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马陵中学高中语文 咏物诗歌赏析导引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doc_第1页
江苏省宿迁市马陵中学高中语文 咏物诗歌赏析导引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doc_第2页
江苏省宿迁市马陵中学高中语文 咏物诗歌赏析导引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doc_第3页
江苏省宿迁市马陵中学高中语文 咏物诗歌赏析导引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doc_第4页
江苏省宿迁市马陵中学高中语文 咏物诗歌赏析导引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宿迁市马陵中学2014高中语文 咏物诗歌赏析导引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咏物诗歌赏析导引】1、咏物诗是一种以客观世界中的具体事物为描写对象的诗体,它将作者的写作目的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寄寓在物的描写中。2、常用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寄情于物、借物喻人、比喻、象征、拟人、对比、比兴、联想和想象等。3、鉴赏要义欣赏作者对于所咏之物特点的把握和刻画,即意象分析。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一、咏物诗的类型1、“托物言志”型。这类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如:在狱咏蝉 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此诗作于作者上疏论事遭诬下狱期间。西陆:秋天。 南冠:囚徒。玄鬓:蝉。诗中的“蝉”即是作者的自况。前两联点明因蝉声而触发的满腹忧思。想想自己仕途坎坷,屡遭困厄,今又陷于冤狱,未老先衰,怎能禁得住这寒蝉的哀鸣!颈联即切合秋蝉的处境,又是诗人不幸遭遇的真实写照。尾联“高洁”二字,是“居高食洁”的蝉性的浓缩。这两句将所咏之蝉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直接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蒙冤不白的悲愤之情。2、“借物抒情”型。在这类咏物诗中,作者往往或流露出作者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如咏柳 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诗中通过描写柳树的风姿,歌颂春风的神奇力量,透露出诗人对春光的热爱之情。二、咏物诗的整体解读三读1、读标题咏物诗以动植物名称作为标题,如蝉(李商隐)、林逋山园小梅、鹧鸪(郑谷)、金钱花(罗隐)、石灰吟(于谦)、小松(杜荀鹤)。从标题中我们明确了作者所描述的对象,理解作者所选取的事物的特性和寓意。2、读作者“知人论世”最早是孟子提出来的,他认为要理解作品,一定要对作者和作者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这才能与古人为友。对此,后世历代诗文论者多为推崇。“知人”就是要了解作者其人以及作者与作品的关系。“论世”就是要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了解他在什么情况下针对什么东西写作,也就是把诗作与写作的时代背景联系起来考察。如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出身寒门,因才高位卑,愤激之情,时见纸上。在狱咏蝉就是作者在上疏论事遭诬下狱期间写的愤激之作。“知人论世”还应充分了解作者的风格流派。由于作家的生活经历、感情气质、艺术素养等各自独特的格调、气派、趣味,这就形成不同的风格;而思想观点、艺术见解、艺术风格相同或相近的作家所形成的自觉或不自觉的结合体就是流派。3、读注释注释是鉴赏中最值得注意的内容,虽短短几字,却是出题人给你的暗示。有些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有些是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其意境。有时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所以,一定要仔细研读注释! 三、咏物诗的鉴赏 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把握所咏之物的特点既然是咏物诗,当然要写所咏之物的形态、色泽、特征,追求贴切逼真,但如果仅仅是客观的描摹,满足于形似,那也不是一首好的咏物诗。也就是说,不但要形似,而且要神似。如: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行踪漂泊不定),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这首咏物诗,作者以蝉喻自己。前四句写蝉的艰难处境:由于自命高洁,总是食不果腹;虽然竭尽全力地叫,也是白费精神,得不到同情。这实际是说诗人自己。下面四句则直抒胸臆。三联上句说自己官位低微,无所归依;下句说田园都荒芜了,还做这个官干什么呢?透出要辞官归隐的心意。尾联又把自己的命运和蝉联系起来,从蝉的叫声得到警示,醒悟到自己和蝉一样清苦。作者是怀着崇敬和同情的心情写蝉的,用蝉来警戒自己,要像蝉那样保持清高和廉洁,即使政治环境恶劣,也永远不变初衷。2、体悟诗人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陶渊明咏菊,抒写自己悠闲适、不慕富贵的心境;陆游咏梅,表明自己为媚于俗、坚守正义的气节。由于作者的经历遭际、情趣爱好以至观察角度的不同,即使写同一事物,他们也往往会有不同的感受,表达出不同的感情来。当然不是所有的咏物诗都含有诗人明确意识的寄托。但是一首优秀的咏物诗,总是以其生动的形象和强烈的美感吸引读者,而且有意无意地透过所咏之物,或流露诗人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理解,或隐含生活的道理。这就是我们在读解时要细加领悟的。如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一: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东风不用媒。这是李贺辞官回乡居住在昌谷家中所作。诗中第一、二句是写新花开,三、四句则写暮春花落,通篇把花人格化。花开时像越女那双水灵灵的眼神和那副白里透红的漂亮的脸蛋,美不胜收。可是好景不长,一到日暮(暮春)百花凋零,落红满径。“可怜”乃惜花伤春之情,也是诗人自伤自悼之词。末句则用拟人的手法写落花身不由已的时候的状态。从表面上看“嫁与东风”是自愿,“不用媒”证明了这一点。