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4-2015学年江苏省南京市海豚教育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1下列关于光学器件的应用,不切实际的是()a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b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与放大镜之间的距离应略大于一倍的焦距c照相时,被照物与相机的距离应在镜头的二倍焦距之外d阳光透过凸透镜可以点燃纸屑是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2如图所示为女航天员王亚平太空授课的情景,图中水球相当于凸透镜,假设水球的焦距为f,则此时王亚平到水球的距离u应该是()aufbfu2fcu=2fdu2f3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阳光下,微风吹拂的湖面,波光粼粼,这是光的反射现象b夜间行驶时车内不开灯,是为了避免车内景物通过车前玻璃成像c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虚像d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4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a小孔成像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b雨后彩虹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c城市玻璃幕墙造成的“光污染”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d照相机是利用物体在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成正立、缩小、实像的性质制成的5小丽同学在做“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实验时,通过低倍显微镜发现视野的上方有一个口腔上皮细胞,若要在高倍物镜下观察该细胞,应()a向下移动载玻片使细胞位于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调节细准焦螺旋b向下移动载玻片使细胞位于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调节粗准焦螺旋c向上移动载玻片使细胞位于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调节粗准焦螺旋d向上移动载玻片使细胞位于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调节细准焦螺旋6下列估测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a靖江夏天最高气温约为50b一张课桌的高度约为75cmc初中一节课的时间大约为0.45hd人正常步行的速度是5m/s7在科学实验时,为了减小误差或寻找普遍规律,经常需要进行反复多次实验:“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多次测量“研究杠杆的平衡”时,改变动力(臂)和阻力(臂),多次测量“研究重力大小”时,换用不同质量的物体,多次测量“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导体的电阻”时,多次测量电阻两端电压和通过电阻的电流值上述实验中目的是为了减小误差的是()abcd83d电影具有三维立体视觉效果,拍摄时,将两个摄像头按照人两眼间的距离放置,同时拍摄,制成胶片;放映时,两个放映机在银幕上呈现两个略有差异的画面,观看者带上特殊眼镜后,就和直接用双眼看到物体的效果一样关于3d电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光在银幕上发生的是漫反射b画面在人眼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c拍摄时,两镜头中心间的距离约为7cmd放映时,胶片到放映机镜头的距离大于2倍的镜头焦距9百米赛跑时,终点的计时员必须看到发令枪的烟火就开始计时,如果比赛时的空气温度为15,如果计时员听到枪声时才开始计时,所记录的成绩与运动员的实际成绩比较,在忽略光的传播时间的情况下,一定()a少了2.94sb多了2.94sc少了0.294sd多了0.294s10如图,沿同一条直线向东运动的物体a、b,其运动相对同一参考点o的距离s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两物体由同一位置0点开始运动,但物体a比b迟3s才开始运动;t=0时刻,a在0点,b在距离0点5m处;从第3s开始,vavb,5s末a、b相遇;5s内,a、b的平均速度相等a只有正确b只有正确c只有正确d只有正确11交通部门常用测速仪来检测车速测速原理是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到被测车反射回的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如图甲某次测速中,测速仪发出与接收超声波的情况如图乙所示,x表示超声波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则该被测汽车速度是(假设超声波的速度为340米/秒,且保持不变)() a28.33米/秒b13.60米/秒c14.78米/秒d14.17米/秒12某车站并排停着两列待发的列车甲和乙一段时间后,甲车内一个人看见车外树木向西移动,乙车内的人通过车窗看到甲车没动,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则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是()a甲列车向东运动,乙列车静止不动b甲列车向东运动,乙列车向西运动c乙列车向东运动,甲列车不动d甲、乙两列车同时同速向东运动13甲、乙两车分别从p、q两点同时同向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a)、(b)所示,经过6秒甲、乙相遇甲、乙的速度分别为v甲、v乙,p、q间的距离为s,则()av甲v乙,s=16米bv甲v乙,s=8米cv甲v乙,s=16米dv甲v乙,s=8米14由速度公式v=,可得正确的说法是()a物体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而与时间成反比b物体的速度等于单位时间内所通过的路程c物体的速度只与路程有关,路程越大,速度越大d物体的速度只与时间有关,时间越小,速度越大15甲、乙、丙三位同学,甲在4h内走了21.6km;乙在5s内走了15m;丙在3min内走了270m他们运动的快慢是()a甲最快,乙最慢b乙最快,甲最慢c甲和丙一样快,但都比乙慢d甲、乙、丙一样快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2分)1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