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中考语文适应性考试(一模)试题.doc_第1页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中考语文适应性考试(一模)试题.doc_第2页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中考语文适应性考试(一模)试题.doc_第3页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中考语文适应性考试(一模)试题.doc_第4页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中考语文适应性考试(一模)试题.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届九年级中考适应性调研测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指定的位置。3答案必须按要求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一律无效。一(25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4题。(15分)新华网江苏频道南京3月30日电(记者王珏玢)由习近平主席赠送给俄总统普京的“国礼”普京总统肖像再次让南通沈绣吸引世界目光。由南通沈寿艺术馆承制的这幅作品抓住了人物肖像的shn yn( ),把普京总统jin y( )强悍的气质、充满智慧和活力的性格, a (惟妙惟肖/绘声绘色)地展现在世人面前。无论从哪个角度欣赏,人们都能感受到作品光彩照人的艺术mil( )和皇家气派。沈绣虽然为中华传统文化走向世界打开了又一扇新的窗口,但是也又一次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新贡献。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 2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在a处横线上。(1分) a处应填 。3语段中有一句有语病,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2分) 第 句,修改意见: 4综合性学习。(9分) (1)用一句话概括上面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5个字)。(2分) (2)阅读下面两则材料,结合上面这则新闻,写出你探究的结果。(3分)【材料一】沈绣(又称仿真绣),是苏绣艺术中的精华,代表了中国刺绣的最高水平。1914年,沈绣创立者沈寿应清末著名“状元实业家”张謇之邀,定居南通,并首创中国职业学校女红传习所,为南通的沈绣艺术培养了一批杰出人才。沈绣之所以蜚声海外,是因其作品常以西洋油画的人物肖像、风景等为绣稿,吸收其用光、用色的技法于刺绣技法中,其鲜明的艺术风格使沈绣在刺绣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艺术地位。【材料二】沈绣技艺的传承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境。沈绣技艺要求高、绣制时间长,绣制的艺人必须精通刺绣工艺并有绘画基础。现在绣工过硬的艺人大多年龄在岁左右,而年轻人中愿意潜下心来传承这门手艺的少之又少,老一代沈绣艺人也有找不到接班人的担忧。探究的结果: (3)针对沈绣技艺的传承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境,请提两条解决困境的切实可行的建议。(4分) 5用课文原句填空。(10分)(1)有朋自远方来, ?(论语)(2)烈士暮年,_ _。(曹操龟虽寿)(3)几处早莺争暖树,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4) ,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5) ,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论诗)(6)满载一船星辉, 。(徐志摩再别康桥)(7)诸葛亮在刘备几乎全军覆没的处境下,出任军师,追随刘备创业。他在出师表中写到: , 。(8)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直抒胸臆,表达作战目的和自己理想的句子是 , 。