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灌南高级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月考试题新人教版(1).doc_第1页
江苏省灌南高级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月考试题新人教版(1).doc_第2页
江苏省灌南高级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月考试题新人教版(1).doc_第3页
江苏省灌南高级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月考试题新人教版(1).doc_第4页
江苏省灌南高级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月考试题新人教版(1).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4-2015学年度灌南高级中学高三历史月考检测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11762年,英国议员威尔克斯激烈谴责政府的对外政策,并对乔治三世本人进行攻击这使乔治三世大为光火,授意政府将其逮捕(威尔克斯是议员,享有特权不受逮捕),又指使下院剥夺他的议员资格各阶层人们开始支持威尔克斯。“威尔克斯与自由”成了当时流行的口号。对上述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下议院履行了对国王负责的义务 乔治三世的做法符合权利法案议员享有司法豁免权 “威尔克斯与自由”呼唤民主与公平a b c d2社会契约论载:“人自以为是自由的,他们是大错特错了。他们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期间,才是自由的。议员一旦选出之后,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了。” 文中“”应是a雅典 b英国 c美国 d法国3“我以我自己以及我妻子的名义宣布,我们将衷心接受这个宣言我们将以英国议会制定的法律作为治理这个国家的准则”他面色严肃地当众宣布接受宣言,然后戴上王冠。“这个宣言”a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开始确立 b完善了英国的责任内阁制c使英王成为“统而不治”的国家元首 d使首相成为国家权力中心4 在1787年制宪的时候,麦迪逊说:“这就需要筑起一道篱笆,即挑选一部分经过启蒙的公民,人数有限而立场坚定,时时能够起来提出异议,对付激进狂躁的众议员,保护有可能受到多数人压迫的少数。“据此判断,美国设立参议院的目的是() a削弱众议院的职能 b实现“制衡的最大化” c用精英政治取代平民政治 d避免少数人的暴政 5学者白雪峰认为,美国联邦宪法长寿的秘诀在于“权力必须受到制约和平衡”。“美国的建国史是先有各州,后有联邦,宪法就不得不尊重各州已有的权力。除宪法明确授予联邦政府的权力(如外交权、宣战权、管理州际贸易和对外贸易权、货币发行权等)和明确禁止各州拥有的权力(如外交、铸币等权力)外,其余权力皆由各州保留”。这段材料所说的是 ( )a联邦政府立法、行政和司法的制衡 b地方(州)和中央(联邦)的制衡c联邦内各地区和社会利益集团的制衡 d联邦内各个社会阶级和阶层利益的平衡6俾斯麦从19世纪50年代末以来就在考虑一种特殊的德意志型的制度,既能保持普鲁士王朝和容克阶级的政治统治优势,又能在经济方面照顾资产阶级的利益,并使两个阶级利益互相融合,成为德意志帝国的统治基础。这种设想在1871年帝国宪法中加以定型,最终促成了德意志新体制的形成。上述材料表明 ( ) a.专制制度与民主制度可以相互补充 b.德意志开创了适合国情的政治体制c.统一后的德国制度更具有专制色彩 d.统一使德国资产阶级利益全面保障719世纪初的欧洲出现了一种“批判”的“主义”,对资本主义的矛盾和弊端作了广泛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倡导建立一个符合理性和正义要求的新社会,以宣传和示范方法来实现其主张。这种“批判”的“主义”是a浪漫主义 b自由主义 c空想社会主义 d科学社会主义8“无产阶级在推翻封建社会的时期直接实现自己阶级利益的最初尝试,都不可避免地遭到了失败,这是由于当时无产阶级本身还不够发展,由于无产阶级解放的物质条件还没有具备,这些条件只是资产阶级时代的产物。”(摘自共产党宣言)对以上言论理解正确的是( ) a. 无产阶级解放的前提是“发达的资本主义”b. 无产阶级解放的关键是推翻资本主义私有制c. 无产阶级联合起来才能获得解放d. 无产阶级实现自由解放的有效途径不是暴力斗争9四月提纲被称为十月革命的纲领性文件。主要是因为它( )a给予俄国人民“和平、土地和面包” b提出由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c确定武装起义,夺取政权的方针 d确定和平过渡的方针101918年,美国国务卿兰辛说:“我相信在野蛮和毁灭生命财产方面,俄国革命远远大于法国革命。它是一个沸腾着的、专制与暴力的大锅炉!”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美国政治精英反对暴力革命 b美国敌视苏联的社会主义政权c冷战中双方意识形态的对立 d美国否定法国革命和启蒙思想11“在历史上,政治家的个性气质曾决定性的影响了整个国家的命运。彼得大帝的改革,拉近了俄国和当时欧洲强国的距离;叶卡捷琳娜二世的改革,造就了一大批独立思考的俄罗斯知识分子;而列宁对革命的执着,则使这片土地勇敢地承担起为人类开拓新航道的历史重任”。下面结论可以印证“开拓新航道”的是a二月革命推翻沙皇统治,资产阶级建立起临时政府b俄国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开辟了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c十月革命的胜利,给各国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展示了一条崭新的寻求解放的道路d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12 1912年,高尔基致孙中山的信中写道:“我们,俄国人,希望争取到你们已经取得的成就;我们,在精神上是弟兄,在志向上是同志”。高尔基希望“争取到你们已经取得的成就”的目标就是()a推翻沙皇专制统治b推翻资产阶级政府 c争取民族独立 d建立社会主义国家131946年3月13日斯大林发表谈话:“丘吉尔先生现在是站在战争挑拨者的立场上,而且丘吉尔在这里并不是孤独的,他不仅在英国有朋友,而且在美国也有朋友。应当指出,丘吉尔先生和他的朋友在这方面非常像希特勒及其伙伴。”