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徐州三中2016届高三学情调研(二)历 史 试 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西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对材料中“现代化”的内涵理解准确是a.郡县制度取代分封制度 b.由古代人治到现代法治c.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d.由君主专制到君民共治2.清代有学者提出:“元代分省建置,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故元、明二季流贼之起也,来无所堵,去无所侦,破一县,一府震;破一府,一省震;破一省,各直省皆震。”由此材料可以看出这位学者认为a.行省制的实施使各地联系更加密切 b.元代行省制度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c.元代行省制度不利于社会治安稳定 d.行省制度有利于统治疆域的扩大3.“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仍旁挟两辕,可容一牛,用一人牵,傍一人执耧,且行且摇,种乃自下。”这段话描述的农具是4.下图东汉画像砖反映了集市场景。集市外围四面建门墙,十字形的市道划分出4大交易区,各区内有长廊式建筑(称为列肆)。对此,下列分析或推测符合史实的有a.政府对商业的管理相当严格 b.农村商品经济得到一定发展c.地域性商人群体社会地位提高d.海外贸易受到政府严格限制5.英国公使马戛尔尼在谒见乾隆纪实日记中说,中国人“一切思想概念都出不去本国的范围他们的书上很少提到亚洲以外的地区。”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源是a.儒家思想的保守性 b.小农经济的封闭性c.交通通讯工具落后 d.推行闭关锁国政策6.有史家评论战国时期的学说称,“战国时代,诸子百家风行一时。各家中有顺势而活动的,想要因势利导,借助权力来改造社会;也有逆势而动的,知其不可而为,想依据理想来改造社会。”其中“逆势而动”的学派最有可能是a.墨家 b.道家 c.法家 d.儒家7.有人这样评价一部著作:“它是中国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它所表现的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对后世文学影响最大。”“无论是政治理想、生活理想还是对和谐人际关系的追求,都围绕着民生境遇和人生境界,体现着对于人及其命运的终极关怀。”这部著作应是a.诗经b.离骚 c.窦娥冤 d.红楼梦8.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说;“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人中国,而女红失业;煤油、洋烛、洋电灯入中国,面东南数省之桕树皆弃为不材。”该材料从本质上表明a.商品输出是列强侵华的主要方式 b.列强侵华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c.列强侵略导致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西方侵略造成中国社会矛盾日趋激化9.“冲击-回应”曾是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强调“挑战-刺激-机遇-进步”的关系。下列选项中,符合这一模式的对应关系是外部的冲击中国的回应a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提出农民的理想追求b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启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c甲午中日战争知识界与民众展开救亡图存斗争d八国联军侵华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0.清咸丰年间的上海新报曾登载:“因上海地方五方杂处,各商贾或以言语莫辨,或以音信无闻,以致买卖常有阻滞。”出版报纸“贵乎信息流通”,“可免经手辗转后宕延,以及架买空盘之误”。由此可推论出上海创办报纸的目的是a.娱乐大众 b.传播商业信息c.宣传政治主张 d.报道国内外大事11.有学者说,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这里强调的是辛亥革命a.提供了可以大胆尝试的民权政治舞台b.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c.促进了民主精神以及平等意识的觉醒 d.奠定了中国实行民主宪政的制度框架12.1917年6月陈独秀在新青年发表时局杂感:“吾人理想中之中华民国,乃欲跻诸欧美文明国家,且欲驾而上之,以去其恶点而取其未及施行之新理想。”这主要表明当时先进知识分子a.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认知和反思 b.对欧美文明缺陷的批判和否定c.对中国社会未来的深刻思考和探索 d.对三民主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13.