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本伤寒论.pdf_第1页
宋本伤寒论.pdf_第2页
宋本伤寒论.pdf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宋本 伤寒论 子目 及其源流初考 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太原 030012 赵怀舟 吴晋蒲 刘莉萍 王红梅 王象礼 张珉珉 指 导 李茂如 关键词 子目 伤寒论 重方思想 文献考证 太平圣惠方 高继冲本 伤寒论 宋本 伤寒论 10卷22篇中有18篇的正文之 前 都有一个篇幅或短或长的小目录 由于它与书前 司记卷次及每卷所辖内容的总目录性质不同 故此 称之为 小目 或 子目 前人已有关于伤寒子目的 论述 只是没有给它一个明确的名称 例如 元 王 履 医经溯洄集 伤寒三百九十七法辨 一文中说 其六经篇 霍乱篇 阴阳易差后劳复篇中 有方治诸 条 以数为计 又重载于各篇之前 1 所谓 又重载 于各篇之前 以数为计 的 有方治诸条 即本文所 要讨论的 子目 据笔者统计 宋本 伤寒论 之子目 总凡386条 约合10665字 计序号 不计小注 宋本 伤寒论 子目 的内容与结构 1 子目与正文的关系 单从文字和文献的角度来看 宋本 伤寒论 是 由有论有方和有论无方的两种条文所组成 而宋本 伤寒论 的386条子目正是对总凡684条正文中有 论有方诸条文的压缩和提炼 比如 第221条正文 阳明病 脉浮而紧 咽燥口苦 腹满而喘 发热汗出 不恶寒反恶热 身重 若发汗则躁 心愦愦公对切反 谵语 若加温针 必怵惕烦躁不得眠 若下之 则胃 中空虚 客气动膈 心中懊 舌上胎者 栀子豉汤主 之 方十一 2 不计小注及序号凡76字 其对应子 目 阳明病 脉浮紧 咽燥口苦 腹满而喘 发热汗出 恶热身重 若下之 则胃中空虚 客气动膈 心中懊 舌上胎者 栀子豉汤主之 第十一 二味 3 不计 序号及小注仅48字 需要说明的是 尽管子目对于 伤寒正文每有压缩 但对其所涉之方名却不作删略 此外 从子目是为有论有方的条文而设这个角 度考察 其中存在个别特例 比如 24条 117条方药 与灸刺共论 142条 143条单论刺法 145条 167 条 可下篇131条有论无方而皆有子目 8条 216条 单论刺法 92条 101条 不可下篇251条有论有方 而没有子目等等 从子目是正文的精简与压缩这一 角度考察 当我们将子目与正文逐条对比时可以发 现约有36条子目与正文之间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 异 这36条的条文号如下 为节省篇幅不标篇名 仅 在篇与篇之间用分号区分 13 15 36 57 63 71 88 103 117 123 142 149 159 170 209 231 310 322 338 385 53 117 33 34 40 96 233 233 209 214 23 164 103 105 149 159 2 子目与序号的关系 宋本 伤寒论 的386条子目均标有序号 并以 篇为单位独立统计 以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第五 为例 其篇名下有 合一十六法 方一十四首 10字 小注 本篇计有子目16条 每条子目之末均标有 第 一 至 第十六 的序号标志 而其对应的16条正文 之末则标有 方 一 至 方 十六 的序号标志 两 11 中医文献杂志 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中医院 山西 044000 相对比使我们初步明确了子目的直接目的是用以统 计 伤寒论 中 有方之法 的 子目 第几几 对应正文 方 几几 的格式有1 处例外 伤寒论 卷十 辨发汗吐下后病脉证并治第 二十二 子目 阳明病 下之 心中懊 而烦 胃中有 燥屎 可攻 宜大承气汤 第十八 用前第十五方 4 对应的第238条正文之末亦标作 第十八 5 据其 体例可知 第 字衍 3 子目与注文的关系 