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犹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1页
江西省上犹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2页
江西省上犹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3页
江西省上犹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4页
江西省上犹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犹中学20122013学年度下学期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语 文 试 题 第卷(选择题共36分)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骊宫(l) 干禄(gn) 弭谤(m) 销声匿迹(n)b裨益(b) 卓绝(zhu) 窈窕(yo) 骇人听闻(hi)c庑门(w) 薜荔(b) 蜕变(tu) 义愤填膺(yng)d砧板(zhn) 砥砺(zh) 塞责(s) 前仆后继(p)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御宇 沧海 雕虫小计 酾酒临江b冥顽 绰约 责无旁贷 放浪形骸c阑干 瀛洲 开诚部公 旁稽博采d荟萃 潺湲 游目骋怀 大相背弛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他最近的状态一直不佳,接连几次考试都不理想,屡试不爽,心情糟透了。b海淀区小学甘兰佑老师面对生活中的变故安之若素,依然坚守三尺讲台,心系全体学生。c今天上的有关物理运动学的内容太难了,尽管老师讲得很细很慢,打了不少比方,但我还是不知所云,不像其他同学那样听得津津有味。d“书山有路勤为径”,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我们更要努力攀登书山,而不能高山仰止。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a当前我们国家的税收政策在住房的保有、取得和转让环节的合理负担问题以及相应的税率设计问题,还有不完善之处。b在依靠企业来促进环保工艺水平提升效果不佳下,政府掀起环保风暴,加大环保行政执法力度,这无疑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c在制度开始呵护爱心、善待好人的同时,我们也呼吁更多的人抛却顾忌、敞开胸怀、勇敢行动,将向上的爱心,汇聚成无边的温暖。d甲状腺减低症简称“甲减”,发病率高达5%,但在人群中知晓率却很低,多数人不但没听说过这种病,甚至还很不了解这种病。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罗丹的大理石雕像沉思别出心裁,_,_,_,_,_,_。罗丹曾经解释说,他是要以这个雕像集中地表现“冥想”,因而抛弃了一切与此不相关的东西。那忧郁而凝视的目光,紧闭的双唇她那恬静、执着的沉思神情的确令观赏者从这块石头中幻化出无数美好的想像她低着头正沉浸在默默的沉思之中在端庄的正方形基座上烘托着一个秀美而淳朴的女性形象表露了她复杂的内心世界a、 b、c、 d、6、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错误的一项是a魏军入川,蜀后主刘禅投降,被送到洛阳。司马懿封他为安乐公,赐住宅,月给用度,僮婢百人。刘禅为表感谢,特意登门致谢,司马懿于是设宴款待,并以歌舞助兴。(三国演义)b艾妮斯无论从容貌、品德、学识、思想,她几乎都无可挑剔。她美丽端庄,大方得体,温柔善良,恬静稳重,体贴周到,有敏锐的洞察力,坚强的性格和意志,宽容博爱的心肠,她是大卫的精神依托,美丽天使,任何人都会为有这样一个知心朋友而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大卫科波菲尔)c拉斯蒂涅是从外地来巴黎读大学的青年,出身破落贵族家庭,白皮肤、黑头发、蓝眼睛,热情而有才气,想做一个清廉正直的法官。但巴黎的豪华生活的刺激加强了他“对权位的欲望与出人头地的志愿”。