以下是民国初年新旧婚礼情况对照表,从表中可见,新式婚姻较旧式婚姻进步性不包括旧式婚姻情况新式婚姻情况1父母之命、煤妁之言2问名(互问庚帖卜之)3会亲(即订婚)4请期(男家备糕点、请柬、说明迎娶日期及各种注意事项)5纳采(男家备礼纳之女家,俗称“过大礼”“恭迎娶”)6过妆(送嫁妆)7娶亲8回门1自由恋爱2订婚3婚礼:证婚人、介绍人、主婚人依次入席;证婚人宣读婚书;证婚人、介绍人与新人各盖印章,新郎、新娘交换饰物;行三鞠躬礼来宾贺词,各种答谢a.观念上男女婚姻自主、平等 b.礼仪上由繁琐到相对简单c.逐步走向法制性和契约性 d.政治因素对婚姻影响减弱14.某学生在网上搜到一段歌词:“锣鼓响,秧歌起,黄河唱,长城喜。腊子口上降神兵,百丈悬崖当云梯。大盘山上红旗展,势如破竹扫敌骑。陕甘军民传喜讯,征师胜利到吴起。南北兄弟手携手,扩大前进根据地。”此歌词反映了a.国共第一次合作,进行北伐战争 b.红军克服重重困难,取得长征的胜利c.八路军挺进敌后,开展游击战争 d.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对西北地区的进攻15.这次战事(役)结束后,南线国民党军主力全部被歼,南京、上海及武汉已面临严重威胁。纽约先驱论坛报感叹:“中国打完了最大规模的一场战争,南京国民政府遭到的悲剧,显示出一个时代的结束”。材料反映的是a.淞沪会战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16.1954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有以下部分条款:“三、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建设计划。四、密切联系群众,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由此可以看出a.政协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b.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c.政协成为各党派的联合执政机构 d.政协的职能发生了转变17.2008年12月15日,台湾海峡两岸直接“三通”变成了现实。有人说这是两岸关系发展的“又一次历史性突破”,此前两岸关系发展取得的“历史性突破”是a.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 b.“一国两制”的提出c.海基会和海协会的成立 d.“九二共识”的达成18.依靠“临近香港、背靠国内”的区域优势,1979年7月,开山填海的炮声炸醒了沉睡的蛇口,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声“开山炮”。炮声中逐步崛起的是a.珠海经济特区 b.深圳经济特区c.闽南三角地区 d.上海浦东新区19.“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邓小平这段论述的主要意义在于a.第一次系统概括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b.全面论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c.奠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基础d.确定了判断姓“社”还是姓“资”的标准20.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后者不同于前者的是a.改变了此前的土地所有制性质 b.农民经营土地的自主权扩大c.违背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d.反映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题,满分60分。其中第21题12分,第22题13分,第23题11分,第24题13分,第25题11分。21.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材料二:唐代科举取士,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大抵众科之目,进士尤为贵,其得人亦最为盛焉”。唐代明经、进士两科的考试内容初试二试三试明经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孝经论语尔雅,每经帖十条口答诸经大义十条答时务策三道进士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尔雅,每经帖十条作计、赋、文各一篇作时务策五道摘编自陈茂同中国历代选官制度材料三:(科举制)西国莫不慕之,近代渐设考试以取人才,而为学优则仕之举。今英、法、美均已见端,将来必至推广。丁韪良西学考略材料四:贫若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因此之故,前清时代,无分冬夏,几于书声遍野,夜静三更,钻研制义。是皆科举鼓励之功有甚于今日十万督学之力也。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归纳科举制的主要特点。(4分)(2)在唐代明经、进士两科考试中,为何进士科“其得人亦最为盛焉”?(4分)(3)依据材料三、四,归纳科举制的积极影响。(4分)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材料二:何谓本?曰:天地人,万物之本也。天生之,地养之,人成之。天生之以孝悌,地养之以衣食,人成之以礼乐,三者相为手足,合以成体,不可一无也。无孝悌则亡其所以生,无衣食则亡其所以养,无礼乐,则亡其所以成也。春秋繁露材料三:为吾民者,父义,兄友,弟敬,子孝。以上同保之人今仰互相劝戒,孝顺父母,恭敬长上,和睦宗姻,周恤邻里,各依本分。