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无答案)苏教版.doc_第1页
江苏省南京市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无答案)苏教版.doc_第2页
江苏省南京市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无答案)苏教版.doc_第3页
江苏省南京市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无答案)苏教版.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卷一、语言文字运用(13分)1.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舟楫/编辑 道观/冠名权 濒临/彬彬有礼b.蹒跚/珊瑚 嫁接/度假村 布帛/并行不悖c.慑服/拍摄 昭示/软着陆 荒诞/肆无忌惮d.忏悔/阡陌 储蓄/处方药 复辟/刚愎自用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该产品的试用效果非常好,相信它大量投产后将不孚众望,公司一定会凭借产品的优异品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骄人业绩。b某市两家报社相继推出的立体报纸受到广大市民的热烈追捧,更多的立体报纸呼之欲出,可能会成为当地报业的一种发展趋势。c中国古典家具曾经非常受消费者青睐,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市场上却没有了踪影,而在全球崇古风气盛行的今天,它又渐入佳境了。d这位专家的回答让我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实在没想到这个困扰我两年的问题他却理解得那么轻松。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现在全社会关注通货膨胀,民众担心物价持续上涨,国家发改委多次表示,物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是游资炒作造成的。b曼城足球队要防曼联队“恐怖左翼”的重任,邓恩不行,贝尔马迪不行,赖特菲利普斯更不行,只有孙继海行。c黄昏时分,站在山顶远远望去,只见水天相接处一片灯光闪烁,那里就是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水乡古镇东平庄。 d目前血液供应相当紧张,中国人口众多,不缺血源,能否真正建立无偿献血的长效机制,是解决“血荒”问题的根本办法。4、请仿照给出的句子,另写一句话。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 (4分)在孤独中,书是朋友,读书使平淡的生活丰富多彩。 二、文言文阅读(19分)根据所学必修一中的文言文篇目,完成5-8题。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句中“下”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攀援而登,箕踞而遨 b舞幽壑之潜蛟c顺流而东也 d侣鱼虾而友麋鹿6下列各句中与“吾尝终日而思矣”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 则群聚而笑之c.到则披草而坐 d.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7下列各句与其他三项句式不同的一项是(3分)(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b.而又何羡乎!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d.而今安在哉!8、翻译下列句子(10分)(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4分) (2)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3分) (3)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4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长安夜雨薛逢滞雨通宵又彻明,百忧如草雨中生。心关桂玉天难晓,运落风波梦亦惊。压树早鸦飞不散,到窗寒鼓湿无声。当年志气俱消尽,白发新添四五茎。【注】薛逢,字陶臣,历侍御史、尚书郎。因恃才傲物,屡忤权贵,仕途颇不得意。桂玉:喻昂贵的柴米。(1)本诗以“忧”贯穿全诗,作者的忧愁具体包含了哪些内容?(5分) (2)作者在首联中运用哪些方法来表现自己的百忧缠心?(5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10分)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故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 (2)吾师道也, ,是故 , ,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也。(师说)(3)纵一苇之所如, , ,而不知其所止。(赤壁赋)(4)寄蜉蝣于天地, 。(赤壁赋)(5)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沁园春长沙)(6)岁寒, 。(孔子语录)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打电话爱 亚第二节课下课了,许多人都抢着到学校门口唯一的公用电话前排队,打电话回家请妈妈送忘记带的簿本、忘记带的毛笔、忘记带的牛奶钱一年级的教室就在电话旁,小小个子的一年级新生黄子云常望着打电话的队伍发呆,他多么羡慕别人打电话,可是他却从来没有能够踏上那只矮木箱,那只学校置放的、方便低年级学生打电话的矮木箱这天,黄子云下定决心,他要打电话给妈妈,他兴奋地挤在队伍里。