( 高老头)d在红楼梦里,大观园成立了一个诗社海棠社,其中成员有稻香老农(李纨)、潇湘妃子(林黛玉)、蘅芜君(薛宝钗)、怡红公子(贾宝玉)、蕉下客(贾探春)、菱洲(贾迎春)、藕榭(贾惜春)。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传统文化是中国教育的历史基础程方平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进入21世纪,在全球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中,本土传统文化的价值进一步凸现,成为构建各国教育特色的重要基础。此时适逢中国近代教育走过百年历程,如何传承与发展本土文化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相关的理论争鸣与各类尝试风起云涌,故需要认真思考和积极探索来规范和引领未来的教育发展,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意义的教育体系,为中国的教育改革奠定重要的历史基础。中国教育尊重传统,不仅在思想和精神领域重视“道统”,各行各业的人才培养和标准规范都非常关注对传统的继承与发展。然而,自百年前开始,在西方模式和标准的影响下,我们的教育缺少自信,我们以往用于反思和自省的自我批评变成了盲目和全盘自我否定的依据。历经1300年探索实践的科举制度,就有许多可资借鉴的遗产。国外的研究与实践非常认同中国的科举对文官制度的影响,认为这是中国在制度文明上对世界的重大贡献,体现了人才评价选拔方面最公平合理的实践探索。再从中小学的语文、数学教学来看,中国的传统在形式、内容、方法、观念和评价等方面,相对于源自西方的各类教学法,许多方面更适合于中国学生及中国知识的具体情况。百年来的教育实践证明,中国的传统教育绝非可以简单地用机械灌输来概括,中国历史上人才辈出亦是与中国教育的传统息息相关。 在中国教育传统的思想与实践中,不仅有“有教无类”、“教学相长”、“因材施教”、“知行合一”、“活到老,学到老”等与西方教育源流和现代教育理念相似、相通的原创教育思想,也有独具特色的家学、书院、师徒制、耕读习俗、学术争鸣、树立思想流派的传统等。中国教育传统中永恒的、富有创新潜力的价值早已受到国外思想家、教育家的深切关注,不仅数百年前影响了法国思想家伏尔泰,近年来创立“多元智能”理论的哈佛教授加德纳也多次强调他的思想曾借鉴了中国的教育传统。可见,中国教育传统的精髓需要国人认真反思、汲取和弘扬,全面否定和浅尝辄止均是对历史、民族与未来不负责任、缺乏基本文化素养的表现。需要铭记的是,一个不知道尊重自己传统的民族难以受到其他民族尊重,也难以真正自信、自强。传承和弘扬本国、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并非机械地重复和照搬,更不能仅仅满足于对经典的死记硬背。容纳、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不仅在其“形”,更重要的是其“神”,即中国传统的内在精神、思维方式和笃行实践。每个时代都应有对历史、现实和未来的认真审视和深远思考,并以此来指引实践,找到更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径。7、下列关于“传统文化”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传统文化是指某个民族在其文明发展历史上的各种思想、观念的总体表征。 b传统文化属于一种民族文化,它集中反映了这个民族的特质和风貌。 c传统文化是世界各国在教育改革与发展中,构建自己教育特色的重要基础。 d传统文化对中国教育发展可起到规范和引领作用,否则中国教育就缺少了特色。8、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中国教育尊重传统”的一项是 a中国教育在思想和精神领域重视“道统”,在人才培养和标准规范方面也非常关注对传统的继承与发展。b中国的中小学的语文、数学教学,在形式、内容、方法、观念和评价等方面更适合于中国学生及中国知识的具体情况。c中国教育传统的思想与实践既注重“有教无类”、“教学相长”等教育思想,也有家学、书院、师徒制等教育传统。