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积言有物.doc_第1页
厚积言有物.doc_第2页
厚积言有物.doc_第3页
厚积言有物.doc_第4页
厚积言有物.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厚积言有物,百练笔生花“新课标”下学生作文的“语源”问题的探究襄樊二中 丁兰文章摘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切实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需要从生活中汲取营养,把观察、思考、表达三者结合起来,重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引起学生对作文素材积累的重视,把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紧密联系起来,要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并教给学生一定的写作方法及技巧,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写作中“无话可说”的困难,逐步提高写作水平。关键词:作文;语源;素材;积累;提高作文是人的灵魂奔放,灵感爆发,灵性活化。在谈及制约中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的瓶颈这一问题时,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中学生的生活贫乏,缺少写作的源泉,另有人认为,中学生缺乏的不是生活,而是对生活的感悟能力。笔者认为这两种观点说得都有道理,生活的丰富与否确实对写作有着重要作用,但是仅有丰富的生活还不够,还必须有一双能发现东西的眼睛,两者缺一不可,两相比较似乎后者更重要。然而大家于此还疏漏了一个重要的环节,那就是当有了丰富的生活且有了对生活的感悟之后,用什么东西去表述出来。有许多中学生谈到作文,就眉头紧锁,而“无话可说”是他们最头痛的一个问题。有些学生作文的立意并不差,坐在那儿想想,觉得有很多东西好写,可是这笔一提便无从着手,或者只写了两三句就完了,究其原因是什么呢?很明显,表达成了他写不好作文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语言贫乏,也就是“语源”不富成为他们作文的顽疾。生活中常见某生为了表述自己内心的某种感受而急得面红耳赤,抓耳挠腮。这时他缺乏的不是生活而是语言表达,在自己积存的素材中一时间无法找到一个合适的词汇去准确表达他内心的感受,这时候常常有人在旁边根据他的叙述语境及其表现,替他找到一个词,他马上连声说:“对,对,就是这个词。”这样的生活场景屡见不鲜。 所以说,制约中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的瓶颈除了生活和对生活的感悟之外,还有一个就是“语源贫乏”。语言表达是一种能力,在这一能力中,其要素较复杂,但字词句等素材的多少是居首位的。缺乏语言表达能力的人,首先缺少的是用以表述内心感受的那些素材。打个比方:一泓泉水,如果水源丰足,那么它自然会汩汩不断,随心所要,反之,如果水源无水,又如何能满足渴者的需求呢?语源极似水源,那些 “下笔千言”、“一挥而就”、“洋洋洒洒”者,又何尝不是胸中墨丰足乎?这“胸中墨”者便是“语源”也。那么如何培养学生丰富自己的“语源”呢?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对“厚积言有物,百练笔生花”这句话有了深切的体会,现结合新课标中对学生写作的要求探讨如下。一、厚积言有物厚积言有物,说的就是胸中要积累有丰富的材料,才能在下笔时言之有物。 曹靖华先生说得好:“作文好比建筑,素材就与同砖瓦。常言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素材,也就好比巧妇的手中米,无米,也就一筹莫展了。文章生动活泼同素材的丰富是分不开的素材越丰富,文章就越生动出色,读者就会喜笑颜开,百读不厌。”(往事漫忆鲁迅先生谈写作)要丰富语源首先必须积累丰富的材料。这些材料,不是在写文章的一瞬间自己跳出来的,而是靠平时积累。如何能较多地积累材料呢?笔者就自己的教学实际,在这里谈一点粗浅的看法。第一、教师要告诉学生素材的来源。一是积累自己平时有过感受的材料;二是积累别人的材料。 首先告诉学生要善听。善听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善于听别人的谈话,听广播,听电视电影中的语言,从中吸收那些生动活泼的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来充实自己的素材仓库。其次是善读,善读就是要尽可能多地阅读一些古今中外的优秀著作,那是语言大师的精心设计,其中不仅有丰富的好词好句可供我们积累,而且能够为我们提供适合语境选用词语的范例,是我们学习的好老师。