是12cm,蜡烛放在距凸透镜24cm的位置时,移动光屏可以得到一个清晰的、缩小的实像17图甲是城市很多路口安装的监控摄像头,它可以拍摄违章行驶或发生交通事故时的现场照片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的成像原理是图乙和丙是一辆汽车经过路口时与一辆自行车相撞后拍摄的两张照片,由图可以看出汽车到镜头的物距变,与此对应的像距变,汽车所成的像变小18如图所示,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物体a的长度是cm19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计算可知:速度较大的是车,经过8s后,甲乙两车相距m20甲、乙两车作匀速直线运动,若两车在相同时间内经过的路程之比是2:3,则它们的速度之比是;若两车经过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之比是5:3,则速度之比是21甲、乙两个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向西做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关系如图所示以甲为参照物,乙向做直线运动,经过6s甲乙两物体相距m三、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58分)2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由图甲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cm(2)实验前,应调节凸透镜、蜡烛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时注意将(填“凸透镜”、“蜡烛”或“光屏”)摆放在另外两个元件的中间(3)小明经调节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但像的位置偏高,如图乙所示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把蜡烛向(选填“上”或“下”)调(4)调节好蜡烛的高度后,她把蜡烛移到a点处,此时光屏上的像很模糊,为了得到清晰的像,应把光屏向移动(填“左”或“右”),这次成的是立、的实像(选填“正”、“倒”,“放大”、“缩小”、“等大”)(5)如图乙所示,若想在光屏上(光屏未画出)得到烛焰清晰放大的实像,则烛焰应位于透镜左侧a、b、c、d四个位置中的位置(6)再把蜡烛移到d点处,无论怎样调节光屏,光屏上始终接收不到像,是因为此时成的是正立、放大的像,要想看到这个像,小芳观察的方法应是:23小明在一条长线的一端系一个螺母做成了一个如图所示的单摆,小明发现螺母往返摆动过程中,每摆一个来回所用时间几乎相等于是小明想到这样一个问题:螺母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t跟哪些因素有关呢?猜想a:可能跟螺母摆动的角度有关;猜想b:可能跟绳子的长度l有关(1)为验证猜想,除了铁架台、细线和螺母外,还需要的测量仪器有刻度尺、量角器和(2)小明在不同条件下,测出螺母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t后,得到表中的一些数据如下表:序号细线长度l/cm螺母摆动的角度/螺母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t/s110032.0214032.4314052.4对比1、2两次实验,可得出结论:螺母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t与有关对比2、3两次实验,可验证猜想(填字母),得出的结论是:螺母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t与螺母摆动的角度(填“有关”或“无关”)(3)综合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同一地点的单摆摆动一次的时间t只跟绳子的长度l有关,且绳子越长,螺母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t越摆钟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有一次小明发现家里的摆钟变慢了,要把它调准,小明应将摆钟的摆长调(选填“长”或“短”)(4)实验中发现,瓶子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很难测准,请你帮他想一个更准确的测量方法:24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小明探究纸锥竖直下落的运动情况(1)为了测定纸锥下落的快慢,小明用频闪相机拍下某一纸锥下落过程的照片,如图甲所示再用刻度尺测量照片上ac之间的距离是cm由照片可知,纸锥下落到b位置时受到的空气阻力(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纸锥下落到c位置时受到的空气阻力已知照相机每隔0.2s曝光一次,照片的缩放比例为1:30,则纸锥经过b位置时的实际速度为m/s(2)实验中,小明还发现不同纸锥由静止释放下落相同高度所经历的时间不同通过观察分析,他猜想这可能与纸锥的锥角、锥边的长度、纸锥的质量以及纸面粗糙程度有关于是他利用同一规格的纸张按相同的方法制作纸锥:先裁剪出一个圆,再剪下一个缺口,最后用胶水将缺口两边粘合住,制作了a、b、c三个不同的纸锥,如图乙所示其中锥边r1r2=r3,锥角1=23为了研究纸锥从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下落到地面的时间与纸锥锥边长度的关系,小明应选择纸锥(选填“a”、“b”、“c”)来进行对比实验在研究纸锥下落的时间与纸锥锥角的关系时,小明将a、c两个纸锥分别从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下落到地面,用秒表分别测出两纸锥下落的时间,再进行比较总结,得出结论请你评估小明的实验方案并在现有器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法评估意见:改进方法:25(1)如图1所示,完成光路图(2)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请在图2中作出物体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3)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其运动的st图象如图3甲所示根据甲图象在乙图3中画出其运动的vt图象26声呐是利用水中声波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定位和通信的电子设备,是水声学中应用广泛的一种重要装置,声呐发出的声波碰到的目标如果是静止的,回声音调不变;如果回声音调变高,说明目标向声呐靠近;如果回声音调变低,说明目标正远离声呐如果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在发出声波信号10s后接收到经潜艇b反射回来的信号,且信号频率不变;求a和b的距离是多少?