这段话表明a美英两国的法西斯势力猖獗 b美苏正由战时同盟走向对立c美苏关系进入了冷战时期 d英国企图发动对苏联的战争14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到以下四幅图片。据此判断,他们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a. “冷战”下的世界 b. 大国博弈下的国际关系c. 第三世界的兴起 d. 社会主义的发展壮大15国际关系的三重镜像中将二战后国际关系的演变概括为“见山是山,界线分明;见山不是山,世界变平;见山还是山,利益优先”三重镜像。由“界线分明”到“世界变平”的标志是 a不结盟运动 b美、日、欧三足鼎立 c苏联解体 d中国开展多边外交16下图是1952年的一幅苏联漫画,漫画中较小的美国政治家在呼吁“和平、防卫、裁军”,较大的美国军人正在欧洲地图上勾画。下列关于该漫画的说法正确的是a. 美苏两国由战时盟友变成战后对手 b. 美国已完成独霸欧洲的既定目标c. 苏联退出“冷战”,两极对峙结束 d. 两极格局正式形成17路透社评论某国际组织说,它“作为一种独立于美苏两国领导的军事条约组织的道德力量,强调最初在万隆会议上获得赞成的和平共处原则”。这一国际组织是( )a联合国 b不结盟运动c欧洲联盟 d世界贸易组织1820世纪70年代的日本外交政策经历了三个阶段:以美日同盟为基础的“多边自主外交”;加强美日关系,同时在中国和苏联之间采取“等距外交”;以美日合作为轴心的“全方位外交。”由此,我们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日本迈向政治大国进程中的灵活性 b美日关系仍是日本外交的核心重点c日本渴望以独立身份展开自主外交 d美国逐渐放松了对日本的外交制约19下图是宋学海2005年发表的漫画这雨怎么越下越大,对这一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日本开始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亚洲各国与日本缺乏政治互信 日本对历史问题没有正确认识 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 a. b. c. d.20“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关于这首古诗,下列表达最准确的是a说明当时贫富悬殊、土地兼并严重 b揭示当时赋税徭役沉重的历史事实c全面反映了当时的农业和商业状况 d可以以诗证史,了解当时社会情况21农业生产技术的发明与改进,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如果要研究曹魏时期的新发展,下列图示的哪种农业生产工具可以帮助说明22在西方,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对于推翻封建统治、开拓世界市场、推动科学革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们在明清时期的中国却未能推进社会变革。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当时的中国( )a受到西方殖民者侵扰 b固守农耕自然经济生产方式c封建国家分裂,国力衰弱 d经济出现停滞和倒退23据宋人东京梦华录记载:汴京“即早辰桥、街、巷口,皆有木竹匠人,谓之杂货工匠,以至杂作人失,道士僧人,罗立会聚,候人请唤,谓之罗斋。竹木作料,亦有铺席,砖瓦泥匠,随手即就。”材料反映宋代的民营手工业()a.开始出现明显的行业分工 b.产品与市场联系日益加强c.以家庭手工业为主要形态 d.出现雇佣劳动的个体生产24清人在论南洋事宜书中写道:“南洋末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蹇。居者苦艺能之无用,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材料意在说明海禁政策()a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b不利于民生和社会稳定c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 d不利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25 从经济文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列史实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a“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b“佃农所获,朝登垄亩,夕贸市廛”c“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d“借问屋中人,尽去做商贾”26“它接受现代化,但只接受它的形式,它接受现代化是为了控制现代化,让它为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服务。”据你的理解,下列哪项最符合“它”的特点a民族资本主义 b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 d买办阶层27下图为清朝顺治九年(1652)光绪十四 年 (1888)国家财政税收结构变化图表(据申学锋清史研究清代财政收入规模与 结构变化述论编制)。由此可以推知清朝在此期间a经济结构与社会变动促使税收结构变化b税收总量持续下降表明国力正逐渐衰落c农民运动迫使政府放弃了财税传统模式d外交政策调整使商业税收得以持续增长 28下图是根据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中的相关数据绘制。图中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侵略 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c社会安定创造了有利条件 d反帝爱国运动的大力推动 29下图为“中国近代产业工人人数变化统计资料”。从该资料中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经济领域近代化不断发展 b半殖民地化程度逐步深化c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到顶峰 d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30晚清一著名人士提出,“机器厂可兴作业,小轮舟可便通达,今各省皆为厉禁徒使洋货流行”。建议“宜纵民为之,并加保护。”