(二)(60分)(一)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67题。(6分)洛桥晚望【唐】 孟郊天津桥下冰初结,洛阳陌上人行绝。榆柳萧疏楼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6.诗的前三句描摹了桥下冰初结、 、 和楼阁闲静等初冬时节的景致,渲染出 的气氛。(3分)7.有人评价此诗奇在结尾,有画龙点睛之妙。请从视角变换的角度分析这一评论。(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15分)昔者,晋献公使荀息假道于虞以伐虢。荀息曰:“请以垂棘之璧与屈产之乘,以赂虞公,而求假道焉,必可得也。”献公许之,乃使荀息以屈产之乘为庭实,而加以垂棘之璧,以假道于虞而伐虢。虞公滥于宝与马,而欲许之。宫之奇谏曰:“不可许也。虞之与虢也,若车之有辅也。车依辅,辅亦依车,虞虢之势是也。先人有言曰:唇竭而齿寒。夫虢之不亡也,恃虞;虞之不亡也,亦恃虢也。若假之道,则虢朝亡而虞夕从之矣,奈何其假道之道也!”虞公弗听而假之道。荀息伐虢,克之;还,反攻虞,又克之。荀息操璧牵马而报。献公喜曰:“璧则犹是也,马齿亦薄长矣!”(节选自吕氏春秋权勋)【注】虞、虢(u):周代国名。垂棘、屈产:古地名,在今山西,分别以产玉石和马著名。庭实:把贡献、赠送的东西陈列在庭中。滥:贪求。辅:车子两旁夹车的木。马齿:马的年龄。8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2分)荀 息 操 璧 牵 马 而 报9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1)而求假道焉( ) (2)不可许也( )(3)夫虢之不亡也,恃虞( )(4)荀息伐虢,克之( )10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3分)车依辅,辅亦依车,虞虢之势是也。译文 : 11请写出出自本文的一个成语: 。(1分)12选文中的宫之奇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的邹忌同为谋臣,善于进谏。请结合两文内容,具体分析二人进谏技巧的相同之处。(5分) 【链接】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三)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316题。(17分)成大事者必有静气陈常青 “每临大事有静气。”这是晚清两代帝师翁同龢教导弟子时所言。他认为:自古贤圣之人,越是遇到惊天动地的大事、险事,越能心静如水,处变不惊。凡成大事者必有静气。 何谓静气?“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通俗地讲,静气就是“能沉得住气”。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东晋不足十万的兵力要抵御前秦百万虎狼之师,形势不可谓不凶险。但是,主帅谢安此时却在后方指挥所里不慌不忙下着围棋。等到前线军报传来,他只随意地看了一眼,又继续下棋。旁边的人实在忍不住了,上前询问前方战况。此时,谢安才轻描淡写地说道:“小儿辈已破敌。”毛泽东在长征途中面对万千敌军的围追堵截,泰然处之,用“静气”一次次带领红军化解危机,创造出夺占娄山关、四渡赤水等一系列辉煌战绩,在危急关头力挽狂澜于既倒。 一个人的静气从哪里来?它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需要自己不断地去历练和积累。航天英雄杨利伟,在航天飞行的整个过程中,心率始终在70次左右,绝对称得上心如止水。在飞船里戴着航空手套用手持操作棒按电脑键盘,难度之大不言而喻。尤其是在万众瞩目、全球媒体关注的情况下,要保证200多次各种各样的操作实现零失误,对于常人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杨利伟做到了,并且完成得如平时练习一样镇定从容。载誉归来时,面对记者他吐露真情:经过十几年如一日不厌其烦的刻苦训练,不断积累经验,普通人也能完成这样的操作。的确,培养静气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个过程就如“铁杵磨针”一样充满了艰辛。 有些人之所以一遇大事就惊慌失措,很大程度是因为心里没底,也就是没有驾驭大事的能力和本领。