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丰城市拖船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1页
江西省丰城市拖船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2页
江西省丰城市拖船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3页
江西省丰城市拖船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4页
江西省丰城市拖船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西省丰城市拖船中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语文试题第i卷(选择题,共18分)一、积累与运用(36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a. 通缉(j) 忸怩(ni) 遒劲(qi) 嗷嗷待哺(f)b. 堕落(du) 百舸(g) 彷徨(pn) 大有裨益(b)c. 洗濯(zhu) 青荇(xng) 冰屑(xi) 敷衍塞责(yn)d. 揶揄(y) 凌侮(r) 给(j) 未雨绸缪(mu)1. c 【a. 哺(b); b. 彷(png); d. 侮(w)】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a. 叱责 竞赛 凄惋 捉襟见肘b. 阑珊 粗砺 家具 金碧辉煌c. 瞻望 班斓 长篙 五次三番d. 篱墙 滑稽 榆阴 一愁莫展2. b【a. 惋婉;c.班斑;d.愁筹】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 如果没有城市对文明的自觉追求、对幸福的深刻理解,深圳不可能如此迅速地积淀起城与人之间的双向认同。b. 这些活动不仅能让新生尽快了解学校,熟识老师,还能增强团队精神,为以后的学生生活提供帮助。c. 等到草原最美的季节,陪你一起看草原。去看那青青的草,去看那蓝蓝的天,看那白云轻轻的飘”d. 说它是一件艺术品未免显得有些过于牵强,而仅仅把它说成是一个显示器又显得如此局限,因为它给我们带来的不只是高清的屏幕还有舒心畅爽的感觉。3. b【熟识:对某人认识得比较久,或对某种事物了解得比较透彻。应用“熟悉”】 4.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a. 词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代。沁园春 长沙中“沁园春”是这首词的词牌,它跟词的形式有关;“长沙”是这首词的题目,它跟这首词的内容有关。b. 徐志摩是新月派诗人,追求新诗的格律化,其诗形式上追求“三美”即建筑美、音乐美和绘画美。c.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诗人第一次用“艾青”这个名字呈现给中国劳苦大众的一首赞美诗。d.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国别体著作,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所作。它与公羊传、穀梁传,合称“春秋三传”。4d【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著作】 5.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 制造人工器官遇到的主要问题是缺少合用的材料,因此,虽然上个世纪就有人试验过,但是没有成功。b. 绿草如茵的平原、枝繁叶茂的大树、蜿蜒流淌的清泉、乡间小屋用花草精心装饰、时隐时现的丛林阴霾的清晨,达西先生走出自己美丽的庄园,走向伊丽莎白的家。c. 厦门大学艺术学院老师介绍说,厦门大学在新学期准备开设“爬树课”,是借鉴了美国、新加坡、台湾部分大学经验开设的生存训练课;爬树,意在锻炼学生的体能。d. 电子商务能否成为互联网商业的一个支柱,取决于一个前提,就是它能让更多的消费者、商家和合作网站从中受益。5. a【b. 并列短语结构应一致。“乡间小屋用花草精心装饰”应改为“用花草精心装饰的乡间小屋”。c. 主语缺失。“是借鉴了”前应加上“这门课程”。d. 一面对两面】6. 在文中横线上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金沙江大峡谷旁有一座远近闻名的纳西古城。 。是纳西人最原始的聚居地。我们步行了一个多小时,古城出现在前面。 ,上面镌刻者“宝山石头城”五个大字。a. 古城建在一块庞大独立的蘑菇状岩石上远远地就能看出那拱形城门的别具一格b. 一块庞大独立的蘑菇状岩石上建着古城远远地就能望见那别具一格的拱形城门c. 一块庞大独立的蘑菇状岩石上建着古城远远地就能看出那拱形城门的别具一格d. 古城建在一块庞大独立的蘑菇状岩石上远远地就能望见那别具一格的拱形城门6.d【应从陈述对象保持一致的角度去分析】第 卷(非选择题,共132分) (二)(12分) 7. 