从上文的举例中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些与子目相 关的注文 比如 篇题下 合几法 方几首 的注文 子目后 某汤 用前第几方 和 或 某汤 几味 的 注文 上述注文的意义是一目了然的 前已论及 有方曰法 因此篇题下所谓 合几 法 既是对篇内有论有方条文数目的统计 也是对该 篇子目条数的统计 由于方有重复 所以篇内 方几 首 的结果总是小于或等于法数的 这也是林亿等人 伤寒论 序 中 张仲景 伤寒论 十卷 总二十二 篇 证外合三百九十七法 除复重 定有一百一十二 方 的计算依据 而子目后某方在何处 方有几味药 的小注也不能小看 它对于具体方药的检索和保存 是至关重要的 此外 子目中还常见 前有某某几证 和 下有某 某几证 的注文 比如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第十 276 条对应子目 太阴病 脉浮 可发汗 宜桂枝汤 第一 五味 前有太阴病三证 所谓 太阴病三证 指 太阴 篇 篇首有论无方的3条条文即273 274和275条 同篇277条对应子目 自利不渴者 属太阴 以其藏 寒故也 宜服四逆辈 第二 下有利自止一证 所谓 利自止一证 是指篇中有论无方的278条 由此可 知子目注文的另一个功能是统计无方之证 宋本 伤寒论 子目 的特点和源流 1 子目的特点作用和意义 就宋本 伤寒论 子目 行文的特点来看 1 行 文简练 2 条条有方 3 以数为计 4 方证出注 就宋本 伤寒论 子目 作用和意义来看 小而 言之 子目是方证的统计手段 从文献学角度分析 子目 可以拆分成两部分 子目及其注文 子目 正文保存了 伤寒论 中有方治条文的主要内容 子 目之注一则明确了方之药味数 使方不致散乱 二则 明确了无方治条文的内容和条数 使证不致散乱 合 而观之 主观上 子目是 伤寒论 有方之法和无方之 证的统计手段 客观上 它起到了固定 伤寒论 条文 与方药 使之不致复为散乱的作用 事实也的确如 此 自从1065年 北宋治平二年 有子目的宋本 伤 寒论 刊行后 伤寒论 的条文和方药就基本上固定 了下来 再没有学者像孙思邈那样感叹 江南诸师秘 仲景要方 不传 6 了 大而言之 子目是重方思想 的缩影 医家重方药的思想是通贯于古今的 约略言 之 汉书 艺文志 已有 经方 之门类 张仲景就是 典型的经方派 隋书 经籍志 有 四海类聚方 2600卷的著录 将占该志全部医籍卷数之大半 唐 孙思邈的著作明标其目为 千金要方 千金翼 方 宋代 太平圣惠方 明代 普济方 皆宏篇巨制 山西已故著名中医版本目录学家李茂如先生曾说 重方思想在清代也特别有据 中国有王子接的 绛 雪园古方选注 伤寒古方通 日本有东洞的 方 机 方极 等 而宋本 伤寒论 子目 恰是对 伤 寒论 中有论有方条文的精炼总辑 因此宋本 伤寒 论 子目 可以视为医家重方药思想的一个缩影 从 这个角度看 子目本身即堪称一部 小伤寒 2 子目源流的推断和考察 宋 林亿等校正 伤寒论 序 中着重提到一个 背景颇深的 伤寒论 传本 开宝中 宋太祖赵匡胤 年号 公元968 976年 节度使高继冲曾编录进 上 其文理舛错 未尝考证 历代虽藏之书府 亦缺于 仇校 是使治病之流 举天下无或知者 习惯上把这 个 伤寒论 传本称作高继冲本 伤寒论 马继兴先 生 中医文献学 7 对此作了首次考证 其 高继冲本 与淳化本 伤寒论 一节约略说到 高继冲原是五代 时期荆南国的末主 963年国亡降宋任节度中 开宝 中将其编录本进献宋朝 此后不久即978年 太平兴 国三年 宋政府开始编集 太平圣惠方 一书 至992 年 淳化三年 纂成刊行 其中卷8首为伤寒叙论 脉 候 日数 次为六经病形证 次为可与不可诸篇 末为 附方 其文字体例全与 伤寒论 相同 可证卷8全文 应是古传本之一 可称为淳化本 伤寒论 而高继冲 本为其底本 该本的重要特点是保存了 伤寒论 古 本中的一些原始资料 很值得重视 通过对高继冲本 伤寒论 辨六经病形证 的深 入分析 可知其特点有三 第一 节录原文 宋本 伤寒论 六经篇 不计 霍乱 阴阳易等 总凡381条 而高本仅有124条 约 占宋本原文的1 3弱 很明显 高本引录伤寒条文具 有选择性 第二 