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乐安一中高一语文 第二学期期中练习试题.DOC_第1页
江西省乐安一中高一语文 第二学期期中练习试题.DOC_第2页
江西省乐安一中高一语文 第二学期期中练习试题.DOC_第3页
江西省乐安一中高一语文 第二学期期中练习试题.DOC_第4页
江西省乐安一中高一语文 第二学期期中练习试题.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西省乐安一中高一语文 第二学期期中练习试题【模拟试题】一. 选择题: 1.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读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 a. 苑(yun)囿 濒(pn)临 桎梏(g) 怙(h)恶不悛 b. 粗犷(gung) 炽(ch)烈 晕眩(xun) 舐(sh)犊情深 c. 贿赂(l) 龟(jn)裂 忸怩(n) 鳞次栉(zh)比 d. 毗(p)邻 镌(jun)刻 熨(y)帖 咄(du)咄逼人 2. 下列各组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亵渎 拭目以待 阴庇 各行其是 b. 辑拿 层峦叠障 撤销 浮想联翩 c. 招徕 锱铢必较 装帧 幅员广阔 d. 噩梦 积毁消骨 偏辟 直接了当 3.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 足球队员们风尘仆仆地陆续返回了教室,我猜想刚才的比赛一定很激烈。 b. 刘效松十几岁赴西班牙学架子鼓,艺成回国后,长期为崔健、王菲、那英等炙手可热的明星伴奏。 c. 老满搞装修发了财,就目中无人起来,待人接物总是侧目而视,不屑一顾的样子。 d. “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昧”图片展,将伪科学暴露得淋漓尽致,使观众深受教育。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在改革开放搞活经济的今天,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 b. 春风一阵阵地吹来,树枝摇曳着,月光、树影一齐晃动起来,发出沙沙的响声。 c. 软件如果单买共要1000元,可合在一起才340元,价钱便宜了近三分之二。 d. 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饮来张口衣来伸手这对孩子的成长是十分有害的。 5. 下列句中划线字意思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1)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2)信者效其忠 (3)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4)大王必欲急臣。 a. 两个“效”字相同,两个“急”字也相同 b. 两个“效”字相同,两个“急”字不同 c. 两个“效”字不同,两个“急”字相同 d. 两个“效”字不同,两个“急”字也不同 6. 下列句中划线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却之不恭 b.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负而前驱;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c.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胜不敢复相士 d. 何可胜道也哉; 十五年,大如沙坟,足如不胜其体 7. 下列句中划线字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b. 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c. 余嘉其能行古道;文德不丰,非吾所臧 d.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8. 下列句中划线字没有发生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b.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c.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d.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9. 下列划线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判若两人 b.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触类旁通 c.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亦步亦趋 d. 譬如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舍本逐末 10. 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解释有两句是相同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a. b. c. d. 11. 下列句中划线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b.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生乎吾前,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c. 石炭烟亦大,墨人衣;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 d. 恒称太史公所谓“江陵千树橘,与千户侯等”者也;十年之计,莫如树木 12. 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所以游目聘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b. 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c.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 d.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13. 下列句中划线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 a.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b.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c.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d.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14. 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加快)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用、行) 魏武帝时,孙权曾致巨象(送) 总此十思,宠兹九德,简能而任之(选拔)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错误)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交好) 渐至太行、京西、江南,松山大半皆童矣(嫩,没有长成) 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虚) a. b. c. d. 15. 下列各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说”是一种论述性的文体。唐代大文豪韩愈作师说一文,论述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意义。文章说是为李蟠而作,实际上是借此抨击当时士大夫阶层普遍轻视学习、耻于从师的社会风气。 b.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文章传千古,峨眉共比高”说的是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他们是四川人。苏洵的六国论采用史论的方式,意在借古讽今,总结以土地财物贿赂敌人只能招致亡国之祸的历史教训,借以批评北宋王朝对外妥协,以求苟安的外交政策。 c. 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他除了散文、诗词的创作之外,还先后编撰了两部历史著作,它们是新唐书和五代史。 d. 游褒禅山记的作者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的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改了数遍。二. 默写题: 16. _,甲光向日金鳞开。 17. 几处早莺争暖树,_。 18. 山河破碎_,身世浮沉_。 19. 不畏浮云遮望眼,_。 20. _,山色空濛雨亦奇。 21. 游褒禅山记中,与“有志探路不畏难,志坚方可达险远”(“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表达的意思相同的一句是_,_,_,_。 22. 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通过形象的比喻_,_;_,_来引出“积德义”的主张。 23. 伶官传序中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意思相近的两句话是_,_。 24. 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1)_,_。择师的标准是(2)_,_,_,_。他认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原因是(3)_,_,_。 25. 六国论中用比喻的方法深入浅出地论证中心论点的句子是(1)_,_,_,_。语义双关,既总结六国破亡的教训,又含蓄警诫北宋统治者的一句是(2)_。三. 阅读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631题。