(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继续监视潜艇b,突然接收到b反射回来的声波频率变低,且测出b的速度是20m/s,方向始终在a、b连线上,经1min后b与a的距离是多少?月球上能否要用声呐技术测量物体间的距离?为什么?27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1)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多少秒?(2)甲步行多少秒才能赶上乙?(3)甲的速度为多少?2014-2015学年江苏省南京市海豚教育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12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1下列关于光学器件的应用,不切实际的是()a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b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与放大镜之间的距离应略大于一倍的焦距c照相时,被照物与相机的距离应在镜头的二倍焦距之外d阳光透过凸透镜可以点燃纸屑是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专题】透镜及其应用【分析】解决此题要明确以下知识点:(1)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2)当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时,经过凸透镜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这正是照相机的原理(3)当物距小于1倍焦距时,所成的像是放大正立的虚像;这正是放大镜原理【解答】解:a、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因此a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小于一倍焦距,因此b说法错误,符合题意c、照相机照相的原理是将2倍焦距以外的物体成像在胶片上,所以照相时应该站在镜头的二倍焦距以外,因此c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d、因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所以阳光通过凸透镜可以会聚一点,热量集中,温度较高可以点燃纸屑,因此d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难度不大,解答时注意看清题目的要求:选择不符合实际的2如图所示为女航天员王亚平太空授课的情景,图中水球相当于凸透镜,假设水球的焦距为f,则此时王亚平到水球的距离u应该是()aufbfu2fcu=2fdu2f【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专题】透镜及其应用【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来解答此题【解答】解:图中所成的像为倒立、缩小的实像,水球具有中间厚,边缘薄的特点,因此水球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此时王亚平到水球的距离与水球焦距的关系是大于2倍焦距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以及物距、像距和像之间的关系3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阳光下,微风吹拂的湖面,波光粼粼,这是光的反射现象b夜间行驶时车内不开灯,是为了避免车内景物通过车前玻璃成像c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虚像d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专题】应用题【分析】利用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照相机的工作原理、近视眼的矫正方法等知识,对选择项中的物理情景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太阳光照在湖面上,以湖面作为反射面发生反射,波光粼粼是湖面反射的太阳光故a的说法正确,不合题意b、在夜间,若车内开灯,车内的物体就会通过车前面的挡风玻璃成像,造成车内的物体在玻璃中的像与车前面的道路重叠,影响司机的视线故b的说法正确,不合题意c、照相机的镜头是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但其成像的性质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的说法错误,符合题意d、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对光线的汇聚作用太强,使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前方,为了使汇聚点后移,因此要带对光线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来矫正故d的说法正确,不合题意综上分析故选c【点评】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光学中考查的重点,在该规律中,共涉及四方面的内容:物距与焦距的关系;成像的性质;像距与焦距的关系;应用只要告诉其中的一个方面,就可以确定另外的三个方面的内容4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a小孔成像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b雨后彩虹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c城市玻璃幕墙造成的“光污染”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d照相机是利用物体在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成正立、缩小、实像的性质制成的【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凸透镜成像的应用【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光的色散;透镜及其应用【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如: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2)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发生反射现象,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