条条有方 仅就六经篇来说 高继冲本 伤寒论 以外的其他传本 都是既有有论有方的条 21 2003年第1期 文 又有有论无方的条文 而高本六经篇的每一条条 文均有方以应 换言之 仅有有方之法而无无方之 证 此处可以顺便提及的是19世纪中叶在日本发现 的所谓康治本 伤寒论 8 它有65条条文 其中57 条有方 有趣的是 其中无方8则竟与后世所谓 提 纲证 诸条不谋而合 第三 行文简洁 笔墨单省是高继冲本 伤寒 论 的另一特点 如221条高本作 阳明病 脉浮 咽 干口苦腹满 汗出而喘 不恶寒反恶热 心躁 谵语不 得眠 胃虚 客热舌燥 宜栀子汤 9 仅38字 才及 宋本之半 高继冲本 伤寒论 此处确切一点说是淳化本 伤寒论 和宋本 伤寒论 毕竟相隔将近百年 我们 不能否认二者的成书有着不同的时代背景 但只要 将高继冲本 伤寒论 六经篇 和宋本 伤寒论 子 目 两相对比 我们就不难发现 虽然二者在具体行 文上的确存在着较大的差别 但它们的主旨精神和 操作方法却并无二致 它们都有意无意地强调了有 方之法的重要性 并且不约而同地选用了节略原文 的操作方法 如果硬要找出一些不同的话 只能说子 目更加细致入微 新设置的序号和小注不但方便了 读者的学习和检索 而且有利于文献的条理和保存 笔者在讨论 普济残卷高本伤寒论 时曾经指出 高 继冲本 伤寒论 六经篇行文简洁 条条有方的 形式特点 又使之客观上具备了统计 伤寒论 有方 之法的功能 堪称 伤寒论 子目之初形 10 换言 之 宋本 伤寒论 子目 的源头就是高继冲本 伤寒 论 六经篇 后世较为完整保留子目的著作并不多见 只是 在成无己的 注解伤寒论 中变换形式 用双重方框 将数字围起来 保留了正文中有论有方诸条下的序 号 但成氏不细究其为有方之法而直呼为证 例如 第162条 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 若汗出而喘 无大 热者 可与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 后有 二十四 双 重方框标志 的注文曰 前第三卷 廿六证云 发汗 后 不可更行桂枝汤 汗出而喘 无大热者 为与此证 治法同 11 所谓 第三卷 廿六证 乃指第63条 条 文之末有 二十六 双重方框方例标志者 需要说明 的是 即便是这一点点子目曾经存在的信息 在现今 重新校排的诸多 注解伤寒论 版本中也多有草率删 略 致使读者困惑不解 参考文献 1 元 王履 1 医经溯洄集 医统正脉本 1 第1版 1 北京 人民卫 生出版社 1956 701 2 刘渡舟主编 1 伤寒论校注 1 第1版 1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1 1581 3 刘渡舟主编 1 伤寒论校注 1 第1版 1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1 1431 4 刘渡舟主编 1 伤寒论校注 1 第1版 1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1 2931 5 刘渡舟主编 1 伤寒论校注 1 第1版 1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1 3081 6 唐 孙思邈 1 千金要方 1 第1版 1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55 1871 7 马继兴 1 中医文献学 1 第1版 1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0 1231 8 汉 张仲景原著 1 日 户上玄斐重校 1 康治本伤寒论 1 第1 版 1 北京 中医古籍出版社 19821 9 宋 王怀隐 1 太平圣惠方 1 第1版 1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58 2191 10 赴怀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