这种主张被正式推行是在a19世纪70年代 b19世纪80年代 c19世纪90年代 d20世纪20年代第ii卷(非选择题)31(22分)制度的变革与创新直接影响着人类历史的进程,是世界闻名的重要体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了专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请回答:材料二 (美国)一场伟大的革命已经发生这一革命的发生不是由于任何现存国家中的力量的变化,而是由于在世界的一个新地区出现了一个新的种类的新国家。它已在所有的力量关系、力量均势和力量趋势方面引起一个巨大的变化,就像一个新行星的出现会在太阳系引起一个巨大变化一样。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在设计一个由人来统治人的政府时,最大的困难在于:你必须首先使政府有能力控制被统治者;其次要强制政府控制自己。 麦迪逊“美国宪法之父”材料三: 也有另一种见解,把现代化作为自科学革命以来人类急剧变动的过程的总称,它不仅包括经济领域,也包括人类在政治发展、社会动员、心理适应和知识增长方面的急剧变化,它更重视社会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这派理论还特别提出“现代性”(modernity)和“传统”(tradition)两个概念,来对现代化过程进行对比分析。传统代表前工业社会的特征,现代性代表现代社会的特征。现代社会的特征包括如下方面:(1)民主化,(2)法制化,(3)工业化,(4)均富化。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1)结合史实概述“光荣革命”后至19世纪中期,英国是怎样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转移,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2)材料二中“新的种类的新国家”的含义是什么?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美国1787年宪法是如何 “使政府有能力控制被统治者”和“强制政府控制自己”的?) (3)根据材料三中关于现代社会特征的分析,结合所学知识,扼要指出辛亥革命在四个方面的具体表现。3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考古资料证实,当时(西汉)铁工具的种类几乎应有尽有,仅铁农具就有十多个种类;以铁犁的使用来说,出土铁犁的地区已遍布鲁、豫、辽、陕、甘、苏、川、蒙、贵、闽、粤、桂等13个省区。 赵毅、赵轶峰主编中国古代史材料二 (公元31年)迁南阳太守,善于计略,省爱民役,造成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而建功多,百姓便之。 后汉书杜诗传材料三 长安市有九,各方二百六十六步,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凡四里为一市。 三辅黄图卷二(王莽)遂于长安及五都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市长皆为五均司市师(主管五均的官。除负责征收工商税外,还负责掌握市场物价)。汉书食货志材料四 而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亡农夫之苦,有仟佰之得。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汉书食货志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指出汉代农业、手工业生产各有何特点?两者之间有何关系?(2)据材料三,概述汉代商业发展的状况。(3)基于材料四反映的现象,统治者采取了怎样的经济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价。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7分)从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过程来看,中国近代化进程步履维艰。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8721894年、18951913年中国境内近代工业统计资料年代合计商办(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官办或官商合办外国人办(注)设厂数资本(千元)设厂数资本(千元)资本所占比重设厂数资本(千元)资本所占比重设厂数资本千元)资本所占比重第一时期(18721894)年175488935346789.6%1916196 33.1%10028000 57.3%第二时期(18951913)年6852234234639080141%8629469 13注:第一时期外国人所办工业为18431894年的合计材料二 中国近代进出口贸易指数变化表 材料三 中国近代出口商品分类比重表(%)品种年份农产品手工产品机器产品1893年15.681.82.61910年26.841.418.81930年45.130.619.7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三种不同性质的企业是怎样形成的?从第一时期三种资本所占的比重看说明了什么?(6分)(2)从材料一看,第二时期中国境内工业与第一时期相比较,最明显的变化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4分)(3)材料二反映了中国近代进出口贸易呈现怎样的趋势?形成这种趋势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4)材料三反映了中国近代经济的哪些特点?(3分)34(15分)“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 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中期写下了这句名言,创立了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从此,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材料二1923年12月17日北京大学25周年纪念日民意测验的部分结果材料三 俄国“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和中国工农红军井冈山会师图(1)材料一的中心内容是什么?它出自哪一部历史文献?(3分)(2)据材料二概述每项调查结果所体现的主流民意分别是什么?