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导学案新人教版(1).doc_第1页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导学案新人教版(1).doc_第2页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导学案新人教版(1).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资料参考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导学案新人教版(1)- 1 -内容标准:1、简述杜鲁门主义等史实.2、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初步认识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学习重点:冷战政策的含义及表现.学习难点:美苏争霸的实质.预习指导:通读课本,勾画并记忆一下知识点:(1)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总统、背景、含义、表现.(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形成、结束的标志.(3)美苏争霸的背景、阶段、特点、表现.(4)知道“杜鲁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等图片.【知识梳理】(课前预习:15分钟独立完成)冷战政策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称霸世界的野心膨胀.,但又不得不正视 等社会主义国家.2、含义: 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 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 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 .3、表现:(1)政治方面: 的出台.内容:“遏制 ”、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的纲领和政策.影响: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冷战的开始.(2)经济方面:推行“ ”.时间:1947年.目的:帮助西欧各国迅速恢复经济,防止革命的爆发;打开西欧门户,控制西欧.(3)军事方面:建立 .二、冷战局面形成1、苏联:面对美国的政策,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措施,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2、影响:北约组织和华沙组织的建立,标志着 的形成.三、美苏争霸1、背景:20世纪50年代,苏联对外开始争取与美国平等地位,企图与美国共同主宰世界.2、过程:(1)20世纪五六十年代. 特点: 占据优势.表现:1962年,发生了 导弹危机.原因:苏联的经济、军事实力远远不及美国.(2)20世纪70年代.特点:美国实行战略收缩,苏联采取积极进攻战略.表现:苏联1979年12月占领了 .原因:美国深陷 战争之中,苏联经济、军事实力增强.(3)20世纪80年代.特点:苏联提出以军备控制为中心的全球缓和战略,美国同意实现有限的缓和.表现:1989年苏联从阿富汗撤军.原因:苏联负担沉重, 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遇到 和日本的激烈竞争.3、结束: 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随之结束.【巩固练习】1.二战后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了“冷战”政策.下列有关“冷战”的意思表述正确的是()A.进行局部战争 B.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经济封锁C.采取除武装进攻以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 D.同苏联断绝一切往来2.二战后初期,美国总统杜鲁门指出:“世界已分为“极权政体”和“自由国家”两个敌对堡垒.“杜鲁门在这里把世界分成“两个敌对堡垒”的标准是( )A.国家社会制度的性质 B.社会经济发展水平C.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 D.是否推行霸权政治3.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是(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北约的建立 D.华约的建立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发动“冷战”的美国总统是( )A.罗斯福 B.杜鲁门 C.肯尼迪 D.尼克松5.美国提出的“杜鲁门主义”的实质是( )A.干涉别国内政,称霸世界 B.与苏联争 C. 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D.复兴欧洲 6.1945年5月8日,美国驻苏参赞凯南说:“人们在欢呼雀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此处“刚刚开始”的“战争”是指( )A一战 B二战 C冷战 D科索沃战争7.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为首的 “两极格局”最终形成的标志是(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越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