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丰县城区学校八年级物理五校联考试题(含解析) 苏科版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江苏省徐州市丰县城区学校八年级物理五校联考试题(含解析) 苏科版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江苏省徐州市丰县城区学校八年级物理五校联考试题(含解析) 苏科版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江苏省徐州市丰县城区学校八年级物理五校联考试题(含解析) 苏科版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江苏省徐州市丰县城区学校八年级物理五校联考试题(含解析) 苏科版 新人教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徐州市丰县城区学校2016年五校联考八年级物理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组成物质的最基本微粒是 a. 电子 b. 中子 c. 质子 d. 分子【答案】d【分析】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任何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组成,这些粒子保持了物质原来的性质”,我们称之为分子。此题考查我们对于物质组成的了解,是一道基础题。【解答】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基本微粒。故选d。2下面哪一个现象的描述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a. 春天柳枝摇曳 b. 夏天荷花飘香 c. 秋天落叶纷飞 d. 冬天瑞雪飘飘 【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了分子的运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分子运动是看不见的,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分子运动属于扩散现象。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物质运动和分子运动的区别和联系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解答】分子运动,即扩散现象是肉眼看不见的,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的,比如:荷花飘香,花香四溢;如:柳枝摇曳、沙尘漫天、落叶纷飞、瑞雪飘飘分别是柳枝、沙尘、落叶、雪花等物体的运动,属于机械运动。故选b。3将人们首先带人原子微观世界的发现是 a. 质子的发现 b. 电子的发现 c. 中子的发现 d. 夸克的发现【答案】b【分析】解答本题需要掌握探索微观世界的进程以及原子结构的组成。本题考查了原子结构的组成,探索微观世界的进程,是一道基础题。【解答】汤姆孙发现电子后,人类开始探索原子的结构,最终发现原子是由位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及在核外运动的电子组成。故选b。4给盛油的厚壁钢瓶内加压,当压强相当于大气压的1万到2万倍时即使钢瓶壁无裂痕,瓶内的油依然能从瓶壁里渗透出来这是因为 a. 构成钢瓶的分子间有空隙 b. 油分子被压小了 c. 油分子间有斥力 d. 金属原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了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根据题目中所涉及的现象,结合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找到合适的答案。分子动理论记住三点内容: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的引力和斥力而酒精与水的混合实验说明了分子间存在间隙,扩散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物体很难被拉伸或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的引力和斥力。【解答】给钢瓶内的油施加相当大的压强时,瓶内的油能从厚厚的钢瓶壁里渗出来,说明钢瓶的分子间是有间隙的。故选a。5用与橡胶棒摩擦过的毛皮靠近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则毛皮与玻璃棒 a. 相互吸引 b. 相互排斥 c. 无相互作用 d. 无法判断 【答案】b【分析】电荷间的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考查了正电荷与负电荷,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摩擦起电,是一道典型题。【解答】与橡胶棒摩擦过的毛皮带正电,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也带正电,所以毛皮与玻璃棒相互排斥,故b正确。故选b。6下列微粒的空间尺度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分子、夸克、质子、电子 b. 分子、原子、电子、原子核 c. 原子核、电子、质子、分子 d. 分子、原子核、质子、夸克 【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了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知道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的关系: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夸克互相结合,可以组成质子和中了,所以夸克则是比质子更小的微粒。本题考查原子的结构,准确的掌握构成物质的各种微粒之间的关系。【解答】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所以原子比原子核大;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所以原子核比质子大;而夸克则是比质子更小的微粒,在这几种微粒中夸克是最小的。故选d。7原子结构与下列事物结构最相似的是 a. 蛋糕 b. 面包 c. 地球 d. 太阳系 【答案】d【分析】原子中心处为带所有正电荷及大部分质量的原子核,核外为带负电的电子,电子绕核做圆周运动。考查了原子的结构,中心为原子核,核外有绕原子核转动的电子,是一道基础题。【解答】原子由位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核外电子在原子核的吸引力作用下,在不同的轨道上绕原子核运动,就像地球绕太阳运动一样。这与太阳系十分相似。d正确。故选d。8摩擦起电现象说明了 a.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b. 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 c. 原子是由更小的微粒组成的 d. 用摩擦的方法可能创造电荷 【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了摩擦起电的实质。当两种束缚电子的能力不同的物质相互摩擦时,束缚电子能力强的得到电子,因电子比质子数量多而带负电,束缚电子能力弱的失去电子,因电子比质子数量少而带正电,一种物质失去多少电子,另一种物质就得到多少电子。