3)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凸透镜成像,凹透镜成像等【解答】解:a、小孔成像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正确;b、雨后彩虹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b错误;c、城市玻璃幕墙造成的“光污染”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错误;d、照相机是利用物体在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实像的性质制成的,故d错误故选a【点评】点评:熟悉掌握光学规律: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知道其对应的生活中的光学现象5小丽同学在做“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实验时,通过低倍显微镜发现视野的上方有一个口腔上皮细胞,若要在高倍物镜下观察该细胞,应()a向下移动载玻片使细胞位于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调节细准焦螺旋b向下移动载玻片使细胞位于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调节粗准焦螺旋c向上移动载玻片使细胞位于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调节粗准焦螺旋d向上移动载玻片使细胞位于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调节细准焦螺旋【考点】显微镜【专题】透镜及其应用【分析】显微镜成像的特点是倒立放大的像,放大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解答】解: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如我们向右移动玻片标本,而在显微镜内看到的物像则是向左移动的实验时通过低倍显微镜发现视野的上方有一个口腔上皮细胞,要想把它移到视野中央,上方移动玻片标本,物像才向下方移动移到视野中央然后转动转化器,换用高倍物镜,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故选:d【点评】新课标要求正确使用显微镜并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所以有关显微镜使用方面的题都很重要要想做好此类题目,一定要多动手,多思考,熟能生巧,有些看上去很复杂的问题,如果我们经常操作使用显微镜的话,就会变得十分容易了6下列估测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a靖江夏天最高气温约为50b一张课桌的高度约为75cmc初中一节课的时间大约为0.45hd人正常步行的速度是5m/s【考点】温度;时间的估测;长度的估测;速度与物体运动【专题】估算综合应用题【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解答】解:a、靖江夏天气温很高,可能达到35,但不可能达到50此选项不符合实际;b、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左右,接近75cm此选项符合实际;c、初中一节课的时间大约是45min=0.75h此选项不符合实际;d、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4km/h=4m/s1.1m/s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故选b【点评】对日常生活中的速度、质量、长度、温度等进行准确的估测,是要求初中学生掌握的一种基本能力,平时注意观察,结合所学知识多加思考,逐渐培养这方面的能力7在科学实验时,为了减小误差或寻找普遍规律,经常需要进行反复多次实验:“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多次测量“研究杠杆的平衡”时,改变动力(臂)和阻力(臂),多次测量“研究重力大小”时,换用不同质量的物体,多次测量“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导体的电阻”时,多次测量电阻两端电压和通过电阻的电流值上述实验中目的是为了减小误差的是()abcd【考点】误差及其减小方法【专题】其他综合题【分析】测量性实验为了减小误差或者寻找规律进行多次测量,如果物理量是个恒量,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实验误差;如果不是测量具体的物理量,而是寻找规律也采取多次测量,寻找普遍性【解答】解:“测量物体的长度”时,由于测量工具或测量方法等会产生实验误差,为了减小误差采取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研究杠杆的平衡”时,改变动力(臂)和阻力(臂),多次测量是为了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总结出“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一般规律;“研究重力大小”时,为了寻找普遍规律,换用不同质量的物体,多次测量“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导体的电阻”时,测量的是定值电阻的阻值,测量值是个定值,多次测量可以比较测量值减小误差故选b【点评】注意求平均值时,计算的结果小数点后面保留的位数要和题目中提供的数据的位数相同,这是由测量工具的分度值决定的83d电影具有三维立体视觉效果,拍摄时,将两个摄像头按照人两眼间的距离放置,同时拍摄,制成胶片;放映时,两个放映机在银幕上呈现两个略有差异的画面,观看者带上特殊眼镜后,就和直接用双眼看到物体的效果一样关于3d电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光在银幕上发生的是漫反射b画面在人眼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c拍摄时,两镜头中心间的距离约为7cmd放映时,胶片到放映机镜头的距离大于2倍的镜头焦距【考点】漫反射;凸透镜成像的应用【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透镜及其应用【分析】(1)凸透镜成像规律: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是照相机;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是投影仪;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是放大镜(2)为了使电影院里的每一位观众都能看到银幕上的画面,幕布表面比较粗糙,当光线射到的幕布上,反射光线会射向四面八方,这种反射称为漫反射(3)人的两眼之间大约有6厘米的距离,所以在观看除了正前方的物体外,两只眼睛必然有角度的