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灌南高级中学高三语文《特殊句式》复习学案 苏教版.doc_第1页
江苏省灌南高级中学高三语文《特殊句式》复习学案 苏教版.doc_第2页
江苏省灌南高级中学高三语文《特殊句式》复习学案 苏教版.doc_第3页
江苏省灌南高级中学高三语文《特殊句式》复习学案 苏教版.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灌南高级中学高三语文特殊句式复习学案 苏教版【高考真题】(1)世即用我,而我奚以为用?(2012 江苏) (2)守臣激变,民则无辜,能止杀以待命,尚不失为良民也。(2012 江苏)(3)贷而流之,尽以其余给左右使令,且以守仓库。(2011 江苏)(4)敛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2010 江苏)【考纲解读】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不同的句式,主要结合文意理解和文句翻译进行考查。【考点分析】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句法大致相同,由于语言的发展和演变,也存在一些差异。掌握有别于现代汉语的常见文言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这里主要掌握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变式)句、省略句四种。另外,古汉语的疑问句和固定句式也要引起我们的重视。【文言文中的常见特殊句式】(一)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在古代汉语中,判断句一般是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并借助语气词来表示判断的。现代汉语一般是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用判断的词“是”来表示判断。但在古汉语里,“是”多作代词用,很少作判断动词。尤其在汉代以前的上古汉语里,“是”一般不作为系动词出现。常见的判断句有以下几种:1、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形式为:“者,也。”这是古汉语中表示判断的基本格式。例如: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此三者,吾遗恨也。变式有:(1)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而谓语后面不用“也”,形式为“者”。例如:柳敬亭者,扬州之泰州人。(2)主语后面不用“者”表示停顿,只在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形式为“,也”。例如: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是岁,元和四年也。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乡原,德之贼也。2、“者”“也”都不用,形式为“,”或“”。例如:今臣亡国贱俘。 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唯上智与下愚不移。 刘备天下枭雄。3、用动词“为”表示判断,形式为“为”。例如: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4、用“乃、即、皆、则、素”等副词表示判断,例如: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 乃有所不得已也。即今傫然在墓者也。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且相如素贱人。5、用“是”作判断动词,文言中也有。如: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6、用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二)被动句被动句是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文言文中,常常借助一些介词表示被动。常见的被动句有以下几种形式。1、用介词“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表被动,即“谓语+于”式。例如:不拘于时。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而君幸于赵王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不能容于远近。 至激于义理者不然。2、在动词前用“受”表示被动,“受”含有“被”的意思;如引进主动者,也可构成“受+谓语+于”的形式。例如:受榜箠。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3、在动词前用“见”表示被动,构成“见+谓语”的形式。例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是以见放。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4、用“为”“为所”( “为”引出动作的主动者)或“为所(“为”的行为主动者省略)表被动。例如:为天下笑者,何也?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5、用介词表被动,构成“被+动词”的形式。例如: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 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6、无标志被动句。这种被动句没有被动词,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判断意念上的被动。如:洎牧以谗诛。 金块珠砾,弃掷逦迤。 戌卒叫,函谷举。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奉使往来,无留北者。 公之逮所由使也。 予羁縻不得还。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 韩非囚秦,说难、孤愤。屈原既放。 自令放为。(三)省略句句子成分的省略,在文言主席和现代汉语中都有,不过,文言文中的省略现象更为普遍,而且有些在现代汉语中一般不能省略的句子成分,文言文也常被省略。句子中是否省略了成分,要从上下文的意思或整个语言环境来推断。翻译时,要根据语意补出省略的成分。(1)承前面的主语省略,即承前省。例如: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 廉颇为赵将,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语未毕,余泣,妪亦泣。(2)承下文的主语省略,即承后省。例如:沛公谓张良曰:“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3)对话中常省略主语,即对话省。例如: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 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 2谓语省略与现代汉语相比,文言文中谓语动词的省略较为多见,尤其是并列的句子,如果一句用了某个动词,另一句子中相同的动词就可以省略。