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多发骨髓瘤与转移瘤的MRI鉴别诊断_同志勤.pdf_第1页
脊柱多发骨髓瘤与转移瘤的MRI鉴别诊断_同志勤.pdf_第2页
脊柱多发骨髓瘤与转移瘤的MRI鉴别诊断_同志勤.pdf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究显示骨髓率与骨髓肿瘤细胞浸润率具有负相关 性 在本研究中 MDS 组与 AML 组的骨髓率均分 别与其骨髓中原始细胞比例呈负相关 r 分别为 01898和 01879 P 值均 目的 为了提高对脊柱多发骨髓瘤 multiple myeloma MM 和转移瘤的影像诊断水平 方法 回顾性总结经骨髓涂片或局部病灶活检病理证实的脊柱多发骨髓瘤17 例 脊柱转移瘤 32 例 分析二者的 MRI 特点 归纳其影像表现的差异 结果 脊柱多发骨髓瘤累及 154 个椎体 其中累及 附件 18 个 占 1117 椎体破坏变形 8 个 占 512 椎旁软组织多呈 围髓0生长 转移瘤累及椎体 89 个 多为跳跃状分布 累及附件 45 个 占 5016 椎体破坏变形 51 个 占 5713 椎旁软组织常以 破坏区为中心生长 结论 MRI 检查在鉴别脊柱多发骨髓瘤和转移瘤中可以提供可靠的信息 关键词 脊柱 多发骨髓瘤 转移瘤 磁共振成像 MRI feature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multiple myeloma and metastases in the vertebral column T ON G Zhi qin CHEN Yin xia LI U Zhen tang YANG Quan xin QI Nai xin ZHAO Jing long FU Jian she S UN H ong hong1 Department of Radiology T he Second Hospital of Xican Jiaotong University Xi an710004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MRI features of multiple myeloma MM and metastases in the vertebralcolumn1 Methods The MRI of 17 cases of MM and 32 cases of metastases provedby histology inthe vertebral column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1 Results In MM 154 vertebra were involved in which 18 appendixes were implicated the rate was 1117 8 vertebra bodies were destroyed and metamorphosed the rate was 5 12 and soft tissue masswas always around thespinal cord1Inmetastases 89vertebra were involved and the distributionwas capering in which 45 appendixes were involved the rate was 5016 51 vertebra bodies were metamorphosed the rate was 175 中华放射学杂志2004 年 2 月第 38 卷第 2 期 Chin J Radiol February 2004 Vol 38 No 2 5713 andsoft tissue mass was always around the focus of destruction1Conclusion MRI is helpful in differentiating MM from metastases in the vertebral column1 Key words Vertebral column Multiple myeloma Metastases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脊柱由于其特殊的血供系统而成为多种恶性肿瘤的常 见转移部位 MRI 能敏感地反映骨髓病变 对脊柱多发骨髓 瘤和转移瘤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一 