如冯骥才的珍珠鸟,我就指导学生积累如下词句:有关鸟的叫声“笛儿般又细又亮的叫声”,“尖细又娇嫩的鸣叫”;有关鸟的动作“瞅瞅”,“蹦到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偏过脸瞧瞧反应”,“放开胆子跑”,“绕着笔尖蹦来蹦去”,“哒嗒啄着笔尖”,“扭动滚圆的身子”,“挤开叶儿钻进去”;有关法国的吊兰“如同碧玉,斑斑驳驳,生意葱笼”;主旨句“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此外,也要尽可能多地读一些近期的报刊杂志,了解那些随着社会发展出现的新的词语和新的用法。“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必须寻到源头,方有清甘的水喝。”这“源头”就是我们的五彩缤纷的生活,要让学生像新课标说的那样 “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让生活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创作源泉。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就不怕找不到写作的好素材。第二、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拓宽学生知识面语文教师应该要求学生作定向定量的阅读。定向,指的是阅读的方向,即阅读内容定何种类:或是古今中外优秀的文艺作品;或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论著;或是各种报纸杂志中的精华。定量,指的是一个月或是一个学期按阅读的数量来评定。古人所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正是这个道理。阅读是吸收,从阅读中学生可以受到思想教育,丰富词汇,学习多种表现方法,积累运用语言的知识等。作文则是表达,在作文教学中,要指导学生运用阅读中形成的能力,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所谓作文教学与阅读指导紧密联系,就是以教材及课外阅读中的文章内容,作为体现作文知识要点的实例,将审题、突出中心思想、选择材料、内容写具体、有条理地叙述内容等写作知识要点,贯穿与相关课内课外阅读指导中,使学生通过课外阅读,也得以逐步体会,理解这些作文的基本知识,形成一些关于如何作文的理性认识。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 。加强学生课外阅读,可以拓展他们的知识面,所以,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而写作是阅读能力的体现。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回忆在阅读教学中学过的知识,指导他们正确的运用,把知识变为技能,这样就能逐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实践证明:课外阅读广泛的学生写作能力明显强,词汇量也明显大。 第三、对学生素材积累进行方法指导,同时对他们素材积累要有量的规定。许多学生也听了,读了,联想了,但其作文没有几句生动活泼切实有力的话,像瘪三一样瘦得难看。由此想到:汉语教学是否也有必要对学生掌握词汇等素材有一个量的规定建立中学生素材库,让学生有心积累。首先,要让学生用规定的较厚笔记本进行摘抄,便于保存。其次,指导学生分类摘抄并列好提纲,以利于日后查询。如按人物、景物、事物等,人物又可分细为人物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等。积累的方法很多:“一句摘要法”即把看到或听到想到的东西用一句话简单抄记下来;如法国作家大仲马的“一两重的真诚,等于一吨重的聪明”,鲁迅先生的“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片段摘要法”,即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以一篇短文的形式记下来;如读到作文选择悬崖,选择新生就可积累片段“瀑布选择了悬崖,从此,它便跌宕成了一首奔腾的歌;种子选择了撑裂躯壳,于是,它便成就了生命的绿 ;珍珠贝选择了创伤,它才孕育出夺目的珍珠;雄鹰选择与风雨搏击,在蓝天翱翔,它才成为勇者与力量的化身”。“篇章摘要法”,即有兴趣又不怕麻烦的学生,用写文章的形式记下来。如刘禹锡的陋室铭、毛泽东的沁园春 等等。最后,还要教学生自己扩展。善于扩展是听读以外的功夫,就是要由此而知彼,从一个词语扩大到许多相关的词语,尽量扩大积累的范围。比如表示“看”的动作,可以是一般的看:瞧、望、睹、观、瞅; 可以是粗粗一看:瞟、瞥、瞄、扫视、扫了一眼;可以是仔仔细细地看:盯、察、注视、凝视、端详、审视、目不转睛;可以是四面看:四顾、环视、东张西望、左顾右盼 。此外还有向上看、向下看、回头看、往远处看、斜着眼睛看等等,同义词相当多。我们曾经学过周汝昌的谈笑,全文用一百多个表示“笑”的词语连缀成篇,可见“笑”的丰富多彩。当然,这并不是说要把所有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语都联想到,只要能够了解其中常用的部分,弄清它们之间的差别,并学会区别使用,基本上就可以了。