(4分)其中第二项调查结果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3)材料三所反映的重大事件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有一定的创新和发展。仅就革命道路而言,中、俄各自走的是什么道路?对此你有什么认识?(4分)3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 欧洲,这个伟大的大陆,曾经是西方世界一切伟大民族的祖国,是基督教信仰和伦理、古代和现代几乎所有文化、艺术、哲学的源泉。为了继承这份共同遗产的各个部分,应当使欧洲统一起来,这将会使3亿乃至4亿人享受到无限幸福、繁荣和光荣。我现在要说的会令你们吃惊。使欧洲大家庭康复的第一步必须是法国和德国建立一种伙伴关系。我们必须在一种地区性的结构中重新建立可能被称为欧罗巴合众国的欧洲大家庭。 (丘吉尔1946年9月19日)-张淑静欧盟东扩后经济一体化材料二 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必须在联合起来的欧洲建立一个第三种力量,一旦世界舞台中的分歧发展成为紧张局势时,为了维护和平,我们可以在天平中投下举足轻重的砝码阿登纳回忆录 材料三 瑞士文化史学家雅各布布克哈特把图像称作“人类精神过去各个发展阶段的见证”。对下图冷战后发生的历史现象的解读。材料四 2011年1月26日,世界经济论坛的创办人克劳斯在接受采访时说:“世界正在从根本上发生变化。这些根本性变化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地缘政治权势与地缘经济实力正在同时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从西方向东方转移。”(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欧共体建立的原因(5分)和客观条件?(2分)(2)看图回答问题,请举例一例说明图片反映的内涵是什么?(3分)(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出怎样的基本特点?(4分)发展趋势如何?(2分) 参考答案1d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依据所学,下议院议员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对国民负责;根据权利法案的规定,国王无权干涉议员的自由,不能侵犯议会的征税权、言论自由等;故、表述错误,应排除。故应选d。考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议会权力的确立2b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信息的能力,社会契约论时卢梭的代表作,从题干“议员一旦选出之后,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了”的信息可以看出,卢梭主张直接民主,反对间接民主,故a项错误;cd项建立的代议制都受到了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在启蒙运动之后,故cd项排除;因此答案为b项。3a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体现的是英国国王与议会的关系,即议会主权的确立,国王权力受到法律限制,这是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的思想,权利法案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所以选a。考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权利法案4b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中的“选一部分经过启蒙的公民,人数有限而立场坚定,时时能够起来提出异议,对付激进狂躁的众议员,保护有可能受到多数人压迫的少数”是典型的政治思想中的制衡思想,所以美国设立参议院的目的就是实现“制衡的最大化”。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实现“制衡的最大化”5b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信息“除宪法明确授予联邦政府的权力和明确禁止各州拥有的权力外,其余权力皆由各州保留”可知地方(州)和中央(联邦)的制衡,故选b。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1787年宪法联邦制6b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抓住题干中“既能保持普鲁士王朝和容克阶级的政治统治优势,又能在经济方面照顾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这种设想在1871年帝国宪法中加以定型,最终促成了德意志新体制的形成”的信息,可以看出德意志开创了适合国情的政治体制,故b项正确;ac项在题干信息中没有体现,故排除;项中的“全面保障”与题干信息不符,故排除。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871年帝国宪法7c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倡导建立一个符合理性和正义要求的新社会,以宣传和示范方法来实现其主张”说明是批判资本主义出现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故c项正确。考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思想来源。8a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提到“当时无产阶级本身还不够发展,由于无产阶级解放的物质条件还没有具备”,可以看出马克思认为无产阶级解放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应该是发达的资本主义,而当时刚刚推翻封建社会,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所以选a项。材料未涉及推翻资本主义私有制、无产阶级联合斗争等信息。马克思主义主张无产阶级解放的途径是暴力革命,因此d项表述错误。