d中国教育传统中永恒的、富有创新潜力的价值,早己受到国外思想家、教育家的深切关注,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9、下列表述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科举制度,在评价选拔人才方面是最公平合理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对世界的重大贡献,需要我们重视继承和发扬光大。 b中国教育传统中永恒的、富有创新潜力的价值影响了法国思想家伏尔泰,哈佛教授加德纳也是借鉴中国的教育传统创立了“多元智能”理论。 c中国教育传统的精髓需要我们尊重和弘扬,全面否定和浅尝辄止都是不对的,都是缺乏基本文化素养的表现。 d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不能对经典死记硬背,不能机械地重复和照搬,而应当传承弘扬其内在精神、思维方式和笃行实践。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朱友谦,字德光,许州人也。初名简,以卒隶渑池镇,有罪亡去,为盗石濠、三乡之间,商旅行路皆苦之。久之,去,为陕州军校。陕州节度使王珙,为人严酷,与其弟珂争河中,战败,其牙将李璠与友谦谋,共杀珙,附于梁,太祖表璠代珙。璠立,友谦复以兵攻之,璠得逃去,梁太祖又表友谦代璠。梁兵西攻李茂贞,太祖往来过陕,友谦奉事尤谨,因请曰:“仆本无功,而富贵至此,元帅之力也。且幸同姓,愿更名以齿诸子。”太祖益怜之,乃更其名友谦,录以为子。太祖即位,徙镇河中,累迁中书令,封冀王。 太祖遇弑,友珪立,加友谦侍中,友谦虽受命,而心常不平。已而友珪使召友谦入觐,友谦不行,乃附于晋。友珪遣招讨使韩勍将康怀英等兵五万击友谦。晋王出泽、潞以救之,遇怀英于解县,大败之,追至白迳岭,夜秉炬击之,怀英又败,梁兵乃解去。友谦醉寝晋王帐中,晋王视之,顾左右曰:“冀王虽甚贵,然恨其臂短耳!” 末帝即位,友谦复臣于梁而不绝晋也。贞明六年,友谦遣其子令德袭同州,逐节度使程全晖,因求兼镇。末帝初不许,已而许之,制命未至,友谦复叛,始绝梁而附晋矣。末帝遣刘鄩等讨之,鄩为李存审所败。晋封友谦西平王,加守太尉,以其子令德为同州节度使。 庄宗灭梁入洛,友谦来朝,赐姓名曰李继麟,赐予巨万。明年,加守太师、尚书令,赐铁券恕死罪。以其子令德为遂州节度使,令锡忠武军节度使,诸子及其将校为刺史者十余人,恩宠之盛,时无与比。 是时,宦官、伶人用事,多求赂于友谦,友谦不能给而辞焉,宦官、伶人皆怒。景进使人诈为变书,告友谦反。庄宗惑之,乃徙友谦义成军节度使,遣朱守殷夜以兵围其馆,驱友谦出徽安门外,杀之,复其姓名。友谦死,其将史武等七人皆坐友谦族诛,天下冤之。 (节选自新五代史,有删改)10、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商旅行路皆苦之 苦:以为苦。 b. 愿更名以齿诸子 齿:同“耻”,使耻。 c. 夜秉炬击之 秉:拿、持。 d. 其将史武等七人皆坐友谦族诛 坐:因而获罪。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其牙将李璠与友谦谋 b遇怀英于解县 其可怪也欤 则移其民于河东c友谦虽受命,而心常不平 d友谦不行,乃附于晋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12、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能表现友谦“不忠于君王”和“受君王恩宠”的一组是a璠立,友谦复以兵攻之 b且幸同姓,愿更名以齿诸子 乃更其名友谦,录以为子 冀王虽其甚贵,然恨其臂短耳c友谦不行,乃附于晋 d友谦复叛,始绝梁而附晋矣 赐铁券恕死罪 乃徙友谦义成军节度使第卷 (共114分)四、(28分)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1)太祖益怜之,乃更其名友谦,录以为子。(4分)译: (2)末帝初不许,已而许之,制命未至,友谦复叛,始绝梁而附晋矣。(4分)译: (3)是时,宦官、伶人用事,多求赂于友谦,友谦不能给而辞焉。(4分)译: 1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8分)舟中二首(其一)陈师道恶风横江江卷浪,黄流湍猛风用壮。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岸上空荒火夜明,舟中坐起待残更。