(2)肖像描写也是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下面是名人传中的一段肖像描写:“他矮小粗壮,一副运动员的结实骨架面部肌肉常常隆起,青筋暴跳;野性的眼睛变得格外地吓人。”“他”指的是 (人名)。(1分)(3)在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到达大人国都经历过哪些险阻?请举出一例。(2分) 8.气象物候专题。(8分)(1)在学习“气象物候”专题的活动过程中,小明发现,在古诗文中有许多关于“雁”和“燕”的诗句,并且摘录了下来。请你帮小明解读出“雁”和“燕”在古诗文中各自的文化内涵。(2分)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韦应物闻雁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葛天民迎燕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2)下面是盐城5月6日的天气预报,电台计划播送时,在各条信息内加上一些体现人文关怀的内容。请你为电台设计一段这样的话,50字左右。(2分)5月6日 多云转阴有阵雨或雷雨 温度:2028 0c 风力: 3级 (3)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全诗短短四句,写出了平原与山地气候的差异。请你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谈谈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2分) (4)夏天人们往往到下列地方去避暑,根据“气象物候”知识说一说为什么?(2分)a.北戴河、大连、青岛 b.庐山、昆明 二、阅读理解。(52分)(一)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910题。(5分)凉州词 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9.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抓住远眺的特点,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图画,请描绘出来。(3分) 10.对这首唐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诗歌的前两句以远处高山衬托“孤城”,描绘出边地的雄阔苍凉之景。b.第三句中的“怨杨柳”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吹奏哀怨的折杨柳曲,另一层意思是说,因为与家人离别而怨恨的戍卒抱怨边塞杨柳不青,连折柳寄情的愿望也难以实现。c.“春风不度玉门关”这句诗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喻指朝廷对戍边将士不关心,恩泽不能到达边塞。d.全诗极写戍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情绪消极悲切。(二)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1114题。(14分)【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乙】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 “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1)便要还家 (2)阡陌交通 (3)或请重法以禁之 (4)自是数年之后 12.下列各句中加点“之”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2分)a.问所从来,具答之 b.民之所以为盗者c.上哂之曰 d.或请重法以禁之13.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 14填空和简答。(4分)(1)桃花源是个美好境界,它之所以美好,用【乙】段里的话来说,起码是因为那里没有 和 。(2分)(2)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其实并不存在,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也只是诗人心中的“桃花源”,古今文人描写这些想像中的世界有什么相同的用意?(2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21题。(13分) 习惯成自然 叶圣陶“习惯成自然”,这句老话很有意思。我们走路为什么总是左脚往前,右脚往前,两只胳膊跟着动荡,保持身体的均衡,不会跌倒在地上?我们说话,为什么总是依照心里的意思,先一句,后一句,一直连贯下来,把要说的都说明了?因为我们从小习惯了走路,习惯了说话,而且“成自然”了。什么叫做“成自然”?就是不必故意费什么心,仿佛本来就像那样子的意思。走路和说话是我们最需要的两种基本能力。推广开来,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了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是我们有了那种能力。不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地步,勉勉强强地做一做,那就算不得我们有了那种能力。如果连勉勉强强做一做都不干,当然更说不上我们有了那种能力了。