此外,文言文中形容词作谓语有时也可省略。阅读理解时,要根据上下文补出省略的谓语。谓语的省略有三种形式:(1)承上文谓语省略。例如: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承下文谓语省略。;例如: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杨子之邻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 (3)根据上下文语境省略。例如: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狱门外。 3宾语省略文言文中宾语省略的情况比较常见,所省略的多是代词“之”。宾语的省略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1)省略动词后的宾语。例如:扬州城下,进退不由,殆例送死。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吾念,汝从于东。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盛以锦囊 (2)省略介词后的宾语。例如: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竖子不足与谋。 子路行以告 4.兼语省略“使、令”这类动词的宾语常兼作后边一个主谓词组的主语,这个词就称作兼语。现代汉语的兼语一般不能省略,文言文中的兼语则常常省略,省略的多是代词“之”。例如: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 并令守汝丧。 5.介词省略文言文中介词“于”与后面的宾语组成的介宾短语作句子的补语时,这个介词常被省略。这样的介词还有“以”等。(1)省略介词“于”。例如: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 翱翔蓬蒿之间。 映带左右。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2)省略介词“以”。例如:试与他虫斗,虫尽靡。又试之鸡,果如成言。 (四)倒装句(1)动词宾语前置宾语提到动词前面,大致有四种情况。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一般置于动词前。所谓否定句是指句中有否定副词“不、弗、未、非、否、毋”,表示否定的动词“无”或不定代词“莫”这一类的句子。例如: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若望仆不相师。毋吾以也。 不吾知哉?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故不我若也。 古之人不余欺也。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在文言文中,使用频率较高的疑问代词是“何”,其他还有“谁、孰、安、焉、胡、奚、恶、曷”等。例如:而今安在哉? 而幸生也何为? 大王来何操? 沛公安在? 童子何知? 彼且奚适也? 彼且恶乎待哉? 子 将奚先? 人焉廋哉? 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加强语气。这种情况在文言文中并不多。例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夫晋,何厌之有? 无乃尔是过与? 何必公山氏之之也。 而亦何常师之有? 技经肯綮之未尝。 惟予马首是瞻。 唯利是图。 用“唯(惟)是”和“唯(惟)之”等格式的宾语前置句,可将副词“唯(惟)”译成“只”“只是”或“专”“一定”等,而助词“之”“是”是宾语提前的标志,不翻译。有些代词、含称代意义的副词作宾语时,宾语常前置。例如:则噪而相逐。此何也? 以亏人自利也。 曼辞以自饰。 自令放为。 其自视也,亦若此矣。(2)介词宾语前置一些常见的介词如“于、以、为、与、从、自、向”等,往往与后面的名词或名词短语结合,组成介宾短语。这些在介词后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叫介宾短语。文言文在下列情况下介词宾语常放在介词之前。 疑问代词作宾语,一般放在介词之前。例如:谁为哀者? 何以知之? 君何以知燕王? 胡为而来哉? 奚以知其然也? 何以伐为? 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而谁以易之? 晨门曰:“奚自?” 子行三军,则谁与? 介词“以”的宾语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为了强调,也常常前置。例如: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迁廷。 吾道一以贯之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素以为绚兮。 介词宾语是方位词,也常放在介词前面。例如: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 又北向,不能得日。 2.谓语提前句文言文中,谓语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谓语,也可以把它放在主语之前。这种谓语提前的句式,多用于感叹句或疑问句。例如:渺渺兮予怀 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矣! 有是哉,子之迂! 野哉,由也! 贤哉,回也! 鲜矣仁! 小人哉,樊须也!几何不从汝而死也。 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3.定语后置句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词前边,但有时为了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故称为“定语后置”。定语后置一般有以下几种格式:(1)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构成“中心词+定语+者” 的格式,其中 “者”的格式相当于结构助词“的”。例如: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2)在中心词和后置的定语之间加“而”,构成“中心词+而+定语+者”的格式。例如: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3)在中心词和后置的定语之间加“之”,构成“中心词+之+定语”的格式。例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苟以天下之大。 安能以身之察察。 (4)修饰名词的数词或量词放在名词之后,构成“中心词+数(量)词”的格式。例如: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也。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4.介宾短语后置句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谓语之后便是补语。但在文言文中,有些介宾短语作状语常处于补语的位置。这类补语,按现代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