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规划论文.doc_第1页
旅游规划论文.doc_第2页
旅游规划论文.doc_第3页
旅游规划论文.doc_第4页
旅游规划论文.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旅游节庆研究综述摘要:近年来旅游节庆发展迅速,日益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有关研究著作也在不断增多。本文试对学术界在此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大略的综述。从旅游节庆的基本问题入手,对旅游节庆的概念分类、发展历史、活动特点等做了回顾。通过对旅游节庆开发原则、运行机制和现状分析的综述,对旅游节庆活动进行了前景展望。关键词:节庆旅游; 概念探讨; 问题探讨节庆旅游在我国始于20世纪80年代。短短的20多年里,节庆已经被认为是一个地区发展中标志性的事件 ,是当地旅游业的“一种主题、一种灵魂”。【1】马聪玲. 节事旅游:澳大利亚的经验与我国实践EB/OL. 2006-01-24 2006-02-22.1】节庆旅游成为旅游目的地吸引客源 ,增加旅游收入 ,增进旅游者对目的地了解的重要手段。节庆旅游的研究始于20 世纪 90 年代 ,发展于 2000 年之后。较之于节庆旅游发展的实践和同时期发展的会展旅游、体育旅游等形式 ,节庆旅游的研究是比较滞后的。北京延庆2005 年举办的“中国第一届节庆活动论坛” 【2】北京青年报.首届“中国节庆活动国际论坛”将办EB/1OL. 2004-12-21 200602-222】标志着我国的节庆旅游研究进入了加速道。1.旅游节庆概念探讨 国内学者对旅游节庆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甚至在名称上都有所不同。“旅游节庆”、“节事旅游”、“节庆旅游”、“节事”、“节庆活动”等等称呼都有出现。戴光全、保继刚等把节日(festival)和特殊事件(special event)合称为节事旅游,便于概括研究【3】戴光全,保继刚.西方事件及事件旅游研究的方法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5(3).3】。在本文中仅探讨旅游节庆活动,不涉及特殊事件活动。 Ritchie(1984)提出了对旅游节事(旅游节庆)的定义:“从长远或短期目的出发,一次性或重复举办的、延续时间较短、主要目的在于加强外界对于旅游目的地的认同、增强其吸引力、提高其经济收入的活动【4】Ritchie J.R.B. Assessing the Impact of Hallmark Events:Conceptual and Research IssuesJ.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1984(1).4】。”吕镇、王艳红、李天恒(1995)认为旅游节庆日就是作为一种旅游资源,为发展旅游事业,从民族文化,民间节日发展来并定期举办的节日庆典活动【5】吕镇,王艳红,李天恒.旅游节庆日产品的设计研究J.青岛大学学报,1995,10(1).5】。李力、崔卫华(1999)认为广义的旅游节庆不单指发生的事件而是指一些内含丰富多采的旅游项目包括节日、地方特色产品展览、轻体育比赛等具有旅游特色的活动或非日常发生的特殊事件。狭义的旅游节庆是指周期性举办的,一般是一年一次的节日等活动但不包括各种交易会、展览会、博览会、文化、体育等方面的一次性结束的特殊事件。陈文君(2001)认为旅游节庆是以各种节庆活动为依托,经过一定的旅游开发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现代旅游产品,同时又可看作是发展节庆旅游的资源和基础,因而兼具资源性和产品性双重特性【6】李力,崔卫华.城市旅游节庆的构成要素及牵动效应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 报,1999,10(2).6】。史铁华、何玲(2001)认为旅游节庆是依托某项或一系列旅游资源,以吸引大量旅游者的主题性节日盛事【7】陈文君.节庆旅游与文化旅游商品开发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4)7】。