俗话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书籍就是精神食粮,通过读书,我们可以汲取前人的智慧,增长才干,克服本能的恐慌。所以,越是博学的人,视野越开阔,头脑越冷静。另外,还要善养正气。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写道:“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静气要靠正气来支撑。只有正气在身,才能淡泊名利,无欲则刚,才能不为进退滋扰,做到宠辱不惊。 生活中各种问题和矛盾错综复杂,我们常常会有一定的压力和紧迫感。越是在这种情况下,就越要“每临大事有静气”,保持轻松的心态和冷静的头脑,做到举重若轻。这样才能担重任而不急,临危难而不乱,科学地制定措施,把握好大局,处理好大事。(选自中学生阅读(初中版)13文章开头引用翁同龢的话有什么作用?(3分) 1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段的两个事例。(4分) 15作者认为怎样才能培养静气?请根据文章内容分条作答。(6分) 16文章摆事实,讲道理,从多方面论证了“临大事必须有静气”的道理。从你阅读过的作品中,再补充一个“临大事而有静气”的论据。(不超过80字)(4分) (四)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721题。(22分)苦 夏冯骥才四季是来自于宇宙的最大的节拍。在每一个节拍里,大地的景观便全然变换与更新。然而在这生命的四季里,最壮美和最热烈的不是这长长的夏么?女人们孩提时的记忆散布在四季;男人们的童年往事大多是在夏天里。这由于我们儿时的伴侣总是各种各样的昆虫:蜻蜓、天牛、蚂蚱、螳螂、蝴蝶、蝉、蚂蚁、蚯蚓,此外还有青蛙和鱼儿,它们都是夏日生活的主角。每种昆虫都给我们带来无穷的快乐,甚至我对家人和朋友们记忆最深刻的细节,也都与昆虫有关。比如妹妹一见到壁虎就发出一种特别恐怖的尖叫,比如邻家那个斜眼的男孩子专门残害蜻蜓,比如同班一个最好看的女生头上花形的发卡,总招来蝴蝶落在上边;再比如,父亲睡在铺了凉席的地板上,夜里翻身居然压死了一只蝎子。这不可思议的事使我感到父亲的无比强大。在快乐的童年里,根本不会感到蒸笼般夏天的难耐与难熬。惟有在此后艰难的人生里,才体会到苦夏的滋味。 快乐把时光缩短,苦难把岁月拉长,一如这长长的仿佛没有尽头的苦夏。但我至今不喜欢谈自己往日的苦楚与磨砺。相反,我却从中领悟到“苦”字的分量:苦,原是生活中的蜜。人生的一切收获都压在这沉甸甸的苦字的下边。于是我懂得了这苦夏它不是无尽头的暑热的折磨,而是我们顶着毒日头默默又坚忍的苦斗的本身。人生的力量全是对手给的,我们要把对手的压力吸入自己的骨头里。强者之力最主要的是承受力。只有在匪夷所思的承受中,才会感到自己属于强者,也许为此,我的写作一大半是在夏季。很多作家包括普希金不都是在爽朗而惬意的秋天里开花结果?我却每每进入炎热的夏季,创作力反而加倍的旺盛。我想,这一定是那些沉重的人生的苦夏,锻造出我这个反常的性格习惯。我太熟悉那种写作久了,汗湿的胳膊粘在书桌玻璃上的美妙无比的感觉。在维瓦尔第的四季中,我常常只听“夏”这一章。它使我激动,胜过春之蓬发、秋之灿烂、冬之静穆。友人说“夏”的一章,极尽华丽之美。我说我从中感受到的,却是夏的苦涩与艰辛,甚至还有一点儿悲壮。友人说,我在这音乐情境里已经放进去太多自己的故事。我点点头,并告诉他我的音乐体验。音乐的最高境界是超越听觉;不只是它给你,更是你给它。年年夏日,我都会这样体验一次夏的意义,从而激情迸发,心境昂然。一手撑着滚烫的酷暑,一手写下许多文字来。 (选自中华散文(我的故事),有删改)17.联系全文看,题目“苦夏”包含哪几层意思?(4分) 18. 第段中划横线的句子改为陈述句后与原句相比哪一个好?为什么?(4分) 19. 文章第段用不少的笔墨回忆了“快乐的童年”,这样写是否离题?为什么?(4分) 20.揣摩文章语言,回答问题。(4分)(1)我想,这一定是那些沉重的人生的苦夏,锻造出我这个反常的性格习惯。(“这个”指代什么内容?)(2分) (2)一手撑着滚烫的酷暑,一手写下许多文字来。(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2分) 21.本文作者与夏一文的作者梁衡都对夏情有独钟,但喜爱的理由各不相同。请结合链接材料加以分析比较。(6分)【链接】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节选自梁衡夏) 三(65分,其中含写字5分)22.