其实娇花又何尝愿意离开枝头。“嫁与东风”虽“不用媒”,仍是不自主的事情。花盛开时未嫁,而花凋零时始嫁,则培增惆怅。其实,这是一种悲剧的气氛,却从欣喜的情调来写它。似乎反常,又合乎诗中旨趣之道。联系诗人当时的境况,诗人才不过二十多岁,正当风华正茂,却不被当局所用,怀才不遇,自生自灭,不胜悲凄。细味此情,便知诗人写此诗的良苦用心。3、熟悉咏物诗常用的写作技巧写作技巧(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比喻:更形象具体与生动。 比拟:使读者觉得亲切,增强诗歌的形象性生动性和感染力 夸张;强调和突出该事物; 互文 :使诗歌内容更加凝练;对偶:增强诗词的音乐美、增强诗歌外在形式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等等 双关:使语言幽默,饶有风趣,含蓄曲折,生动活泼,增强诗歌的表现力”等 用典:化用前人诗句,使诗歌内涵丰,内容更加凝练;对比:使事物的性质、状态与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反问:表强调等。 (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3)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等。咏物诗在写作上常用拟人、比喻、衬托、对比、象征等手法,如虞世南蝉: 垂穗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注古人结在颔下帽带下垂部分。蝉头伸出的触须,形状好象下垂的冠缨。“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一“自”一“非“形成鲜明的对比,通过蝉声清越而远传并不是靠秋风传送来表明自身的清明正直并非凭借自己的地位和他人的吹传。除正面描写外,也用侧面烘托的手法。如白居易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首句从人的感觉写夜雪,一个“冷”字,写雪大,写空气中的严寒。一个”讶”字,于“寒”之外写出夜雪无声无息的又一特点。次句,夜深却见窗户明,从视觉角度写雪下得很大,积得很深。后两句从听觉角度写不时传来的“折竹声”,表现雪势的有增无减。全诗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句句写人,却处处写雪,诗境平易自然,浑成熨贴,却又韵味悠长。 4、赏析咏物诗,还要善于将不同作者的作品进行比较,感悟他们在描摹同一事物中所寄托的不同感情。由于作者的经历遭际、情趣爱好以至观察的角度、深浅的不同,即便写同一事物,他们往往会有不同的感受,表达出不同的感情来。唐代有三位诗人都写过咏蝉的诗,被人诬陷入狱的骆宾王,发出的是雾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的患难人的感慨;而身居高位、一生平庸的文学宠臣虞世南,表达的却是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的的志得意满,他们都抓住了蝉鸣高远的特点,都糅进了自己的不同感受,堪称咏物的上乘之作。【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辛弃疾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理解词中所用典故的含义,鉴赏这首词的艺术手法。3理解词中寄托的情感,感悟辛弃疾词的豪放风格。二、作者与背景1、作者简介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山东历城人。他原是智勇双全的英雄,也天生一副英雄相貌。因生长于金人占领区,自幼就决心为民族复仇雪耻、收复失地。因此,他一生都在进行抗金御敌,统一中原的奋斗。自符离之战失败后,南宋王朝一战丧胆,甘心纳贡求合。身为“归正人”的辛弃疾,因受到歧视而不被重用。所以,其词多数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与苏轼同为豪放词派的代表,合称“苏辛”。 史上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在词人中,是个英雄。 1161 年,金国大举南犯, 21 岁的辛弃疾率群众 2000 多人在家乡起义,加入以耿京为首的农民抗金义军,担任 掌书记 职务。在起义军的几个月里,他表现出非凡的勇敢和坚定,干了两件轰动一时的事。一件是,一个叫义端的和尚叛变投敌,辛弃疾亲往追捕,亲手斩了这个叛徒;另一件是,亲率 50 骑兵,直闯驻有 5 万大军的金营,活捉了杀害耿京、瓦解起义军的叛徒、内奸张安国渡过淮水,到达建康(南京)。有人这样赞美过他: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 2、背景再现淳熙元年(1174年),辛弃疾在建康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时,他自江东率领人马来到南宋已有十多年了,却一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朝廷只给他一些地方官当当,决不肯让他去带兵抗金复国。在这种境遇下,他深感压抑,内心充满了愤懑不平。当为了消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时,面对这大好河山,反而是无限感慨涌上心头,遂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抒情词。 三、赏析术语1、用典(事典,语典)2、豪放3、象征,托物言志,借景抒情4、正面与侧面描写结合四、诗意理解初步1、字音辨识遥岑远目( ) 献愁供恨( ) 玉簪螺髻( ) ( ) 鲈鱼堪脍( ) 倩何人 ( ) 揾英雄泪 ( ) 2、词语释义遥岑远目 玉簪螺髻 吴钩 阑干 无人会 登临 鲈鱼堪脍 倩何人 3、结合课下注释,查阅相关资料,弄清词中所用典故的含义及作者的用意。张翰思归求田问舍桓温4、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4、请写出本词的感情基调。(提示:感情基调是指作品的基本观点的情感取向,即作品总的感情态度,总的感情色彩。作品的基调是一个整体概念,是层次、段落、语句中具体思想感情的综合表露) 五、诗歌欣赏1、欣赏诗歌意境美词的上片作者在赏心亭看到哪些触动心弦的景物(意象)?其中哪个意象让你难忘?表现了词人怎样的心境?请说说你对它的理解。 辛弃疾在水龙吟中说“无人会,登临意”,结合作者的生平及写作的时代背景,根据下片的典故,具体谈谈辛弃疾有哪些“登临意”。 2、欣赏诗歌艺术美本词使用了多种技巧来表达情感,请举出三种并作简要赏析。 六、收获梳理1、找出本词及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典故并积累。 2、你对借景抒情的理解 七、作业1、背诵默写本词。 2、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题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