保内如有孝子顺孙、义夫节妇,事迹显著,即仰具申,当依条旌赏。萁不率教者,亦仰申举,依法究治。朱熹集卷一百材料四:或曰:臣不与子并称乎?曰:非也。父子一气,子分父之身以为身。故孝子虽异身,而能日近其气,久之无不通矣。君臣之名,后天下而有之者也。吾无天下之责,则吾在君为路人。夫然,谓之臣,其名累变;夫父子固不可变者也。明夷待访录请回答:(1)据材料一,分析孔子“仁”论体系的逻辑结构(2分)。(2)材料二董仲舒从什么层面论证孝存在的正当性?结合所学,指出汉代有利于“孝”发展的条件。(4分)(3)材料三所反映的做法产生怎样的直接效果?朱熹的思想在历史上有什么影响?(3分)(4)概括材料四的主要观点,反映出这一时期的儒家思想呈现怎样的时代特征。(3分)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洪惟我大皇帝抚绥中外,一视同仁,利则与天下公之,害剐为天下去之,盖以天地之为心。贵国王累世相传,皆称恭顺,观历次进贡表文云:“凡本国人到中国贸易,均蒙大皇帝一体公平恩待”等语。窃喜贵国王深明大义,感激天恩,是以天朝柔远绥怀,倍加优礼,贸易之利垂二百年,该国所由以富庶者,赖有此也。 林则徐拟谕英吉利国王檄材料二:近代中国最伟大作家鲁迅那样的一些抱怨最深的人完全拒绝它(传统文化),鲁迅和其他一些人一针见血地指出,所有这一切的原因不在于外国的侵略、占领和特权,而存在于中国传统的腐朽之中,这个传统曾经一度光荣且成就辉煌,但现在已经可悲地无能而道德沦丧。罗兹墨菲亚洲史材料三:公众对于传统的态度能够反应社会的活力,一个社会反传统的力量越强,社会就越开放,创新能力也就越强,社会的变革和进步也就越快。反之,社会就显得保守,创造力低下,发展趋于停止。 对待传统文化的现实态度请回答:(1)材料一体现了林则徐怎样的文化心态?(1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该心态的原因?(3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鲁迅等人文化心态的成因。(3分)(3)结合近代西欧与中国思想发展历史评述材料三作者的观点。(要求:史论结合,论证充分)(5分)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这一时期出现的实业投资热,是中国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它的主角是以盈利为主要动力的新兴企业家,他们投资的产业主要集中于民生领域,以提供消费类商品为主。面大量广的中小企业是最有活力的主流力量。根据国内学者计算,工业增长率在1912年到1920年达到1 3. 4。 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材料二:在中国经济史上,私营企业在1956年的集体消亡是独一无二的事件。在百年现代化历程中,这是第五次,也是最彻底的国进民退。 昊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材料三:美国罗斯幅新政和(新时期)中国改革都是源于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找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鲍盛刚中国崛起与中国模式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的特点。(3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的原因。(3分)(2)材料二中导致私营企业“集体消亡”的历史事件是什么?(1分)该事件的实质是什么?(1分)(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两国是如何解决“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问题的?(4分)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新中国采取了两种建交方式,一是对苏联和东欧国家(除了南斯拉夫)采取承认即是建交的方式,二是对资本主义国家采取先谈判后建交的方式,“你对我好,我也对你好;你对我不好,我也对你不好”。关于对待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态度,1949年12月,毛泽东针对缅甸要求与新中国建交的问题指出,要先谈判后建交,认为这是“完全必要的,对一切资本主义国家都应如此”。任晓伟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对国际政治的认识演进和中国外交战略的调整材料二:朝鲜战争于1953年才刚刚结束,如果不能在1954年阻止印度支那战争升级与扩大的趋势,新中国的财政将会雪上加霜;一方面是因为美国逐渐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另一方面是由于周边国家对新中国红色政权的“恐惧”,使得一些周边国家也希望美国扩大在亚洲地区的军事存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使中国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上述的不利形势。它是从革命运动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的一次关键性转变,它标志着新中国外交原则的最终形成和确立。孙天旭浅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当下中国外交的意义材料三: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外交已经出现一些转型迹象,而且越来越明显。