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而是电的转移,相互摩擦的两种物质,一种物质失去了多少电子,另一种物质一定得到了多少电子,两种物质所带的电荷多少是相同的,电性是相反的。【解答】摩擦起电过程是得到和失去电子的过程,因此其实质是电子的转移,当某种物质失去了电子时,物质的电子比质子少,带正电,当某种物质得到了电子时,物质的电子比质子多,带负电所以摩擦起电现象说明了原子是由更小的微粒组成的。故选c。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打开醋瓶闻到醋香说明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b. 固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c. “谱线红移”说明星系在远离我们而去 d. 热胀冷缩现象是由于分子大小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答案】d【分析】(1)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的运动;(2)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当分子间的距离小于10-10m时,斥力起主要作用;(3)宇宙由物质构成,红移现象更加说明了物质处于不停地运动和发展之中,星系正在离我们而去;(4)物体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间的距离改变。考查了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一道易错题。【解答】a.打开醋瓶闻到醋香,属于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运动故a正确; b.固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故b正确; c.光波也是一种波,类似于声波,当发光的恒星远离我们的时候,我们接受到的光线就会波长变长(频率变低),也就是红移,因此,“谱线红移“说明星系在远离我们而去。故c正确;d. 物体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间的距离随着温度升高而变大,不是分子大小变化,故d不正确。 故选d。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用力将橡皮绳拉长时,橡皮绳内的分子间只存在引力 b. 压缩装在密封容器中的水时,水分子间只存在斥力 c. 只要分子间存在斥力,分子间就肯定同时存在引力 d. 固体很难被压缩,这表明固体分子间只存在斥力【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了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的引力和斥力,分子间有间隙。题考查了分子动理论的知识;学生容易在c、d两个选项上出错,这是对基础知识把握不牢造成的,平时一定要注意易错的内容。【解答】用力将橡皮绳拉长时,分子间的距离增大,引力和斥力都会减小,分子间相互力表现为引力,选项a错误;物体被压缩时,分子间的距离小于平衡距离,引力小于斥力,分子间表现为斥力,选项b错误;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当分子间距离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分子间相互作用力消失,选项c正确;固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但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选项d错误。故选c。11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雾霾是由于固体分子不停运动形成的 b. 摩擦起电是创造电子的过程 c. 闪电是自然界中发生的放电现象 d. 太阳是宇宙的中心【答案】c【分析】雾霾是固体颗粒,不是分子;摩擦起电是电子的转移;闪电是自然界中发生的放电现象;太阳是宇宙中的一颗恒星,并不是宇宙的中心。考查了摩擦起电,物质的组成,导电性,宇宙的组成,是一道综合题,难度不大。【解答】a.雾霾是固体颗粒,直径在2.5m左右,而一般分子的直径在10-10m左右,所以雾霾不是分子的运动,故a错误;b.摩擦起电不能创造电荷,是电子的转移,故b错误;c.闪电是自然界中发生的放电现象,故c正确;d.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太阳是宇宙中的一颗恒星,太阳并不是宇宙的中心,故d错误。故选c。12某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微观结构时,带领学生做游戏,用人群的状态对比物体的状态如图所示甲、乙、丙三种情景分别对应的是a. 固体、液体、气体 b. 气体、固体、液体 c. 固体、气体、液体 d. 液体、气体、固体【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主要从物质的三种状态的分子排列、间距、作用力去分析:固态时分子只在平衡位置上振动,分子间距很小,分子间的作用力很大,固态时保持一定的形状和一定的体积,不易被压缩;液态时分子在平衡位置上振动一段时间,还要移动到其他的位置上振动,分子间距比固态大,分子间的作用力比固态小,液态时保持一定的体积,但是没有一定的形状,不易被压缩;气态分子除碰撞外,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分子间距很大,分子间的作用力很小,几乎没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易被压缩。本题考查了物质的三态及基本特征,正确掌握物质的三种状态的分子排列、间距、作用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锻炼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解答】甲图:学生排列保持一定的形状和一定的体积,学生之间作用力很大,空间小而紧密,不易被压缩,故对应的是固态;乙图:学生排列保持一定的体积,但是没有一定的形状,略显不规则,学生之间作用力大,不易被压缩,故对应的是液态;丙图:学生排列的间距很大,没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学生之间作用力极小,几乎没有,容易被压缩,对应的是气态。故选c。二、填空题(每空一分,共31分)13. 为了探究物质的结构,科学家采用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就是根据_,提出一种结构模型的 ,再 来证实自己的猜想,从而弄清物质的内部结构 【答案】观察到的现象 猜想(假没) 收集证据【分析】根据实验探究的过程进行填空。本题通过探究物体的结构考查实验探究的步骤,是一道基础题。【解答】为了探究物质的结构,科学家采用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就是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一种结构模型的猜想,再用实验收集证据来检验自己的猜想,从而弄清物质的内部结构。故答案为:观察到的现象 猜想(假没) 收集证据。