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区 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 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1)同步备课课件 鲁教版必修3.ppt_第1页
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区 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 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1)同步备课课件 鲁教版必修3.ppt_第2页
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区 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 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1)同步备课课件 鲁教版必修3.ppt_第3页
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区 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 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1)同步备课课件 鲁教版必修3.ppt_第4页
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区 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 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1)同步备课课件 鲁教版必修3.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第二节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课时1鲁尔区发展的背景和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学习目标1 能够利用图表 结合资料分析区域能源 矿产资源的优势和不足 2 通过分析区域的地理环境特征 说明该区域的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有利因素和制约条件 一 鲁尔区发展的背景 二 鲁尔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内容索引 课堂训练 一 鲁尔区发展的背景 1 鲁尔区发展起来的区位优势 1 地理位置优越 地处欧洲的 自古就是东 西欧往来的必经之地 也是北欧通向中欧 南欧的捷径 2 水陆交通便利 河纵贯本区南北 铁路 公路密布 便于区内和区外联系 3 资源丰富 资源极为丰富 靠近莱茵河及其支流 水源充足 离法国的洛林铁矿较近 4 广阔的市场 德国及其所在的欧洲西部工业发达 市场广阔 2 主要工业部门 炼焦 钢铁 化工 及建材等工业部门 3 地位 是德国乃至世界重要的基地 钢铁基地和重型机械制造基地 十字路口 莱茵 煤炭 电力 能源 机械制造 读 鲁尔区五大工业部门的联系图 回答下列问题 1 图中字母表示的工业部门名称分别是 a b c d e 2 其中的 是该工业区工业发展的基础 答案 煤炭工业 电力工业 钢铁工业 化学工业 机械工业 煤炭工业和钢铁工业 答案 知识点拨传统工业区的发展条件 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鲁尔区的发展与辉煌 离不开其优越的区位条件 鲁尔区发展的区位条件表现在地理位置优越 交通便捷 资源丰富等方面 鲁尔区的发展条件如下表所示 1 自然条件 2 社会经济条件 阅读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煤炭由于其在全球丰富的资源储量 使得加快其洁净化开发利用 发展煤层气态能源产业 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许多国家应对全球能源危机和生态环境危机的重要战略选择 材料二目前山西煤炭外运线路图 1 结合所学知识和图中信息 分析山西能源基地建设的有利区位条件 答案 煤炭资源丰富 质量好 开采条件好 有多条铁路通过 交通比较便利 邻近消费区 消费市场广阔 2 你认为山西拟建的铁路应位于什么地方 试简述理由 答案 位于山西南部地区 理由 山西北部已建有两条运煤专线 而南部只有一条 煤炭外运压力大 并且南部自然障碍少 工程难度小 二 鲁尔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煤炭产业衰落影响鲁尔区的钢铁工业生产转移 钢铁产量下降 1 煤炭工业 能源消费结构变化 使能源地位下降煤炭开采人工成本过高 失去竞争力 1 传统产业的衰落 煤炭 钢铁 2 钢铁工业 3 技术的发展 需要的从业人员减少 2 环境恶化 1 原因 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 产业结构以为主 2 表现 固体废弃物污染 水污染 热污染等 3 危害 各种污染对鲁尔区的造成巨大危害 使河水含氧量下降 大量水生生物死亡 重化工业 大气污染 生态环境 读教材p58表3 2 1 鲁尔区煤炭工业的变化 探究下列问题 1 从表中看出 20世纪60年代后 德国鲁尔区的煤炭开采量和煤炭行业从业人数的变化有何特点 表明煤炭工业有何变化特点 答案 均大幅减少 开始走向衰落 3 