不同,这个差别在大脑中就能自动形成上下、左右、前后、远近的区别,从而产生立体视觉【解答】解:a、观众能从各个不同的角度看到银幕上的画面,这是由于光在银幕上发生了漫反射,故a正确b、电影放映机的镜头是凸透镜,银幕上呈现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画面在人眼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正确;c、人的两眼之间大约有6厘米的距离,拍摄时,为了产生立体视觉两镜头中心间的距离约为7cm,故c正确;d、放映时,胶片到放映机镜头的距离在一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故d错误故选d【点评】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及其应用是解决本题的关键,另外我们能从各个角度看到物体就是发生了漫反射的缘故,此题涉及到的3d电影的相关知识,有一定的难度9百米赛跑时,终点的计时员必须看到发令枪的烟火就开始计时,如果比赛时的空气温度为15,如果计时员听到枪声时才开始计时,所记录的成绩与运动员的实际成绩比较,在忽略光的传播时间的情况下,一定()a少了2.94sb多了2.94sc少了0.294sd多了0.294s【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终点计时员必须看到发令枪的烟火就开始计,即看到枪口冒烟,这是光传过来的结果,由于光的传播速度远远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所以光传播100m的时间可以忽略不计,故如果计时员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这时运动员已经跑了一段时间才开始计时,所以测得的时间偏小,少的刚好是声音传播100m所用的时间【解答】解: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说明枪声已经传播100米到达终点时才开始计时,测得时间肯定少了,少的时间为声音传播100m所用的时间:由v=得:计时员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所记录的成绩与运动员实际成绩相差时间为t=0.294s故选c【点评】声音和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不能忽略声音的传播也需要时间,看到烟才是计时员计时较准确的时刻10如图,沿同一条直线向东运动的物体a、b,其运动相对同一参考点o的距离s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两物体由同一位置0点开始运动,但物体a比b迟3s才开始运动;t=0时刻,a在0点,b在距离0点5m处;从第3s开始,vavb,5s末a、b相遇;5s内,a、b的平均速度相等a只有正确b只有正确c只有正确d只有正确【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由图象可知两个物体不是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的,b是从距离o点5m处出发的;t=0时刻,a在o点,b在距离o点5m处;从第3s开始,vavb,5s末a、b相遇;5s内,a、b运动的路程不相同,所用时间相同,根据v=可知a、b的平均速度不相等【解答】解:由图象可知两个物体不是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的,b是从距离o点5m处出发的;t=0时刻,a在o点,b在距离o点5m处;从第3s开始,vavb,5s末a、b相遇;5s内,a、b运动的路程不相同,所用时间相同,根据v=可知a、b的平均速度不相等故只有正确故选:d【点评】此题为路程与时间图象分析题,这样的题注意时间段的分析11交通部门常用测速仪来检测车速测速原理是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到被测车反射回的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如图甲某次测速中,测速仪发出与接收超声波的情况如图乙所示,x表示超声波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则该被测汽车速度是(假设超声波的速度为340米/秒,且保持不变)() a28.33米/秒b13.60米/秒c14.78米/秒d14.17米/秒【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专题】压轴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根据公式v=知:如果能确定超声波第一次与汽车相遇的地点a和第二次与汽车相遇的地点b之间的距离sab,并能得到此过程所用的时间,就能得到汽车行驶的速度【解答】解:由图知:超声波第一次从测试仪发出到与汽车相遇的地点a,经过的时间为t1=0.16s,v=,超声波通过的距离为s波1=v波t1=340m/s0.16s=54.4m;超声波第二次从测试仪发出到与汽车相遇的地点b,经过的时间为t2=0.12s,超声波通过的距离为s波2=v波t2=340m/s0.12s=40.8m,所以ab之间的距离为sab=s波1s波2=54.4m40.8m=13.6m;测试仪发出的超声波两次间隔时间为1s,且测试仪第一次发出超声波记为0时刻,则超声波第一次从测试仪发出到与汽车相遇的地点a,经过的时间为0.16s;超声波第二次发出的时间为1s末,超声波第二次与车相遇在b点的时刻应该是1s+0.12s=1.12s,汽车从a点到b点行驶的时间是t=1.12s0.16s=0.96s,所以汽车行驶的速度为v=14.17m/s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的是速度的应用,读懂图象蕴含的信息,正确提取有用信息,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12某车站并排停着两列待发的列车甲和乙一段时间后,甲车内一个人看见车外树木向西移动,乙车内的人通过车窗看到甲车没动,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则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是()a甲列车向东运动,乙列车静止不动b甲列车向东运动,乙列车向西运动c乙列车向东运动,甲列车不动d甲、乙两列车同时同速向东运动【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对运动状态的描述是相对的,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解答】解:甲列车窗内的人看见窗外的树木向西移动起来,则可以判断此时以甲车为参照物,则甲列车是向东运动的又因为乙列车内的人通过窗口看见甲列车未动所以甲、乙两列车的速度、行驶的方向应该是一样的所以a、b、c、错误,d正确故选d【点评】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13甲、乙两车分别从p、q两点同时同向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