材料与方法 搜集我院 1998 2002 年间经骨髓穿刺证实和 或 病灶 穿刺病理确诊的脊柱多发性骨髓瘤 multiple myeloma MM 患者 17 例 男 14 例 女 3 例 年龄 33 69 岁 平均 49 岁 17 例 MM 患者除脊柱受累外 均伴有其他部位 颅骨 肋骨 髂骨等 的溶骨性或膨胀性破坏 17 例均为化疗前或放疗前 病例 脊柱转移瘤 32 例 男 18 例 女 14 例 年龄 40 65 岁 平均 52岁 32 例脊柱转移瘤中 28例有原发病灶 其中 肺癌 15 例 甲状腺癌 6 例 前列腺癌5 例 卵巢癌 2例 4 例 单发病灶未找到原发灶 均经病灶活检病理证实为转移瘤 49 例均进行常规 X 线平片检查和脊柱 MR 检查 后者 采用 Philps 公司 Gyroscan T5 m 015 T 超导型磁共振机 进 行颈 胸 腰段脊柱矢状面及病变严重部位的轴面 T1WI 及 T2WI T1WI 采用常 规 SE 序列 TR 500 ms TE 20 ms T2WI 用快速自旋回波 T SE 序列 TR 2400 ms TE 100 ms 部分患者加用脂肪抑制序列 ST IR TR 3800 ms TE 112 ms 反转时间 TI 120 ms 选用表面线圈 矩阵为 256 256 层厚 5mm 间隔 015mm 2 例多发性骨髓瘤和 4 例转 移瘤做了 Gd DTPA 增强扫描 参照 Stabler 等 1 对脊柱多 发性骨髓瘤的 MRI 分类方法 将 MM 的 MRI 表现分为 3 型 1 正常型 表现为 T1WI 椎体呈等信号或稍高信号 T2WI 椎体呈等信号 2 局灶型 表现为一个或多个椎体局 灶性 T1WI 低信号 T2WI 高信号 3 弥漫型 表现为整个椎 体在 T1WI 呈弥漫性不规则低信号 T2WI 呈弥漫性高信号 MRI 的观察方法以脊髓信号为参照 设为等信号 病变信号 与之比较分为高 等 低信号 将上述 2 组病例的 MRI 表现 进行分析 评估病变累及部位 病变形态 大小 数量及软组 织有无浸润 观察病变的分布 范围 信号特点以及周围结 构的变化 将 MM 与转移瘤的特点进行归纳 比较 寻找二 者之间的鉴别要点 二 结果 1 病变分布 MM 17 例 累及 154 个椎体 其中颈椎 23 个 占 1419 胸椎 88 个 占 5711 腰 骶椎 43 个 占 2719 受累椎体多为连续性 分布广泛 转移 瘤 32 例 累 及 89 个椎 体 其中颈 椎 12 个 占 1315 胸椎 44 个 占 4914 腰骶椎 33 个 占 3711 受 累椎体多为跳跃状分布 本组有 26 例 2 椎体形态与附件破坏 MM 中椎体破坏变形 8 个 为 盘状和楔形占 512 累及附件18 个 占 1117 转移瘤中 椎体变形 51个 占 5713 破坏以椎体后部多见 累及附件 45 个 占 5016 3 病变 MRI 表现 MM 的 MRI 表现分为 3 型 正常型 局灶型和弥漫型 正常型 2 例 MRI 表现为椎体 T1WI 信号 稍增高 T2WI 信号无异常 局灶型 5 例 表现为受累椎体内 散在圆形及类圆形异常信号灶 大小多在 015 310 cm T1WI 中央略低 周围略高 T2WI 中央等信号 周围低信号 病灶境界均显示欠清 图 1 弥漫型 10 例 表现为扫描范 围内椎体多发小圆形及不规则形异常信号灶 境界不清 其 中部分病灶信号与局灶型相似 于脂肪抑制像显示较清晰 图 2 其中 2 例行增强扫描 椎体呈明显不均匀强化 图 3 其原因可能与椎体代谢旺盛有关 转移瘤表现为受累椎体局部或全部信号异常 形态不规 则 边界较清晰 T1WI 多为等或低信号 其中 26 例受累椎 体为长 T1低信号 T2WI 多为高信号 4 例周围可见条状高 信号环包绕 晕征 T1WI 显示边界较清晰 图 4 5 4 椎间隙形态及椎旁软组织改变 MM椎间隙增宽 图 1 MM 局灶型 矢状面 T2WI 显示 L1 椎体类圆形病灶 箭 直径约 1 cm 病灶中心呈等信号 灶周绕一低信号环 图 2 矢状面 STIR 序列 MM 弥漫型 显示椎体弥漫多发小圆形 不规则型异常混杂信号 图 3 MM 弥漫型 矢状面T1W 增强扫描 椎体呈明显不均 匀强化 图4 5 椎体转移瘤矢状面T1WI 显示受累椎体呈现稍低信号 境界清楚 176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4 年2 月第 38 卷第 2 期 Chin J Radiol February 2004 Vol 38 No 2 图 6 MM 局灶型 横断面T1WI 显示椎旁软组织围绕椎管内生长 图 7 椎体转移瘤 横断面 T1WI 