请仿照下列示例,以“语文”开头写一句话。(6分)示例:数学是一座扑朔迷离的迷宫,你尽可以化繁为简,感受曲径通幽、柳暗花明。语文是 7. 示例:语文是一幅意境高远的图画,你尽可以流动明眸,欣赏白云蓝天、飞流急湍。(比喻2分,句式2分,恰当2分)8. 请从下面论文简介中提取3个反映其主要信息的关键词语。(6分) 这篇文章对中国文明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士”在先秦时期的演进做了全景式的追寻,有助于人们对“士”的源起及早期衍变形成一个完整而清晰的印象。 8. 士 先秦 演进【语段的主要信息是谈“这篇文章”的内容,主要信息应该在句子的谓语部分,可以抓住一个关键词“士”,有关“士”的信息,可以抓到“先秦”和“演进”】。 (三) (6分)名篇名句9.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携来百侣曾游,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2)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荆轲刺秦王)(3)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 , 。 (戴望舒雨巷)(4) ,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 。(徐志摩再别康桥)9.(1)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2) 风萧萧兮易水寒(3) 默默彳亍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4)那河畔的金柳/在我的心头荡漾二、阅读与鉴赏(58分) (一)(8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011题。沪杭车中(徐志摩)匆匆匆!催催催! 艳色的田野,艳色的秋景,一卷烟,一片山,几点云影, 梦境似的分明,模糊,消隐,一道水,一条桥,一支橹声, 催催催!是车轮还是光阴?一林松,一丛竹,红叶纷纷: 催老了秋容,催老了人生!10.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慨?简要作答。(4分) 10.(4分)时光流逝(2分)、人生易老(2分)的感慨。11.以第一小节为例,任选一个角度说说本诗在艺术手法上的妙处。(4分) 11.(4分)参考示例:妙用拟声词,“匆匆匆!催催催!”既模拟出火车行进之声,又形象地表现出时光流逝的紧迫。叠加意象,既形象地表现了列车飞逝而过时景物的迅速变换,又表现了窗外景色之美。(指出表现手法,计1分;能结合具体内容准确分析表达效果,计3分。言之成理即可)(二)(26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216题。烛之武退秦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共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晋军函陵 军:驻扎 b.行李之往来 行李:出使的人c.共其乏困 共:通 “供”,供给 d.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赐:赏给12(3分)d(应为“恩惠”)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b.夜缒而出 今行而无信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常痛于骨髓d.以乱易整 使工以药淬之13.(3分)d(均为介词,可译为“用”。a项“之”均为助词,前“之”用于主谓间,不译;后之“可译”为“的”。b项“而”均为连词,前“而”表修饰,可不译;后“而”表转接,可译为“却”。c项“于”均为介词,前“于”可译为“对”,后“于”可译为“在”)14.请将文中划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译文: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译文: 14.(10分)(1)(您)怎么能用灭掉郑国来增加邻国的土地呢?邻国的国力雄厚了,您的国力就相对削弱了。(翻译大意正确计3分,落实“陪”“薄”的含义计2分)(2)借助别人的力量而又去损害他,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结交的盟友,是不明智的。(翻译大意正确计3分,落实“敝”“与”的含义计2分)15.从文中看,烛之武主要是从哪一方面说服秦伯退兵的?这表现出烛之武是一个怎样的人?请概括作答。(4分)答: 15.(4分)从秦国自身利益出发,分析秦晋利害关系(2分)。表现出烛之武是一个洞察世事与人心、机智精明的人(2分)。(语意相近即可)。16. 