资源型地区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是什么 答案 资源型地区在长期开发过程中往往形成以某种资源为基础的主导产业 但随着资源枯竭或替代品的冲击 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发展方向 会导致区域的衰落 2 分析20世纪60年代后 煤炭工业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答案 一方面鲁尔区煤炭开采深度越来越深 开采成本增加 失去竞争力 另一方面由于石油和核能大量使用 使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需求量减少 知识点拨鲁尔区传统产业衰落的原因 下表为 东北产业结构变化表 下图为 东北某城市以煤炭为主导产业的产业结构调整模式图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 请简述东北地区发展机械工业的有利区位条件 答案 原料丰富 能源充足 市场条件好 交通便利 技术基础好 国家政策支持 2 产业结构调整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主要措施之一 与1978年相比 2005年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是怎样的 答案 第一产业比重下降 第二产业比重下降 但依然保持优势 第三产业比重大幅度上升 3 图中字母a表示 工业 b表示 工业 钢铁 森林 答案 4 试分析该产业结构调整模式的优点 答案 避免煤炭资源枯竭带来的经济衰退 优化产业结构 提高经济效益 增加就业机会 保护生态环境 知识小结 课堂训练 鲁尔区早在19世纪中叶 就发展成为以煤炭 钢铁 化学等重化工业为主体的德国最大工业区 回答1 2题 1 下列表示 德国鲁尔区工业联系的示意图 正确的是 答案 解析 鲁尔区的矿产资源以煤炭为主 工业以煤炭为中心形成关联产业 1 2 3 4 5 2 20世纪50年代以后 该工业区一度衰落 其内在原因是a 产业结构单一b 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c 世界性钢铁生产过剩d 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答案 解析 该工业区一度衰落的主要原因是过度依赖煤炭生产 产业结构单一 1 2 3 4 5 德国鲁尔区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 进行了大规模的经济结构调整 结合 鲁尔区产业结构示意图 图中 表示1958年 表示1995年 回答3 4题 3 鲁尔区经济结构的显著变化是a 重工业比重下降 轻工业比重上升b 第二产业迅速发展 第三产业比重降低c 钢铁工业比重下降 化学工业比重上升d 钢铁企业规模缩小 化学企业规模扩大 答案 解析 根据三角坐标图的判读技巧分析即可 1 2 3 4 5 4 调整后 鲁尔区的炼铁厂集中到西部地区 有的高炉建到了荷兰海边 主要原因是a 盛行风将烟尘吹向海洋 减轻污染b 靠近海港及莱茵河 降低运费c 促进资源开发 带动当地经济发展d 鲁尔区西部和荷兰劳动力丰富 答案 解析 结合鲁尔区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进行分析 鲁尔区炼铁厂的迁移 主要目的是利用鹿特丹港及莱茵河便利的运输条件 降低生产成本 1 2 3 4 5 5 阅读下列材料 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1是我国风能密度和风电场分布图 1 2 3 4 5 材料二中国承诺到2017年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 下图为1992 2012年我国碳排放年度增量分解图 1 2 3 4 5 1 甲区域风能密度大于 瓦 平方米 乙地区风能资源短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答案 解析 读材料一图 甲区域位于东北地区 根据等值线递变规律 甲区域风能密度大于200瓦 平方米 乙地区风能资源短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 200 地形 1 2 3 4 5 2 我国风电场空间分布特点是 答案 解析 根据图例 我国风电场空间分布特点是主要分布在西北内陆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 主要分布在西北内陆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 1 2 3 4 5 3 试分析江苏省目前在沿海地区建立风电场的有利条件 答案 解析 沿海地区风能资源丰富 沿海地区地形平坦开阔 用地条件好 江苏省常规能源缺乏 而能源需求量大 江苏省经济发达 技术力量雄厚 风能资源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 1 2 3 4 5 读图 江苏沿海地区风能资源丰富 沿海地区地形平坦开阔 用地条件好 开发条件好 江苏省常规能源缺乏 而能源需求大 市场广阔 江苏省经济发达 技术力量雄厚 有开发能力 风能资源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 1 2 3 4 5 4 结合材料 说明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的意义 答案 解析 启动全国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