听人家说对于样样事物要仔细观察,才能懂得明白,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观察的能力。听人家说劳动是人人应做的事,一切的生活资料,一切的文明文化,都从劳动产生出来,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劳动的能力。听人家说读书是充实自己的一个重要法门,书本里包含着古人今人的经验,读书就是向许多古人今人学习,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读书的能力。听人家说必须做个好公民,现在是民主时代,个个公民尽责守分,才能有个好秩序,成个好局面,自己幸福,大家幸福,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做好公民的能力。这样说下去是说不完的,就此打住,不再列举吧。要有观察的能力,必须真的用心去观察。要有劳动的能力,必须真的动手去劳动。要有读书的能力,必须真的去把书本打开。要有做好公民的能力,必须真的去做公民应做的一切事情。在相信人家的话很有道理的时候,只是个“知”罢了,“知”比“不知”似乎好些,但仅仅是“知”,实际上与“不知”并无两样。到了真的去观察去劳动去读书的时候,“知”才会渐渐化为我们的习惯,习惯成自然,才是我们的能力。通常说某人能力不强,就是某人没有养成多少习惯的意思。譬如说张三记忆力不强,就是张三没有把看见的听见的一些事物好好记住的习惯。譬如说李四发表力不强,就是李四没有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说出来写出来的习惯。姓名_班级_号码_习惯养成的愈多,那个人的能力愈强。我们做人做事,需要种种能力,所以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习惯。养成习惯,换个说法,就是教育。教育不限于学校,也不限于读书。学校教育只是教育的一部分,读书这门事也只是教育的一部分。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种种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己教育,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孔子一生“学而不倦”,就是看透了这个道理。15. 用文中的句子回答下面的题目。(4分)(1)文章第段以走路、说话为例,引出了下文什么观点? (2分) (2)文中在阐述了习惯与能力的关系后,得出了什么结论? (2分) 16第段列举了观察、劳动、读书、做好公民四个事例,意在阐明什么? (2分) 17第段加点的“似乎”一词能否去掉?请说说理由。 (3分) 18.结合实际,谈谈你对第段学校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的认识。(4分)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923题。(20分)母 亲 洪烛荠菜成了春天的一个符号,最讲求新鲜的,现采现摘,现炒现吃。我小时候,母亲领我去紫金山踏青,总要随手拎一把小铲刀,挎一只竹篮子,不时蹲下身子,挖路边的荠菜。这样的活儿,我也爱抢着干。母亲站在一旁,边夸我眼尖、手巧,边承诺回家后给我好好地打牙祭。和母亲一起挖荠菜似乎比真把荠菜吃进嘴里更令人陶醉。事隔多年之后,我在异乡想念母亲,头脑中浮现的,仍是她教我挖荠菜时那年轻的面容与身姿。荠菜,因为我亲手挖过,而且是母亲教我挖的,所以从感情上,它离我最亲近,同时也标志着一段不可复得的儿时时光。海带被我当作大海的礼物来看待。我之所以热爱海带,在于它是我妈妈的拿手菜。小时候,妈妈总是为我一锅接一锅地用海带炖排骨,说是可以补钙、可以预防大脖子病等等。我感觉,幸福也一点点地融化在浓香的排骨海带汤里。有人问台湾美食家蔡澜:“您见多识广,最好吃的是什么?”蔡澜不假思索就脱口而出:“妈妈做的菜最好吃。”这是什么原因呢?一方面年少时人的味蕾最灵敏,容易产生深刻印象,口味还未被后来的山珍海味搞得混杂;另一方面,妈妈做的菜最有家常味了,尤其那份细致入微、润物无声的爱心,别人根本模仿不出来。还有一点,恐怕也是最重要的:妈妈做的菜,伴随着我们的成长,而且有时效性,不是永远都能吃到的。终有一天,它会成为一个美好而怅然的回忆,你出再多的钱也买不到,它是无价的。我出门在外整整二十年,每次离开家都乘坐夜间的火车,母亲早早就上床睡了,希望我在她睡着的时候再离开。不知道她是否真能睡着,至少假装睡着了,熄灯后的卧室没有任何动静。我探头看了一眼,隐约看见她盖着棉被仰面躺着的轮廓,于是在内心里喊一声妈妈,就蹑手蹑脚地走了。如果她真睡着了,是否梦见准备离开的我?如果她假装睡着,在黑暗中会想些什么?明天醒来后她面对的将是少了一个我的家。母亲说她越来越畏惧和我的离别,既担心我一去不复返,又害怕我下次回来已找不到她。希望我在她睡着后再离开,可以把分别当作一个梦来对待,或者根本就不曾察觉儿子已离开。后来才知道:每次我离开的晚上,母亲都要靠吃点催眠药才睡着。这哪里是催眠药,分明是母亲的止痛药,控制她隐隐作痛的心,因为那一刻,我的心也在痛。我最怕听见从故乡传来母亲病危的消息。就是在那个晚上,我被故乡的长途电话惊醒,母亲永远离开了我。失去母亲就等于失去了半个故乡,就等于失去了半个自己。远离母亲的二十多年流浪岁月都像梦境,一个电话把我拉回到现实之中。与母亲有关的生活是我全部的现实,其余的一切都是假的。原来母亲这个词汇,是我们人生中的一件易碎品,一定要轻拿轻放啊 !这时候,我才意识到自己走得太远了,才意识到自己是有罪的:曾把唯一的母亲抛弃到了时空的另一端。虽然她从没责怪过我,但我不能原谅自己:竟然如此自私地对待母亲。我所追求的那些所谓名啊利啊,全与母亲无关。