a)、(b)所示,经过6秒甲、乙相遇甲、乙的速度分别为v甲、v乙,p、q间的距离为s,则()av甲v乙,s=16米bv甲v乙,s=8米cv甲v乙,s=16米dv甲v乙,s=8米【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专题】压轴题;图像综合题【分析】(1)根据v=求出两车的速度,然后比较两车速度的大小关系;(2)从图象上找出当时间为6s时,甲、乙车对应的纵坐标路程是多少,因为两车分别从p、q两点同时同向运动,所以两者之差即为p、q之间的距离【解答】解:(1)甲的速度:v甲=0.67m/s;乙的速度:v乙=2m/s;所以v乙v甲;(2)由图象读出经过6s时,甲行驶的路程s甲=4m,乙行驶的路程s乙=12m,所以p、q间的距离为s=s乙s甲=12m4m=8m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速度计算公式的理解和掌握,读懂图象是解决此题的关键14由速度公式v=,可得正确的说法是()a物体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而与时间成反比b物体的速度等于单位时间内所通过的路程c物体的速度只与路程有关,路程越大,速度越大d物体的速度只与时间有关,时间越小,速度越大【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专题】运动和力【分析】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物体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是物体的速度,根据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分析答题【解答】解:由v=可知,物体的速度等于单位时间内所通过的路程,故b正确;速度大小取决于物体的路程与运动时间的比值,在相同时间内,速度与通过的路程成正比,通过的路程越大,速度就越大,故a、c错误;通过相同的路程,速度与时间成反比,运动时间越短,速度就越大,故d错误故选b【点评】题考查了速度大小的判断,熟练应用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即可正确解题15甲、乙、丙三位同学,甲在4h内走了21.6km;乙在5s内走了15m;丙在3min内走了270m他们运动的快慢是()a甲最快,乙最慢b乙最快,甲最慢c甲和丙一样快,但都比乙慢d甲、乙、丙一样快【考点】运动快慢的比较【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已知路程与运动时间,由速度公式求出同学的速度,然后根据速度大小,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解答】解:同学的运动速度:v甲=1.5m/s,v乙=3m/s,v丙=1.5m/s,则乙运动的最快,甲和丙运动的一样快,都比乙慢;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比较运动快快,求出各同学的速度即可比较出他们的运动快慢,应用速度公式即可正确解题,解题时注意单位换算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2分)1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是12cm,蜡烛放在距凸透镜大于24cm的位置时,移动光屏可以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实像【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专题】透镜及其应用【分析】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之一: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解答】解:凸透镜的焦距是12cm,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即蜡烛放在距凸透镜 大于24cm的位置时,移动光屏可以得到一个清晰的 倒立、缩小的实像故答案为:大于;倒立【点评】关于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涉及四个方面:物距与焦距的关系;成像的性质;像距与焦距的关系;具体的应用在这四个方面的信息中,只要告诉其中的一个信息就可以确定另外的三个17图甲是城市很多路口安装的监控摄像头,它可以拍摄违章行驶或发生交通事故时的现场照片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的成像原理是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实像图乙和丙是一辆汽车经过路口时与一辆自行车相撞后拍摄的两张照片,由图可以看出汽车到镜头的物距变大,与此对应的像距变小,汽车所成的像变小【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专题】透镜及其应用【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实像,像距大于二倍焦距应用是幻灯机、投影仪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等大实像,像距等于二倍焦距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实像,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应用是照相机成虚像时:物像同侧,物距变大,像距变大,像变大成实像时:物像异侧,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解答】解:照相机、摄像机都是根据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并且物距越大,所成的像越小从图片上看,丙图所成的像比乙图所成的像小,所以丙图的像距小于乙图的像距,而物距大于乙图的物距故答案为: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实像;大;小【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关键是记熟成像规律,并搞清物距像距之间的关系知道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越小,像距也越小18如图所示,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物体a的长度是3.10cm【考点】长度的测量【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1)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2)起始端没从0开始,把1.00cm处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1.00cm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