考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共产党宣言9b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相关基础知识的能力。此题考查俄国十月革命进程相关重大历史事件线索,结合所学知识顺口溜,即“二月革命倒沙皇;四月提纲指方向;七月事件抛幻想;十月革命现曙光”,可知在二月革命后,是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四月提纲指方向,即提出由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故,正确答案选b;acd三项均不正确。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十月革命 四月提纲10a试题分析:本题主要注意时间限制。b项中1922年底,苏联宣布成立,c项中冷战是在1947年开始的,排除。d项美国国务卿兰辛不能代表美国,排除。因此选择a。考点: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十月革命11b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列宁对革命的执着,则使这片土地勇敢地承担起为人类开拓新航道的历史重任” 开拓新航道”的只可能是俄国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开辟了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十月革命的胜利,给各国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展示了一条崭新的寻求解放的道路不是对俄国自身的影响,当然不能选。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俄国十月革命“开拓新航道” 12a试题分析:结合所学知识,1912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专制主义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由此材料的“争取到你们已经取得的成就”的目标指的是推翻沙皇专制统治。两国革命的相同点是推翻了专制主义,故选a。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影响13b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对教材的识记能力。由材料“1946年3月13日”“丘吉尔英国美国”可知,美苏正由战时同盟走向对立,所以答案选b。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丘吉尔的“铁幕”演说14a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欧洲走向联合的重要因素在于美苏两极格局下提高自身的国际地位;柏林墙的修建是美苏冷战的产物;尼克松访华是在于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才与中国缓和关系,共同应对苏联的威胁;不结盟运动是想在美苏两极格局中奉行相对独立的地位,因此四副图片都反映了冷战下的国际关系,故项正确。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冷战下的国际关系15c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讲的是由两极格局到多极化的发展过程,分界点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所以答案选c。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苏联解体16a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材料和文字材料信息的能力,注意材料中的“1952年”,此时正是美苏两极对峙的激烈时期,说明两国由战时盟友变成了战后对手,a符合题意;b项不符合史实,美国从未独霸过欧洲,排除;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d项两极格局正式形成在1955年,排除;故选a。考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美苏争锋具体史实17b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作为一种独立于美苏两国领导的军事条约组织的道德力量,强调最初在万隆会议上获得赞成的和平共处原则”得知这是不结盟运动组织。所以答案选b。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不结盟运动18d 试题分析:该题属于史料型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的阅读与分析能力。材料中日本的三个阶段的外交说明了日本逐渐摆脱了美国的外交制约,也反映出美国对其控制的削弱,故d项说法符合题意。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日本的外交 19b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漫画图片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漫画中说明亚洲各国对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做法感到愤慨,日本没有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故符合题意,日本开始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狮子啊20世纪80年代,故错误,本题选择b项。考点: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日本。20d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古诗描写的是当时贫富悬殊,但是没涉及到土地兼并,所以排除a;由“苗疏税多不得食”可知,当时的赋税沉重,但是不能反映出徭役的沉重,所以排除b;c说法绝对,排除。通过诗的描写,可以了解当时社会的情况,所以答案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农业的发展情况21d试题分析:本题可用排除法。