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诗意、诗情,时刻包围着我们的生活:亲情、友情是温馨、甜蜜的诗,品茗、旅游是惬意、浪漫的诗,读书、奋斗是激昂、热烈的诗请以“我的诗意生活”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个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书写要工整、规范、美观。2013届初三年级中考适应性调研测试语文答案1.(共3分) 神韵 坚毅 魅力2.(共1分)惟妙惟肖3.(共2分)第句,把“虽然但是”改为“不但而且”。4.(共9分)(1)(共2分)示例:“国礼”普京总统肖像再次让南通沈绣吸引世界目光。(意对即可)(2)(共3分)沈绣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或“举足轻重的艺术地位”)(1分),在中华文化传播和推动世界和平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1分),但由于技艺要求高,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困境(1分)。(意对即可)(3)(共4分)示例1:组织学生参观沈寿艺术馆,激发学生学习沈绣的兴趣。示例2:将沈绣引入中学美术课,培养学生的绘画技能。(各2分,言之有理且切实可行即可)5.(共10分)(1)不亦乐乎(2)壮心不已(3)谁家新燕啄春泥(4)人生自古谁无死(5)江山代有才人出(6)在星辉斑斓里放歌(7)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8)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6. (共3分)路上行人绝、榆柳萧疏 萧瑟7. (共3分)这首诗前三句从“冰洁”“人绝”“榆柳疏”到“楼阁闲”,场景不断变换,视线由近到远,视野逐步开阔(1分)。而最后一句将视线一下延伸到遥远的嵩山,“月明直见嵩山雪”,笔力遒劲,气象壮阔,给沉寂的画面增添了无限的生机(1分),表现了诗人忽然在明净的月光下,一眼看到嵩山上皑皑白雪时的极度快意和美感(1分)。8.(共2分)荀息/操璧牵马/而报9.(共4分)(1)借(2)答应(3)灭亡(4)战胜10.(共3分)车依靠两旁夹车的木(才能前行),两旁夹车的木也依靠车(才有存在的意义),虞和虢两国的形势就是这样。(“依”“是”以及判断句式各1分)11.(共1分)唇亡齿寒12.(共5分)二人都运用设喻的方法,委婉地进谏(1分)。宫之奇将虞与虢的关系比作车与辅的关系,告诉虞公两国相互依存的重要性(2分);邹忌以事设喻,以妻、妾、客“私臣”“畏臣”“有求于臣”叙述了他们蒙蔽自己的原因,启发诱导齐威王看到自己受蒙蔽的严重性,使其懂得纳谏的重要性(2分)。(意对即可)13.(共3分) 引出论点:凡成大事者必有静气。作为道理论据,证明论点。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各1分)14.(共4分) 淝水之战中谢安面对胜利平心静气。长征途中毛泽东沉着冷静屡创辉煌战绩。(各2分,意对即可)15.(共6分)培养静气需要不断历练和积累;培养静气需要广泛阅读,汲取智慧,增长才干,开阔视野;培养静气还要善养正气。(各2分)16.(共4分)不设统一答案。要求:课文与课外读物中的例子均可。事例必须能够表明:临大事而有静气。(事例概括,3分;简要阐述,1分。共4分)示例一:诸葛亮面对魏将司马懿的十五万大军兵临城下,在城楼上不慌不忙,悠然弹琴,导致魏军不敢贸然进攻,不战自退,他靠的是知己知彼、成竹在胸的静气。示例二:鲁宾逊独自一人流落到荒岛上以后没有慌张,而是用28年的时间,在荒岛上建立起自己的物质和精神的王国,他靠的是铁杵磨针一样充满艰辛的历练和积累的静气。17.(共4分)“苦夏”包含以下几层意思:(1)酷暑的难耐与难熬;(2)指人生默默又坚忍的苦斗。(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18.(共4分)不设统一答案,言之有理即可。示例一:原句好(1分)。原句是反问句(1分),增强语气,突出强调了在生命的四季里,夏是最壮美和最热烈的(1分)。改为陈述句后没有这种表达效果(1分)。示例二:陈述句好。(1分)陈述句可表达出凝重的语气,与全文的语言风格更吻合(2分)。而反问句的语气过于强烈(1分)。19(共4分)(1)丰富文章内容,引出下文苦夏的滋味;(2分,意思对即可)(2)与下文苦夏的艰辛形成对比,突出作者的人生感悟。(2分,意思对即可)20.(共4分)(1)(共2分)“这个”指代“每每进入炎热的夏季,创作力反而加倍的旺盛”。(2)(共2分)我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