少年行路今头白,不尽还家去国情。注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作者因党争之祸受牵连被罢职。这首诗作于离任途中。风用壮,表示风力壮猛。火:这里指磷火。(1)第二联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请作简要赏析。(4分)(2)这首诗表现出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15、默写(每空一分,共8分)(1)合百草兮实庭, 。 ,灵之来兮如云。(屈原湘夫人)(2) ,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鲍照拟行路难)(3)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 。(杜甫蜀相)(4) ,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孟浩然夜归鹿门歌)五、(21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七里香花开刘彦林当我站在庭院里,眺望着春天的油彩渐渐将山野涂出五彩斑斓的色彩时,常常被那种热烈而浓郁的芬芳围绕、浸润,直至陶醉在无边无际的春景里这一幕,是我童年记忆的剪接式回放。如今,身陷闹市,整日穿行于水泥丛林,太多的时光被通俗影视占据。特别是融暖的阳光在街道两旁的法国梧桐上呈现春天的葱郁的日子,觉得空虚难耐,而每夜的梦中也回放着七里香花开遍山野的迷人丽景。提及七里香,内心往往被芬芳填满。我视其为童年生活的灿烂霞光,映照得懵懂的记忆一片艳丽,更像生活的周遭激荡着浓重的花香,连空气中都布满新鲜的蜜味,身心如沐浴在用各种鲜花精配的浴池里那样心神飘然。当推开回忆的门扉,逼入眼帘的是起落的山脉、纵横交错的沟壑和苍翠浸泡的碧野,然后跳入视线的是熟悉的村落二十多座房舍镶嵌在七里香围绕的山窝里,一缕缕炊烟袅袅升腾着,静态的山水有了灵动的意味,还有那条淙淙不息的小溪,便构成了童年生活的朴素花园。那年月,每当田埂边的桃花、杏花、苹果花、梨花赛事式地开罢后,春阳的目光钟情于苍翠的山野。在初夏的边沿,那刺藤上的七里香便被风儿唤醒或是被鸟儿喊醒了,渐渐钻出绿叶的包裹,将洁白的嘴唇轻轻张开,一朵接着一朵次第绽放。清晨出门,山野会给你一个惊喜,仿佛一夜之间,那神奇的嘴唇满山皆是,都笑盈盈的,哈着特有的香气。或许每一张小巧的嘴里都倾诉着对春光的赞美吧!一朵朵组成串,一串串聚成簇,一簇簇围成堆,一架挨着一架,一坡望着另一坡,整个山上成了洁白的海洋。雪白的波浪随风涌动,芳香如潮,把山村装扮得宛如头上插满头饰、花枝招展的小姑娘,让人打心眼里怜爱。这时清风徐徐,香气侵入肺腑,你不沉醉哪能由你?我记忆最深的是七里香花被剪的情景。每当七里香开满山野的时候,村里人乘农活不忙,全家老少全部出动,背着背篓,提着竹篮,拿着镰刀、剪刀,围在一架架七里香下。他们先用镰刀割下花朵繁茂的藤,然后用剪刀一朵朵剪到篮子里,剪满一篮后倒入背篓。如果手快,一上午可以剪满一背篓七里香花。乡亲们满脸笑容,像背着一背篓一背篓幸福欣喜而归。次日,就可以去卖了。那十多天里,满山都能听到人们欢快的笑语和剪刀快速的咔嚓声。七里香被剪得遍体鳞伤,但绝对不会抱怨乡亲们的残酷。到了第二年,她又会捧献出更多的花朵!每年,七里香可给每家增加上百元的收入,因此,男孩子才能穿上了新买的短袖、短裤,女孩子才可以穿上好看的花裙子。转瞬间,十多年的时光不觉已逝。当回过头来瞧望门前的山坡时,山上却再也找不到花开如白蝴蝶飞舞般的情景,再也嗅不到那种浓郁的芬芳了。虽然可以找到七里香花,但稀疏得令人顿生遗憾和怜悯。究其原因,或许当初镰刀和剪刀肆意的伤害是一方面,更大的原因是无节制的开荒,农田日益占据七里香的家园,她们被逼到远离视野的地步。但这能埋怨被贫穷吓怕了的父老乡亲吗?他们当初的作为,不也是为了赶走贫穷吗?这几年,我分明看到乡亲们富裕了。一座座砖房拔地而起,电视、冰箱等家电拉近了和城市的差距,很令人欣喜。而回顾四野,脉络依旧的山坡上很难找回童年记忆中的景象。我曾无数次扪心自问:现代文明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仅仅是喜悦吗?每临七里香花开放的季节,我异常怀念满山洁白、香味扑鼻的七里香。16、文章第一段写到童年时山野的记忆,这样写有何作用?(6分) 答:17、第二段中说“提及七里香,内心往往被芬芳填满”,请具体说说文中是从哪些方面来描绘这“芬芳”的?