世间最美的坟墓记1928年的一次俄国旅行奥地利斯茨威格 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这块将被后代永远怀着敬畏之情朝拜的尊严圣地,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荫里。顺着一条羊肠小路信步走去,穿过林间空地和灌木丛,便到了墓冢前;这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只有几株大树荫庇。他的外孙女跟我讲,这些高大挺拔、在初秋的风中微微摇动的树木是托尔斯泰亲手栽种的。小的时候,他的哥哥尼古莱和他听保姆或村妇讲过一个古老传说,提到亲手种树的地方会变成幸福的所在。于是他们俩就在自己庄园的某块地上栽了几株树苗,这个儿童游戏不久也就忘了。托尔斯泰晚年才想起这桩儿时往事和关于幸福的奇妙许诺,饱经忧患的老人突然中获到了一新的、更美好的启示。他当即表示愿意将来埋骨于那些亲手栽种的树木之下。 后来就这样办了,完全按照托尔斯泰的愿望;他的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这个比谁都感到受自己的声名所累的伟人,就像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士兵那样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了。谁都可以踏进他最后的安息地,围在四周的稀疏的木栅栏是不关闭的保护列夫托尔斯泰得以安息的任何别的东西,唯有人们的敬意;而通常,人们却总是怀着好奇,去破坏伟人墓的宁静。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容许你大声说话。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这片幽暗的土地。无论你在夏天还是冬天经过这儿,你都想象不到,这个小小的、隆起的长方形包容着当代最伟大的人物当中的一个。然而,恰恰是不留姓名,比所有挖空心思置办的大理石和奢华装饰更加扣人心弦:今天,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有一个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土丘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纪念。人们重新感到,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最后留下的、纪念碑式的朴素更打动人心的了。残废者大教堂大理石穹隆底下拿破仑的墓穴,魏玛候之墓中歌德的灵寝,西敏司寺里莎士比亚的石棺,看上去都不像树林中的这个只有风儿低吟,甚至全无人语声,庄严肃穆,感人至深的无名墓冢那样能剧烈震撼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感情。 注: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 26. 如果要简述托尔斯泰墓的环境和形状,下面的语句中哪四项是必不可少的?( ) a. 按照托尔斯泰的愿望。 b. 这个小小的、隆起的长方形 c. 就在自己庄园的某块地上 d. 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 e. 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荫里 f. 埋骨于那些亲手栽种的树木之下 g. 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 h. 风儿低吟,甚至全无人声 i. 围在四周的稀疏的木栅栏是不关闭的 27. 文中划线的语句“风儿和暖的阳光冬天,白雪”(见原文划线处)属于景物描写,它在全文中起什么样的作用?下面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 在不容大声说话的地方,描写自然景物的动态,反衬出墓地的宁静。 b. 象征伟人将与大自然一样永世长存,更显示了他人格的崇高。 c. 由于没有奢华装饰,描写自然景物更显示坟墓的朴素。 d. 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活泼的景物可增添一点生气和温暖的情调。 28. 作者用哪两个字来形容托尔斯泰墓的基本特征? 29. 作者说托尔斯泰“剧烈震撼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感情”(见原文划线处),从文中找出两个具体描写参观者这种崇敬之情的句子,把它们分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 30. 作者为什么说“特殊的日子”? 答:_ 31. 作者说托尔斯泰的坟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的,最感人的坟墓”(见原文划线处)。对这一评价,你怎样理解? 答:_(二)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完成文后问题。要求:简答题每问不得超过20个字。 甲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苏洵六国论) 乙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向西,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自安之计。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方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军。以两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付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场寸尺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杀;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苏辙六国论) 丙以余观之,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未可专以罪秦也。当是时,东诸侯立国也,未有能愈于秦国也;其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者也,视秦也异也。兵连祸结,曾无虚岁。向使有擅(据有)形便(地理形势有利)之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未必不复增一秦也,惟其终不克为秦所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李桢六国论)。 32. 甲段文字层次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 d. 33. 对划线的词语(原文中加粗的句子)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甲文) 未可专以罪秦也(丙文) 视秦也异也(丙文) 惟其终不克为秦所为(丙文) a. 完好 处罚 看待 战胜 b. 保全 处罚 看待 能够 c. 保全 怪罪 比 能够 d. 完好 怪罪 比 战胜 34. 乙文中下列划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以攻山西千里之秦 b. 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 b. 而四国休息于内 d. 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军 注意:下面简答题每问均不得超过20个字。 35. 乙文中“常为之深思远虑”的“之”指代什么? 36. 乙文中苏辙以为“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的条件是:(用原文回答) 37. 丙文中李桢认为六国与秦国有相同之处,而与六国相比,秦国又有其独特的优势,用原文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二者相同之处是: 秦国的独特优势是: 38. 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用原文句子回答苏洵、苏辙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 苏洵: 苏辙: (2)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李桢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 李桢:四. 作文 根据材料给你的启发,以“小”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1. 可不拘泥于原材料,可描写个人经历,可阐发一个道理,可创作与此话题有关的故事;可记叙,可抒情,可议论;可写现实生活中的“小”,也可写内心精神方面的“小”,所写内容要与“小”有关。 2. 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3. 自拟题目,不少于700字 材料: 1967年8月23日,前苏联宇航员科马洛夫驾驶联盟一号宇宙飞船经过一天一夜的太空飞行后胜利返航。 当飞船返回大气层后,需要打开降落伞以减慢飞船速度时,科马洛夫突然发现无论用什么办法都打不开降落伞。 在飞船坠毁前,科马洛夫与家人进行了通话,他对女儿说:“女儿,我要告诉你,也告诉全国的小朋友,请他们学习时,认真对待每一个小数点,每一个标点符号。联盟一号今天发生的一切,就是因为地面检查时,忽略了一个小数点。这场悲剧,也可以叫做对一个小数点的疏忽,同学们,记住它吧!”【试题答案】一. 选择题:每项1.5分1522.5分 1. b2. a3. d4. c5. d 6. b7. b8. a9. a10. a 11. b12. a13. c14. b15. c二. 默写题:每空0.5分3015分 16. 黑云压城城欲摧 17. 谁家新燕啄春泥 18. 风飘絮,雨打萍 19. 自缘身在最高层 20. 水光潋滟晴方好 21.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22.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23.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24.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是故)无故无贱,无长无少,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