母亲需要的仅仅是爱,而我付出的爱很明显是有限的,与那无限的母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母亲走了,我头顶的天空一次次黑了,又一次次亮了。可母亲头顶的那一小块天空再也亮不起来。她睡得那么熟,那么安静,失去了做梦的力气。母亲,你是否也把我忘得干干净净?正如你干干净净地忘掉自己?如果说我比你多一份痛苦,那是因为还无法忘掉你。你确实已睡去了,可在我脑海中,为什么总有一个醒着的你?(本文获“中国散文年度金奖”,有删改)19选文中与母亲有关的事,都带给“我”深刻的感受。请补全下面的表格。(4分)与母亲有关的事情带给“我”内心的感受母亲领我去紫金山挖荠菜幸福母亲在我离家时靠吃催眠药入睡我接到母亲去世的长途电话20选文第段画线内容能否去掉?请说出你的理由。(4分) 21选文第段画线语句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22请品析选文第段画线语句的表达效果。(4分) 23.结合选文,请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把无形的母爱描写得具体可感的。(4分) 三、写作。(60分)24.人的一生就是不断行走的过程。行走不仅是双腿走路,也是一种人生姿态,一种精神历程。正处青春年少的我们,常常行走在自然风景内,行走在街头巷道中,行走在艺术长廊里,行走在茫茫书海中,行走在仁爱温馨里我们或快乐,或感动,或徘徊这些丰富多彩的行走历程,让我们顿悟,催我们奋进,促我们成长。 请你以“行走在 ”为题,写一篇文章。写出自己的行走经历、独特体验和感悟。要求:先将题目补充完整。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字数在600字左右。题目:_100200300400500600初三语文学情调研参考答案:1.略2(1)抹(2)绚(3)拔(4)逸(2分,每空0.5分)3(1)(a)勇往直前(一往无前)(b)肃然起敬(2)她看不见这世界,听不到这世界的声音(或答“这世界,她看不见也听不到”) (3)【示例】有一个行者,他叫邓稼先,他在原子弹、氢弹研制上的成就举世瞩目,他在核应用领域贡献卓著。(6分。第(1)题2分,每个1分;第(2)题2分;第(3)题2分,语意连贯1分,结构相似1分)4.b 解析:天衣无缝:比喻做事不拖泥带水,不着痕迹,不能用来形容衣服精致得体。(断章取义)5.a 解析:b、大约左右,重复;c、通过使,两个介词使句子失去了主语;d、能否是,两面对一面。6.d7.虎妞,贝多芬。(3)例一:遭遇风暴,船被刮至一片陌生的陆地。例二: 在大人国的农夫面前,格列佛像鼹鼠般大小,被农夫当作玩物带回家。为了赚钱,农夫竟把他带到市镇,让他耍把戏,供人观赏。二、(一)9.参考: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来,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是从白云中流出来的一般。 10.d(二)11. (3)有的人(4)这或此 12.b 13. (2)使老百姓穿的吃的都有富余,那么他们自然就不会去做盗贼了,何必要用严厉的刑法呢?14(1)赋繁役重,官吏贪求。(2)陶渊明描绘桃花源这样一种没有剥削、没有战乱、自给自足的社会,与当时社会现实形成鲜明对照,是作者不满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表现了他对理想社会的追求。郭沫若写牛朗织女的幸福生活,也表现出诗人对当时黑暗现实的憎恶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这一方面两者是相同的。(三)15.(1)答: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了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是我们有了那种能力。 (2)答: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习惯。 16.阐明懂得了事物的道理并非具备了相应的能力。17. 答: 不能去掉。一般而言,“知”比“不知”好;但在这里,作者用“似乎”强调了“知”与“不知”并无两样,因为“知”仅仅是懂得了道理,并没有化为习惯,形成能力。(答“不能去掉”得1分。意思对即可得分)18.答:学校教育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养成习惯、培养能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卖仔猪协议书
- 实习免责协议书模板
- 项目经理协议书
- 迅游蓝色协议书
- 对接带动协议书
- 石油减产协议书达成
- 中美协议书签署美股影响
- 债的协议书转移
- 多人合伙股东协议书
- 新协议书路由器
- 房地产抵押贷款合同电子版预览
- 公路机电安全培训课件
- DB42-T 2389-2025 陶粒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程
- 25春国家开放大学《物流信息技术》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
- 2025年中国声卡市场现状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数学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 《职场压力管理》课件
- 公众号文章培训:提升写作技巧与个人风格
- 民航SMS安全管理体系
- 厨房设备采购合同模板
- 《劳动教育》 课件 专题二 夯实劳动技能 第一节 勤学生活技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