(6分)答:18、文章以“七里香花开”为题,有哪几种寓意?(5分)答:19、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a作者身陷闹市,无缘接近山乡,只好站在庭院中,眺望着春天的油彩渐渐将山野涂出五彩斑斓的色彩,算是一种对春天的补偿。 b文章第三段在描写春末夏初七里香满山遍野开放的时候,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充分表现了七里香的美。 c七里香不仅装饰了童年的记忆,装点了山野,也给贫穷的乡亲们带来了生活上的实惠,所以作者对当年村里人剪七里香卖钱的做法,并没有过多的指责。 d文章认为,现代文明没有给我们带来喜悦,反而让作者感受到人与自然的疏离、环境的恶化,心中充满深深的隐忧。 e通观全文,作者对七里香花充满了爱恋,可以说是刻骨铭心,梦魂萦绕。这既缘于儿童时的情结,也缘于对优美环境的喜爱。六、语言综合运用(15分)20、爱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对于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请以“爱是什么”为话题,从“公园里”“捐款处”“深夜里”三个特定的情境中任选一个来加以描写以诠释“爱是什么”。要求:主要运用动作、神态描写;要有排比、比喻两种修辞手法;不能写成故事;不少于200字。七、作文(50分)21、阅读下面一则寓言,按要求作文。猫头鹰和它的孩子猫到林中捕鸟,碰到一只猫头鹰。猫头鹰问他:“亲爱的大哥,你到哪里去呀”。 “我去林子里捕鸟吃。”猫答。 “啊,猫大哥,千万别伤害我的小孩子。” “你的孩子长得什么样,这个你可得让我知道。” “我的孩子呀,长得最漂亮。” “知道了。”猫认真地回答,猫头鹰放心的飞走了。 猫在矮树丛中找来找去,鸟巢中尽是一些美丽的小鸟,猫都怕是猫头鹰的孩子而没有下口,最后,发现一群长得非常难看的小鸟,于是,猫放心的饱餐一顿。 猫回家的路上,又碰到猫头鹰。猫说:“你放心吧,我吃的是最丑的鸟。” 猫头鹰回来一看,他的“漂亮”的孩子一个也不见了,窝里还有几根猫的胡须。这则寓言中的猫头鹰给你怎样的联想和启示?请选择一个角度,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义范围写一篇议论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700字以上。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参考答案1、c(a干禄gn,b窈窕yo,d 砥砺d)2、b(a雕虫小计“计”应是“技”;c开诚部公“部”应是“布”;d大相背弛“弛”应是“驰”)3、b(a“屡试不爽”指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c“不知所云”指说话人说得不好语言紊乱或空洞,而非听者不理解;d“高山仰止”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4、c(a语序不当,应为“取得、保有和转让”,b成分残缺,在“不佳”后面加上“的情况”,d语序不当,“没听说过这种病”与“很不了解这种病”换位。)5、a(先点出雕像的整体造型,再介绍她低头沉思的情状,最后写给观赏者带来的感受。)6、a(司马懿改为司马昭)7、d(对中国教育发展起到“规范和引领作用”的不是传统文化。)8、d(这项是说国外关注中国教育传统,不属于“中国教育尊重传统”。)9、c(a项,“科举制度合理的”错,“需要我们重视继承和发扬光大”错;b项,“哈佛教授加德纳也是借鉴中国的教育传统创立了多元智能理论”错;d项,“不能对经典死记硬背”错,原文说“不能仅仅满足于对经典的死记硬背”。)10、b(齿:同列,引申为“和站在相同的位置上”。)11、d(a项,前一个为代词,他的;后一个为副词,表反问。b项,前一个为介词,在;后一个为介词,到。c项,前一个为连词,表转折;后一个为连词,表方式或状态。d项,都是副词,竟、却。)) 12、c(a前者不符,李璠不是君王。b前者是友谦的谄媚之辞,后者是晋王对友谦外貌的评价。d后者讲的是友谦遭贬谪。)) 13、(1)太祖更加喜欢他,于是给他改名为友谦,收他做了儿子。(得分点:怜、更、录、以为各1分,共4分) (2)末帝开始没有答应,不久又答应了他,圣旨还没传达到友谦那里,友谦又一次反叛,才断绝了与梁的关系,归附了晋国。