解答】解:(1)图示刻度尺1cm又分为10个小刻度,故最小刻度值为1mm;(2)物体末端刻度值为4.10cm,物体a长度为4.10cm1.00cm=3.10cm故答案为:1mm;3.10【点评】刻度尺是初中物理中基本的测量工具,使用前要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使用时刻度要紧贴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垂直,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19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计算可知:速度较大的是甲车,经过8s后,甲乙两车相距0.8m【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根据图象由v=判断甲乙两车速度的关系;由st图象,求出两小车在6s内的路程可判断两小车的位置关系【解答】解:由图象知,在相同的时间内甲车通过的路程较多,由v=可知甲的速度较大;由图可知经过8s,甲乙两车的路程分别是s甲=1.6m,s乙=0.8m,因为两车同时、同地、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甲车在乙车的前方s=s甲s乙=1.6m0.8m=0.8m处故答案为:甲;0.8【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st图象的理解能力,属于常见题型;由物体的st图象,可以求:1、物体在一定时间内的路程,2、物体发生一定路程所用时间,3、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4、求物体的运动速度20甲、乙两车作匀速直线运动,若两车在相同时间内经过的路程之比是2:3,则它们的速度之比是2:3;若两车经过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之比是5:3,则速度之比是3:5【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根据两车间的路程与时间关系,应用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可以求出两车的速度之比【解答】解:(1)设运动时间是t,两车速度之比=;(2)设路程是s,两车速度之比=;故答案为:2:3;3:5【点评】本题考查了求速度之比,熟练应用速度公式即可正确解题21甲、乙两个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向西做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关系如图所示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做直线运动,经过6s甲乙两物体相距30m【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由图象求出甲乙的速度,根据甲乙的速度关系判断乙相对于甲的运动方向;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求出甲乙的路程,然后求出他们间的距离【解答】解:由图象可知,v甲=15m/s,v乙=10m/s,甲乙均向西运动,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做直线运动;v=,s甲=v甲t=15m/s6s=90m,s乙=v乙t=10m/s6s=60m,经过6s甲乙间的距离d=s甲s乙=90m60m=30m;故答案为:东;30【点评】由图象求出物体的速度,应用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即可正确解题三、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58分)2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由图甲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5cm(2)实验前,应调节凸透镜、蜡烛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同时注意将凸透镜(填“凸透镜”、“蜡烛”或“光屏”)摆放在另外两个元件的中间(3)小明经调节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但像的位置偏高,如图乙所示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把蜡烛向上(选填“上”或“下”)调(4)调节好蜡烛的高度后,她把蜡烛移到a点处,此时光屏上的像很模糊,为了得到清晰的像,应把光屏向右移动(填“左”或“右”),这次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选填“正”、“倒”,“放大”、“缩小”、“等大”)(5)如图乙所示,若想在光屏上(光屏未画出)得到烛焰清晰放大的实像,则烛焰应位于透镜左侧a、b、c、d四个位置中的c位置(6)再把蜡烛移到d点处,无论怎样调节光屏,光屏上始终接收不到像,是因为此时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要想看到这个像,小芳观察的方法应是:从凸透镜的右侧透过凸透镜去观察【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专题】实验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分析】(1)从凸透镜光心到焦点的距离叫焦距;(2)在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应先调节“三心同高”,且物体经过凸透镜所成实像与物体位于凸透镜两侧;(3)根据调节要求,观察图乙中的情形,确定调节方向;(4)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5)当物体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通过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6)当物体处于一倍焦距之内时,成的是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而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此时物像在同一侧【解答】解:(1)由图知,焦点距离光心60cm45cm=15cm,所以此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2)实验前,应调节凸透镜、蜡烛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物体经过凸透镜成实像时,像与物体位于凸透镜异侧,所以凸透镜必须摆在另外两个元件的中间;(3)读图可知,像的位置偏高,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