赵睿(2001)认为节庆旅游是指一定区域范围内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向往,有可能被规划开发成旅游消费对象的各种节庆庆典活动的总和【8】史铁华,何玲.关于旅游节庆市场化运作的思考J.旅游科学,2001(1).8】。郭胜(2005)认为旅游节庆是指依托某一项或一系列旅游资源,通过内容丰富、开放性、参与性强的各种活动项目以吸引大量受众参与为基本原则,以活动带动一系列旅游消费和吸引投资进而带动当地国民经济增长为最终目的的所有活动的总和【9】赵睿.节庆旅游:开发崭新视野以上海为例J.沿海经济,2001(9).9】。 综上可见,学术界对旅游节庆这一基本概念并未取得统一认识。可以看出这些定义都有重合,但仔细对比又不尽相同。主要有几种观点:旅游节庆是文化活动,旅游节庆是一种旅游资源,旅游节庆兼备旅游资源和文化活动的特点。因为旅游节庆本身(最初状态)是一种节日庆典和文化活动,开发以后确实成了一种旅游资源。所以旅游节庆应该是两者兼备,更倾向文化活动的特点。2.我国节庆旅游存在的问题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有学者指出了我国的节庆旅游发展时间还比较短,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大量的问题。王艳红(1996)率先指出中国旅游节庆的主要目的在于招商引资,缺乏产品化分析,自我完善不足。【10】王艳红.重在设计 难在管理刍议中国旅游节庆J.旅游科学,1996(4).10】近四年来我国节庆旅游的发展问题成了学者们关注的焦点,大量学者对其进行了探讨。余青、吴必虎、殷平、童碧沙和廉华(2004)通过整理分析四百多个城市节事活动样本,发现当时中国城市节事活动的基本态势主要表现为:举办城市规模不一、数量众多、态度积极;节事类型多样,资源导向型节事较多,选题存在一定雷同现象;主办者以政府为主,但已出现运作模式多样化、市场化走势;多数节事公众参与不够理想;多数城市节事举办历史不长,节事品牌尚在成长之中。【11】余青,吴必虎,殷平,童碧沙,廉华.中国城市节事活动的开发与管理J.地理研究,2004,23(5).11】裴蓓(2004)在此基础上又指出:节庆旅游产品的知名度不高、经济文化结合力度不够、节庆的规范性欠缺和精品意识匮乏。【12】刘太萍,殷敏.中国节事旅游营销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5).12】刘太萍和殷敏(2004)还提出了在我国节事旅游活动中市场营销观念与方法未被有效利用;缺乏市场调研、市场分析与先进营销观念的指导;对外宣传促销力度不够;节事旅游商品开发欠缺等问题。【13】梁赫.基于文化背景的旅游节事经济效益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5(11).13】甄丽君和王严根(2005)又提出了节庆活动背后存在着可持续性不强,绩效不显著的问题。【14】邹积艺,陈谨.旅游节事项目管理模式初探J.旅游科学,2005,19(6).14】梁赫(2005)总结我国节事旅游的问题为:节事旅游文化底蕴缺乏,安全防范意识淡薄,缺乏品牌,缺乏市场化运作,由于不规范产生“柠檬”问题(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质价不符)。辜应康楼嘉军和唐秀丽(2005)认为除以上问题外,我国的节庆旅游对外宣传力度也不够大,活动影响力不强;旅游节旅游纪念品开发还很欠缺。【15】观志,杨凤影.区域节庆旅游资源的整合模式研究J.商业现代化,2005(13).15】徐舟(2005)还提出了空间分布不均衡、时间周期欠合理、经营管理仍无序等问题。邹积艺和陈谨(2005)认为我国节庆旅游运作体制还比较落后;排斥节事活动核心主体;忽略经济效益或没能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组织管理水平低,专业人才缺乏;缺乏标志性旅游节事。孔德鸿(2006)认为:我国节庆旅游产品的经济文化结合力度不够,经营缺乏规范性,活动的主题雷同,品牌意识匮乏。15孙淑荣(2006)强调我国的节庆活动缺乏创新和品牌意识,可持续性不强,丧失了原有的文化内涵,忽视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共同实现。