a是西汉发明的播种工具耧车,b是宋朝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c是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的曲辕犁。d是曹魏时经改制的翻车用于灌溉。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22b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理解能力,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以程朱理学为代表的思想文化这些都阻碍了新技术在中国的运用,而科学技术没有在中国起到促进社会进步作用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没有良好的社会环境,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使新技术无法发挥应有的效果,故选b。明清之际的中国尚未收受到西方大规模的侵略;明清之际农耕经济是高度发达的;明清之际封建国家也是统一的。因此acd三项均错。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四大发明古代科技的特点23d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抓住题干中“皆有木竹匠人,谓之杂货工匠,以至杂作人失,道士僧人,罗立会聚,候人请唤”的信息可知宋代出现雇佣劳动的个体生产,故d项正确;a项中的开始不符合史实,排除;bc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宋代民营手工业的发展24b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中的“居者苦艺能之无用,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在说明海禁政策其实并不不利于民生和社会稳定。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海禁政策 25c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从经济文明的角度看,“近代的前夜”指的是资本主义经济,而下列史实最能说明是资本主义经济的选项是“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所以本题答案就是c。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近代的前夜”26b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让它为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服务”可知,接受现代化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所以答案选b。洋务运动主张“中体西用”。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洋务运动27a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题干图示中“田赋、关税、厘金和盐税”表明晚晴税收结构的变化,造成变化的原因是列强侵华导致中国经济结构变动,故a项正确;材料只是反映国家财政税收结构的变化,无从反映出税收总量的下降,故b项错误;“田赋”一直存在说明政府没有放弃传统税收模式,故c项错误;图示中无从体现商业税收增长的变动,故d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晚清经济结构变动28b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图片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图片材料中时间1920以及1936年说明是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此时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存世民族经济快速发展,故选b项。其他选项时间均不符合题意。考点:晚清经济结构变动和资本化主义曲折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民族经济。29a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别,并准确解读历史图表的能力。从题干信息“中国近代产业工人人数变化统计资料”,结合图表,可知,此题涉及的是工人的数量,而且呈上升趋势。b明显错误;c中的顶峰从材料中无从体现;排除c;仅从工人人数的增加不能说明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排除d。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中华民国成立,政府奖励发展实业,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工人人数激增,说明经济领域近代化不断发展。故,正确答案选a。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民族工业的兴起;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五四运动30c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题干材料中“机器、小轮舟”以及 “纵民为之,加以保护”说明作者激励倡导民族工业的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以初步发展是在甲午战争之后,清政府才放宽民间办厂的限制,所以答案选c。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洋务运动31(1)通过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限制君主权力;18 世纪中期形成责任制内阁,“国王统而不治”;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分享政治权利。(6分)(2)“新种类国家”是指美国成为总统制共和制国家;(2分)“控制被统治者”:规定美国实行联邦制使联邦政府拥有立法、司法、行政大权,联邦的地位高于各州,保证了中央集权。(2分)“控制自己”:政府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