14不同的物质都是由不同的分子组成的分子动理论的主要内容是:(1) ;(2) _;(3) 【答案】(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2)分子一直处在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中(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吸引力和排斥力【分析】本题考查了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解答本题应掌握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的内容。本题考查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要求熟记以上的这三句话。【解答】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包括:(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2)分子一直处在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中;(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吸引力和排斥力。故答案为:(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2)分子一直处在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中;(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吸引力和排斥力。15走近药房门口就闻见一股药味,这是因为 的缘故;夏天的药味比冬天更浓这是因为 .【答案】分子一直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中 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分析】分子在空气中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叫热运动这种运动速度大小与空气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运动速度越快。考查了分子热运动,是一道基础题。掌握温度越高,运动速度越快是解题的关键。【解答】闻见一股药味,是因为气味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夏天的温度比冬天高,而温度升高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会加快。故答案为:分子一直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中 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16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碎纸屑会发现碎纸屑被吸引,这是由于 ;有的纸屑接触玻璃俸后又“跳开”这又是因为 【答案】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分析】本题考查了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要解决本题,需要了解:摩擦起电现象;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了解摩擦起电现象,知道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了解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对解决此类题目很关键。【解答】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碎纸屑被吸引是因为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有的纸屑接触玻璃棒后“跳开”,是因为这些纸屑也带正电,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缘故。故答案为: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17第49届世乒赛的比赛场地设有粘胶室供运动员入场参赛前粘胶皮,粘胶室内弥漫着刺鼻的胶味这表明分子 把两块表面于净的铅块压紧下面吊一个重物也不能把它们拉开(如图),说明分子间存在 . 【答案】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引力 【分析】分子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当分子间的距离大于10-10m,引力起主要作用。考查了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一道典型题。【解答】粘胶室内之所以弥漫着胶味是因为粘胶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胶分子充满整个粘胶室造成的;两铅块压紧后,下面吊一物体也不会将它们分开,是由于分子之间的引力作用。故答案为: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引力 。18原子核由带正电的_和不带电的_组成,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提出它们都是由被称为_的更小粒子组成若一个原子的直径是10 10m,我国科学家制造的纳米碳纤维管的直径是33m, 相当于 个原子一个一个排列起来的长度19与固体相比,空气很容易被压缩,这表明组成气体的分子之间的作用力比固体分子 间作用力要 (大小),气体分子间的距离比固体分子间距离要 (大小)通过这个现象我们可以推断分子间的距离越大,分子间的作用越 (大小)【答案】小 大 小【解析】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分子间的距离越大,分子间的作用越小;固态分子间距很小,分子间的作用力很大,所以固体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很难被压缩;气态分子间距很大,分子间的作用力很小,分子可以自由运动,所以气体没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容易被压缩。考查了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一道基础题。【解答】与固体相比,空气很容易被压缩,这表明组成气体的分子之间的作用力比固体分子间作用力要小,气体分子间的距离比固体分子间距离要大,通过这个现象我们可以推断分子间的距离越大,分子间的作用越小。故答案为:小 大 小。20天文学中采取一些特殊的单位作为天体间的 单位,光在真空中行进一年所经过的距离称为 .【答案】距离 一光年【解析】本题考查了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为1个天文单位(au),1au=1.4961011m;光年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等于光在1年内通过的距离。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天文单位、光年的了解,属于天文学知识,平时要多积累这方面的知识。【解答】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为1个天文单位(au),1au是指地球到太阳之间的平均距离;光年是指光在一年里通过的距离,1光年=365243600s3108m/s=9.46081015m。故答案为:距离 一光年。21.