(得分点:已而、制命、绝、附各1分,共4分) (3)这时,宦官、伶人掌权,大多向友谦索要贿赂,友谦不能给他们就拒绝了他们。(得分点:用事、求赂、辞、“求赂于友谦”状语后置各1分,共4分)14、(1)比喻和夸张。将迅猛的风浪夸张的比作瞬息千里的万马,将风浪的气势夸张地形容为能横压三江五湖;生动形象地写出风浪的威势。(共4分,手法1分,具体解说2分,作用1分)(2)“恶风”“黄流”寓示作者生活环境的险恶,借此表达出作者被罢职后的愤懑之情;“空荒”“待残更”则表达出归家途中的孤寂落寞之感;借“今头白”、情“不尽”表达出韶光已逝、壮志未酬的苦闷之情。(答对其中两点即可,分析、情感各一分)15、(1)建芳馨兮庑门, 九嶷缤兮并迎。 (2)泻水置平地, 各自东西南北流。(3)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4)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16、(共6分)(1)以乡野那色彩绚烂,充满生机的美好春色与闹市的冰冷、孤寂形成强烈的对比;(2)突出对乡野五彩斑斓的春天的赞美,也包含了对空虚的城市的无奈与厌弃;(3)引出迷人的七里香,为下文张本。(每点2分)(大意对即可)17、(1)家乡的小山村被七里香环绕,构成了童年生活的花园。(2)漫山遍野开满了七里香,让人沉醉。(3)乡亲们剪七里香卖钱十分欢快。(每点2分,共6分。大意对即可)18、(1)表层意思:以“七里香花开”为题,表明作者情感的触发点和文章的切入点,揭示文章的写作内容(2分)。(2)深层寓意:缅怀“七里香花开”的日子,呼唤“七里香花开”,希望再次看到大自然这美丽的景致,含蓄地表达了文章的主题。(“缅怀”、“呼唤”、“主题”各1分。) 19、(4分)a d (a“站在庭院里眺望”是儿时的回忆;d“现代文明并没有给我们带来喜悦”不对,原文是:“现代文明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仅仅是喜悦吗?”)20、(1)写成故事的7分以下(2)修辞手法各3分(3)动作神态各3分21、写作指导:必须从猫头鹰的角度作文。可以从学习、生活以及治国等各个方面加以联系,符合材料意思即可。参考观点:母亲对孩子过分的溺爱,其实对孩子是伤害。要正视自己的不足(猫头鹰是鸟类中最丑的),粉饰缺点只会给自己带来无尽的悔恨。带着自己的个人情感去看问题,去处理事情,只会一叶障目,不利于事情的处理。诗歌赏析舟中共有两首,这是第一首。这首七言古诗作于1094年(宋哲宗绍圣元年)。这一年因朝中党祸,苏轼被贬谪惠州安置,黄庭坚、晁补之、张耒等人,都因受牵连相继被贬。作者在这年春初,也被罢去颍州州学教授的职务。在离开颍州(州治在今安徽阜阳)的舟中,感慨时事,写下舟中组诗。诗的头两句:“恶风横江江卷浪,黄流湍猛风用壮。”写舟行之险。江上恶风卷浪,黄流湍急,风势壮猛,浪涛骇人。作者处于这样的情境当中,感到惊心动魄。三四两句:“疾如万骑千里来 ,气压三江五湖上。”紧承上文,以重笔渲染风浪的威势。先写风涛之迅疾,仿佛如万马破空而来,瞬息千里,次写风涛气势之猛,有横压三江五湖之概。这里,“万骑千里”是眼前所见;“气压江湖”,是心灵激荡所感。这几句把“情为境移”、“心为事慑”的景况,写得十分突出。但尚未表示由此而生的内心感慨,重点在于绘景。下面四句,则着重抒吐情怀。第五六两句:“岸上空荒火夜明,舟山坐起待残更。”表明险境之来,如此突然,难以拒抗。作者此刻身在舟中,任其颠簸,凝神远瞩,江岸上一片空旷荒凉,只见星星磷火,随风飘荡,送来点点微弱的光亮,只好在舟中坐起,静待更残,“长夜漫漫何时旦”,在风涛之夜,十分盼望黎明能及早到来。诗的末尾两句:“少年行路今头白,不尽还家去国情。”作者回想他二十多年以来,历尽人世的坎坷,他从一个意气风发的少年,到此时的萧萧头白,饱尝行路艰难的滋味,此时此地,诉说不尽还家去国之情,深感进退都不是出于自己的本意。还家也罢,去国也罢,全是迫于世事,旅途艰难,以致有此时的迁徙,他由此感到了人生的悲痛。综观全诗,以写江上风涛入手,以痛感世事艰虞作结。前半极写风浪的险恶,后半流露志士的悲辛,情在境中,深沉悲壮。【参考译文】朱友谦,字德光,是许州人。当初他叫朱简,因为服兵役到了渑池镇,又因有罪而逃走,在石濠、三乡一带做盗贼,无论是经商的,还是出行的人,都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