吕莉(2006)则认为:我国节庆旅游缺乏创新意识,缺乏市场化运作,缺少科学规划。【17】吕莉.关于节庆旅游发展策略的探讨J.旅游经济,2007(4).17】戴艳平(2007)以百色市布洛陀民族文化旅游节为例,认为目前我国旅游节庆活动项目的策划还存在着大量问题:主题策划出现雷同,品牌知名度低,文化内涵挖掘不深,政府干预过多,市场作用未发挥。【18】戴艳平.对旅游节庆活动策划的几点思考以百色市布洛陀民族文化旅游节为例J.市场论坛,2007(2).18】综合学者们的观点,我国的节庆旅游总体上存在着以下问题:旅游节庆的主题策划雷同;品牌知名度低;对外宣传力度不大;多数节事公众参与不够理想;旅游纪念品开发还很欠缺;文化内涵挖掘不深;经营缺乏规范性,组织管理水平低;政府干预过多,市场作用未发挥;安全防范意识淡薄;可持续性不强;忽略三大效益的共同实现。3.解决上述问题的对策与建议针对以上关于节庆旅游存在的问题或困境,学者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余青、吴必虎、殷平、童碧沙和廉华(2004)建议加强理论研究,推进节事活动的理性发展;遵循必要的管理原则;加强节事活动宏观调控和指导,使时空分布和类型合理化;渐进式地推进节事活动的市场化运作;强化节事活动促销与城市目的地营销。【19】刘太萍,殷敏.中国节事旅游营销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5).19】杨兴柱和陆林(2005)从旅游者动机、公众参与、大型节事旅游圈协作、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等方面入手,探讨大型节事旅游的发展对策,即把握旅游动机,激发公众兴趣,加强区域合作和建立应急机制。甄丽君和王严根(2005)认为应在以下几方面作出努力:建立和完善节事旅游产品开发与创新体系,建立市场化运作模式,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发挥节事旅游的后续效应。【20】甄丽君,王严根.关于节事旅游的思考J.华东经济管理,2005,19(2).20】梁赫(2005)则提出应当挖掘旅游节事的文化内涵;保证节事活动的安全;树立节事品牌;进行市场化改革,探索节事旅游运作的多元化;规范节事旅游市场,规避“柠檬”问题。徐舟(2005)也对旅游节庆的方法进行了探讨,他认为旅游节庆开发管理者应当强化策划意识,规划贯彻到位,并且掌握一定的经营方法。孙淑荣(2006)认为举办城市节庆活动应注意以下问题:正确把握节庆活动的定位;着力打造节庆品牌;提高节庆活动的可持续性;对节庆活动进行市场化运作的同时,保持其文化原貌;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共同发展。【21】孙淑荣.我国城市旅游节庆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全国商情,2006(10).21】刘建峰(2007)泰国水灯节为例,思考了其对我国节庆旅游的启示:源于民间,本于民间;寻找传统节日典型的物质载体;绿色策划和经营。吕莉(2007)专门从节庆旅游的定位、运作、管理和营销四个方面对节庆旅游发展策略进行了专门的探讨。【22】吕莉.关于节庆旅游发展策略的探讨J.旅游经济,2007(4).22】总之,学者们普遍认为,在开发我国节事旅游时应当注意以下几点:把握游客的旅游动机,激发公众兴趣,广泛吸引民众参与;开发有创意的旅游节庆项目、着力打造节庆品牌;政府指导、整体协作,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的筹资机制;提升旅游节事的文化品位;大力开发节庆旅游纪念品;树立现代营销观念制定有效的节事旅游营销战略;加强区域合作、建立应急机制,保证节事活动的安全;提高节庆活动的可持续性,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共同发展;另外,范春(2001)提出了开发“节”与节庆旅游应遵循的四大原则,即整体性原则、企业性原则、优势互补原则和保护与利用相结合原则。【23】范春.大力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