把蜡烛向上调节,使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4)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把蜡烛移到a点处,此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为了得到清晰的像,应把光屏向右移动,此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5)若想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放大的实像,则烛焰应位于透镜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故应在左侧的c点(6)再把蜡烛移到d点处,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物体处于一倍焦距之内时,成的是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而且物像在同一侧,因此要想看到这个像,应从凸透镜的右侧透过凸透镜去观察故答案为:(1)15cm;(2)同一高度;凸透镜;(3)上;(4)右;倒;缩小;(5)c;(6)虚;从凸透镜的右侧透过凸透镜去观察【点评】本题通过探究实验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要求学生对凸透镜成像的各种情况都要熟悉;实验过程中,光屏上不能正常成像,或成像不清晰,或成像不在光屏中央,能分析出原因23小明在一条长线的一端系一个螺母做成了一个如图所示的单摆,小明发现螺母往返摆动过程中,每摆一个来回所用时间几乎相等于是小明想到这样一个问题:螺母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t跟哪些因素有关呢?猜想a:可能跟螺母摆动的角度有关;猜想b:可能跟绳子的长度l有关(1)为验证猜想,除了铁架台、细线和螺母外,还需要的测量仪器有刻度尺、量角器和秒表(2)小明在不同条件下,测出螺母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t后,得到表中的一些数据如下表:序号细线长度l/cm螺母摆动的角度/螺母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t/s110032.0214032.4314052.4对比1、2两次实验,可得出结论:螺母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t与细线长度有关对比2、3两次实验,可验证猜想a(填字母),得出的结论是:螺母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t与螺母摆动的角度无关(填“有关”或“无关”)(3)综合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同一地点的单摆摆动一次的时间t只跟绳子的长度l有关,且绳子越长,螺母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t越长摆钟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有一次小明发现家里的摆钟变慢了,要把它调准,小明应将摆钟的摆长调短(选填“长”或“短”)(4)实验中发现,瓶子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很难测准,请你帮他想一个更准确的测量方法:测出多次摆动所用的时间,然后求平均值【考点】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专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分析】(1)探究螺母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t跟哪些因素有关,故需有测量时间的工具;(2)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分析;(3)在同一地点(即g一定),周期的大小只与摆长有关,摆长越长,周期越大;摆长越短,周期越小;(4)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解答】解:(1)因为探究螺母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t跟哪些因素有关,故需有测量时间的工具,还缺少秒表;(2)由1、2两次实验数据可知,螺母摆动的角度相同,细线的长度不同,螺母摆动一次的时间不同,因此螺母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t与细线长度有关;由2、3两次实验数据可知,细线长度、螺母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都相同,只有螺母摆动的角度不同,因此由2、3两次实验可验证猜想a,并且可得出螺母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t与螺母摆动的角度无关;(3)由单摆的计算公式t=2可知:在同一地点(即g一定),周期的大小只与摆长有关,摆长越长,周期越大,故绳子越长,螺母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t越长;摆长越短,周期越小,钟表走时越快,因此明应将摆钟的摆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标准)股份经营车辆协议书
- 2026届山西省临汾市侯马市502中学高二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2025年标准)购买菌棒协议书
- 国际贸易背景下原料药采购合同范文
- 增材制造材料-洞察及研究
- 2025年房产赔钱出售协议书
- 体育赛事转播权争议-洞察及研究
- (2025年标准)家宅水电安全协议书
- 2025年拖车转让合同协议书
- 鼻腔免疫保护机制-洞察及研究
- 2025年传动部件行业当前市场规模及未来五到十年发展趋势报告
- HBV感染中宿主细胞免疫应答与临床转归的关联探究
- 2025年福建省宁德市北京师范大学宁德实验学校公开招聘新任教师8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目培训网上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 锚杆工程验收标准及记录表范本
- 小学科学新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造房子教案(共6课)(2025秋)
- 2025年秋期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小学语文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表
- 美陈施工组织方案
- 药剂科集采政策
- 中医情志护理方法
- 民营医院成本管理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