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6分)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讵能若是乎?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他日利有大于烛之武者,吾知秦穆必翻然从之矣!16.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三)(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 晚清学人杨守敬杨守敬 (1839 一 1915) ,湖北宜都人。少年时代聪明好学,刻苦用功。青年时代有两件事对他影响很大:19 岁时,听谭大勋讲授汪中的述学,开始接触乾嘉考据之学; 20 岁那年,偶然得见清人六严缩摹的舆地图。便借来临摹,这成为他研究历史地理学的开端。杨守敬曾经热衷科举, 25 岁起先后六次赴京参加会试。虽然名落孙山,但因此结识了许多名流学人,大大拓展了学术视野。 42 岁时,他作为清政府外交官的随员前往日本,这成为他学术生涯的转折点。在日本四年,他搜访阙佚,爬罗剔抉收集到我国大量的古籍珍本,并将它们影印摹刻为留真谱。日本人森立之所撰的清客笔话,翔实记载了他在日本访书之事,杨守敬自己也写了日本访书志。清政府出使日本大臣黎庶昌也搜集了许多稀见珍本和国内久已绝迹的古籍残本,与杨守敬志趣相投。因此:当黎庶昌有了编纂古逸丛书的设想时,立即决定请他主持校勘。古逸丛书在日本刊印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还擅长书法,对书法理论也很有研究,在日本影响巨大。被尊为“日本书道现代化之父”。从日本回国的第二年,年已 48 岁的杨守敬第七次参加会试,仍以失败告终,从此绝意科举,专注学问。杨守敬博览群书,潜心研究,在舆地、版本、目录、金石、小学、经学、辑佚等学术领域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留下的著作就有 83 种。在杨守敬的学术研究中,舆地学的成就最为突出。他编撰了舆地学著作 20 多种,这些论著几乎涵盖了中国传统地理学的各个方面,充分展示了他的杰出才华。杨守敬的学术代表作是完成于 1904 年的水经注疏。明清以来,水经注研究成果很多。杨守敬的这部著作具有全面总结的性质。他对水经注中所记裁的 1200 多条水道进行了详尽的考证;对征引的故实都一一注明出处;对清代学者全祖望、戴震等人的校释也多有订正。杨守敬既有坚实的考据学基础,又运用了当时地理学的新知识,所以在水经注研究中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杨守敬还编制了古今对照的水经注图,图文互证,相得益彰。17下列关于杨守敬日本之行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杨守敬的书法艺术和书法理论研究影响很大,他被尊为“日本书道现代化之父”。b 杨守敬在日本访书之事被日本人森立之记载在清客笔话中。c 杨守敬校勘古逸丛书,体现了他在版本、目录等方面的学术造诣。d 杨守敬搜访阙佚收集到我国的古籍珍本留真谱,并将它影印摹刻。18下列有关杨守敬舆地学研究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杨守敬的水经注疏是在全面总结明清两代水经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完成的。b 运用当时地理学的新知识,是杨守敬水经注研究取得成功的基础。c 在杨守敬留下的 83 种著作中有一部分是中国传统地理学方面的研究成果。d 杨守敬对水经注记载的 1200 多条水道进行了详尽考证,还编制了水经注图。19 从文中看,哪几件事对杨守敬的学术生涯产生了重要影响 ?(8分) 20根据文章内容,请概括杨守敬取得多方面学术成就的原因。(6分) 17. d 【解析】这道题目关注的是杨守敬日本之行,文章在第二段对此进行了详尽的解说,而 abc 三项的表述在这段中都可以找到,只有 d 项属于表述错误,原文说的是“他搜访阙佚,爬罗剔抉收集到我国大量的古籍珍本,并将它们影印摹刻为留真谱。”而不是“收集到我国的古籍珍本留真谱,并将它影印摹刻。”18.b 【解析】这道题目关注的是杨守敬舆地学研究,文章主要的有效信息在第三四段,而 abdd 项的说法都可以找到,只有 b 项表述和原文不一样,原文说的是:“他编撰了舆地学著作 20 多种,这些论著几乎涵盖了中国传统地理学的各个方面。”而选项改为了“在杨守敬留下的 83 种著作中有一部分是中国传统地理学方面的研究成果。” 19.( 1 )青年时代接触考据学,临摹舆地图。( 2 )赴京参加会试,结识了许多名流学人。( 3 )在日本搜访典籍,校勘珍本。( 4 )第七次会试失败后,绝意科举,专注学问。【从文中看,概括对杨守敬的学术生涯产生了重要影响的事情,第一段是青年时代接触考据学,临摹舆地图。第二段中有两点,分别是赴京参加会试,结识了许多名流学人;在日本搜访典籍,校勘珍本。第三段开头是第七次会试失败后,绝意科举,专注学问】20. (1) 好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