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 电,是因为玻璃棒在摩擦的过程中 电子若把它和不带电的验电器金属球接触,会发现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如图甲所示,原因是 若将另一带电小球与验电器金属球接触,发现箔片闭合如图乙所示,则此带电小球带 电【答案】正 失去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负【解析】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原子核束缚电子本领弱的失去电子带正电,原子核束缚电子本领强的得到电子带负电;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考查了摩擦起电,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一道易错题。【解答】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是因为玻璃棒在摩擦的过程中失去电子; 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原因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若将另一带电小球再与验电器金属球接触,发现箔片闭合,则此带电小球跟验电器电性相反,即带负电。故答案为:正 失去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负。22. 比较各选项对应的天体的关系将各选项的符号填入图中相应的圆幽内的横线上 a太阳系 b银河系 c小行星 d月球【答案】【分析】本题考查了人类探究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我们生存的这个地球和天王星都是太阳系中绕太阳转动的行星,而太阳只是银河系中的一颗恒星;银河系只是宇宙中很小的一部分。在学习中应熟记宇宙、银河系及太阳系之间的大小关系,明确我们所在的地球只是宇宙中很小的一部分。【解答】宇宙由无数的星系和星际物质等组成,银河系就是其中之一,银河系中有数千亿颗恒星,在它们的周围有属于自己家族的成员行星,太阳系是这些家族中的一个,恒星周围的行星有大行星和小行星,而这些小行星即使比有些行星(地球)的卫星(月球)还小,也是行星层次。故答案为:如图:。三、解答题(共25分)24. 把下列研究微观粒子进程中的重大成就和与之相关的科学家用线连接起来 卢瑟福 发现了中子 盖尔曼 提出了原子的行星模型 汤姆生 实验证明了原子是可分的 查德威克 质子和中子是由夸克组成的 【答案】 【分析】本题考查了人类探究微观世界的历程。根据物理学史知识、物理学家对物理学的主要贡献,分析解答此题。本题考查了科学家在物理学上的主要成就,比较简单,但需要我们准确记忆。【解答】卢瑟福最早提出了原子的行星模型;盖尔曼发现了夸克;汤姆生用实验证明了原子是可以再分的,从而进一步发现了电子;查德威克发现了中子。故答案为: 。25. 如图所示在一端开口的玻璃管内装有一半的酒精,再沿管壁慢慢地注入带颜包的水这时可以清楚地看见水和酒精的分界面,然后堵住管口,上下颠倒几次使水和酒精充分混合 (1)实验现象: (2)实验结论: (3) 这个实验的现象(能不能)作为分子运动的证据【答案】(1)水和酒精混合液体积变小(2)分子间有间隙(3)不能【解析】解答本题需掌握:一切物质的分子间都存在间隙,分子是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分子间存在间隙,并且分子是在不停的运动的,注意解释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解答】(1)因为分子间存在着空隙,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酒精分子和水分子分别进入了对方分子的空隙中,使得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变小了;(2)这个现象说明了分子之间存在间隙;(3) 这个实验的现象并不能作为分子运动的证据。故答案为:(1)水和酒精混合液体积变小 (2)分子间有间隙 (3)不能。26.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学习了分子的有关知识之后小王等几个同学拦出这样一个问题:分子的运动快慢和温度之间有没有关系? 在观察研究的基础上,他们提出了这样几种猜想: 分子运动快慢与温度没有关系: 分子运动快慢与温度有关系并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为了研究猜想是否正确,小王等几个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如图取来相同的两只烧杯在其中加入质量相同的冷水和热水各滴入一滴红墨水,小王他们发现温度高的那杯水中的颜色变化得快一些 小王他们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得出分子的运动快慢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1)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 (2)实验过程中用相同的烧杯加入质量相同的冷水和热水,各滴入一滴红墨水,所运用的一种研究方法是 (3)实验过程中(能不能)用玻璃棒搅动杯中的水原因是. (4)“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这是南术诗人陆游村居书喜中的两句诗,请说说你对“花气袭人知骤暖”的理解【答案】(1)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2)控制变量法(3)不能 即使分子不运动,通过搅动杯中的水,也能使水的颜色发生变化,就不能充分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4)温度越高,花香分子运动越快。【分析】本题考查了分子热运动。要解答本题需掌握:(1)扩散现象是指不同物质的分子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3)当所研究的问题受多个因素的影响时,需控制变量逐个研究。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扩散现象与温度关系的了解和掌握,以及对运用控制变量研究物理问题的考查,是一道基础题,难度不大。【解答】(1)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2)水中颜色变化快慢受水温、水的多少等多个因素影响,这里控制水温不同而其它因素,采用了控制变量法;(3)如用玻璃棒搅动,则无法说明水颜色变化是由于水分子无规则运动所引起;(4)气温升高,导致花香油分子在空气中无规则运动加剧,扩散加剧。故答案为:(1)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2)控制变量法(3)不能 即使分子不运动,通过搅动杯中的水,也能使水的颜色发生变化,就不能充分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4)温度越高,花香分子运动越快。27.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布朗运动 1826年,英国植物学家布朗用显微镜观察水中悬浮的花粉发现这些花粉颗粒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这种运动后来被称为布朗运动颗粒越小,这种运动越显著不只是花粉,对液体中其他各种不同的悬浮微粒都可以观察到布朗运动例如取一滴稀释了的墨汁放在1 000倍左右的普通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就可以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