反义联想也是丰富词语积累的好办法。真假,大小,严肃活泼,现象本质,一心一意三心二意,艳阳高照乌云密布,等等,都能使我们从事物的这一面联想到另一面,扩大素材的积累。积累素材后还要善于记忆,要有意识的记住听读联想过程中接触到的那些生动活泼新鲜有力的字词句,进而了解它们的意义,掌握它们的用法,才算真正积累了丰富的素材。课标在写作的总目标中规定:“重视对写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不同学段学生的写作都需要占有真实、丰富的材料,评价要重视写作材料的准备过程。不仅要具体考察学生占有什么材料,更要考察他们占有各种材料的方法。要用积极的评价,引导和促使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看来我们教师是应该为学生积累材料,丰富语源提供指导帮助。二、百练笔生花百练笔生花,就是强调练的重要性。 要有丰富“语源”还必须经常练笔。练笔尤其重要的一环是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些想起来很美,写起来无言的学生大多属于语言表达能力不够者。课标在写作的总目标中就要求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语言是情感的外衣,情动于衷而言发于外;语言是情感的载体,承载着表情达意的重大使命。法国大作家福楼拜对他的学生莫泊桑说:“无论你所要讲的是什么,真正能够表现它的句子只有一句,真正适用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就是那最准确的一句、最准确的一个动词和形容词。”这明白的告诉我们语言表达能力在创作中的重要性。学生作文水平难以提高,原因很多,但其中最为重要的一条就是疏于练笔。一个人生活再丰富,素材积累得再多,但如果平时很少动笔,作文能力还是不能提高。北宋文学家欧阳修说过,“要写好文章,无他术,惟勤读书而多为之”,就是这个道理。引导学生练笔的方法很多。我有以下的尝试:首先,有意识的设计一些作文片段,让学生学会怎么样把自己积累的作文素材用到文章当中。如作文片段“我的妈妈很关心我。我家在农村,虽然家里很穷,但妈妈省吃俭用,总要让我吃得好些,穿得漂亮暖和些。记得那是几年前的一个冬天,寒潮来了,我穿上棉袄还是觉得冷,妈妈就用她平时卖鸡蛋积攒下来的钱上街买了毛线回来给我织毛衣。吃了晚饭,妈妈要我躺到床上去看书暖和些,她就坐在我的床前织毛衣。我躺在床上看了一会儿书,不知不觉的就睡着了。不知道过了多久,我一觉醒来,看见妈妈还在织。第二天,天亮了,妈妈的毛衣也织好了。妈妈给我穿上,我觉得暖和多了。”我引导学生从叙述结合描写的两大要求方面加以点拨,一名学生在“寒潮来了”后插入自己摘抄的有关“环境描写”的句子来烘托人物:呼啸的北风就像一把把尖刀,带着一朵朵雪花疯狂地攻击着路人。单薄的棉袄起不了任何作用,我只觉得一阵阵寒流侵入了心房,赶紧缩着脖子逃回了家。另一学生在“看见妈妈还在织”后插入这样的摘抄语段:只见她佝偻着瑟缩的身子,头上的白发在灯下闪着银光。眼睛半闭着,口里不时呼出一团团白色的热气,粗糙的双手却灵活的摆动,眼里还闪着兴奋的光。又一名学生将最后一句改成描写:妈妈给我穿着毛衣,我看见她的脸又瘦又黄,眼眶分明凹陷下去,眼球上布满了血丝,显的那么疲惫。我再看她的手,又粗又青,冻裂的口子裂得更深了。我感动得什么话也没说,这时阳光扫进了我的窗内,我不由得大声的念道: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通过多次类似的作文训练,同学们对作文素材积累的作用有了明确的认识,也更加增强了对作文素材积累的兴趣。其次,平时写作时,有意识地指导他们写长作文。这很有必要,也很要紧,因为这首先是能使学生在心理上上形成一个概念写作文要有一定的文字量,不是三言两语可以完成的。学生也不得不从多方面想方设法写出很多东西来,思维不得不拓得宽些、远些,只要不离题的都可以写上去。不过这样做,开始时难免有“懒婆娘缠脚纱,又长又臭”的现象。但我认为能写出一定文字量的文章至少比虽然不离题却写不上几句就完了的文章要有前途。因为中学生的作文不是写作定型阶段,而是训练、学习、提高阶段,是培养学生们具有写作能力的基础阶段,而“语源”应该是最基础的基础吧。况且“长”不一定都“臭”。在“长”的基础上再辅以中心、形式或其他要求的指导,择其精者用之,成效就出来了。我经过几届学生实践这些效果颇佳,因为这种方法大大放开了学生的手脚,使学生谈文色变的紧张神经得以放松,思维也会拓展开来。即使写日记也要养成写“长”的习惯。生活是作文之源,练笔也应该大胆的描画生活,注重生活细节的刻画,从生活中“找水”。这样,不仅解决了作文“无话可写”的问题,而且有助于写出内容充实,富有新意的好文章。教师应该为学生的作文壮胆,平时要鼓励学生写剖析自己的练笔文章,也鼓励学生用先抑后扬,无巧不成书等方法去作文,并且敢想敢写:写自然现象,写社会故事,写人生感受。这样便于发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做文章的兴趣,提高学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