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5河中石兽(第2课时)教学目标 1 理解实践出真知的道理。2 训练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重点难点理解实践出真知的道理。课时安排第二课时一预学导航(学情检测) (一)知识领航1搜集有关纪昀及阅微草堂笔记有关知识的介绍,为理解课文作好铺垫:(二)自主学习1背诵课文2学生疑问(归纳整理学生的主要问题):二共学助行(活动设计)1.朗读课文,说说本文说了一件什么事?答案要点:说的是一个庙门口的石兽,倒塌到河里,十几年后,人们找石兽的事。2.按照故事的发展变化,课文可以分几个层次?概括各层次大意。答案要点:可分四层:第一层:交代石兽沉落河中的地点和寺僧到下游找没有找着。第二层:讲学家认为石头埋在沙里只能越埋越深。第三层:老河兵讲解应当支上游找的理由,按照他的话果然找到石兽。第四层:由事到理,遇事不能主观推论的道理。3.故事中主要写了几位主要人物?“他们各自寻找河中石兽的道理和方法是怎么样的?答案要点:主要人物:寺僧、讲学家、老河兵(1)寺僧以为石兽被水冲到下游去了,划小船,拖着铁钯,寻找了十多里,没有找着。(2)讲学家认为石头坚硬沉重,沙子松散,石头埋没有在沙里一定会渐渐地沉下去,越来越深,只能就地挖下去找。(3)老河兵认为石头坚硬沉重,沙子松散,水不能溃走石头,水的反冲力一定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冲沙成为洞穴,渐渐地越冲越深,深到石头一磁的时候,石头就会倒在这个洞穴中。像这样再冲,石头再转,一直转不停止,石头就反而逆流而上。所以应该到上游去找。4.为什么老河兵的方法是对的?方法:借助多媒体手段,形象直观的演示石兽落入河中的四种情景,借助动态模拟场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四类人物寻找石兽的方法的相关语句的意思。答案要点:第一种没考虑流水、石兽、泥沙的关系。第二种 只考虑了流水,没有考虑石兽、泥沙的关系。第三种考虑了石兽和泥沙的关系,忽略了流水。第四种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准备把握了三者的性质及相互关系。5.比较三人各自的性格特征。答案要点:寺僧:“阅十余岁”,“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说明寺僧毅力坚定而经验不足。讲学家:一知半解而好为人师,自视清高而骄傲自满,轻视他人。老河兵:有实际经验,沾沾自喜。6. 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答案要点: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知其一,不知其二,不能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作出推想,而要根据实践情况作出判断三课堂总结本文围绕寻找河中石兽这一线索,展开戏剧性的情节,在前三段通过寺僧、讲学家、老河兵对寻找石兽的不同见解的叙述,寓理于事,作者在文末以议论的方式点明自己的观点: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这句话,既是对讲学家之类一知半解而又自以为是的人的辛辣嘲讽,又指明了认识事物的方法和途径:不能片面地理解,而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事物的特性;更不能主观臆断,而应当遵循客观事物的规律。同时也诠释了生活学习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不可做空头理论家的哲理。四验学提能(达标评价)一、双基积累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5(1)山门圮于河 ( )(2)阅十余岁 ( )(3)曳铁钯 ( )(4)湮于沙上 ( )(5)尔辈不能究物理 ( )(6)如是再啮 ( )(7)不更颠乎 ( )(8)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 )(9)一寺临河干 ( )(10)竟不可得 ( )(11)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 )(12)遂反溯流逆上矣 ( )2.翻译下列句子。(1)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2)尔辈不能究物理。 (3)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4)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3.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闻之笑曰 b. 当求之于上流 c. 一老河兵闻之 d. 其反激之力二、美文品析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48题。赵括(人名,战国时期赵国的将领)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人名,赵奢,赵括之父,赵国良将)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赵括既代廉颇(人名,赵国名将),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人名,秦国将领)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选自史记)【注释】言兵事:议论用兵打仗的事。难:驳倒。兵,死地也:用兵打仗,本是危险的场合。易言之:把它说得很轻易。使:假使。赵:赵国。易置:撤换。纵奇兵:调遣派出变化莫测的军队。绝:截断。坑(kng):活埋。4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1)以天下莫能当 ( ) (2)括母问奢其故 ( )(3)赵括既代廉颇 ( ) (4)悉更约束 ( )5.翻译下面句子。(1)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 (2)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6赵奢认为儿子赵括能做大将带兵打仗吗?他为什么这样认为呢?请选用原文回答。 7读了这则短文,你认为赵括战死、赵军惨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8. 从这则短文中你受到怎样的启发? 1.答案:(1)倒塌(2)年(3)牵引,拖着(4)埋没(5)客观事物的道理,规律(6)冲激(7)颠倒 (8)按照(9)岸边 (10)最终(11)凶猛的河水(12)于是,就2.(1)经历十多年,和尚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最终没找到。(2)你们这些人不能探究事物的道理。(3)一定在石头下面迎面冲击石前的沙子,形成坑穴。(4)按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3选d。【解析】、c三项中的“之”均作代词用,d项“之”作结构助词“的”用。4(1)认为(2)原因,缘故(3)已经(4)改变,更改5.(1)(赵括)曾经跟他的父亲赵奢议论用兵打仗的事,赵奢不能驳倒(他),然而(赵奢)不说他好。(2)假使赵国不让赵括担任将军也就罢了,如果一定要让他担任将军,那么毁掉赵国军队的一定是赵括了。6.【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选用赵奢的话回答即可。答案:赵奢认为儿子不能做大将带兵打仗,从“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这句话可以看出;他这样认为的原因是“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7.【解析】本题考查万丈内容的深层分析。从赵括没有作战的实际经验方面考虑作答。答案:根本原因是赵括虽然善于谈论一些用兵打仗的理论知识,却没有实际的带兵打仗的经验,只会纸上谈兵而不会实际作战。8答案:做任何事情,不能只有理论而不要实际(实践),要把理论和实际(实践)结合起来,只有通过实践检验(或从实践中得来的)理论才有价值和意义,否则就只是空头理论,不仅无益,而且害人。附【译文】赵括从小就学习兵法,议论用兵打仗的事,认为天下没有人比得上他的。(赵括)曾经跟他的父亲赵奢议论用兵打仗的事,赵奢不能驳倒(他),然而(赵奢)不说他好。赵括的母亲问赵奢其中的原因,赵奢曰“用兵打仗,本是危险的场合,但赵括把它说得很轻易。假使赵国不让赵括担任将军也就罢了,如果一定要让他担任将军,那么毁掉赵国军队的一定是赵括了。” 赵括代替了廉颇以后,全部变更了军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浙江省2025年下半年海船船员适任考试和评估计划船舶结构与货运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 慢性舌扁桃体炎合并吞咽困难护理查房
- 阿拉尔市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模拟试卷
- 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及答案
- 社区街道消防课件
- 内科细节管理-推进护理服务
- 社区电动车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浙江省嘉兴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检测生物试卷(含答案)
- 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燕楼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6月质量监测数学试卷(含部分答案)
- 车间水暖安装合同范本
- 留疆战士考试题库及答案
- 心衰病患者护理查房课件
- TSG11-2020 锅炉安全技术规程
- 哲学导论(完整版)
- 合成孔径雷达
- 四年级上册可爱的榆林全册教案
- 金属封闭母线
-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设计
- 汉语拼音发音表(适合初学者和老年人)
- 购物中心商场商户促销活动管理制度
- 中国工商银行个人贷款申请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