其核心是由普通外交转变为大国外交,由弱势外交转变为强势外交,由消极被动外交转变为积极主动外交。刘胜湘中国外交的周期性、波动性和趋势性与外交转型材料四:2014年中国外交,从索契冬奥会拉开序幕,又从欧洲开始演出第一幕。3月22日至4月1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飞往亚欧大陆桥的那一端。对荷兰、法国、德国、比利时进行国事访问,出席在荷兰召开的核安全峰会,访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欧盟总部。11天,84场活动。人民日报:习近平访欧架起中欧友谊之桥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采取的建交方式有何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种特点带来的影响。(3分)(2)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原因。结合所学,谈谈你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从革命运动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观点的理解。(3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外交“转型”的时代背景及外交建树。(4分)(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当今中国的外交转型有何建议。(2分)参考答案题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cababaaccbccdbcddbcb21.(1)延续时间长;不断发展完善;选拔方式规范;公平(公正)。(4分)(2)明经科侧重对经义的记忆和解读;进士科侧重对文学素养和处理时务能力的考查,更有利于选拔人才。(4分)(3)被西方国家借鉴;促进社会重学风气。(4分)22(1)家庭伦理放大为政治伦理。仁的基础、前提、根本是孝(悌)。(2分)(2)董仲舒从天人关系层面论证孝存在的正当性(伦理道德观念源出于天,孝是天生的)。条件:儒学独尊地位逐步确立;儒学教育的发展,如建太学、天下郡国皆办学校;选官制度举孝廉。(4分)(3)使儒家的思想观念成为普通百姓的行为规范。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3分)(4)父子关系不同于君臣关系。批判继承。(3分)23(l)心态:盲目自大或天朝上国理念。(1分)原因:自然经济长期占主导;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中国悠久传统文化长期领先世界。(3分)(2)成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要求维护民主共和;北洋军阀政府实行专制独裁统治并试图复辟帝制;思想文化领域的尊孔复古逆流;新文化运动兴起。(3分) (3)答题示例:评述:分层次给分,5分)层次一:作者认为社会发展应摆脱传统文化束缚。此观点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近代以来,中世纪的基督教文化严重阻碍了西欧社会进步和发展,新兴的资产阶级先后进行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对中世纪文化进行了否定和批判,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使欧洲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地区。相反近代中国则缺乏对传统文化的理性批判,对中国近代化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制约。所以,上述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层次二:作者认为社会发展应摆脱传统文化束缚。此观点具有片面性。任何一个地区和民族的发展都不可能完全脱离该地区和民族的传统文化而存在。近代西欧思想解放运动发端于文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教育信息化项目管理流程说明
- 商用空调系统节能设计方案
- 小学数学学习方法与技巧解析
- 四年级英语期末测试与评价标准
- 用电安全GBT13869标准解读
- 安全生产委员会会议记录规范模板
- 英语字母发音教学法与课堂设计
- 陶瓷电容器制造工节假日前安全考核试卷含答案
- 交换机务员节假日前安全考核试卷含答案
- 总溶剂生产工节假日前安全考核试卷含答案
- sis系统报警管理制度
- WeleUnit单元话题阅读理解练习-2023-2024学年高一英语单元重难点易错题精练(人教版2019)
- 游戏室工作室合同范本
- T/CCMA 0172-2023移动式升降工作平台施工现场管理规程
- 粮食代烘干协议书
- 华为光芯片笔试题及答案
- 应急预案鲁西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煤化工二分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 监护协议书范本格式
- 《当代艺术流派》课件
- 循环水池清淤施工方案
- 2025年人力资源制度:【年终奖】员工超产奖金计算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