显示以病灶为中心的椎旁软组织肿块 5 个 占 312 伴有椎体压缩骨折 椎 间盘形态正常 椎旁软组织改变 2 例 占 113 呈围绕椎管的 围管状0生长 图 6 累及硬膜外间隙 硬膜囊狭窄 转移 瘤椎间隙无变化 椎间盘形态正常 椎旁 软组织改变 13 例 占 1416 呈以破坏 区为中心生长 图 7 三 讨论 脊柱 MM 与转移瘤都表现为多发 椎体和附件受累 由于对 MM 的 MRI 表 现报道并不多见 故临床实践中经常把 脊柱多发病灶诊断为脊柱转移瘤 通过 笔者的回顾性分析显示 MM 与转移瘤间虽然都好累及骨髓 组织 但二者在以下几个方面可以鉴别 1 病变分布的区别 MM 累及脊柱时为连续多个椎体 受累 MM 正常型 1 均见于临床 期 MM 其骨髓浆细胞浸 润较轻 2 当骨髓内少量浆细胞浸润时 骨髓内脂肪细胞的 数量正常或轻微增多 脂肪 水的比例变化不大 其 MRI 信 号无异常或轻度异常 局灶型 弥漫型均见于临床 期 MM 骨髓浸润较重 导致骨髓内正常的脂肪细胞被病理性 的浆细胞替代而减少或浆细胞聚集形成瘤结节所致 T1WI 受累的骨髓呈弥漫性或结节状低信号或两者相混合 本组 17 例 MM 除 2 例正常型外 均显示连续弥漫性椎体受侵 脊 柱各段受侵分布比例与转移瘤无明显差别 而转移瘤椎体 受累常表现为跳跃状分布 且同一病例的多个椎体呈不同表 现 这可能与原发肿瘤反复多次播散的结果有关 本组有 26 例表现为跳跃状椎体侵犯 此种表现在其他脊柱疾病中很少 见 故可认为是脊柱转移瘤的特征之一 由于原发病灶的不 同 脊柱转移部位也相应不同 甲状腺癌易转移到颈椎 肺癌 易转移至胸椎 前列腺癌及子宫附件肿瘤易转移到腰骶椎 等 此点与椎体供血及静脉引流有关 3 而 MM 脊柱受累 分布并无此特点 可能是 MM 浸润与椎体血供间并无明显 相关性 这有待于进一步证实 2 病灶 MRI 信号特点 本组有 26 例转移瘤受累椎体呈 长 T1低信号 病变完全或部分取代了正常椎体松质骨应有 的短 T1高信号 在上下正常高信号椎体的衬托下 椎体转移 瘤十分明显 由于 MRI 可以直接观察脊柱骨髓信号的变 化 因而可以用于脊柱 MM 与转移瘤的诊断 T1WI 标准 SE 序列因显示正常黄骨髓为高信号 而病变通常由于水含 量增多于 T1WI 呈低信号 二者有明显对比 此点在转移瘤 中尤为突出 而 MM 由于广泛骨髓浸润 其正常黄骨髓残 留较少 因而缺乏对比 4 这在本组 10 例弥漫型 MM 中表 现明显 受累椎体信号混杂 病灶境界不清 但当患者有慢 性消耗性病变或贫血时 脊柱骨髓常转变为红骨髓 此时 MRI 信号呈长 T1 长 T2改变 如合并转移瘤或 MM 时 信 号变化对诊断无特异性帮助 MM 局灶型骨破坏大多呈圆形及类圆形 大小多在 015 310 cm范围内 并在 T2WI 呈现中央等信号 病灶周围 低信号环绕 压脂像对局灶性病灶显示较为清晰 由于转移 瘤病灶周围骨小梁破坏时部分黏液和其他细胞结构充填所 致含水量较多 在 T2WI 上转移灶周围 但常不一致 常有一 条状高信号环包绕 晕征 Schweitzer 等 3 研究表明 晕征的 敏感度为 75 0 特异度为 9911 准确度为 86 0 所以 它的出现常高度提示转移瘤 本组出现此征 4 例 肺癌 3 例 前列腺癌 1例 这点在两者鉴别诊断中有一定价值 3 椎体形态与附件破坏 椎体形态的改变在 MM 和转 移瘤中均有发生 3 本组结果显示 MM 椎体变形发生率较 低 占 512 而转移瘤椎体变形常见 本组占 5713 这可 能是由于患者就诊时症状出现早晚不一 MM 和椎体转移 瘤均可累及附件 转移瘤发生率较高 占 5016 MM 的发 生率较低 占 1117 本组发生率与文献报道相近 5 4 椎旁软组织影 通过本组观察 MM 及转移瘤椎体破 坏所形成的软组织块的形态也有一些差异 MM 所形成的 软组织块多围绕椎管发展 累及硬膜外间隙 硬膜囊狭窄 附 件形态基本保持完整 本组有 2 例 占 113 转移瘤所形成 的软组织块常以破坏椎体为中心发展 而无 围管性0特点 本组 13 例 占 1416 综上所述 脊柱 MM 与转移瘤在 MRI 表现上虽有相近 之处 但二者之间仍有一定区别 通过仔细观察影像表现再 结合临床信息 对二者诊断准确性会有进一步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Stabler A Baur A Bartl R et al1Contrast enhancement and quantitative signal analysis in MR imaging of multiple myelom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