队伍长长,后面的人焦急地捏着铜板,焦急地盯着打电话人的唇,生怕上课钟会早早地响。然而,上课钟终于响起。前边的人放弃了打电话,黄子云便一步抢先,踏上木箱,左顾右盼发现没人注意他,于是抖颤着手,拨了电话。“妈妈,是我,我是云云”徘徊等待的队伍几乎完全散去,黄子云面带笑容,甜甜的面对着红色的电话方箱。“妈妈,我上一节课数学又考了一百分,老师送我一颗星,全班只有四个人考一百呢”“上课了,赶快回教室!”一个高年级的学生从他身旁走过,大声催促着他。黄子云对高年级学生笑了笑,继续对着话筒:“妈妈!我要去上课了,妈妈!早上我很乖,我每天自己穿制服,自己冲牛奶,自己烤面包,还帮爸爸忙,中午我去楼下张伯伯的小吃店吃米粉汤,还切油豆腐,有的时候买一粒肉粽”不知怎么的,黄子云清了下鼻子,再说话时声嗓变了腔:“妈妈!我,我想你,好想好想你,我不要上学,我要跟你一起,妈妈!你为什么还不回家?你为什么还不回家?你在哪里?妈妈”黄子云伸手拭泪,挂了电话,话筒挂上的一刹那,有女子的语音自话筒中传来:“下面音响十点三十二分十秒”黄子云离开电话,让清清的鼻涕水凝在小小的手背上。11请简要分析这篇小说的主人公形象。(4分) 12小说第二段说“可是他却从来没有能够踏上那只矮木箱”,结合全文,说说这句话有什么作用。(6分) 13请赏析第三段画线的句子。(4分) 14本文作者善于设置悬念,读者直到最后才明白黄子云并不是给“真实”的妈妈打电话。有人认为,黄子云的妈妈已经不在人世了;有人认为,黄子云的妈妈改嫁了;有人认为,黄子云的妈妈去了很远的地方打工请结合全文,就这一问题试作探究,谈谈自己的观点。(6分) 六、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18分)打工族创造的无形资产 陈耀明(1)在四川、贵州等地的一些偏僻小镇上,很多小商店都挂着这样的牌子:“代办到东莞(长安、厚街)直通大巴,日发车”、“代办到中山(经南海、顺德)直通车,日入粤”同时,这些小镇的店铺有不少打着“广式”招牌:“粤美发廊”、“穗雅时装店”、“深圳西饼屋”(2)由此不难发现打工大潮对内地的影响,沿海文化对内地的辐射。然而,“打工潮”的意义不仅于此。(3)人口流动是由种种落差造成的。然而,当农村剩余劳动力莽撞地闯进城市之后,却在不自觉地缩小着工农差别、城乡差别以及地区差别。这些从第一产业分离出来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为中国城市发展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提供了重要的劳动力积累。同时,这些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在城市实现了巨大的商品价值,为中国农村发展第一产业提供了重要的资本积累。 (4)以东莞为例,这里的打工仔打工妹去年汇往家乡的资金达86亿元,平均每天2300多万元。 (5)四川省(含当时的重庆市)去年收到出省打工族汇款202亿元,相当于全省全年的财政总收入。其中一些县的汇款数倍于全县的财政总收入。 (6)事实上,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从“打工潮”到“创业潮”的历史跨越也已经清楚地表明:沿海地区对于中西部地区来说,不仅仅是解决了几百万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也不仅仅是寄回了几百亿劳务收入问题,更重要的是为中西部地区未来的发展培养了一代人! (7)中国目前有流动人口8000万,其中青年人口为6000万,平均年龄是23.4岁。从这个意义上讲,“打工潮”堪称又一次“青年大迁徙”。 (8)中国的上一次青年大迁徙是发生在六七十年代的上山下乡运动,迁徙总规模为1800万人。 (9)然而,打工青年却比插队青年幸运得多,打工青年在发达的城市呼吸着商业文明的气息,感应着工业文明的熏陶,体验着竞争时代的冲击,接受着市场经济的洗礼。这几乎是每一位成功人士最基本的原始积累。 (10)四川人喜欢把珠江三角洲比作“中国市场经济学院”,他们根据打工的地点还分出“深圳分院”、“顺德分院”、“中山分院”根据打工的工种又分出“电子专业”、“制衣专业”、“酒店管理专业”(11)湖南人把80年代南下的打工仔叫做“黄埔一期”,把90年代南下的打工仔叫做“黄埔二期”。 (12)贵州人认为“招工等于招生”,他们喜欢把外出的打工仔美其名曰“留粤生”、“留沪生”、“留京生” (13)四川省劳务开发办公室副主任沈亮认为:“打工仔返乡创业,意义并不在投资本身,他们带回了比投资更有价值的观念和技术,这是不可估量的无形资产。” (14)湖南省宁远县一位镇长则把打工仔称为“四有能人”,即:经商办厂有本钱,生产经营有技术,管理企业有经验,产品销售有门路。 (15)当一个打工仔从沿海地区返回故乡的时候,他已经不是原来那个土头土脑的山里娃了,而是见过世面的“城里人”。他所津津乐道的那些东西,就连乡里的干部也不大明白,什么配额、报关、ci、h股、mba他不但说话的声音变了,走路的姿势变了,重要的是他的脑壳变了! (16)四川省委书记谢世杰同志对打工仔评价说:“打工仔从挣钱填肚子、攒钱盖房子,到投资办厂子,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变化。他们是四川未来加速发展的潜力所在。” (17)的确,中国农村的巨变,也许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打工仔从“打工潮”到“创业潮”的大转变! (18)“回归”是一次新的进军,当一个打工仔踌躇满志地带着资金、技术、信息,带着规划、设计、方案,从遥远的城市返回故乡的时候,他已经站在了一个更高的起点上。 (19)昨天,他们依靠体力出来打工,只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家庭的命运! (20)今天,他们依靠资本回去创业,则能改变家乡的命运、农村的命运! (节选自农民工的新选择,原载华声报)15阅读全文,分点概括“打工潮”产生了哪些社会效应。(6分) 16文中四川、湖南、贵州等地对南下打工有各种各样的“美称”,如何理解这些“美称”?(6分) 17从文本看,农村劳动力的流动有什么新的变化?如何评价这种新变化?试结合文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